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就不該有樂評

音樂 湯顯祖 演唱會 上海音樂學院 舞臺與生活 2017-05-10

這篇文章內容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不適。

我們的同事昨日在朋友圈發現了一篇這樣的文字:

這個世界就不該有樂評

因為一篇音樂評論而做出致歉,這在全世界也都是罕見的。那這篇音樂評論究竟寫了什麼?

#《湯顯祖》七大硬傷#

這個世界就不該有樂評

昨晚室友帶我去上海大劇院聽“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湯顯祖》”,聽完以後我們討論了很多,一致認為這是一部低劣的作品。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體裁沒搞清楚:首演時稱為“音樂劇《湯顯祖》”,這次卻叫做“歌劇《湯顯祖》”,而我們聽來,卻覺得這更像是一部清唱劇。主創者自己都沒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

二、形式沒搞清楚:這次上海大劇院的演出,名為“音樂會版《湯顯祖》”。何謂“音樂會版”?即交響樂隊置於舞臺之上,簡化表演和服飾,以使聽眾更加關注音樂本體(而非外在動作)的演出形式。然而,本場演出,樂隊置於樂池中,舞臺完全留給演唱者表演,還跳舞、雜耍、扇扇子。難道所謂“音樂會版”,是為了和首演的“midi版”區別而特用的概念?

三、為什麼叫“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湯顯祖》”,而不叫徐堅強歌劇《湯顯祖》?我們聽說過莫扎特的《女人心》,威爾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托斯卡》,從沒聽說過巴黎音樂學院的歌劇《XXX》或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歌劇《XXX》。所有一流的藝術作品,必然出自藝術家匠心獨具之手。歌劇史上絕沒有哪部由一個團體創作而成為傑作的先例。這部作品是由徐堅強而作,最後卻冠以“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的名字。我不禁要懷疑,作曲家為何會做作出這樣的妥協?

四、一人作曲、四人配器?聽過的朋友交流,都會談到這部作品的配器古怪而零碎。音樂史上,一部管絃樂作品由某人創作卻由別人配器,基本都是作曲家生前沒來得及而由後人補全的。沒有哪個嚴肅的在世作曲家會把自己寫好的樂曲交給別人配器,而且還是四個人配器的,這是一種及其不負責任的創作態度,其效果已有目共睹。

五、情節單薄、內涵空洞。100分鐘的歌劇,就兩個情節:愛人早亡,夫婦生死相依;湯顯祖耿直不阿、為民請命。這是一個俗得不能再俗,遠遠比不上國產古裝電視劇的故事。整場聽來,毫無感動與震撼可言。歌劇發展的主流是,內容越來越直麵人心、越來越揭示出人性、社會和世界正反側面的本質。而這部劇的內涵極其淺薄、空洞和無聊,藝術效果幾乎為零。

這個世界就不該有樂評

六、合唱謎之存在,人物乏力而臉譜化,戲劇性嚴重匱乏。作為一部“歌劇”,合唱站在臺上,從頭唱到尾,而且這些人沒有角色,這是歌劇的寫法嗎?這直接導致的後果是,湯顯祖等主角的戲劇地位被極度削弱,故事基本是由合唱和舞臺字幕串聯起來的。並且,人物過於臉譜化,基本沒有內在矛盾,在故事中角色自己沒有發展,顯得非常單薄。全劇就是在展示他的愛情和剛正,沒有戲劇衝突——因此,也沒有高潮。

這個世界就不該有樂評

七、腳本質量堪憂。一邊,腳本作者摘引了湯顯祖的原文,寫了很多典雅古樸的詞句;一邊,又有“好一個奇男子”、“考場當總裁”等時髦的流行用語。給人的感覺彷彿牆頭草,既不莊重,又不接地氣兒,反倒是透出了某種迂腐的黑色幽默。

按:《湯顯祖》是今年“上海之春”的劇目之一。去年同一時段在“上海之春”上,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首演了《湯顯祖》的作曲者徐堅強的另一部作品:《天地風歌3》——為女聲合唱、泛音笛與管絃樂隊而作。全曲的歌詞只有四個字:“一帶一路”,由女聲合唱以各種奇特詭異的音調反覆唱出來。在樂曲的開始和結尾,作曲者本人樸素打扮上場,用近似民間巫師的調子唱著“一帶一路”這四個字,邊唱邊敲鼓、邊從舞臺一側走到另一側,如同小丑一樣。

我們編輯部經過討論, 認為這篇音樂評論並無太大問題。倒是”致歉“一事,可能會成為中國音樂界”里程碑“式的事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