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真實地還原了一種禁錮和夢幻

文|趙愷

與那些歐洲歷史上曾見證過王朝興衰的名城古堡相比,地處今天奧地利西北邊境的薩爾茨堡,或許遠談不上家喻戶曉。但300多年前從這裡走出的一位天才作曲家,卻令這座城市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1965年取材於這座城市裡所發生的真實故事而廣受歡迎的電影,更令其一度成為全世界孩子們夢中的天堂。

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真實地還原了一種禁錮和夢幻

薩爾茨堡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興起,歐洲迎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和國家重塑。1803年,神聖羅馬帝國終於頒發法令,宣佈實行“政教分離”,薩爾茨堡也由此擺脫了“主教區”的身份,成了獨立的世俗化城市。但在隨之而來的拿破崙戰爭中,薩爾茨堡又成了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爭奪的焦點,其所管轄區域一再被分割和調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才最終確定。

隨著一戰結束後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分離,許多昔日奧地利的貴族階層選擇將薩爾茨堡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其中便包括海軍上校馮·特拉普男爵。1923年,中年喪妻的特拉普男爵帶著6個孩子遷居薩爾茨堡。完全陌生的環境和母親的缺位,令這個單親家庭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好在薩爾茨堡儂山修道院派來了見習修女瑪麗亞。

瑪麗亞出生於維也納郊區,雖然父母早喪之後由表姑撫養長大,但卻生性活潑開朗,她的到來很快為特拉普男爵的家庭帶來了一絲暖意。1927年11月26日,在幾個孩子的撮合之下,情投意合的瑪麗亞和特拉普男爵喜結連理。但好景不長,1933年隨著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特拉普微薄的積蓄被一洗而空。無奈之下,瑪麗亞只能帶領著孩子們建立家庭合唱團,去各地演唱來賺取收入。

薩爾茨堡音樂底蘊雄厚,在教會幫助作曲的情況下,“特拉普室內聖歌合唱團”在1935年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時,便憑藉著孩子們與母親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此後合唱團在奧地利有了人氣,還被邀請在歐洲巡迴演出。

可惜戰爭的陰雲很快便籠罩到了薩爾茨堡,1938年奧地利被納粹德國吞併。特拉普男爵因為不願加入納粹海軍,並拒絕其家庭合唱團在希特勒生日會上演唱,而遭到納粹黨的迫害。無奈之下只能舉家逃往瑞士,並在輾轉多國之後最終來到了美國。

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真實地還原了一種禁錮和夢幻

薩爾茨堡的馮·特拉普一家的合影,男爵和瑪麗亞被孩子們簇擁在中間。

在紐約,歌唱再度成了這個家庭維持生計的主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特拉普家族在美國各地巡迴演出,不僅是為了自己。當得知自己的家鄉薩爾茨堡在戰爭飽受摧殘之際,特拉普一家還成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捐助食品和衣物。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男爵去世之後,逐漸長大的孩子們也各自成立了家庭、離開了演唱團,1956年,這個家庭演唱團才最終宣告解體。

天籟般的合唱雖然就此終結,但傳奇卻仍在以其他的方式為人們所銘記。1956年,根據瑪麗亞的回憶錄,聯邦德國政府拍攝了電影《瑪麗亞的故事—馮·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並廣受好評。於是1958年德國政府又推出了續集,《馮·特拉普一家在美國》。

無獨有偶,在大西洋彼岸特拉普一家的故事也被搬上了銀幕。1965年在以特拉普一家的故事為背景的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經久不衰的情況之下,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將其拍攝成電影,並廣受世界各地觀眾好評。其中除了故事本身的感人至深和動人的旋律之外,電影中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薩爾茨堡實地拍攝。真實還原了夢幻般的雪山、大河之間,儂山修道院的莊嚴神聖、米拉貝爾花園的奢華絢爛。

站在更為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電影《音樂之聲》中雖然充斥著明快的歌曲和富有童趣的舞蹈,但它的內涵卻遠遠超出了一部歌舞劇的範疇。無論是修女瑪麗亞衝破古老教廷的保守和禁錮,追求愛情的勇氣和果敢,還是特拉普男爵不畏強權的堅守和不屈,都可謂是人生最真實情感的寄託。這樣的故事與古老而又傳奇的薩爾茨堡可謂相得益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