"

新浪財經

綠法(國際聯盟)2018中國不良資產藍皮書於8月3日在北京發佈。藍皮書指出,在嚴監管、去槓桿和再融資渠道收緊的三重因素持續影響下,種種因素和跡象顯示,不良資產“發展黃金期”即將到來,一度遠離大眾視野的不良資產再次成為投資的熱門領域。

藍皮書指出,未來2-3年,不良資產規模供給將全方位、持續提升,且路徑日趨多元,各類機構處置不良資產意願提升,不良資產爆發的行業集中度提高,有助於AMC發現更多投資機遇。

據介紹,目前我國不良資產處置端包括四大AMC、地方AMC、銀行AIC以及國資背景債務處置平臺、境外機構、民營AMC等主體,由原來的四大AMC壟斷局面逐步演變為“4+2+銀行系+N”的多元化格局。這有利於更有針對性地對全國各類不良資產進行處置,形成市場化處置格局,使不良資產行業的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有序。

總體上,不良資產高位增長趨勢仍將延續,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容,對不良資產的高效處置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良資產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銀行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角色轉變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規模持續攀升,截至2018年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增至1.89%。報告指出,近五年來,銀行不良資產呈現上升趨勢,不良貸款餘額增加。2018年正常類貸款額度較小幅度穩定增長,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顯示銀行面臨的不良貸款損失有所好轉。

大型商業銀行近三年來不良貸款餘額每個季度均居四機構之首,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與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為穩定。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增量較大。

報告指出,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始終是銀行不良資產的最主要來源,本輪銀行不良資產中,農村商業銀行產生的不良資產有抬頭趨勢;未來銀行貸款量因對小微企業貸款政策支持,還將大幅提高,如不提升金融機構風險管控能力,即便短期內銀行不良資產可控,長期仍然有進一步擴大的風險。

總體看,不良資產的供給充沛,不良資產包的市場價格將回歸正常區間,但存在大幅上揚的空間和基礎。

▍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崛起

在信託公司領域,2018年以來,信託行業的違約事件和踩雷事件不斷,信託公司收購的銀行不良貸款難以處置最終演化成自身的不良資產,在嚴控增量風險的監管政策要求下,預計未來信託業的整體不良率將不低於商業銀行。

在證券公司領域,不良資產主要體現分為三種,一是證券投資類的;第二種是非證券投資類的;第三種是或有負債類的。2018年,資產證券化業務持續快速增長,但由於證券公司存在諸多缺陷、缺乏風險管理機制,證券公司不良資產率不斷提升,形成大量不良資產。

在保險公司領域,保險業局部流動性風險隱患顯現,部分公司過去高度依賴中短存續期業務,資產負債錯配嚴重,現金流面臨嚴峻考驗,由此產生了大量不良資產業務。當前,保險業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重點領域和重點公司的風險逐步暴露,一些體制機制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可以預計近幾年保險公司對不良資產的供給量會有所增加。

在財務公司領域,近年來,我國財務公司在轉型升級的探索中會面臨諸多風險,在探索創新型發展過程中亦會形成更多不良資產。2014至2017年,我國財務公司行業不良資產率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末,我國財務公司行業不良資產率降至0.03%。

在金融租賃公司領域,當前,融資租賃公司資金來源仍主要依賴於銀行貸款。在租賃業務開展過程中,逾期貨款的增加使高運營成本的金融租賃公司不良率持續攀升,不良資產供給量不斷增加。2018年,金融租賃行業不良租賃資產率為0.93%,在未來幾年內,金融租賃公司的不良資產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有所增加。

在P2P網貸公司領域,P2P網貸公司不良資產主要來源於不良貸款。相對於銀行和其他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規模而言,P2P網貸行業的不良資產規模較小,約為1.3萬億元。但在當前的經濟情況和行業背景下,P2P網貸公司的不良資產已成為新興市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非金融機構的機遇和挑戰

藍皮書認為,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根據種類及成因等多種因素,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往往難以確定,質量普遍較低。債權類和投資類不良資產價值不穩定;固定資產類和存貨類不良資產市場風險較大。不良資產實物居多,為促進流動性,處置週期一般較短。而應收賬款形式價值難評估、難監管。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14.2萬億元,增長存在提速趨勢。各經濟類型的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餘額近年來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股份制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應收賬款高於其他企業。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面臨應收賬款變成壞賬的風險,不同行業的應收賬款不同,潛在的不良資產存在行業化集中的特徵。

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方面,2016年中央層級的“殭屍企業”和特困企業達2041戶,涉及資產3萬億元,地方企業“殭屍企業”數目更為龐大,亟需處理。

藍皮書分析稱,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上升,中小房地產企業的不良物權規模增大,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中的機器設備,未來將會形成巨大的機器設備不良資產市場。

▍不良資產處置端的新格局

目前,中國不良資產處置端包括四大AMC、地方AMC、銀行AIC以及國資背景債務處置平臺、境外機構、民營AMC等主體。

報告認為,四大AMC設立之初的主業是不良資產處置,多年商業化經營使主業地位逐漸弱化,當前四大AMC不良資產主業不突出。根據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穩定發展趨勢,由於政策、環境、金融將官日趨嚴格等因素的影響,未來幾年不良資產規模將穩步上升,四大AMC迴歸主業是大勢所趨。

而不良資產處置端“4+2+銀行系+N”競爭新格局的形成,各類不良資產處置主體各有優勢與不足,四大AMC與其他不良資產處置主體、大中型金融機構進行戰略合作,達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而隨著四大AMC迴歸主業,也將深耕不良資產的細分市場和重點領域,轉變業務模式,形成其核心能力和獨特優勢。

藍皮書特別指出,銀行AIC的橫空出世與大有可為。根據近年來的政策,銀行AIC主要從事銀行債轉股及配套支持業務,對未能轉股的債權資產可以進行重組、轉讓和處置。銀行AIC作為推進債轉股及配套支持業務、降底企業槓桿率的實施機構,與四大AMC、地方AMC不僅在處置不良資產上各有側重,在資金來源、業務範圍、處置方式上也有所區別,形成多類型、全方位的處置機構群,更好地發揮化解金融風險的功能。

藍皮書分析稱,銀行AIC背靠商業銀行,具有強大的資源獲取能力、較為靈活的業務運作模式、有高額註冊資本和多元融資渠道,隨著銀行AIC的逐步發展,有利於加速推進債轉股業務,不良資產處置將更具專業化和更有效率。

藍皮書也強調,仍需關注銀行AIC存在的問題,如,如何協調債轉股長遠發展目標與短期股東回報需求的衝突並使之符合監管要求,如何處理銀行AIC面臨著雙重公司治理困境等。

總體來看,銀行AIC還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優化,未來將通過實施債轉股及相關配套業務,在防範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