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利在長遠 利好利率債

銀行 投資 金融 外匯 金融界 2017-05-20

5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公告,宣佈同意兩地基礎設施機構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債券通”。多位業內人士預期,“債券通”或有望於年內成行。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指中國大陸債券市場,下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進入中國債市的境外投資群體和投資規模不斷增加,未來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根據境外投資者風險偏好,利率產品將是主要受益品種。但短期來看,境外投資者佔比還有限,在金融去槓桿大背景下,“債券通”難扭轉現階段中國債市弱勢行情。

開放又一步 “北向通”先行

根據監管部門聯合公告,“債券通”將分步實施,初期先開通“北向通”,未來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即首先開放境外投資者經“債券通”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再適時開放境內投資者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境內交易所債券市場尚未被納入“債券通”。另外,“債券通”需遵循兩地債券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北向通”投資者和交易工具範圍均與中國人民銀行相關公告規定的範圍保持一致。“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制。“債券通”正式啟動時間將另行公告。

“債券通”被視為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後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又一重大舉措,無疑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市場開放舉措之一。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債券業內人士表示,“債券通”對於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意義重大。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認為,“債券通”的意義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債券通”實施是我國逐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的一個重要舉措,符合人民幣國際化大方針;其二,“債券通”實施有助於完善兩地債券市場,兩地債券投資將更為便捷,拓寬了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選擇。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此次聯合公告最大的亮點是強調“債券通”是中國擴大金融市場特別是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的新舉措,為“以資產配置需求為主的央行類機構和中長期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一個便捷的“一點接入”模式。這第一個“點”或者“直通車”選擇設立在香港,也有利於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謝亞軒提到,“債券通”啟動時間未明確,但市場預期可能會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

中金公司報告指出,“債券通”的積極意義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債券通”可被視為是資本賬戶開放的又一步驟。第二,“債券通”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支持香港,補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短板。第三,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在“債券通”開通後,內地債市也成為離岸人民幣資產管理可用的工具之一,這樣會提升海外企業和居民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中金公司估計“債券通”正式啟動時點可能是在今年下半年或年底。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一直在逐步開放債券市場。從2010年央行允許三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始,到2016年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主體擴大至各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機構等中長期機構投資者並取消資格審查和額度限制,這些都是推進債券市場開放的積極舉措。而隨著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正式加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以及中國債市開始被逐步納入主要國際債券指數,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債券的需求也將大幅增長。為滿足這些需求,勢必要進一步加快債券市場開放的步伐。謝亞軒認為,“債券通”將是內地債市對外開放的“快車道”。

吸引外資潛力巨大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加之中國積極開放金融市場,已有越來越多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據彭博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4月,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已經達到475家,是兩年前(2015年4月)的兩倍多,淨增加250家。此外,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共有超過400個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總投資額達1200億美元(約為8520億人民幣)。

業內人士預計,“債券通”為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市提供了新的渠道,且有望降低“制度成本”,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天風證券報告指出,“債券通”使國際投資者能夠在不改變業務習慣、同時有效遵從內地市場法規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參與內地債券市場,以更低的制度成本吸引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提高投資者入市效率。

謝亞軒亦表示,“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制,由此可見中國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債券市場的態度和決心。目前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市中的佔比仍不到2%,遠低於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更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提升空間巨大。“據估算,未來5年間,中國債市年均的國際資本流入量有望超過800億美元,是富含業務機遇的‘藍海’。”謝亞軒表示。

中金公司報告指出,假設“債券通”之後的3-5年內,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相對規模達到美國及日本19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國際收支平衡表內組合投資中債券類投資佔GDP的比例達到6%-7%左右,則未來平均每年境外投資者新增投資中國債市的規模可達到約6000億至1萬億元(人民幣)的水平。假設其中有約1/3是通過“債券通”來實現,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市的資金量每年可能在2000-35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規模。

此外,鑑於前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投資者類型及風險偏好,業內認為利率債將在中國債市開放過程中首先受益。謝亞軒稱,國際中長期投資者更加傾向於選擇中國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債品種,因此可以推斷,隨著“債券通”正式啟動,以及境外中長期投資者在中國債市中佔比穩步提升,利率債的相對價值將更加凸顯。天風證券固收報告亦稱,從目前境外投資者的投資偏好來看,預計未來通過“債券通”進入中國債市的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仍將集中在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上,因這類債券具有較高的國際評級。

通在當下 利在長遠

當然,債市對外開放非一役可畢,“債券通”利在長遠,其積極影響的充分展現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就短期而言,機構認為“債券通”的實質影響還有限。黃文濤表示,“債券通”短期能帶來多少增量資金還要看市場環境。當前中國債市較高的收益率對境外投資者是有吸引力的,但考慮美聯儲加息以及縮表取向,後續人民幣匯率表現可能仍然是決定性因素。華創證券固收報告也提及,“債券通”短期的意義或大於實質影響,因人民幣貶值壓力降低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需求。

除了匯率波動風險之外,根據彭博的調查,境外機構對於投資中國債市存在的顧慮還主要體現在資本管制、違約風險、信用評級方法區別、缺乏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數據、中國改革的步伐和進展等方面。

就短期債市表現而言,也不能指望靠未來可能進入的境外投資者所帶來的資金,來扭轉債券市場疲弱的局面。黃文濤表示,當前債市疲弱主要受金融機構去槓桿所致,境外投資者進入並不影響國內去槓桿進程,並且境外投資者資金體量也無法與銀行、廣義基金等相比,最終對國內債券影響有限。後續來看,隨著監管協調性將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去槓桿風險已經緩和,利率快速上行期應該說已經過去,但是央行貨幣政策並沒有鬆動的跡象,去槓桿仍然是大方向,並且仍在進行中,債市仍然將面臨溫和去槓桿帶來的持續陣痛過程。

江海證券資產管理北京部青渲理也表示,考慮到目前中國境內債券收益率上行,中美利差較去年大幅擴大,中國債券對境外投資者吸引力有所上升,會帶來一定的需求。但目前中國債市的核心問題在於去槓桿,且未來動向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對邊際增量不宜過於樂觀,境外資金對疲弱的市場所能提供的改善作用有限。

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