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唯監製音樂,繪畫視角切入,戛納影評人週為何選它閉幕

法國當地時間5月22日,戛納電影節第58屆“影評人週”閉幕影片《春江水暖》舉行首映。這部由中國青年新銳導演顧曉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是“影評人週”單元創立以來首部獲選為閉幕影片的華語電影。影片以一個大家族為背景,講述了母親在壽宴上突然中風,而讓四個家庭面臨親情和生活考驗的故事。導演以“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時間線索來敘事,並且以傳統繪畫的視角展開講述,以富春江畔為背景,繪製出了一幅中國長卷畫。

出現在《春江水暖》中的演員,90%是顧曉剛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真正的家族總動員”,其中一些演員甚至將現實生活中的身份關係也帶到了電影之中。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春江水暖》猶如一部當代家庭史詩,觀眾能夠深刻感受到時間如富春江水一樣,緩緩流動。

近日,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春江水暖》導演顧曉剛,他為觀眾揭曉關於影片創作的幕後故事。

竇唯監製音樂,繪畫視角切入,戛納影評人週為何選它閉幕

《春江水暖》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家庭群像參考了《一一》《東京物語》

顧曉剛坦言,自己拿了一些優秀的家庭片作為參考,“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中也是四個兄弟,小津的《東京物語》和楊德昌的《一一》也是有幾個兒女組成的家庭群像。”

最初,顧曉剛想拍一部電影紀念父母開飯店、拆遷、退休的這段時光,講述他在飯店成長的一些故事。但當他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卻發現家鄉富陽的變化實在太大了。2016年,G20峰會在杭州舉辦;2022年的亞運會也即將在杭州舉行,杭州這座城市處在飛速發展階段,之前作為縣級市的富陽也變成了杭州的一個市轄區,開通高鐵可直達北京。

在劇本調研過程中,城市變化給顧曉剛帶來很大沖擊,“覺得可以去構建一個城市版圖,去呈現一個城市的時代特徵。”在這個想法的基礎上,他架構出一個家族故事,在編寫中牽扯到家族的核心——親情和利益。他在一個大家庭中構建了四個兄弟,老大有導演父母的影子,和妻子經營一家餐館;老二是一個漁民;老三整日遊手好閒,沉迷賭博;老四是一個拆遷工人,生活中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顧曉剛在構思人物時代入了職業身份特點,比如漁民這個職業,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很古老的符號,放在現代城市中就很有意思。

《春江水暖》在敘事上卻又獨闢蹊徑,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來表現時間的流動。顧曉剛也曾擔心這種敘事方式會將故事拍成四個篇章的短片合集,最後他還是從生活中找到了一個視角,每一個季節從一個新的視角展開,但它不影響主劇情的推進,“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的產生了敘事留白,反而能讓觀眾自己去補充這些情感的部分。”

竇唯監製音樂,繪畫視角切入,戛納影評人週為何選它閉幕

《春江水暖》劇組工作照,夏季章節。圖片來自網絡

開場壽宴營造真實情景,群演本色出演

“影片開場,四個兒子為母親在飯店辦壽宴那場戲,是整部電影費勁,也最費成本的一場戲”,顧曉剛表示,電影開場戲演員眾多,既要交代清楚人物關係,又要讓演員在各自的表演上配合精準,確實難度很大。對於顧曉剛來說,這場戲最重要的是營造出真實的情境。

導演參考了楊德昌《一一》開場的婚禮戲,在群演的選擇上也參照了楊導的經驗,找的都是與角色本身的職業或者身份相近的人,“會根據老人的家庭或者是階層關係去想象,大部分人肯定都是跟他們是同階層的人,朋友託朋友,親戚託親戚。另外,開飯店的可能會涉及到一些體制內的人,那我們會找一些這樣的人,進行每一桌的搭配。”在敘事和技法上,導演學習了《教父》中婚禮那場群戲,完成每一個角色的建立和敘事上的交代。

因為這些群演從來沒演過戲,顧曉剛對他們進行了短期培訓,提醒他們不要穿幫,“畢竟是夏天,流汗了會很臭。你的服裝穿了一天,第二天還能不能克服一下再穿一天,”為了營造出大家很燥熱的感覺,導演還設置了停電這一細節,把現場的空調都停了,出來的效果很好。

不過,為了呈現出真實的氣氛,導演在一些技術層面做了犧牲。在壽宴拍攝現場,導演請樂隊同期聲出演,“這對錄音師是個巨大的考驗,因為後期在剪輯上不太容易,會造成聲音的斷裂,但是如果沒有樂隊參與,大家就會覺得我們是在演戲。”

長鏡頭游泳戲拍了兩年,演員差點出意外

這段長鏡頭拍了兩年,演員也遊了兩年。與常規長鏡頭講究編排不同,這部戲的長鏡頭要呈現的是謝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不是套路編排出來的,而是有機產生出來的,有時間的參與感。”之所以拍兩年,顧曉剛是希望有更大的驚喜出現。

竇唯監製音樂,繪畫視角切入,戛納影評人週為何選它閉幕

《春江水暖》劇照,

富春江邊。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體現出電影長卷美學的概念,顧曉剛在片中設計了一段長達12分鐘的長鏡頭。這個長鏡頭是夏季敘事中的一個段落,男孩跳到倚靠鸛山的富春江裡游泳,上岸後與女友在江岸邊走邊聊。而在冬季的敘事段落中,一家人在白雪覆蓋的鸛山上游玩,相當於導演將這座山的左右兩邊都完整描繪了一遍,“以游泳結束後的那個亭子為參照物,左邊是冬天那段,右邊是夏天那段,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山水長卷圖。”這幅山水長卷畫是顧曉剛從小到大記憶中最美的一段,便用山水畫的形式融入到了電影中。

顧曉剛表示,第一年已經拍攝了一條很不錯的段落,但他還想期待有更好的出現。果然,第二年拍攝的時候,在男孩游泳中途,岸邊有位老人牽著兩條狗在江邊戲水,“之前為了加強一些節奏變化設計過狗的調度,但是那兩條狗的調度是偶然出現的,拍完之後感覺像在時間中撈起了一瓢,把時光萃取出來一段,感覺那時的風和自然生命都在裡面了。”

這個長鏡頭的拍攝難度,除了耗時間外,還有演員的安全問題。每次拍攝劇組工作人員都提心吊膽,雖然看似在江邊遊,挺安全的,但是江的旁邊就是座山,水的流動會和山產生撞擊形成迴流,江底會造成無數漩渦暗湧。2017年夏季拍攝的時候,就差點出現危險,男演員算是游泳比較有經驗的了,但還是被捲進漩渦裡,20秒之後才游出來。

將繪畫融入電影,片名字幕在畫面右側

顧曉剛的故事構思也以一種繪畫的視角展開,“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故事片,我們還把它當成一部中國長卷畫看待。”電影中的空間感、時代感、景觀感都是基於繪畫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片名和所有的字幕都在畫面右邊,因為這些字都成了畫卷上的題跋,不會打擾到畫面。”

生活在富春江邊的顧曉剛,從小就聽說類似“家鄉三寶”的說法,比如《富春山居圖》、郁達夫、黃公望等歷史文化與名人。在開始創作劇本時,顧曉剛就思考如何用一種獨特的電影語言去呈現這個故事。顧曉剛是美術生,他結合家鄉的歷史文化背景,想到了用傳統繪畫的方式與電影進行融合。

除此之外,顧曉剛還有一個更具野心的設計,他想創作出“千里江山圖”的三部曲長卷電影,《春江水暖》是卷一。導演在卷一中已經埋下了卷二、卷三的概念主題。卷一在開頭寫了富春江流入錢塘江最後匯入東海,是以在江上的視角進行移動,卷一中的部分角色也會在卷二、卷三中出現,但因為換了新的城市空間,每一卷的故事彼此獨立。整個故事仍然偏向家庭,探討的不僅是家庭和孝道的呈現,還有關於中國美學時空的無限延展。

竇唯監製音樂,繪畫視角切入,戛納影評人週為何選它閉幕

《春江水暖》劇組工作照,冬季章節。圖片來自網絡

竇唯擔任音樂監製,選了10首曲子

在寫劇本階段,顧曉剛從歌手竇唯的音樂中受到很多啟發。比如,結尾出字幕的那個鏡頭是聽了竇唯的《溪夜》而拍的,想象一家人在江邊洗澡的溫馨畫面,“每到夏天人們都會到江邊洗澡游泳,那個記憶在我的成長中會出現,算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冬天的長鏡頭段落也是聽了《東遊記》而想到的。

顧曉剛認為,電影以繪畫為載體表現中國文人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和審美,而竇唯在音樂領域傳達著同樣的內涵,畫面和音樂可能會在創作領域產生共鳴。竇唯看過影片之後答應試一試,針對這部電影的音樂製作與顧曉剛交流了半年時間。

顧曉剛說,竇唯在《春江水暖》中擔任音樂監製一職,“一直在設計選曲,整個影片中有將近10首他的曲子。不是光選上就好了,還需要修,因為有很多出入點要處理,他對聲音上也會有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郭冠華 校對 李世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