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小銀行科技短板 融聯易雲謀求錯位發展

6月13日,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又添新軍。至此,目前市場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經形成互聯網巨頭BATJ、銀行系科技金融公司以及傳統科技公司“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

近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科技的投入力度逐漸加大。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銀行對科技總投入同比增長13%,信息科技人員同比增長近10%。

“對於中小銀行和農信社而言,每年的科技預算可能只有大型銀行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人員規模可能只有百分之一。”融聯易雲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聯易雲”) 營銷中心總經理陳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道,在相同的監管要求以及市場業務需求背景下,中小銀行及農信社如果要獲得同樣的科技能力,就需要依靠第三方機構,這也成為金融科技公司爭奪的市場。

圍繞中小銀行 搶布個性化SaaS服務

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在中國發展非常迅速,在服務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提高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藉助金融科技升級轉型時,銀行要重視內外部數據發掘、分析和運用,這對改善經營管理有很大用處。”某金融科技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但中小銀行科技化改造的一大難點是大數據的獲得,目前存在“信息孤島”,中小銀行掌握的數據不如大中型銀行多,而沒有數據,進行科技化改造後,展業也難以推進。

基於這些行業痛點,原銀監會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間,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積極開展雲計算架構規劃,制定雲計算標準,聯合建立行業雲平臺。

然而,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建立雲平臺並不容易。某國有銀行信息科技部人士告訴記者,藉助金融科技不一定能讓中小銀行彎道超車,但不借助金融科技,中小銀行會被拉開得更遠,這是不得不為之舉,而中小銀行僅靠一己之力從零做起,難度很大。

“以雲平臺技術為例,大型銀行在人員配置、資產規模、軟硬件方面配置等方面具有優勢,不會在雲平臺這方面依賴一些第三方廠商。但中小城商行及村鎮銀行每年的科技預算可能只有大型銀行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人員規模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做同樣的事情、面臨同樣的監管要求,在業務和科技方面就會面臨很大壓力。”陳劍表示。

陳劍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多能提供基礎的IaaS、PaaS基礎雲服務,但能夠針對金融行業提供個性化SaaS服務的不多,而這是中小銀行急需的服務。

陳劍告訴記者,針對金融行業提供個性化的SaaS服務,可以解決銀行的效率問題。“如果某家銀行要上線一個應用,前期需要邀請諸多廠商展開調研,之後整理思路、在行內進行一系列準備流程。城商行由於體量小,效率可能相對大行更高,但即使是效率最高的城商行可能也需要花費3到5個月時間,大型銀行的週期可能要達到一年以上。但有了針對金融行業個性化的SaaS服務,銀行只需要與金融科技公司簽訂合同,就可以獲得一站式解決方案,效率更高。”

陳劍告訴記者,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小型銀行往往需要一些業務系統快速上線,這些都可以通過針對金融行業個性化SaaS服務實現。“我們的做法是在行業雲上,將一些共性的業務系統需求按照業務特性進行SaaS服務化。基於共性的業務系統需求,中小銀行可以快速進行業務測試、業務上線,區別傳統IT架構,無需在硬件、系統等基礎設施層面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業務上線時間可以從月級縮短到天級,甚至小時級,對中小型銀行構建雙模IT提供良好的支撐。”

陳劍補充道,提供針對金融行業的個性化SaaS服務,也正是融聯易雲與其他科技公司不同的發展特質,能夠幫助中小金融機構降低技術門檻、減少研發成本、提升開發效率。

錯位發展 探路構建金融生態圈

面對金融機構對於科技的需求,銀行機構早已佈局。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佈局搶奪這一市場。

在金融科技市場上,除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外,還有自帶場景與流量的BATJ以及眾多傳統科技公司。上述國有銀行信息科技部人士告訴記者,與其他兩類公司相比,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有諸多優勢,如脫胎於母行,對銀行業務的理解更為深刻,且具備母行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等。

“銀行在進行科技建設尤其是建設雲平臺時,很注重信息安全。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雖然更懂銀行,但由於是單一一家銀行牽頭成立的,部分銀行可能顧慮自家銀行與這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背後的股東銀行的業務競爭。”某城商行人士坦言。融聯易雲副總經理張春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9月在原銀監會的宏觀指導下,16家銀行聯合成立了融聯易雲,成立一年多來一直從多方面修煉公司的“內功”和“外功”。他介紹道,公司的產品經理全部來源於銀行,對於銀行的產品需求和現狀痛點了解透徹;融聯易雲自身是一家科技公司,與銀行不存在業務競爭關係,且承擔了一些單家銀行做不了的帶有行業公益性質和社會責任的事情,更具有行業公信力。

“金融安全”是銀行在進行科技建設中極為關注的一環。上述國有銀行信息科技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銀行業的行業雲或公有云建設步伐慢,主要原因是銀行普遍擔心信息安全問題。對於該問題,張春林以雲平臺為例介紹道,融聯易雲按照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標準來構建自身安全體系。“在系統層面,我們構建了物理安全、雲平臺安全、網絡安全三個方向的全面的安全體系,可以保證我們的系統是安全的。在應用層面,如果是客戶自己的應用,融聯是不碰應用的,數據庫的維護權限由客戶自行掌控,客戶只是融聯的一個資源的使用者;如果是融聯提供的應用,融聯從應用到數據做了一套完善的安全體系,可以保證應用和數據的安全。”

談及融聯易雲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關係,張春林表示,融聯易雲在發展過程中不希望搞同質化競爭,融聯定位於公共服務,以機構間業務、金融信息服務為核心方向,以解決行業共性問題為導向,進行差異化經營;並積極與股東銀行及其科技子公司開展合作。

如在福費廷業務方面,目前一些大型銀行已經在佈局這項業務,但多數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模式,尚未形成同等量級銀行之間的平等合作關係。所謂福費廷業務,是一項與出口貿易密切相關的貿易融資業務產品,即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無追索權地從出口商那裡買斷由於出口商品或勞務而產生的應收賬款。“目前銀行間資產交易存在電話、郵件、微信等傳統信息發佈渠道交易信息失真,價格撮合與資產轉讓脫節,多主體交易標準不統一,交易操作人員工作量繁複且保密成本極高等難題。”張春林介紹道,針對這些難題,由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聯合研發,融聯易雲承擔技術運營的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上述問題。具體措施包括通過密鑰身份認證、資產核心要素驗證、智能信用評級等方式確保資產信息真實、唯一、有效,有利於規範交易、穩定市場價格、便利化操作和節約交易成本;並且“平臺”集合了資產發佈、資金報價、offer要約、債權轉讓等一系列環節,避免意向達成後交易拖延的情況發生,最大化縮減交易成本、提升融資效率。

據瞭解,未來,融聯易雲發展目標是以行業共性需求為導向,以監管要求為指引,以交易市場和數據共享平臺為核心業務,初步構建起金融科技生態圈,連接金融機構、監管機構、非金融機構、社會公眾。張春林介紹道,主要是通過兩大方面的工作來實現,其一是自研產品,圍繞金融安全的產品主線,在數據風控、信息安全等方向上自主研發,形成核心競爭力,建立口碑,創造高價值;其二是合作產品,通過建立足夠強大的平臺運營能力,將大型銀行及其科技子公司、服務於金融機構的知名供應商的優秀產品以SaaS雲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中小金融機構,形成規模,實現生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