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中國早期鋼琴作品創作的歷史溯源


「音樂百科」中國早期鋼琴作品創作的歷史溯源

鋼琴之所以被稱為“樂器之王”,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從來都是不可忽略的。而我國作為音樂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中國的鋼琴之路是在什麼時期開展的呢?在早期的鋼琴作品的創作中又走過一條怎樣的路呢?本篇論文主要是以我國的鋼琴作品創作的歷史為例子,來敘述整個鋼琴作品的創作的歷史道路。

01.鋼琴作品創作的萌芽時期

在1913年,趙元任根據民間樂曲改編而成一首優美的風琴曲,這首風琴曲的名字是直到現在都名動中外的《花八板與湘江浪》。在當時那個年代,趙元任就帶著這首曲子來到了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的風琴彈奏會上進行公演,那是的趙元任心中並沒有什麼想法,只是單純地想把這首改編而成的曲子演奏出來。結果演出結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首曲子不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難能可貴的是正是這首《花八板與湘江浪》預示著我國鍵盤音樂創作的啟蒙。

在1915這一年,趙元任的創作水平更為純熟,創作出了一首更加出色鋼琴曲《和平進行曲》。這首曲子不僅旋律優美,而且還在《科學雜誌》的第一期上面進行了公開發表。同時,因為這首曲子是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首鋼琴曲,因此時至今日仍然受到國人的推崇。這是讓國人驕傲的一次創舉。這首曲子在中國的音樂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同時也說明了這一時期的我國的音樂家已經從早期的效法日本的音樂創作而逐漸轉向了向歐洲音樂學習,尤其是鋼琴創作逐漸被探索和採用。作曲家們開始嘗試用西方先進的音樂理論以及作曲技法,他們了突破中國傳統以單音體系為主的創作手法,開始注重和聲、旋律以及調性佈局的運用,他們與此同時也並沒有脫離中國樂曲的一些創作風格,這就是將中國最具有特色的古典詩詞和優美的韻律想結合,才創作出了中國式的鋼琴曲。而這首G大調鋼琴小品創作風格也更加偏向西洋化的旋律、和聲曲式、調性佈局等都帶有明顯模仿歐洲傳統技法的痕跡。雖然是模仿西方的創作風格,但這種探索在早期中國的音樂創作中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是我國鋼琴創作的路程中走出的第一步。

在這一時期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音樂家,這就是作為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者和開拓者的蕭友梅先生。他所創作的曲子也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化的特色。同時期另一位重要音樂家,同時也是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者蕭友梅先生也陸續發表了《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夜曲》 等作品。他於1916 年發表的 《哀悼引》 是為了紀念黃興、 蔡鍔的逝世而創作的,這些樂曲是以管絃樂曲的形式創作,以鋼琴曲的形式正式發佈。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作品在旋律和聲等方面都力求中國化,這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新霓裳羽衣舞》 在保留中國化的同時,在和聲、音調技法上的運用也更為專業和純熟。這時中國的鋼琴作品創作已經不同於最開始的,只是一味地單純模仿西方鋼琴作品的創作形式,而是有了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而蕭友梅對中國音樂具有最傑出貢獻的部分恐怕就是能將西方音樂中的詩歌、 旋律、 鋼琴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融合於中國民族音樂的創作實踐中,這一點對於中國後來的鋼琴音樂創作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在這個時期,中國音樂家們創作出了一批質量非常高,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鋼琴作品,從而成為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中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 並且由於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的成立,我國的專業音樂教育得到了發展,開始出現了以黃自、 賀綠汀、丁善德為代表的學院派作曲家。自此中國的鋼琴作品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02.鋼琴作品創作的成熟階段

如果說在民國時期的中國鋼琴處在一個萌芽的時期,那麼在30年代中國鋼琴音樂在30年代就進入了一個成熟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中國的鋼琴音樂開始逐漸脫離了原來比較稚嫩的音樂形式,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並且在一些領域也有了自己獨創性的發展。這些成就都與眾多的音樂家不斷地在音樂的道路上進行辛勤的探索是分不開的。這個時期的鋼琴作品大多數都是非常有創造性的。在創作風格上也日趨多變,不像之前的拘泥於一種單一的表現形式。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賀綠汀的《牧童短笛》(1934)。而《牧童短笛》的創作同時也標誌著中國鋼琴音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是一首標題性的再現三部。賀綠汀在創作時不僅採納了歐洲的鋼琴技法,而且也同樣結合了我國的復調因素。將這兩者相結合,創作出了這首樸實清新的非常具有民族風情的樂曲。這首樂曲也將中國30年代的農村風光自然地刻畫了出來。作者賀綠汀在創作這首作品時,完全紮根於民間,體味鄉土鄉情。因此在這首作品中,每一個音符,每一次跳躍似乎都滲透著那種獨特的鄉韻、鄉情。

在30年代的比較有名的作品還有老志誠的《牧童之樂》、江定仙的《搖籃曲》、賀綠汀的《搖籃曲》以及俞便民的《c小調變奏曲》等作品。

03.鋼琴作品創作的黃金時期

在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進行了社會建設,在音樂創作的方面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大量反映新社會新生活的作品。而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也因為題材廣泛多樣,豐富新穎被人民深深所喜愛著。這時創作的鋼琴作品利用了我國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歌,這些民歌在經過音樂家們的精心的設計與藝術處理之後成為鋼琴作品創作的素材,這些民歌在保存中國民族音樂樸實與豪放風格的同時,又具有了清新雅緻的藝術特徵,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這一時期是鋼琴作品創作的黃金時期。

其中非常優秀的音樂家包括丁善德和桑桐等人。這時創作的作品都充分反映出了新中國的時代氣息。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丁善德的《快樂的節日》以及《新疆第一舞曲》。還有桑桐的《內蒙古民歌主題鋼琴小曲七首》以及《在那遙遠的地方》。這些作品大多都是改編自民歌,不僅朗朗上口,而且曲調優美清新,一直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

在黃金時期過後進入了文革時期,當時國家的文化生活幾乎一片癱瘓。但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還是出現了《百鳥朝鳳》、《梅花三弄》等非常優秀的作品。成為了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