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音樂行業的“雷公太極”

音樂 藝術 雷公 民族音樂 領尚音樂工作室 2017-05-06

原生態:音樂行業的“雷公太極”

(圖片來自新浪網。)

明昊/文

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樂行業工作者,當我看到雷公太極被所謂的打假後,我第一反應就是聯想到“原生態音樂”。

其實原生態音樂從產生之初就註定是純粹的假貨。如果硬要說它是真的,那麼只能說它是一個真的假貨。

當然有人會說,當今有那麼多人喜歡原生態音樂,怎麼會是假的?

這個邏輯就好像說,太極拳那麼多人學,太極大師怎麼會被一個二三流的搏擊手KO一個道理。

原生態音樂是音樂專業人士和媒體通過加工民間音樂後形成的音樂形式。這種加工是粗製濫造,加工出的品種也不倫不類。

目前中國原生態音樂主要由兩種表演形式存在:

第一種是抄襲形式的原生態音樂,即直接將民間音樂照搬舞臺。

第二種是雜交形式的原聲態原聲態音樂,即將民間音樂與其他形式音樂結合。

第一種形式最為簡單。其演出者往往是音樂專業人士,他們假稱自己來自民間,從未學習過音樂,是土生土長的原生態歌手。當然,有一小部分確實是來自民間,且從未學習過音樂,可是當他們拿起麥克風,對著鏡頭表演時,他們早已不是那純粹的民間藝人了。

原生態音樂似乎並不存在任何版權與作者,可以被隨意抄襲照搬。並且專業人士最善於對這些原生態音樂進行扒譜、排演,演出結束後這些音樂就成為了他們自己的藝術作品,他們自己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民族藝術的拯救者、發揚者。

甚至還有一些不滿足於國內市場者,走向世界各地演出,進行所謂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事業。他們並不清楚自己有沒有被真正地欣賞,他們也並不清楚自己在弘揚文化還是在糟蹋文化。

第二種形式其實也並不複雜。其演出者將原生態的音樂元素結合在自己的音樂中,形成一種具有本民族音樂特色的假象,並引以為豪。

有人或許會說,嚴肅音樂不就是從民間音樂形式發展而來嗎,比如交響樂等。

這當然不一樣,就好像“參考”和“抄襲”不一樣。

參考是為了理解、創新,這是有利於藝術發展的;但抄襲則是赤裸裸地掠奪,這種浮躁的行為對於藝術的發展百害無利。

就拿以原生態音樂元素融合進自己音樂中的人來說,他們多數只是將盜取來的民間音樂與自己的音樂做一個簡單的雙音軌混音工作罷了。這當然屬於抄襲,且毫無創意。

不在歌里加一段呼麥都沒法說自己來自內蒙古;不唱一段海菜腔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彝族歌手。久而久之,大家不謀而合。把原生態與各種音樂風格生搬硬套,最終成為形式大於內容的雜種音樂。

原生態音樂文化弘揚者一般都善於趕捷徑、超小路,並且常常扮作一副聖人拯救民族文化的神態。

就像這雷公在微博上裝模作樣說:

“尊重自己才會尊重對手。”

有時騙人多了,自己都會被自己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