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 許欣

從音樂歡樂場到混搭娛樂消費場地

受眾文化的需求遠遠不止是音樂

音樂節並非是近幾年的新興產物,早在18世紀的英國,它就以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國音樂人與音樂追崇者們狂化的聖地。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節起步晚、入門也晚,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對位當下年輕受眾群體們的享樂觀、也契合眼下市場的利益趨向發展,中國的音樂節一經“著陸”,便迅速被受眾、多方資本拖拽前進。環境開闊、音樂元素多樣、資本的大力投入……音樂節在中國音樂市場提供的“溫床”下,帶動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一條龍的迅猛發展。

熱愛音樂,但又不限於音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普遍特點。音樂節從當初純粹的音樂共享狂歡到如今形成的以音樂節為中心擴散的音樂生態圈,不難發現,音樂節市場發展到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遠遠不止於音樂文化本身。

許欣坦言,“和傳統演唱會相比,音樂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星。”顯然,相比較於單純的音樂分享,其背後所帶來的社交互動更能夠給受眾們帶來心理滿足感。在做張北草原音樂節時,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一個年輕人的社交聚會,每年到7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鐵桿樂迷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奔著放鬆自我、享受聚會,而並非只是為了某個歌手或樂隊而來。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已經成為樂迷們的精神朝聖之旅,和對待生活的一種特殊儀式感,他們享受的是從出發到音樂節狂歡的整個旅行過程。張北草原音樂節抓住了受眾們多樣需求的心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與娛樂體驗,不僅給受眾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感,還帶動了自身產業的以及多邊產業的互利共贏。

"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 許欣

從音樂歡樂場到混搭娛樂消費場地

受眾文化的需求遠遠不止是音樂

音樂節並非是近幾年的新興產物,早在18世紀的英國,它就以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國音樂人與音樂追崇者們狂化的聖地。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節起步晚、入門也晚,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對位當下年輕受眾群體們的享樂觀、也契合眼下市場的利益趨向發展,中國的音樂節一經“著陸”,便迅速被受眾、多方資本拖拽前進。環境開闊、音樂元素多樣、資本的大力投入……音樂節在中國音樂市場提供的“溫床”下,帶動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一條龍的迅猛發展。

熱愛音樂,但又不限於音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普遍特點。音樂節從當初純粹的音樂共享狂歡到如今形成的以音樂節為中心擴散的音樂生態圈,不難發現,音樂節市場發展到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遠遠不止於音樂文化本身。

許欣坦言,“和傳統演唱會相比,音樂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星。”顯然,相比較於單純的音樂分享,其背後所帶來的社交互動更能夠給受眾們帶來心理滿足感。在做張北草原音樂節時,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一個年輕人的社交聚會,每年到7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鐵桿樂迷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奔著放鬆自我、享受聚會,而並非只是為了某個歌手或樂隊而來。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已經成為樂迷們的精神朝聖之旅,和對待生活的一種特殊儀式感,他們享受的是從出發到音樂節狂歡的整個旅行過程。張北草原音樂節抓住了受眾們多樣需求的心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與娛樂體驗,不僅給受眾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感,還帶動了自身產業的以及多邊產業的互利共贏。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張北草原音樂節

拿剛剛結束不久的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舉例,也貫徹了這個理念。除設置傳統的潮流創意集市、特色美食外,還加入了動漫、二次元、美妝、服飾、COSPLAY巡遊等多項內容,為樂迷帶來一場集音樂、娛樂、潮流、美食、社交於一體的時尚音樂派對。多元主體的融合,讓更多不同維度的受眾們匯聚到這場音樂會中。明確受眾文化的多元需求,打造泛娛樂化的產業形態,讓音樂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未來音樂節發展的新趨勢。

"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 許欣

從音樂歡樂場到混搭娛樂消費場地

受眾文化的需求遠遠不止是音樂

音樂節並非是近幾年的新興產物,早在18世紀的英國,它就以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國音樂人與音樂追崇者們狂化的聖地。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節起步晚、入門也晚,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對位當下年輕受眾群體們的享樂觀、也契合眼下市場的利益趨向發展,中國的音樂節一經“著陸”,便迅速被受眾、多方資本拖拽前進。環境開闊、音樂元素多樣、資本的大力投入……音樂節在中國音樂市場提供的“溫床”下,帶動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一條龍的迅猛發展。

熱愛音樂,但又不限於音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普遍特點。音樂節從當初純粹的音樂共享狂歡到如今形成的以音樂節為中心擴散的音樂生態圈,不難發現,音樂節市場發展到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遠遠不止於音樂文化本身。

許欣坦言,“和傳統演唱會相比,音樂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星。”顯然,相比較於單純的音樂分享,其背後所帶來的社交互動更能夠給受眾們帶來心理滿足感。在做張北草原音樂節時,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一個年輕人的社交聚會,每年到7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鐵桿樂迷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奔著放鬆自我、享受聚會,而並非只是為了某個歌手或樂隊而來。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已經成為樂迷們的精神朝聖之旅,和對待生活的一種特殊儀式感,他們享受的是從出發到音樂節狂歡的整個旅行過程。張北草原音樂節抓住了受眾們多樣需求的心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與娛樂體驗,不僅給受眾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感,還帶動了自身產業的以及多邊產業的互利共贏。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張北草原音樂節

拿剛剛結束不久的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舉例,也貫徹了這個理念。除設置傳統的潮流創意集市、特色美食外,還加入了動漫、二次元、美妝、服飾、COSPLAY巡遊等多項內容,為樂迷帶來一場集音樂、娛樂、潮流、美食、社交於一體的時尚音樂派對。多元主體的融合,讓更多不同維度的受眾們匯聚到這場音樂會中。明確受眾文化的多元需求,打造泛娛樂化的產業形態,讓音樂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未來音樂節發展的新趨勢。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音樂節市場繁榮背後的“茅草堆”

還需用精品內容來夯實

2007 年,國內音樂節只有 24 場,之後,音樂節數量成級數趨勢快速發展,到2018年,國內音樂節達到了263個。然而,看似繁榮的音樂節背後其實危機重重,據相關資料顯示,80%以上音樂節始終處於虧損狀態。音樂節表面看起來像是一棟高高屹立的別墅大廈,其本質上實則是一個搖搖欲墜的“茅草堆”。

雖然主辦方賠本賺吆喝,但是文化青年甚至大眾對音樂節的關注度卻逐年增加,而且,從橫向時間走向來看,音樂節之所以能夠在數年的時間裡規模迅速增擴,說明它本身是有價值的,而如何挖掘音樂節市場潛在價值,讓受眾們喜樂掏腰包,是當下音樂節打造的關鍵。

許欣認為,打造精品音樂節的必備條件,最核心在於洞察時下流行趨勢和極高的執行力,用新穎優質內容來吸引觀眾,同時匹配受眾對多元、流行音樂偏好的追求,當下正在熱播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其中有至少一半的嘉賓都曾登上過陽光音樂節的舞臺。“音樂節市場要想抓住受眾們的享樂切入點,建立起穩固的消費夥伴關係,還需從根源出發,用精品內容來夯實底基。”

相比去年,在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的舞臺設計上,特別安排了陽光舞臺和嘻哈舞臺的雙舞臺設計,迎合年輕人多元化的音樂選擇,並配合融入“情緒流”理念的頂級燈光舞美設計,讓演出現場可以根據不同藝人的演出曲風進行場景切換,給到場樂迷帶來足夠豐富且令人血脈噴張的沉浸式視聽享受。

"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 許欣

從音樂歡樂場到混搭娛樂消費場地

受眾文化的需求遠遠不止是音樂

音樂節並非是近幾年的新興產物,早在18世紀的英國,它就以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國音樂人與音樂追崇者們狂化的聖地。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節起步晚、入門也晚,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對位當下年輕受眾群體們的享樂觀、也契合眼下市場的利益趨向發展,中國的音樂節一經“著陸”,便迅速被受眾、多方資本拖拽前進。環境開闊、音樂元素多樣、資本的大力投入……音樂節在中國音樂市場提供的“溫床”下,帶動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一條龍的迅猛發展。

熱愛音樂,但又不限於音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普遍特點。音樂節從當初純粹的音樂共享狂歡到如今形成的以音樂節為中心擴散的音樂生態圈,不難發現,音樂節市場發展到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遠遠不止於音樂文化本身。

許欣坦言,“和傳統演唱會相比,音樂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星。”顯然,相比較於單純的音樂分享,其背後所帶來的社交互動更能夠給受眾們帶來心理滿足感。在做張北草原音樂節時,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一個年輕人的社交聚會,每年到7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鐵桿樂迷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奔著放鬆自我、享受聚會,而並非只是為了某個歌手或樂隊而來。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已經成為樂迷們的精神朝聖之旅,和對待生活的一種特殊儀式感,他們享受的是從出發到音樂節狂歡的整個旅行過程。張北草原音樂節抓住了受眾們多樣需求的心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與娛樂體驗,不僅給受眾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感,還帶動了自身產業的以及多邊產業的互利共贏。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張北草原音樂節

拿剛剛結束不久的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舉例,也貫徹了這個理念。除設置傳統的潮流創意集市、特色美食外,還加入了動漫、二次元、美妝、服飾、COSPLAY巡遊等多項內容,為樂迷帶來一場集音樂、娛樂、潮流、美食、社交於一體的時尚音樂派對。多元主體的融合,讓更多不同維度的受眾們匯聚到這場音樂會中。明確受眾文化的多元需求,打造泛娛樂化的產業形態,讓音樂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未來音樂節發展的新趨勢。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音樂節市場繁榮背後的“茅草堆”

還需用精品內容來夯實

2007 年,國內音樂節只有 24 場,之後,音樂節數量成級數趨勢快速發展,到2018年,國內音樂節達到了263個。然而,看似繁榮的音樂節背後其實危機重重,據相關資料顯示,80%以上音樂節始終處於虧損狀態。音樂節表面看起來像是一棟高高屹立的別墅大廈,其本質上實則是一個搖搖欲墜的“茅草堆”。

雖然主辦方賠本賺吆喝,但是文化青年甚至大眾對音樂節的關注度卻逐年增加,而且,從橫向時間走向來看,音樂節之所以能夠在數年的時間裡規模迅速增擴,說明它本身是有價值的,而如何挖掘音樂節市場潛在價值,讓受眾們喜樂掏腰包,是當下音樂節打造的關鍵。

許欣認為,打造精品音樂節的必備條件,最核心在於洞察時下流行趨勢和極高的執行力,用新穎優質內容來吸引觀眾,同時匹配受眾對多元、流行音樂偏好的追求,當下正在熱播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其中有至少一半的嘉賓都曾登上過陽光音樂節的舞臺。“音樂節市場要想抓住受眾們的享樂切入點,建立起穩固的消費夥伴關係,還需從根源出發,用精品內容來夯實底基。”

相比去年,在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的舞臺設計上,特別安排了陽光舞臺和嘻哈舞臺的雙舞臺設計,迎合年輕人多元化的音樂選擇,並配合融入“情緒流”理念的頂級燈光舞美設計,讓演出現場可以根據不同藝人的演出曲風進行場景切換,給到場樂迷帶來足夠豐富且令人血脈噴張的沉浸式視聽享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只有給受眾提供超出自己心理預期的體驗,感受到“飽腹”感,才能讓樂迷們樂於掏腰包,贏得心理認同與利益創收。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便瞄準受眾們的這一消費心理,通過對潮流生活元素的準確把握和落地,贏得了樂迷們的廣泛認同,於音樂節市場來說,是推動其進一步發展,擺脫當下“賠錢賺吆喝”的關鍵法則。

從“二八定律”到“長尾效應”

市場長遠發展還要看垂直精分

在過去幾年中,音樂節市場一直秉持著“二八定律”,致力於用滿足80%大眾化的音樂內容來滿足市場中20%的需求者,長此以往,導致音樂節市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當下年輕群體個性化特徵的突顯,“二八定律”疲憊感漸顯。

相比之下,此前不被音樂節市場所看好“長尾效應”的優勢越來越凸顯,即那些原來不受重視小眾元素由於消費群體量的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遠遠超過主流產品,市場垂直細分,已經成為了音樂節市場的大勢所趨。對此,許欣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場垂直細分,不論對於消費者,還是市場,都可以理解是消費升級的必然,人們追求更有特色的音樂節,市場也會因此保持健康、持續發展。”

"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 許欣

從音樂歡樂場到混搭娛樂消費場地

受眾文化的需求遠遠不止是音樂

音樂節並非是近幾年的新興產物,早在18世紀的英國,它就以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國音樂人與音樂追崇者們狂化的聖地。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節起步晚、入門也晚,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對位當下年輕受眾群體們的享樂觀、也契合眼下市場的利益趨向發展,中國的音樂節一經“著陸”,便迅速被受眾、多方資本拖拽前進。環境開闊、音樂元素多樣、資本的大力投入……音樂節在中國音樂市場提供的“溫床”下,帶動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一條龍的迅猛發展。

熱愛音樂,但又不限於音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普遍特點。音樂節從當初純粹的音樂共享狂歡到如今形成的以音樂節為中心擴散的音樂生態圈,不難發現,音樂節市場發展到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遠遠不止於音樂文化本身。

許欣坦言,“和傳統演唱會相比,音樂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星。”顯然,相比較於單純的音樂分享,其背後所帶來的社交互動更能夠給受眾們帶來心理滿足感。在做張北草原音樂節時,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一個年輕人的社交聚會,每年到7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鐵桿樂迷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奔著放鬆自我、享受聚會,而並非只是為了某個歌手或樂隊而來。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已經成為樂迷們的精神朝聖之旅,和對待生活的一種特殊儀式感,他們享受的是從出發到音樂節狂歡的整個旅行過程。張北草原音樂節抓住了受眾們多樣需求的心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與娛樂體驗,不僅給受眾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感,還帶動了自身產業的以及多邊產業的互利共贏。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張北草原音樂節

拿剛剛結束不久的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舉例,也貫徹了這個理念。除設置傳統的潮流創意集市、特色美食外,還加入了動漫、二次元、美妝、服飾、COSPLAY巡遊等多項內容,為樂迷帶來一場集音樂、娛樂、潮流、美食、社交於一體的時尚音樂派對。多元主體的融合,讓更多不同維度的受眾們匯聚到這場音樂會中。明確受眾文化的多元需求,打造泛娛樂化的產業形態,讓音樂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未來音樂節發展的新趨勢。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音樂節市場繁榮背後的“茅草堆”

還需用精品內容來夯實

2007 年,國內音樂節只有 24 場,之後,音樂節數量成級數趨勢快速發展,到2018年,國內音樂節達到了263個。然而,看似繁榮的音樂節背後其實危機重重,據相關資料顯示,80%以上音樂節始終處於虧損狀態。音樂節表面看起來像是一棟高高屹立的別墅大廈,其本質上實則是一個搖搖欲墜的“茅草堆”。

雖然主辦方賠本賺吆喝,但是文化青年甚至大眾對音樂節的關注度卻逐年增加,而且,從橫向時間走向來看,音樂節之所以能夠在數年的時間裡規模迅速增擴,說明它本身是有價值的,而如何挖掘音樂節市場潛在價值,讓受眾們喜樂掏腰包,是當下音樂節打造的關鍵。

許欣認為,打造精品音樂節的必備條件,最核心在於洞察時下流行趨勢和極高的執行力,用新穎優質內容來吸引觀眾,同時匹配受眾對多元、流行音樂偏好的追求,當下正在熱播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其中有至少一半的嘉賓都曾登上過陽光音樂節的舞臺。“音樂節市場要想抓住受眾們的享樂切入點,建立起穩固的消費夥伴關係,還需從根源出發,用精品內容來夯實底基。”

相比去年,在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的舞臺設計上,特別安排了陽光舞臺和嘻哈舞臺的雙舞臺設計,迎合年輕人多元化的音樂選擇,並配合融入“情緒流”理念的頂級燈光舞美設計,讓演出現場可以根據不同藝人的演出曲風進行場景切換,給到場樂迷帶來足夠豐富且令人血脈噴張的沉浸式視聽享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只有給受眾提供超出自己心理預期的體驗,感受到“飽腹”感,才能讓樂迷們樂於掏腰包,贏得心理認同與利益創收。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便瞄準受眾們的這一消費心理,通過對潮流生活元素的準確把握和落地,贏得了樂迷們的廣泛認同,於音樂節市場來說,是推動其進一步發展,擺脫當下“賠錢賺吆喝”的關鍵法則。

從“二八定律”到“長尾效應”

市場長遠發展還要看垂直精分

在過去幾年中,音樂節市場一直秉持著“二八定律”,致力於用滿足80%大眾化的音樂內容來滿足市場中20%的需求者,長此以往,導致音樂節市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當下年輕群體個性化特徵的突顯,“二八定律”疲憊感漸顯。

相比之下,此前不被音樂節市場所看好“長尾效應”的優勢越來越凸顯,即那些原來不受重視小眾元素由於消費群體量的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遠遠超過主流產品,市場垂直細分,已經成為了音樂節市場的大勢所趨。對此,許欣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場垂直細分,不論對於消費者,還是市場,都可以理解是消費升級的必然,人們追求更有特色的音樂節,市場也會因此保持健康、持續發展。”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華晨宇在2019上海滴水湖音樂節傾情演唱

而談到如何應對這一大趨勢變化時,許欣表示,“音樂節能讓人身心放鬆,是都市年輕人減壓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追本溯源,將音樂和旅遊有機結合,因此我們打造了行業首個‘音樂旅遊目的地’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給樂迷帶來視聽盛宴的同時,也可以結合地方旅遊特色,帶給人們一次難忘的旅行回憶。”

"

從傳統唱片市場到音樂現場演出再到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音樂節,不斷更迭的音樂娛樂新模式見證著市場“優勝劣汰”。

從最初的張北草原音樂節、迷笛、草莓、摩登雄霸天下,到如今大大小小音樂節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注入下,音樂節已成為國內音樂市場的熱門產業。數年時間,音樂節從一個因為共同音樂愛好而聚集起來的歡樂場,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等多維度行業的成熟完善音樂生態系統,如今每年國內音樂節多達200餘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音樂節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也隨之帶來了同質化嚴重、精品化稀缺等各種問題,“賠本賺吆喝”更成了諸多音樂節的普遍現象,面對繁華背後的泡沫,音樂節市場將何去何從?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音樂節的背後製造者又該如何尋求轉型發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曾成功參與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和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的操盤手,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許欣,作為十幾年的演出行業參與者與見證者,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獨到見解與心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北京陽光新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事業三部總經理 許欣

從音樂歡樂場到混搭娛樂消費場地

受眾文化的需求遠遠不止是音樂

音樂節並非是近幾年的新興產物,早在18世紀的英國,它就以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登上歷史舞臺,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英國音樂人與音樂追崇者們狂化的聖地。相比之下,中國的音樂節起步晚、入門也晚,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它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對位當下年輕受眾群體們的享樂觀、也契合眼下市場的利益趨向發展,中國的音樂節一經“著陸”,便迅速被受眾、多方資本拖拽前進。環境開闊、音樂元素多樣、資本的大力投入……音樂節在中國音樂市場提供的“溫床”下,帶動了旅遊、餐飲、交通、演藝、經濟一條龍的迅猛發展。

熱愛音樂,但又不限於音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普遍特點。音樂節從當初純粹的音樂共享狂歡到如今形成的以音樂節為中心擴散的音樂生態圈,不難發現,音樂節市場發展到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遠遠不止於音樂文化本身。

許欣坦言,“和傳統演唱會相比,音樂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而不單單是為了追星。”顯然,相比較於單純的音樂分享,其背後所帶來的社交互動更能夠給受眾們帶來心理滿足感。在做張北草原音樂節時,一開始就將其定義為一個年輕人的社交聚會,每年到7月的最後一個週末,鐵桿樂迷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奔著放鬆自我、享受聚會,而並非只是為了某個歌手或樂隊而來。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已經成為樂迷們的精神朝聖之旅,和對待生活的一種特殊儀式感,他們享受的是從出發到音樂節狂歡的整個旅行過程。張北草原音樂節抓住了受眾們多樣需求的心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與娛樂體驗,不僅給受眾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感,還帶動了自身產業的以及多邊產業的互利共贏。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張北草原音樂節

拿剛剛結束不久的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舉例,也貫徹了這個理念。除設置傳統的潮流創意集市、特色美食外,還加入了動漫、二次元、美妝、服飾、COSPLAY巡遊等多項內容,為樂迷帶來一場集音樂、娛樂、潮流、美食、社交於一體的時尚音樂派對。多元主體的融合,讓更多不同維度的受眾們匯聚到這場音樂會中。明確受眾文化的多元需求,打造泛娛樂化的產業形態,讓音樂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未來音樂節發展的新趨勢。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音樂節市場繁榮背後的“茅草堆”

還需用精品內容來夯實

2007 年,國內音樂節只有 24 場,之後,音樂節數量成級數趨勢快速發展,到2018年,國內音樂節達到了263個。然而,看似繁榮的音樂節背後其實危機重重,據相關資料顯示,80%以上音樂節始終處於虧損狀態。音樂節表面看起來像是一棟高高屹立的別墅大廈,其本質上實則是一個搖搖欲墜的“茅草堆”。

雖然主辦方賠本賺吆喝,但是文化青年甚至大眾對音樂節的關注度卻逐年增加,而且,從橫向時間走向來看,音樂節之所以能夠在數年的時間裡規模迅速增擴,說明它本身是有價值的,而如何挖掘音樂節市場潛在價值,讓受眾們喜樂掏腰包,是當下音樂節打造的關鍵。

許欣認為,打造精品音樂節的必備條件,最核心在於洞察時下流行趨勢和極高的執行力,用新穎優質內容來吸引觀眾,同時匹配受眾對多元、流行音樂偏好的追求,當下正在熱播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其中有至少一半的嘉賓都曾登上過陽光音樂節的舞臺。“音樂節市場要想抓住受眾們的享樂切入點,建立起穩固的消費夥伴關係,還需從根源出發,用精品內容來夯實底基。”

相比去年,在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的舞臺設計上,特別安排了陽光舞臺和嘻哈舞臺的雙舞臺設計,迎合年輕人多元化的音樂選擇,並配合融入“情緒流”理念的頂級燈光舞美設計,讓演出現場可以根據不同藝人的演出曲風進行場景切換,給到場樂迷帶來足夠豐富且令人血脈噴張的沉浸式視聽享受。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9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

只有給受眾提供超出自己心理預期的體驗,感受到“飽腹”感,才能讓樂迷們樂於掏腰包,贏得心理認同與利益創收。上海滴水湖陽光音樂節便瞄準受眾們的這一消費心理,通過對潮流生活元素的準確把握和落地,贏得了樂迷們的廣泛認同,於音樂節市場來說,是推動其進一步發展,擺脫當下“賠錢賺吆喝”的關鍵法則。

從“二八定律”到“長尾效應”

市場長遠發展還要看垂直精分

在過去幾年中,音樂節市場一直秉持著“二八定律”,致力於用滿足80%大眾化的音樂內容來滿足市場中20%的需求者,長此以往,導致音樂節市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當下年輕群體個性化特徵的突顯,“二八定律”疲憊感漸顯。

相比之下,此前不被音樂節市場所看好“長尾效應”的優勢越來越凸顯,即那些原來不受重視小眾元素由於消費群體量的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遠遠超過主流產品,市場垂直細分,已經成為了音樂節市場的大勢所趨。對此,許欣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場垂直細分,不論對於消費者,還是市場,都可以理解是消費升級的必然,人們追求更有特色的音樂節,市場也會因此保持健康、持續發展。”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華晨宇在2019上海滴水湖音樂節傾情演唱

而談到如何應對這一大趨勢變化時,許欣表示,“音樂節能讓人身心放鬆,是都市年輕人減壓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追本溯源,將音樂和旅遊有機結合,因此我們打造了行業首個‘音樂旅遊目的地’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給樂迷帶來視聽盛宴的同時,也可以結合地方旅遊特色,帶給人們一次難忘的旅行回憶。”

繁華背後盡是泡沫,音樂節未來何去何從?

2018南昌梅嶺伶倫音樂節

將音樂節眾多文化中的旅遊環節這一小塊單獨拉出來重點打造,是很多音樂節應對市場垂直細分趨勢的一大策略,不僅與市場上其他音樂節形成差異化,贏得新的利益創收,還分散了當下市場音樂節同質化給樂迷們帶來的疲憊感。

不難看出,音樂節市場的垂直細分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市場重構創新的關鍵所在,音樂節市場要想進一步發展,還要向陽光新瑞看齊,加大在文化、生活方式和態度上的垂直細分。抓住受眾文化不斷變化的需求、用精品內容來夯實音樂節的根基、順應時代潮流發展進行多方位垂直精分,音樂節市場要求生存、求發展,還要在這幾方面上持續發力。(文/楊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