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價值就是教人們甩掉標籤,探索自我

音樂 電影 歐美娛樂 娛樂 麥可思研究 2019-02-06
教育的價值就是教人們甩掉標籤,探索自我

標籤化的人生讓人束手束腳,而教育的價值就是教人們甩掉標籤,探索自我。

——推薦電影:《聽見天堂》

教育的價值就是教人們甩掉標籤,探索自我

《聽見天堂》是克里斯提諾·波頓執導的一部劇情類電影。它的故事波瀾不驚,節奏緩慢,但慢慢鋪展開來卻有滌盪心靈的力量。

影片著力探討弱勢群體(殘障人士)是否有追尋夢想的自由、獲得公平對待的權利。你可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部被奠定了悲傷基調的影片,因此讓人從始至終都陷在對小男主角的憐憫和同情情緒中不能自已,甚至失聲痛哭,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儘管小男主角在影片開始便意外失明,但意境唯美的畫面、美好靈動的配樂、無處不在的童趣和點亮米可人生的康老師,讓觀者從始至終都不曾絕望。

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主人公原型為意大利國寶級聲音剪輯師米可·曼卡西,他參與了超過400部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影視劇作品的聲音創作,也曾和多位意大利著名導演合作,其中包括《春光乍現》的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格莫拉》的導演馬提歐·加洛尼。

自我悅納

影片開始於金黃色的草垛旁,一群孩子在戶外玩摸瞎子的遊戲。米可被逮到,需要當下一個被矇眼的“鬼”。只是,蒙上眼睛的他明顯四肢不協調,行動困難,於是他索性扔掉了遮在眼睛上的布,跟小夥伴嬉戲打鬧起來。明朗的色調,歡快的配樂,還有久久縈繞於耳畔的孩子們的笑聲,一切的美好都將之後發生的意外襯托得更殘忍,讓人難以接受。

出於對槍支的好奇,米可玩弄起家裡的獵槍。意外突至,獵槍走火擊碎櫃上的碗碟,因為碗碟碎片劃傷眼睛,米可視力嚴重損傷,只能依稀看到微弱的光線。

不曾擁有就不懼失去。但悲哀的是,米可已經看慣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這場意外讓他失去本來擁有的光明。突然面臨永無止境的黑暗,對他而言是殘忍而又絕望的。所以最初他滿懷會康復的期望。他得意地告訴自己的小夥伴菲契利,自己還可以看見,顏色棒極了!

菲契利:你最喜歡什麼顏色?

米可:藍色。

菲契利:藍色像什麼?

米可:像騎腳踏車時風吹過你臉上的感覺,或是……像海。還有棕色,摸摸看。棕色像這樹幹,很粗糙吧?

菲契利:是很粗糙。那紅色呢?

米可:紅色,像火一樣。像是太陽下山的天空。

父母也滿懷會康復的期望,所以他們在跟校長交談時篤定地認為米可未來做什麼不著急決定,只要能順利唸完小學。

因為不能接受自己失明或者即將失明的現實,米可拒絕學習盲文,因為他認為用不著。而這也是對米可一生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唐老師第一次出場。被米可負氣扔了東西的唐老師並沒有生氣,而是十分耐心地勸導米可接受自己,用另一種方式探索世界:

“當你看到一朵花,你不想去聞聞它的味道嗎?下雪時,你不想走在上頭嗎?捧著它,看著它在你的手中融化。告訴你一個祕密,我注意到音樂家在彈奏時,他們會把眼睛閉上,為什麼?這樣可以感受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音樂彷彿變成具體的觸覺。你有五個感官,為什麼只用一個呢?”

最終,米可還是徹底失明瞭。但唐老師告訴米可,失去光明的米可還是米可,他擁有自己的特長和獨特的表達自我的方式,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探索世界。如果電影分章節,那麼第一章節到此為止,主旨即是自我悅納。而唐老師就是鼓勵米可走出現實困境、探索自我的第一人。

用耳朵看世界

唐老師的鼓勵讓米可豁然開朗,他興致勃勃地用聲音完成了唐老師佈置的關於季節的課後作業。米可對聲音天生敏感,他的生命循聲而去,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經由他的錄製和剪輯成大自然饋贈的戲劇。他閉上眼睛,打開了其他的感官,他的耳朵、手掌、腳、嘴巴,所有能發出聲音的器官,都成為他理解與表達生命的方式。

就像最初的他固執地不能接受自己失明的現實一樣,本片頑固派代表校長也有自己的堅持。例如,他堅持認為盲人就應該按部就班、規規矩矩地完成學校的技能學習,習得一技之長,成為一流的紡織工或者接線生,有能力在社會生活。又例如,盲人不應該擁有自由。當唐老師把米可的作業交給校長並殷切地希望他能聽聽看時,校長直言這是在浪費時間。

校長:已經歲末了,我沒時間可以浪費。

唐老師:這不是浪費時間。我知道他桀驁不馴,但他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去傾聽生命,表達內心。他跟別人不一樣,這沒有什麼不對。

校長:這個學校有一百年的歷史,這裡的生活一向平靜,從沒發生大問題,為什麼?因為我們有規矩,也許有些人認為我們呆板、過時,但他們可以學得一技之長,有能力在外面生活。

唐老師:他們的眼的確是盲了。但他們充滿活力,充滿了熱情與想象力。我們不能剝奪他們表達自我的自由。

校長:這樣只會傷害他們。

唐老師:受傷也是一種學習啊!

校長:你只是跟他們相處,但我是他們的一員。自由是我們盲人不能奢求的。

唐老師:我們、我們……我知道你的問題在哪了。三十年前你還沒盲,你不是從小就在這裡,你可以上學,可以旅行,你為何不讓他們有相同的機會?

校長:因為他們沒有機會,他們是瞎子。

是的,校長是傳統社會大眾的代表,他們認為像米可這樣的失明孩子,人生已經被置於固定軌跡,一板一眼,沒有半點波瀾,他們同時沒有選擇的權利。但唐老師卻不如此認為。當米可因為使用學校錄音機完成錄音節目被發現,將被趕出學校時,一向規矩的唐老師可以說出離了憤怒:

“這個學校的意義是什麼呢?又幫助了誰呢?我們教這些孩子編藤椅,要順從我們,我們號稱能教出最好的紡織工人和接線生,但事實上呢?我們剝奪了他們最美好的東西——他們的夢想。”

最終,工人罷工,學生罷課,以此表示對校長開除米可決定的抗議。唐老師決定自己主導學校的彙報演出。他組織失明的孩子們用各種道具在臺上奉獻了一場用聲音打造的別開生面的童話劇,而這也獲得了家長們雷鳴般的掌聲,許多家長眼眶溼潤,因為他們的孩子跟正常孩子一樣擁有了可以發揮想象力的機會和權利。在這個節目中,孩子們不再需要花幾個小時假裝自己是正常人來表演節目,而是充分發揮自己對聲音敏感的特長和對世界的想象力。在這個世界中,他們沒有被框在許多條條框框之中,擁有無限可能。唐老師說,沒有人應該放棄自己的想象力和自由。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平等和尊重,自由當然就包括選擇自己未來生活的方式。

殘而不廢不僅應該被銘刻進每個殘障人心裡,更應得到更廣泛的社會認同。生而為人,殘障人同樣擁有追求美好和夢想的自由。1975年,意大利政府通過律法,廢除盲人學校,讓盲生能夠進入一般學校就讀。而這無疑得益於以本片主人公為首的當事人的不懈努力和抗爭,當然,也得益於以唐老師為首的教育者的堅持。

教育的價值就是教人們甩掉標籤,探索自我

大學老師的新春三寶

從這部電影裡我讀懂了當大學老師的真諦

與教師“領路人”精神最契合的5部電影,部部感人至深

教育的價值就是教人們甩掉標籤,探索自我

聲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麥可思研究編輯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麥可思 諶超

編輯 | 麥可思研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