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銀行 電信 刑法 通信 經濟 讀書 陳俊華 廣東 文章 軟件 景德鎮南河公安 2019-09-17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稱,有不法分子利用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APP冒充北京警方的官方應用程序進行詐騙,騙走了一受害人6.5萬元。據瞭解,該APP只能通過鏈接下載,一般與“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捆綁出現,以迷惑市民輸入銀行卡信息。市民應該怎麼防範?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又該如何減少損失?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稱,有不法分子利用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APP冒充北京警方的官方應用程序進行詐騙,騙走了一受害人6.5萬元。據瞭解,該APP只能通過鏈接下載,一般與“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捆綁出現,以迷惑市民輸入銀行卡信息。市民應該怎麼防範?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又該如何減少損失?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如何防範新型詐騙?來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00:00

04:09

詐騙分子冒充警方

用APP騙取公民銀行卡信息

今年9月初,家住北京的林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刑偵隊的民警,查到林女士涉嫌參與多起詐騙案件,需要其配合警方調查。林女士按要求告訴了對方自己的銀行卡號,對方稱林女士名下的這張卡里在幾分鐘前有“贓款”轉入。

起初,林女士並不相信,但在查看銀行賬戶後發現的確多出了一筆錢,便以為自己真的捲入了某起詐騙案件。為了自證清白,林女士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了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手機應用程序,對方號稱這是北京警方官方的手機應用程序。隨後,林女士根據提示填寫了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沒過多久,林女士卻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餘額被人分三次轉走了6.5萬餘元,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隨即報警。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稱,有不法分子利用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APP冒充北京警方的官方應用程序進行詐騙,騙走了一受害人6.5萬元。據瞭解,該APP只能通過鏈接下載,一般與“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捆綁出現,以迷惑市民輸入銀行卡信息。市民應該怎麼防範?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又該如何減少損失?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如何防範新型詐騙?來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00:00

04:09

詐騙分子冒充警方

用APP騙取公民銀行卡信息

今年9月初,家住北京的林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刑偵隊的民警,查到林女士涉嫌參與多起詐騙案件,需要其配合警方調查。林女士按要求告訴了對方自己的銀行卡號,對方稱林女士名下的這張卡里在幾分鐘前有“贓款”轉入。

起初,林女士並不相信,但在查看銀行賬戶後發現的確多出了一筆錢,便以為自己真的捲入了某起詐騙案件。為了自證清白,林女士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了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手機應用程序,對方號稱這是北京警方官方的手機應用程序。隨後,林女士根據提示填寫了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沒過多久,林女士卻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餘額被人分三次轉走了6.5萬餘元,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隨即報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詐騙APP頁面

其實,類似這樣以“公檢法”人員的名義進行詐騙的情況並不少見,除了主動轉錢讓受害者信以為真以外,不法分子還經常能準確地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從而讓受害者深信不疑。不法分子究竟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

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陳俊華分析:“每偵破一起案件,或者在犯罪窩點中,都會繳獲大量的公民信息。他們正是利用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進行精準地詐騙,因此要杜絕詐騙案件的發生,要從源頭上管控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

民眾的警惕性越來越高,犯罪分子開始用新的詐騙方式。比如,誘使受害人安裝以假亂真的“公安系統”手機應用程序等,這類手機應用程序通常打著“公安部”的旗號,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開,更具迷惑性。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反詐處鄧國棟介紹,相對於打擊電信詐騙,事前預防更能有效地阻止經濟損失的發生,目前廣東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對電信詐騙進行事前預警。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稱,有不法分子利用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APP冒充北京警方的官方應用程序進行詐騙,騙走了一受害人6.5萬元。據瞭解,該APP只能通過鏈接下載,一般與“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捆綁出現,以迷惑市民輸入銀行卡信息。市民應該怎麼防範?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又該如何減少損失?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如何防範新型詐騙?來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00:00

04:09

詐騙分子冒充警方

用APP騙取公民銀行卡信息

今年9月初,家住北京的林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刑偵隊的民警,查到林女士涉嫌參與多起詐騙案件,需要其配合警方調查。林女士按要求告訴了對方自己的銀行卡號,對方稱林女士名下的這張卡里在幾分鐘前有“贓款”轉入。

起初,林女士並不相信,但在查看銀行賬戶後發現的確多出了一筆錢,便以為自己真的捲入了某起詐騙案件。為了自證清白,林女士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了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手機應用程序,對方號稱這是北京警方官方的手機應用程序。隨後,林女士根據提示填寫了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沒過多久,林女士卻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餘額被人分三次轉走了6.5萬餘元,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隨即報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詐騙APP頁面

其實,類似這樣以“公檢法”人員的名義進行詐騙的情況並不少見,除了主動轉錢讓受害者信以為真以外,不法分子還經常能準確地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從而讓受害者深信不疑。不法分子究竟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

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陳俊華分析:“每偵破一起案件,或者在犯罪窩點中,都會繳獲大量的公民信息。他們正是利用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進行精準地詐騙,因此要杜絕詐騙案件的發生,要從源頭上管控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

民眾的警惕性越來越高,犯罪分子開始用新的詐騙方式。比如,誘使受害人安裝以假亂真的“公安系統”手機應用程序等,這類手機應用程序通常打著“公安部”的旗號,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開,更具迷惑性。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反詐處鄧國棟介紹,相對於打擊電信詐騙,事前預防更能有效地阻止經濟損失的發生,目前廣東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對電信詐騙進行事前預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鄧國棟:“我們梳理出作案的號碼和賬號,對它實時跟蹤,找到現時正在撥打的對象,我們把這些信息推送到最需要的縣區派出所,由指定的民警進行登門預警。”

警惕!

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對此,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認為,不法分子之所以屢屢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主要是利用了群眾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

陳士渠:“身為警察,我尤其痛恨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因為他們利用的恰恰是群眾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實施詐騙。杜絕電信詐騙,一方面需要公安機關追蹤攔截打擊,另一方面還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提高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特別是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要嚴厲打擊,群眾自己也要有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

不過,也有不少人有疑惑,究竟該如何辨別是不是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打來的電話呢?對此,陳士渠提示,司法機關一定不會通過電話來辦案。

陳士渠:“公檢法是絕對不會通過電話辦案的,也從未設立過所謂的“安全賬戶”。公檢法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也不會相互接轉電話,不要輕信所謂“祕密辦案”而獨自聽對方擺佈。如果對方要求轉款到“安全賬戶”的,那肯定是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計算機軟件,能模擬各類電話號碼,接到此類所謂的公檢法電話不要輕信,如有疑問,可撥打110核實。”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稱,有不法分子利用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APP冒充北京警方的官方應用程序進行詐騙,騙走了一受害人6.5萬元。據瞭解,該APP只能通過鏈接下載,一般與“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捆綁出現,以迷惑市民輸入銀行卡信息。市民應該怎麼防範?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又該如何減少損失?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如何防範新型詐騙?來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00:00

04:09

詐騙分子冒充警方

用APP騙取公民銀行卡信息

今年9月初,家住北京的林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刑偵隊的民警,查到林女士涉嫌參與多起詐騙案件,需要其配合警方調查。林女士按要求告訴了對方自己的銀行卡號,對方稱林女士名下的這張卡里在幾分鐘前有“贓款”轉入。

起初,林女士並不相信,但在查看銀行賬戶後發現的確多出了一筆錢,便以為自己真的捲入了某起詐騙案件。為了自證清白,林女士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了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手機應用程序,對方號稱這是北京警方官方的手機應用程序。隨後,林女士根據提示填寫了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沒過多久,林女士卻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餘額被人分三次轉走了6.5萬餘元,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隨即報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詐騙APP頁面

其實,類似這樣以“公檢法”人員的名義進行詐騙的情況並不少見,除了主動轉錢讓受害者信以為真以外,不法分子還經常能準確地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從而讓受害者深信不疑。不法分子究竟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

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陳俊華分析:“每偵破一起案件,或者在犯罪窩點中,都會繳獲大量的公民信息。他們正是利用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進行精準地詐騙,因此要杜絕詐騙案件的發生,要從源頭上管控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

民眾的警惕性越來越高,犯罪分子開始用新的詐騙方式。比如,誘使受害人安裝以假亂真的“公安系統”手機應用程序等,這類手機應用程序通常打著“公安部”的旗號,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開,更具迷惑性。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反詐處鄧國棟介紹,相對於打擊電信詐騙,事前預防更能有效地阻止經濟損失的發生,目前廣東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對電信詐騙進行事前預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鄧國棟:“我們梳理出作案的號碼和賬號,對它實時跟蹤,找到現時正在撥打的對象,我們把這些信息推送到最需要的縣區派出所,由指定的民警進行登門預警。”

警惕!

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對此,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認為,不法分子之所以屢屢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主要是利用了群眾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

陳士渠:“身為警察,我尤其痛恨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因為他們利用的恰恰是群眾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實施詐騙。杜絕電信詐騙,一方面需要公安機關追蹤攔截打擊,另一方面還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提高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特別是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要嚴厲打擊,群眾自己也要有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

不過,也有不少人有疑惑,究竟該如何辨別是不是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打來的電話呢?對此,陳士渠提示,司法機關一定不會通過電話來辦案。

陳士渠:“公檢法是絕對不會通過電話辦案的,也從未設立過所謂的“安全賬戶”。公檢法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也不會相互接轉電話,不要輕信所謂“祕密辦案”而獨自聽對方擺佈。如果對方要求轉款到“安全賬戶”的,那肯定是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計算機軟件,能模擬各類電話號碼,接到此類所謂的公檢法電話不要輕信,如有疑問,可撥打110核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遭遇電信詐騙之後怎樣應對最有效?

成都市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民警徐頡介紹,目前,各地的反詐騙中心都在多家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通訊運營商現場駐點辦公,可以迅速核實信息並凍結涉案賬戶,中止支付。徐頡建議,受害人儘量在受騙轉賬之後半小時之內立即報警,將最有效的信息儘快提交給辦案人員。如果嫌疑人迅速轉移資金,反詐騙系統也可以通過“一鍵止付”功能,繼續追蹤。

徐頡:“一鍵止付。嫌疑人第一時間收到的錢再轉給另外一個人就是第二級,另外這個人收到錢之後又轉給第三個人,這就是第三級,系統會一層一層地往下跟下去。”

"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有關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時有發生,隨著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防範意識不斷增強,電信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比如,有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以“配合警方調查”的名義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保證金”等等。而如今,這種方式又有了所謂“升級版”。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近日,北京警方通報稱,有不法分子利用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APP冒充北京警方的官方應用程序進行詐騙,騙走了一受害人6.5萬元。據瞭解,該APP只能通過鏈接下載,一般與“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捆綁出現,以迷惑市民輸入銀行卡信息。市民應該怎麼防範?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又該如何減少損失?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如何防範新型詐騙?來自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00:00

04:09

詐騙分子冒充警方

用APP騙取公民銀行卡信息

今年9月初,家住北京的林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刑偵隊的民警,查到林女士涉嫌參與多起詐騙案件,需要其配合警方調查。林女士按要求告訴了對方自己的銀行卡號,對方稱林女士名下的這張卡里在幾分鐘前有“贓款”轉入。

起初,林女士並不相信,但在查看銀行賬戶後發現的確多出了一筆錢,便以為自己真的捲入了某起詐騙案件。為了自證清白,林女士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了一款名為“安全防護”的手機應用程序,對方號稱這是北京警方官方的手機應用程序。隨後,林女士根據提示填寫了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沒過多久,林女士卻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餘額被人分三次轉走了6.5萬餘元,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隨即報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詐騙APP頁面

其實,類似這樣以“公檢法”人員的名義進行詐騙的情況並不少見,除了主動轉錢讓受害者信以為真以外,不法分子還經常能準確地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從而讓受害者深信不疑。不法分子究竟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

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陳俊華分析:“每偵破一起案件,或者在犯罪窩點中,都會繳獲大量的公民信息。他們正是利用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進行精準地詐騙,因此要杜絕詐騙案件的發生,要從源頭上管控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

民眾的警惕性越來越高,犯罪分子開始用新的詐騙方式。比如,誘使受害人安裝以假亂真的“公安系統”手機應用程序等,這類手機應用程序通常打著“公安部”的旗號,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開,更具迷惑性。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反詐處鄧國棟介紹,相對於打擊電信詐騙,事前預防更能有效地阻止經濟損失的發生,目前廣東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對電信詐騙進行事前預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鄧國棟:“我們梳理出作案的號碼和賬號,對它實時跟蹤,找到現時正在撥打的對象,我們把這些信息推送到最需要的縣區派出所,由指定的民警進行登門預警。”

警惕!

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對此,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認為,不法分子之所以屢屢冒充公檢法人員進行詐騙,主要是利用了群眾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

陳士渠:“身為警察,我尤其痛恨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因為他們利用的恰恰是群眾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實施詐騙。杜絕電信詐騙,一方面需要公安機關追蹤攔截打擊,另一方面還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提高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特別是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要嚴厲打擊,群眾自己也要有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

不過,也有不少人有疑惑,究竟該如何辨別是不是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打來的電話呢?對此,陳士渠提示,司法機關一定不會通過電話來辦案。

陳士渠:“公檢法是絕對不會通過電話辦案的,也從未設立過所謂的“安全賬戶”。公檢法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也不會相互接轉電話,不要輕信所謂“祕密辦案”而獨自聽對方擺佈。如果對方要求轉款到“安全賬戶”的,那肯定是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計算機軟件,能模擬各類電話號碼,接到此類所謂的公檢法電話不要輕信,如有疑問,可撥打110核實。”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遭遇電信詐騙之後怎樣應對最有效?

成都市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民警徐頡介紹,目前,各地的反詐騙中心都在多家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通訊運營商現場駐點辦公,可以迅速核實信息並凍結涉案賬戶,中止支付。徐頡建議,受害人儘量在受騙轉賬之後半小時之內立即報警,將最有效的信息儘快提交給辦案人員。如果嫌疑人迅速轉移資金,反詐騙系統也可以通過“一鍵止付”功能,繼續追蹤。

徐頡:“一鍵止付。嫌疑人第一時間收到的錢再轉給另外一個人就是第二級,另外這個人收到錢之後又轉給第三個人,這就是第三級,系統會一層一層地往下跟下去。”

“安全防護”APP冒充北京警方,警方:司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

2015年6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各地形成“事前發現、事中阻斷、事後打擊”的反詐騙工作方式,對數據庫裡的疑似詐騙號碼進行24小時監測。如果通話時長等特徵呈現高危狀態,警方會隨時通過電話、短信、上門等方式回訪接電話的民眾,防止受騙轉賬。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8年12月,三年來,公安機關和銀行系統通過涉案銀行賬戶在線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成功止付被騙資金300多億元。我們也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提高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接到所謂的公檢法電話不要輕信,如有疑問,及時撥打官方電話進行核實。

央廣記者:錢成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