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汪峰|企業家

音樂 汪峰 搖滾樂 演唱會 南方人物週刊 南方人物週刊 2017-09-17
商人汪峰|企業家

9月9日,汪峰“歲月”巡迴演唱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開唱。這次巡演最大的亮點是融入了科技元素,無論是舞臺設計還是機器人X-MAN,都在向外展示一種冷靜的力量感。

“力量感”在汪峰身上的體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多元化,不再是年輕時冒到嗓子眼的力量感,而是一種包含充分自我認知的身份體現。

汪峰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另外一種可能。他也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至少從目前來看,他是中國搖滾圈難得商業化成功的範例。他的創業項目,FIIL耳機也在剛剛過去的7月登陸了美國市場,美國分公司也早在今年4月就已成立。

“聲音的藝術”是汪峰定下的美國宣傳語。他對藝術性的表達不再只是通過單一的演唱渠道,他更想打造一個全新的承載藝術的載體。當藝術與商業結合時,汪峰從來不忌諱談錢的事,他覺得真實的表達是搖滾最本質的東西。事實上,從出道起,汪峰就把音樂的商業價值作為成功的評判標準之一。

我們試著與汪峰聊一聊他的商業情結,也通過他的合夥人、商業夥伴瞭解汪峰的商業敏銳度和執行力。

商業渴望

◇◆◇

見到汪峰前,彭錦洲對他的印象僅限於被大眾廣為傳唱的幾首歌。汪峰說,他要做一款獨立品牌的耳機。這件事他考慮了很長時間。彭錦洲有些將信將疑。他當然知道汪峰的影響力,但是他想,汪峰是一個容易合作的人嗎?他會專心致志做一款硬件產品嗎?

彭錦洲跟汪峰吃了一頓飯。他試著從中年男人的角度去理解汪峰。汪峰的一句話打動了彭錦洲,“音樂是無形的,我需要某種有形的東西來作為音樂的支撐。”某種程度上,這種“支撐”更多是對男人事業的一種升級。彭錦洲也想到了耳機,他感覺到,“這個人確實是很有追求的,對這個事業,對音樂傳承(這件事),每個人其實還是希望能有一些自己的東西留下來。”

彭錦洲也想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些什麼。供職於華為期間,彭錦洲有過一次短暫出走——追隨李一男創業。“李一男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對技術、商業的認知非常(具有)條理化和系統性,”彭錦洲把汪峰歸為“理想主義者”創業搭檔,但在理想情懷下,“我認為他是有那種做生意經驗(的人),這種經驗從很多事情上可以(體現)。”

與汪峰搭檔後,彭錦洲更深刻理解了汪峰身上商業情懷的融合性,“某種程度上,他(做音樂創作)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事),(但是)他通過自己的世界去感染別人。”這也符合汪峰對自我的理解,“就我個人來說,無論是做音樂還是做耳機,或者是未來的互聯網項目,都是因為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享受到音樂的美好。這個本源是始終如一的。”

這份純粹始於汪峰的出道。在彭錦洲看來,汪峰的純粹還在於他從來不掩飾自己對商業的渴望。

1996年,25歲的汪峰不顧父親的反對,執意從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辭職,成為專職搖滾歌手。由於父子矛盾嚴重,汪峰不得不從家裡搬出去,租住在一間小小的地下室,甚至一天只吃一碗麵。北京的冬天很冷,地下室沒有暖氣,臉盆裡的水都會結冰。

1997年,汪峰帶著自己的樂隊鮑家街43號簽約京文唱片,與崔健、唐朝、羅琦等搖滾歌手成為同一家公司的藝人。但這個合作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汪峰的第一張專輯僅獲得12000元的收入,與樂隊、經紀人六個人均分。第二張專輯,京文唱片乾脆以5000美金的價格把汪峰的兩張專輯賣給了一家香港公司。這讓汪峰感到極度憤怒,他認為這沒有體現自己的商業價值。

汪峰決定離開京文唱片,另覓新公司。此時,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公司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任華納唱片中國公司總裁許曉峰在聽了汪峰的《花火》小樣後簽下了他,而非鮑家街43號樂隊。雖然汪峰也承受了外界的指責,但他也因此開始接觸到正規的商業化運作和國際化公司管理。

華納給創作型歌手開詞曲費、版稅,還會另外投入資金進行包裝,這種規範運作的風格正是汪峰所追求的。他曾經說過,自己需要有穩定體面的生活水準,才能安心創作出好作品。

當然,汪峰也要學會包裝和營銷。我們所熟知的形象轉變背後,汪峰迎來了事業的第一次騰飛。2004年6月到2005年1月,半年時間裡,《飛得更高》先後在各種舞臺上重複三百多遍,還一度成為“神舟六號”發射背景音樂,以及中國移動在《新聞聯播》中的廣告背景音樂。用汪峰前經紀人的話說,“(《飛得更高》)聽到了錢的聲音。”

對汪峰而言,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商演機會。汪峰成為各類公司年會上的助演嘉賓,也是中國企業家、官員們喜愛的歌手。勵志搖滾是藍海市場,也是一個極具消費力的大市場。許曉峰離開華納成立創盟音樂帶走汪峰時,汪峰已經成為極具商業價值的歌手,出場費從3000元提升到20萬元。

2007年是汪峰事業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汪峰與許曉峰散夥加入大國文化集團——李澤楷是大國文化集團的投資者,它有機會讓旗下藝人蔘與2008年奧運會系列歌曲製作。

汪峰的商業價值也在2008年奧運會達到高峰。他除了參加兩個合唱之外,還有自己獨立創作的兩首歌曲。《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在奧運場館中的播放次數也遠超《北京歡迎你》。而在當年“5·12汶川地震”中,汪峰《美麗世界的孤兒》是新聞頻道報道災情時的配樂。

汪峰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他也從版稅、商演、演唱會和廣告代言中獲得了商業收益。更重要的是,積累了音樂商業化的成功經驗。彭錦洲稱汪峰是一個學習能力非常強的人,“他朋友圈的很多企業家都是他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是汪峰的商業夥伴。他在與汪峰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汪峰很容易吸收別人正確的意見,當覺得自己的想法不是最好的時候,汪峰會停止爭辯,考慮接受對方的想法。很強的學習能力,加上適應性,是汪峰之所以成為汪峰的原因。

現實路徑

◇◆◇

在汪峰看來,音樂和商業是有共同點的,“一個品牌或者產品,如果它的初心是跟風,那這個產品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在商業上也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偉大的品牌和偉大的音樂作品,它的創作路徑其實沒太大差別。”

他對唱片行業不同的商業運作模式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從最早的京文唱片,到華納公司、創盟音樂,再到大國文化,汪峰見識了港臺、內地、海外不同唱片公司的商業風格。他的結論是唱片行業要向西方公司學習運作方式。汪峰認為專業化是西方音樂界的風格特徵。他把對音樂的鑽研勁頭嫁接到商業研究上,成為圈內公認的具有CEO精力和聰明程度的搖滾音樂人。

2014年8月,汪峰與樂視音樂合作,嚐鮮現場演出+付費直播的O2O演唱會模式。這次嘗試共獲得線下兩千多萬、線上三百多萬元的收入。汪峰的商業夥伴“野馬現場”創始人李宏傑認為,汪峰對音樂行業的創新充滿興趣,他並不滿足於當一個歌手。

鳥巢演唱會之後,投資人吳世春給汪峰發信息,問他有沒有興趣做耳機。吳世春早年在華為工作,2000年參與百度早期創業,2009年成為天使投資人。張野也看好這個項目,並且覺得只有汪峰能做這個項目。“他(汪峰)眼睛一亮說想做很久了,然後也說了他對耳機和耳機品牌的理解,如果他做的話會怎麼做,他並不只是說說而已。”張野和吳世春被汪峰的執著打動了。

吳世春建議汪峰真金白銀地投資,做大股東董事長,投資人跟投。汪峰非常贊同。“我們見面比較頻繁,從第一次開始聊到把團隊湊齊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張野說,“最開始聊的時候只是耳機,比方說有哪些需求,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後面越聊越深入,比如代工廠要怎麼選,供應鏈條要怎麼管理,企業結構是怎麼樣的,再往後面聊就是未來的耳機會怎麼樣,你做得好的話終有一天會把該佔有的市場都佔有,那然後呢?”

汪峰的思路很清晰,要做一個軟硬件開發結合的公司,“音樂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耳機有可能是人工智能的延伸。”張野認可汪峰的商業能力,“但他明白自己不是這個專業出身,所以也不會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多做干涉。他對產品有自己的理解,對公司文化有自己的理解,這都是一個領袖該具備的。”因此,汪峰懂得去找專業的人來做管理、銷售、品牌等專業工作。

2014年底,汪峰創業團隊骨幹班底基本搭建完畢。在吳世春的牽線搭橋下,彭錦洲加入汪峰創業團隊,擔任首任CEO,前繽特力高級研發經理鄔寧擔任CTO,國際音頻工程協會(AES)前理事長Barry Blesser擔綱公司首席技術顧問,並招攬到三十多名研發工程師。

2015年3月,北京峰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峰範科技”)註冊成立。汪峰以出資額和影響力雙重作價,佔股40%,成為第一大股東,彭錦洲及創業團隊骨幹成員佔股40%,梅花創投吳世春和青山資本張野進行了天使輪投資,佔股20%。

彭錦洲負責公司日常運營。作為汪峰創業公司的CEO,他有過焦慮。跟他以往開拓的千億級別手機市場相比,耳機市場的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高端耳機就幾十個億,而且渠道也不完善,差別很大。最重要的,即便是在消費升級的當下市場,大家還是認為耳機是一個非必需品。”但他和汪峰達成共識,他們要做大眾消費市場,“而且要有好的品質,好的體驗”。

從團隊搭建、公司組建,再到拿出產品,期間不過半年時間。耳機將搭載各種智能化功能和流媒體,會成為一個通道,包括汪峰本人的新歌都會通過耳機首發。這在當時是一批音樂人在苦苦追尋的商業化方案,“智能化”是汪峰一直關注的課題,他想的是,“如何更人性化地與人交互,更方便地聆聽人的訴求,匹配更多使用場景。”

汪峰對聲音的把控力能增加他的商業執行力。他告訴團隊,永遠不要一個音質平庸的智能玩具。 彭錦洲認為汪峰的樂感、經驗和DJ團隊都是他們的競爭壁壘,“它既有來自於工藝的,也有過去的經驗,還有對藝術的追求。”

今年年初,彭錦洲因為身體原因離開了這個創始團隊。CTO鄔寧成為繼任者。鄔寧是聲學電聲博士,曾任繽特力研發主管。他對音頻系統的研發和汪峰的構想也是一致的。

鄔寧接受採訪時說,雖然汪峰不會參與公司的日常運營,但公司的戰略、產品的定義和開發、外觀配色等,他都會真正參與進來。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汪峰可能更像一個“產品經理”。

“現在叫他企業家也不為過”

◇◆◇

汪峰對“產品經理”的界定是,產品的最終責任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既要有理性思考,又要有直覺判斷,而兩者之間,理性首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對技術現實和商業邏輯的整體把握,產品當然很容易走向失敗。”

推出一款耳機單品絕不能包括汪峰全部的商業野心,他要做的是一盤更大的生意。從創立公司起,FIIL只是汪峰要打造的軟硬件結合的商業模式中的硬件部分。汪峰曾經開玩笑,也許會推出手機產品。

早在去年春節過後,汪峰就開始在軟件平臺上進行佈局。他在微博宣佈推出“X”計劃,“時代到了今天,當音樂只能殘喘苟活的時候,我想我必須為它做點什麼。”據汪峰講,“X”計劃“是一個憑藉情感而建立起來的開放式音樂藝術交互平臺。讓音樂、影像和資訊回到情感的原點”。“X”計劃下也產生了一個“全新的”互聯網音樂平臺“iwini”,包括旗下播客產品imixdio。

更早之前,汪峰已經投資了一家做演唱會現場直播的初創公司“野馬現場”。汪峰成功試水過O2O演唱會模式,很認可這家由前《滾石》執行主編、張北草原音樂節創始人李宏傑打造的創業項目。

汪峰想要的是一個更加垂直的音樂生態,硬件只是生態入口,雲端內容才是他需要深耕的領域。汪峰說,他的商業願景是希望FIIL會以音樂為立足點,“成為一個有持久生命力的流行文化品牌。”汪峰判斷,隨著音樂版權市場的逐漸規範,未來流媒體會向上遊的內容端購買版權,也會和下游的強勢的智能播放終端合作開發,最終打造出以耳機為核心的一種協作的、被集成的、向智能設備拓展的商業生態圈。

汪峰相信理性思考會帶來不錯的產品,“而直覺和熱愛才會帶來偉大的產品。”他希望他名下有一個“偉大的產品”。

彭錦洲在離開前想過,“當你想到這個品牌,你的腦海中它會是什麼?”公司起步階段,因為有汪峰的影響力和人脈資源,“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從0到1的過程,相對來說會走得更順一些,包括說可能拿到更多的錢,找到更好的代工廠。”到了下一階段,“汪峰的產品”要擺脫汪峰的路徑依賴,“過去的成功可能是未來成功的陷阱。”

張野實實在在看到了汪峰的變化,“汪峰是搖滾藝人出身,二十幾年來一步步走過來,無論自己紅還是不紅,每張專輯堅持自己寫歌。他以前堅持的事情他現在也在堅持”,“他關注的是品質,是產品本身,其他複雜的東西不是他考慮的。”而現在,“叫他企業家其實也並不為過。”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週刊第526期

文 / 本刊記者 王燕青 發自北京

編輯 / 孫凌宇 [email protected]

商人汪峰|企業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