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暫時扳回智能音箱這局,這回不黑度娘了

伴隨著老將向海龍的離開、市值的下跌,李彥宏一個月內因“復旦獻歌視頻”、“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度喜提熱搜,身處旋渦的百度近期還是迎來了一份業績喜報。

儘管,市場對於這一訊息的關注,遠不及上述任何一條勁爆的“百度資訊”。

根據市調公司 Canalys 發佈的2019年 Q1 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 2019年 Q1 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出貨量達330萬臺,僅次於谷歌的350萬臺及亞馬遜的460萬臺,正式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全球市場第三的智能音箱玩家。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小度音箱

值得玩味的是,與此同時,負責小度智能硬件系列的景鯤於5月21日晉升為百度公司副總裁,成為直接向李彥宏報告的5個VP之一,並繼續兼任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總經理。

如果,你只把智能音箱視為一款聰明點的“音箱”,並由此判斷做軟件起家的百度,在做智能硬件上並不具備多大的先發優勢,那你可能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智能音箱廠商之間的近身PK,是其搭載的AI助手(即智能語音技術)之間的PK。

畢竟音箱只是一個外殼,智能音箱的核心賣點是軟件屬性的“智能”,而非硬件屬性的“音箱”,而技術驅動正是百度創業的底色。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小度音箱

在All in Ai 的戰略加持下,百度自主研發的DeurOS開放平臺,成為其發力智能音箱的制勝寶典,直接對標亞馬遜Alexa——後者於2014年底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音箱Echo,目前是全球智能音箱賽道的頭號玩家。

目前DeurOS已經迭代到3.0版本,根據百度最新財報,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搭載小度助手(DeurOS)的智能設備激活量已經超過2.75億,環比上漲279%,月語音交互達到 23.7億,環比上漲817%。

百度對DeurOS平臺給予的希望是“發展成全球主要的對話式人工智能軟件”。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2月,搭載百度語音技術的小度在家已經在 77 個國家 1188 個城市執行了 3500 萬次的視頻通話。

擅長技術驅動的百度,在價格補貼和品牌營銷方面,也向智能硬件推廣砸了重金。

價格補貼雖然簡單粗暴,卻無疑是撬動創新型產品市場的一劑靈丹,從銷售數據上更能顯現這一點。

早在3年前,百度就曾推出過一款高達1699元的智能音箱,市場表現慘淡最終停產。2018年第三季度,百度發佈小度智能音箱,價格上向天貓精靈看齊,小度音箱嚐鮮價只需89元,雙十一冰點價甚至只需69元,高端的Pro版也僅需169元,低價策略推動小度系列智能硬件出貨量以七倍的速度增長,打破了在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長期的阿里、小米雙寡頭局面,成為賽道三強選手。

在品牌營銷方面,今年一季度百度鉅額贊助春晚,年初一小度智能音箱的銷量超越2018年雙11 ,二季度則重金植入熱門網絡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進一步擴大了小度智能音箱的知名度。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小度智能音箱植入熱門網綜《嚮往的生活》

互聯網大佬們,為何都在搶灘“智能音箱”?

如今的百度,之所以頻頻加碼智能音箱,與百度錯失移動互聯網黃金十年的戰略有關。

過去的十年間,百度把重心放在了搜索引擎的商業變現上,搜索業務雖支撐起了百度80%的收入,讓百度賺的盆滿缽滿,並於2011年超過騰訊阿里,成為彼時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但也使得百度後續陷入了莆田系醫療廣告的負面之中。

一時間,百度被打上了“百度沒有價值觀”的輿論烙印,抨擊百度成為互聯網界的一種政治正確。

互聯網這門生意,本質是在做“流量生意”,通過聚攏流量再進行廣告投放、知識付費等手段,實現商業化。

隨著4G+移動互聯網時代普及,流量入口已經從web2.0時代的PC端搜索引擎,逐漸轉移和集聚到裝載在智能手機的超級APP上,如微信、手機QQ、微博,手機淘寶等。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超級APP

固守搜索引擎業務的百度,明顯落後了。

根據《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止2018年底,國人日均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長為5.69小時,除去8小時睡眠,也就是說每天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國人都在玩手機。超級APP成為用戶時間的收割機,瓜分著日均5.69小時的流量。

其中,微信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是64分鐘,手機QQ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是57分鐘,微博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是34分鐘,手機淘寶和拼多多的日均使用時長也超過了20分鐘,抖音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是27分鐘。

為了控制青少年用戶過度刷抖音,抖音甚至還推出了防沉溺系統,顯然,百度在當下沒有這個機會推出什麼“百度防沉溺系統”。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百度APP

不僅面臨著超級APP的流量收割,百度還面臨著用戶搜索習慣的改變,在這輪流量爭奪賽中“腹背受敵”。

年輕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日漸多元,信息檢索的習慣已經從以前打開電腦問度娘,變成了用手機在“微博裡搜一下、知乎裡問一下、淘寶裡找一下、美團點評裡查一下”。

並且,這些超級APP形成了自己的生態閉環,百度搜索難以與其打通。

即使是打開移動百度,也搜不到微信公眾號內的爆款文章,搜不到天貓京東里的網紅單品,搜不到知乎裡的高贊回答,搜不到美團點評裡的吃喝玩樂攻略。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移動互聯網流量競賽中,百度節節失利已成事實。

在5G通訊的加持下,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賽道,被市場視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方向。

錯失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期的百度,想要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江湖裡保住地位,選擇把賭注押在了AI+loT上。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智能家居生活場景

景鯤就曾對外表示,“小度就是未來百度的搜索和信息流” ,在他看來,通過智能語音交互獲取答案,會成為物聯網時代的主流信息搜索形式。

景鯤的判斷不無根據,智能音箱的利潤點在於數據積累。

一方面,作為智能家居的中控角色,智能音箱能用語音交互控制家庭場景中的其他智能設備,成為家庭生活的端口,決定與之匹配的智能燈泡、智能空調、智能電視、智能熱水器等智能家居產品的生產商。

另一方面,通過智能音箱搭載的語音交互助手,互聯網巨頭的觸角可以佈局到購物、教育、訂餐、出行、遊戲、音樂等多種場景,這將會影響到用戶是用京東還是淘寶剁手,是氪金網易爸爸還是騰訊爸爸,是使用滴滴打車還是曹操打車,是用餓了麼還是美團外賣,是使用網易雲音樂還是蝦米音樂聽歌,在生態佈局方面具備廣闊的想象空間。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智能家居生活場景

實際上,近兩年來不止ALL IN AI的百度加碼智能音箱,國內互聯網大廠紛紛意識到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新式消費科技產品,大概率會是AloT背景下的新一代家庭入口兼流量入口,紛紛佈局智能音箱為既有內容和服務卡位。

馬雲曾在中國科協2018年會上宣稱,“未來十到二十年以內,有三大核心技術,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挑戰,第一個是AI(人工智能)、第二個是loT(物聯網)、第三個是區塊鏈”。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小米AloT佈局

小米則在2019年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宣佈投入100億資金支持AIoT發展。

價格補貼成為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行業通用招式,上一波讓國內廠商血拼價格戰的智能硬件,還是智能手機。

以今年618為例,天貓精靈基礎版方糖音箱僅售79元,小度人工智能音箱79元,小米小愛同學mini便攜版的價格更是低到49元,與一個普通的藍牙音箱價格無差。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天貓精靈寶可夢版

補貼成效顯著,根據數據機構Canalys的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音箱一季度出貨量達1060萬臺,同比增長500%,國內市場三強選手分別是百度、阿里和小米。這個狂奔的增速,顯然是紅利期已過的智能手機賽道難以企及的。

熱鬧背後:是人工智能,還是人工智障?

博得巨頭們如此青睞,智能音箱這個賽道,真的是“前程無憂”嗎?

也不盡然。

顯然,批量出貨帶來規模效益需要時間沉澱,用補貼換市場並非長久之計。在規模經濟形成之前,如果智能音箱並不能切實滿足用戶需求,導致用戶增長放緩,“智能音箱是下一代流量入口”或許是下一個讓巨頭們折戟的偽命題。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小米小愛音箱

首先,市場教育問題不可忽視。

智能音箱在美國肇源並且普及,有相應的文化背景。基於美式住宅的格局,相較於自己起來關燈關電器,語音控制確實要方便不少;美國人喜歡聽音樂,也有長期積澱的客廳文化,智能音箱正好滿足了美國人客廳音樂公放的居家需求。

而國內的住宅結構,以及國人私人沉浸型的聽歌習慣,都會導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普及需要一定的用戶教育成本。上述以補貼換市場的打法,正是在支出這種教育成本。

如果說,市場教育尚可以短期內通過補貼迅速推進,技術難題則無法一蹴而就。

巨頭們加碼的智能音箱,會是未來互聯網的流量入口嗎?

鋼鐵俠的人工智能管家賈維斯

看過漫威宇宙系列的朋友,想必對鋼鐵俠的人工智能“管家”賈維斯不陌生。作為Iron Man的超級智能管家,Jarvis能夠能獨立思考,能幫助託尼處理各種日常性事務,調取和計算各種信息,協助託尼完成三代機甲的開發和更新方舟反應爐。不僅如此,賈維斯的部分思維分身成為超級機械反派奧創,並最終化為擁有心靈寶石的復仇者聯盟新成員幻視。無論是賈維斯、奧創還是幻視,鋼鐵俠的這套人工智能軟件都在傳遞著創作者的一種希冀和嚮往——通過技術讓家庭生活智慧高效,這才是真正的家庭智能中控。

目前智能音箱搭載的語音交互技術,並不具備上述成熟度。

雖說語音識別和語言翻譯方面,各家音箱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對於語音交互的關鍵——理解自然語義,還沒有哪家公司做到技術成熟。

這就導致,一旦用戶換個說法發出指令,號稱“人工智能”的智能音箱,體驗起來像“人工智障”。

體驗良好的人工智能,需要融合與具備“人的智能”,做到以人為本。

36氪江蘇曾採訪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阿里人工智能研究院苗春燕教授,在她看來,現階段的智能音箱遠不夠智能。

以天貓精靈為例, Wifi鏈接下音箱撥電話是亮點,用戶直接說:“給小兒子/爸爸/媽媽打電話回家吃飯”,音箱可以撥電話。

但是,智能音箱並不能理解用戶說出這句話的上下文語境和語義,更不可能在老人受到大兒子回家吃飯的婉拒後,主動勸服小兒子回家吃飯,而這正是老年用戶撥打這個電話的核心訴求。

如果說語義識別不夠智能,的確是較長時間才能克服的技術短板,那麼各家市場標準與協議碎片化,則是阻礙智能音箱普及的現實利益壁壘。

試想一下,消費者在購買了某一家品牌的智能音箱後,無法控制家中多個品牌的智能家電,不同的智能家居設備無法互聯互通,“萬物互聯”成了偽命題,還會主打家庭控制中控的智能音箱設備有濃厚興趣嗎?

所以,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之前,用戶離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活,互聯網企業離真正的物聯網流量入口,都還為時尚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