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阿炳《二泉映月》詩歌二首:誰奏秋心一片愁,隨風散落滿街樓

音樂 阿炳 二泉映月 樂器 壯之文瀾 2017-04-27

二泉映月

陳能雄/文

誰奏秋心一片愁,隨風散落滿街樓。

清音繞樹醒寒鳥,遠韻凌波慰夜舟。

鬢上霜華披月染,胸中壘塊付泉流。

曲終未得人垂顧,身後鴻名譽五洲。

聽《二泉映月》(步韻劉曉新)

聲如漱玉扣心絃,慢將愁思縷縷牽。

似訴江湖淒雨意,亦懷花月錦腸篇。

誰於陋巷傷孤影,唯任遺音繞二泉。

此曲欲邀知者賞,當年落魄幾人憐。

聽阿炳《二泉映月》詩歌二首:誰奏秋心一片愁,隨風散落滿街樓

阿炳原名華彥鈞,他從小跟隨父親華清和學習音樂,善於演奏二胡、笛子、琵琶等多種樂器。因經常在道觀中參加奏樂活動,他對道教音樂研究頗深,並吸取了民間音樂的營養,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音樂風格。

華清和去世後,阿炳繼承父業,成了無錫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本來守著這份產業,阿炳的生活也可無憂,但他生活放蕩不羈,染上了惡習,敗掉不少錢財。後來,他不幸又患上眼疾,淪落街頭,賣藝為生。那些日子裡,無錫的街頭上,常會看到一個賣藝人,戴著墨鏡,穿著粗布爛衫,揹著胡琴。他孤獨地坐在街邊的角落上,默默地拉著胡琴,車輛人流在他身邊匆匆而過,沒有多少人停下來好好看看他,沒有多少人仔細聆聽他的琴音。在秋日的黃昏裡,小城漸漸安靜下來,他的琴聲隨風傳遞,迴盪於樓閣亭臺之上,散落於大街小巷之間,那輕緩溫柔的曲調,撫慰了多少寂寥落苦悶的心靈,那纏綿幽怨的聲音,勾起多少人的思緒……琴絃停時,曲音猶在空中迴旋,聽者猶自沉浸其中。賣藝人收好樂器,手拄柺杖,摸索著路回去,光陰在蹣跚的步履和動人的琴絃間悄悄流過,年年歲歲,皎潔的月光悄悄染白了他鬢上的青絲……

聽阿炳《二泉映月》詩歌二首:誰奏秋心一片愁,隨風散落滿街樓

阿炳飽受了人世風雨滄桑,忍受著世人的冷嘲熱諷,時常面臨著飢寒交迫。但苦難不僅沒有磨滅他的心智,反而使他的音樂藝術得到了新的昇華。他把心中的期望、感懷、積鬱、哀傷……一一發之於琴絃,一弦一聲,都是內心的傾訴。

阿炳創作了很多優美動人的樂曲,《二泉映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首曲子本無名字,當年阿炳也並非有意創作此曲,這只是他在穿街過巷賣藝時,信手拉奏,隨意為之。也正因為如此,這首曲子才是他內心的自然流露,如歌似泣,似乎在回憶著美好的少年時光,對生活充滿著殷切的期望;曲中又透露著淡淡的憂傷,無奈落寞之意,縈繞其間;悠長的聲音中,又吐露著世間的淒涼,人生的辛酸;當曲調轉向激揚之時,似乎又是在控訴著不公平的舊社會……愛恨情仇,風霜雨雪,胸中塊壘化為水滴,從心底流淌而出,有如山間的清泉。因阿炳經常在“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邊賣藝,是以把這首曲子取名為《二泉映月》。

聽阿炳《二泉映月》詩歌二首:誰奏秋心一片愁,隨風散落滿街樓

《二泉映月》享譽海內外,當我們靜靜欣賞這首樂曲時,很少人知道這首曲子差點就失傳了。1950年,阿炳身體每況愈下,蜷縮在家中,很久沒有出去賣藝。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蔭瀏、曹安和教授聽聞阿炳的名聲,專程來無錫看望他,可憐,此時的阿炳的手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靈活了,就連琴都是臨時找的。阿炳顫巍巍地拉起了琴,兩位教授錄下了這首曲子,並把它傳之於世。不久,阿炳撒手人寰,走完了苦難的一生。

阿炳琴藝高超,可嘆一生缺少知音,在臨死前能被伯樂發現,留下這曲人生絕唱,這是值得慶幸的事。遙想當年,嵇康在刑場最後一次彈奏《廣陵散》,彈畢,他仰天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在沒有錄音機的時代裡,不知道有多少優秀的樂曲失傳。“此曲欲邀知者賞,當年落魄幾人憐”,阿炳這樣優秀的琴師,尚且遭世人冷落,又不知有多少民間藝人被埋沒!

(本文插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