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導讀:旋律與故事融合、音樂與時代輝映,這檔“接地氣、冒熱氣、帶露珠”的節目走到了這一季的尾聲。用多元的方式呈現“美好生活”的鮮活圖景,《流淌的歌聲》讓觀眾在溫暖平和的講述中真切感受到音符上的家國變化。

文 | 霓星

“一看到這個節目,我爸媽就激動起來了,每個週末都守著電視機等”“我媽跟著《我不想說》一直唱,客廳瞬間變成了KTV”……引發網友熱評的,正是剛剛收官的《流淌的歌聲》。自2018年12月29日在廣東衛視開播至今,這檔特別的音樂節目熱度不斷走高,微博話題#流淌的歌聲#閱讀量破5億,強勢佔據綜藝話題榜TOP10,百度指數同比增長616%。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12期節目、50多位藝人,《流淌的歌聲》已陪伴全國觀眾度過一季難忘的週末時光,歌聲不僅流淌在節目現場、流淌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耳邊,更流淌於臺上臺下、網上網下,音樂成了融通邊界的最好武器。

《光明日報》點贊其為“一檔承載了中國人共同記憶的節目”,這檔節目用獨特的樣態展現出音樂類節目的破與立,用全新的敘事方式展現了中國人初心不改、攜手放歌的幸福接力,祖國的傳奇復興在電視的注視下回聲嘹亮。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立意生成

“聽歌”背後,還有更多事與情

與觀眾同行、與時代同頻是《流淌的歌聲》的取勝之匙。據相關數據統計,《流淌的歌聲》在跨代際觀眾群體間都擁有著較高的忠誠度,真正意義上構成了一檔“老中青”都愛看的音樂節目。廣東衛視副總監、《流淌的歌聲》總製片人何偉談起節目的創作初衷,在策劃之初從未有過迎合某一類具體觀眾的想法,而節目播出後收穫的各年齡層、各行各業的觀眾都對歌曲產生共鳴、對演繹有代入感的效果,正是由於“經典一直在流傳”。

翻開華語音樂的發展史冊,不同階段的音樂作品記錄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家國變化。《流淌的歌聲》邀請到各行各業的時代親歷者,通過歌曲的聽賞挖掘時代故事和文化烙印,讓觀眾在歌聲中回味往昔、重溫歲月,《魯冰花》《滾滾紅塵》《一生何求》《童年》等經典金曲首首動人心。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溫兆倫《一生何求》

對於年齡稍長的觀眾而言,《流淌的歌聲》帶來的是更懷舊、更溫暖的情感體驗。當蔣大為與楊洪基同臺,兩位老藝術家之間的謙讓和打趣瞬間拉近了時代敘事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朱明瑛在舞臺上回憶起自己在東方歌舞團演唱非洲歌曲時常常要塗黑全臉,由於當時的化妝品材料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影響,可以拿到每場三毛錢的補助,她將此戲稱為“中毒費”,講述至此,觀眾對這位原本停留在音樂記憶中的人物親切感倍增。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朱明瑛、蔣大為、楊洪基、鄭緒嵐

電視是“客廳文化”的重要承載,這也決定了《流淌的歌聲》要打造的是一檔“閤家歡”的音樂節目。眾多嘉賓登臺演繹的《當你老了》《可惜不是你》《愛如空氣》等年輕一代觀眾記憶裡的金曲,重溫關於青春的愛與感動。與此同時,隨著一個個關於改革開放歷史進程、關乎百姓幸福生活的點滴被搬上熒屏,年輕人也開始瞭解與當下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坐在沙發上,聽身邊的父母講述糧票、布票、“四大件”、用自行車結婚等歲月中的故事,由此感慨崢嶸歲月中無數前輩的奮鬥,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曹軒賓《可惜不是你》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進程全方位地逐步推進,眾多學生在異鄉求學,也有很多年輕人南下去打工,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書》當年聽哭了多少離家在外的遊子。《流淌的歌聲》正是通過描繪生活各處的細微末節,從而為觀眾譜寫出一幅幅改革開放的生動畫卷,使其在聆聽中感受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每一個歷史節點都變得更加豐滿立體,每一次變革飛躍都讓人熱血沸騰。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李春波《一封家書》

值得一提的是,《流淌的歌聲》拒絕刻意煽情和做作表演,一切流淌的情感都是熱切和真摯的,在構建起的純粹、深情的“時光隧道”中完成回憶和致敬。在收官這一期節目中,90歲高齡的李光羲老師克服重重困難從北京趕到廣州,只為再一次為祖國歌唱、為人民歌唱。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李光羲《祝酒歌》

浙江網友發帖求助,想為身患絕症的妻子圓再聽一次摯愛之歌《可惜不是你》的夢想,曹軒賓得知後特意為這對夫婦帶去一場特別的歌友會;孫伯綸在坎坷的音樂道路上一路堅持終於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肩上芭蕾”的創始人吳正丹、魏葆華夫婦相識相伴31年,《一路上有你》是他們歷經風雨、一路追夢的寫照。《當你老了》《父親寫的散文詩》《滾滾紅塵》《走過咖啡屋》……這些歌曲以小見大,帶出故事,帶出文化,帶出勵志以及熱愛的時代精神。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千百惠《走過咖啡屋》

在《流淌的歌聲》總導演黃敏麗看來,濃濃的愛國情懷、對夢想的執著追求、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是節目的基調;《流淌的歌聲》不止於“聽歌”,音樂在親情、友情、愛情等人類永恆的主題裡完成重新敘事,於潤物無聲處打動觀眾。

創作解構

這檔音樂節目究竟有何不同?

沒有賽制、沒有淘汰、沒有導師,摒棄排名和對抗的形式,《流淌的歌聲》無疑用嶄新的面貌對音樂節目品類給出了一次再定義。

除了邀請到與該歌曲相關的“時代同行人”演唱經典、為觀眾講述當年的故事,《流淌的歌聲》更把“經典好歌+時代故事”的線索活用在節目的整個形態結構中。從“風起南方”“怒放如花”到“一生有你”“歲月如歌”,校園、影視、愛國、思鄉……每一期特定的主題都是對改革開放進程裡的多維生動描摹。

歌者亦是改革開放進程的親歷者,對社會生活鉅變的參與和見證讓他們的演繹更能引起觀眾共情。歌手陳明說:“我是演唱者,也是時代親歷者,很開心能在這個舞臺上唱響熟悉的旋律,給大家帶來溫暖和鼓勵。”同樣,作為第一位來到大陸演唱的香港歌手,張明敏此次和張頌華父子同臺唱響《我的中國心》,讓這首代表全球華夏兒女心聲、連貫五千年的炎黃血脈、澎湃激盪著不朽的中華豪情的歌曲將愛國精神傳承下去。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張明敏、張頌華《我的中國心》

多元身份、各司其職的“聽賞嘉賓”則相對應地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帶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同探尋、講述、揭祕歌曲背後的故事、時代的故事。流行音樂大師李海鷹是多首經典作品的詞曲作者,常常從創作的專業角度解讀經典金曲;學者郭冰茹則更多地從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給出對於時代特徵的詮釋;曾為音樂主持人的伍洲彤和秦海菲也因為年齡、閱歷的不同有著各自的出發點。此外,聽賞嘉賓的流動式加入也豐富了“講故事”的層次和視角,甚至有的嘉賓在演唱後直接落座聽賞席,鞠萍老師在臺下聽完李玲玉老師的演唱便道出了二人之間密切的關係,並在現場合唱《天下掉下個林妹妹》。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聽賞嘉賓

黃敏麗談到創作上的細節,具體到每一首經典流行歌曲,節目都在保證其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力圖在配樂、風格等方面增加新鮮元素。例如,舞美方面,完整的大屏有更壯觀的視覺效果,與致敬時代的大格局相呼應;致敬臺則強化了節目的儀式感;麥克風、黑膠唱片等音樂元素加強了設計感、突出了音樂性;手寫的原版歌譜體現出對音樂、對時代的敬意,將詞曲作者與演唱者一同標註出來則是節目組對文藝創作者的尊重和敬仰。每當致敬時刻來臨,冰屏緩緩而降,致敬者的自豪感和敬重感油然而生,觀眾也從中感受到歌曲的時間重量和時代意義。年逾70的音樂人陳彼得站上致敬臺,就曾幾度紅了眼眶。

《流淌的歌聲》完成了一次對音樂類節目的再升級,除了有對題材和模式的縱深挖掘,多元傳播渠道的聯動也是節目特色之一,讓節目真正實現臺上臺下、網上網下同步的“全民K歌”。在線下,節目組搭建K歌體驗場景“流聲廳”,進駐到社區、文化共生空間、民宿等場景。每個普通人都有發聲的機會,他們可以演唱屬於自己的“經典歌曲”,並講述自己的青春故事;在線上,《流淌的歌聲•全民歡唱賽》活動已在全民K歌APP中上線,網友可通過手機,在線免費歡唱《流淌的歌聲》推薦的數十首經典歌曲,並有機會登上節目舞臺。根據數據顯示,在12期的《全民K歌·全民歡唱賽》落下帷幕之際,經典金曲已在近百萬網友的演唱當中泛起了一股“流淌熱”。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流聲廳

在何偉看來,無論市場風向如何改變,好聽的音樂、情感的共鳴、創新的模式永遠都是音樂類節目的制勝法寶,《流淌的歌聲》做到了。面對當前綜藝市場上出現的過度娛樂化傾向,《流淌的歌聲》堅守住的是對電視品質和藝術精神的追求。

在音樂節目中做出文化深度和時代特性,接地氣、不高冷、有笑有淚有故事、有好歌也有感動……《流淌的歌聲》通過音樂的聯結,挖掘到不同層面的故事和精神,完成了一次較為深度的社會互動。能夠從中看出,植根於大眾需求和應約精神,作出與時俱進的迭代,才是永葆生命力的關鍵。

現實觀照

“美好生活”的號角,繼續被吹響著

“作為廣東的主流媒體,廣東廣播電視臺有責任和義務,推出一檔用音樂來致敬這個偉大時代的節目”,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蔡伏青曾這樣談《流淌的歌聲》的初衷。以小切口展現大情懷,以正能量書寫美麗新時代,歌聲的力量必將成為所有人前進的力量,最終匯成時代前進的共同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小敏用“追求美好生活”定義了這檔節目的社會價值,“《流淌的歌聲》以歌曲為載體、以故事為脈絡,展現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也為我們今天追求的美好生活,注入了很多動力,希望在熒屏上看到更多這類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音樂是極具感染力的載體,歌曲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何偉在談到對當下音樂節目的發展方向和綜藝市場的看法時說,“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審美素養不斷增強,對精神內容的需求逐步增加,老百姓的追求不再只是簡單的‘聽’,而是希望能參與其中。同時,電視媒體不單單是提供娛樂、消遣的平臺,觀眾渴望並且期待從中獲取知識內容和各方面的信息。”由此,在何偉看來,《流淌的歌聲》所呈現出的“音樂+故事+文化”的形式或將成為電視節目迭代發展的新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流淌的歌聲》也是出自廣東衛視夢之隊的又一力作,據黃敏麗介紹,“廣東衛視夢之隊”並不單指某一個製作團隊,而是廣東衛視全部優質製作力量的品牌名稱。黃敏麗與音樂節目頗有些淵源,2009年廣東衛視與MTV聯合制作的周播節目《真live真音樂》就是由她參與制作的。此前由這個團隊擔綱製作的《我是講書人》《我要去創業》兩檔節目都曾獲國家廣電總局的創新創優節目表彰。

用音樂和故事致意時代,這是一場全民成就的“K歌盛宴”

在廣東衛視全新的春季版面內容上,以《流淌的歌聲》為代表的1部晚會、1部大劇、1檔新節目上線、2檔季播節目收官、2檔季播節目起航。備受期待的春季版面,其節目內容深耕教育、文化、音樂、旅行等,擦亮了廣東衛視“美好生活倡導者”的全新定向和“走在前列,當好窗口”的全新定位。一向堅持正能量引領的廣東衛視將繼續在文化和公益等方面尋得價值落腳點,給大眾以心靈上的慰藉和價值觀上的引領。

“美好生活”已經成為新時代的關鍵詞之一。廣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廣東衛視總監曾少華介紹,“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用音樂來展示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是一個特別好的切入點,只要歌聲一唱起來,就能把大家帶回往昔歲月中。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熟悉的旋律,找到自己的故事。”第一支流行樂隊、第一首原創流行歌曲、第一家現代音樂茶座、第一家音像公司……廣東,曾經創造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多個“第一”,是當仁不讓的當代流行音樂發展沃土,這也是廣東衛視接連推出大型原創音樂節目的底氣所在。同樣地,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框架下依舊發展勢頭強勁,《流淌的歌聲》或許只是一個具體的縮影,未來,廣東衛視將呈現更多熒屏精彩,做美好生活倡導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