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買8億假理財,銀監會來才發現……

不僅個人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被“飛單”,連銀行機構也會。

據廣州日報客戶端5月18日消息,日前重慶渝北區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刑事判決書顯示,浙商銀行購買到了價值共8億元的假理財產品。有意思的是,浙商銀行一直未發覺這份理財產品有問題,直到銀監會來總行檢查,才發現購買的理財是“三無”產品,無備案、無編號、無真實投向。

浙商銀行兩家分行被騙

2015年4月,浙商銀行西安分行金融同業部客戶經理孟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中信證券公司的張經理,稱建行重慶市分行有一個保本理財產品,金額4億元,問浙商銀行西安分行能不能做這筆業務。

對突如其來的業務,孟某要求進一步核實具體信息,張經理將建行重慶XX支行行長張某的聯繫方式給了孟某。孟某與行長張某聯繫後,核實確實存在這筆業務。

經浙商銀行總行批准,2015年6月,浙商銀行西安分行的客戶經理駱某和核保經理去建行重慶XX支行現場進行了核保和合同簽訂,合同總額4億元。

駱某表示,其一行人到建行重慶XX支行行長辦公室見到了張某,張某在相關協議上籤了字,核保經理對籤協議的過程拍了照片,然後張某安排了一個辦公室的女性工作人員蓋章。

據浙商銀行西安分行總經理助理李某證實,2015年,浙商銀行西安分行在建行重慶XX支行購買了一款4億元的保本理財產品,期限2年,預期年化收益率6.8%,產品名稱為“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乾元保本型理財產品2015年第16期”。

同年7月,孟某又聯繫到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資產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吳某,其告訴吳某,浙商銀行西安分行要購買一單重慶建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但是由於西安分行表內(資產負債表)資產餘額不足,問吳某願不願意接這單業務。

吳某考慮到表內還有餘額,該業務又是風險比較低的同業業務,於是答應了。按照浙商銀行內部購買資產業務流程進行了審批,經部門總經理吳某及相關部門審核,並經分行行長籤批後,浙商銀行上海分行授信評審部前去建行重慶XX支行辦理了面籤手續。

2015年7月,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購買了建行重慶市分行發售的乾元保本型理財產品17期,金額4億元,期限2年,預期收益6.8%,因為雙方簽訂的是建行發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建行重慶XX支行的責任是要承擔按季支付理財投資收益以及理財到期後支付本金及收益的責任。

考慮到理財說明書說明是用於同業存款,該業務風險較低,浙商銀行上海分行未對後續投向跟進,而且對轉出賬戶“中信-XX-建設銀行資產管理專戶”也未提出質疑。

銀監會現場檢查發現異常

一直到2016年,浙商銀行西安分行和上海分行都未發覺購買了一個假理財產品。直至銀監會在檢查浙商銀行總行時,發現浙商銀行西安分行購買的前述建行4億元理財產品沒有備案編號,便進行核實和處理,建行重慶XX支行的時任行長曹某回覆,“這筆理財產品在建行重慶市分行系統內查不到。”

浙商銀行西安分行瞬間懵了,這個回覆意味著建行重慶市分行沒有發行過這筆理財產品。所幸的是,這筆理財產品目前是按季付息,結息正常,沒有出現拖欠的情況,本金是2017年6月到期。

既然建行否認發過上述產品,那麼浙商銀行購買的這筆假理財是怎麼回事,所謂的理財資金又流向了何處?

後經建行重慶市分行投資銀行業務部總經理劉某證實,建行在重慶市範圍的理財產品都是由劉某所在的部門負責發行,由下屬支行及各網點對個人和機構銷售。經核實,建行重慶市分行未發行過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乾元”保本型人民幣2015年第16期、第17期理財產品。

這筆假的理財產品系支行長張某為幫助朋友虛構出來的,虛構的原因是某地產公司總經理找到張某貸款,但該筆貸款未能在建行審批通過,張某礙於多年的朋友情份,才想到了虛構理財產品幫助融資,從浙商銀行出來的資金,最終經過中信證券轉給了該地產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該地產公司付出總的融資成本是每年16%。

2017年12月26日,張某因犯受賄罪,被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6個月,並處罰金300萬元。案發後,浙商銀行西安分行、上海分行均已收回全部出資本金。

敲黑板:購買理財如何避免被“飛單”

實際上,不僅銀行機構理財投資會被”飛單“,個人投資者也需提防銀行的“假理財”。

某大行理財經理介紹道,銀行在售的自營理財產品,風險一般較小。

“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可不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銀行也會幫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等賣產品。所以,有些銀行員工會鋌而走險,私自與第三方理財公司達成協議,以產品高收益為誘餌,私自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銀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這在業內稱為飛單。”前述理財經理介紹說,與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飛單”產品最大的特點是,承諾收益率基本上會比銀行正規發行、代銷理財產品收益高。但是,由於出售“飛單”產品一般是是理財經理個人行為,銀行一般不承擔相關責任,一旦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投資者維權可謂難上加難。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呢?

“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如果你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買,裡面的產品就是屬於銀行自己的產品,而不是代銷。如果再不放心,也可以在中國理財網查詢,每個正規發行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編號,輸入編號就能查到是否是正規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是哪家等等。”上述理財經理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