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音樂 陳正道 記憶大師 埃爾加 江湖情報站 2017-05-07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假如兩人的記憶沒有錯位?)

後來,看到電影《記憶大師》的導演陳正道說,他幾乎將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完整地用在了電影裡。這讓我愣怔了片刻,因為,我真沒有在電影裡聽出埃爾加這部作品的完整版。在被疑竇重重的情節牽扯得到處印證凶手遊絲般的蛛絲馬跡時,能跳出故事想一想導演選用了哪一位作曲家的古典音樂作品,是因為電影在此刻讓聲音強勢到超過了畫面對我的吸引力。所謂的此刻,是有著江豐外形、沈警官記憶的那個男人,正看著浴缸裡的女人掙扎著慢慢死去——這是懸疑片《記憶大師》的關鍵情節,如果看不明白這個情節暗指什麼,即使刷十數遍《記憶大師》,它還是蒙著面紗。導演用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來提醒觀眾注意這個關鍵情節,可以想見,眾多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中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在導演陳正道心裡的地位。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轟鳴而來)

1919年,埃爾加完成了他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像很多部古典音樂作品一樣,完成之初被演奏家帶到舞臺上,波瀾不驚,這讓寫出過像《威儀堂堂進行曲》這樣舉世聞名作品的大作曲家心有慼慼,後來,當他再度盤桓在自己最喜歡的莫爾文山時,除了將自己的墓地圈定在莫爾文山,還發了毒誓:“如果誰在莫爾文山聽到琴聲,那隻能是我。” 埃爾加的同胞、大提琴演奏家傑奎琳·杜普雷到過莫爾文山嗎?反正,半個世紀以後,她將自己的音樂天賦融進了這部大提琴協奏曲裡,打那以後,杜普蕾與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相得益彰的關係,成了愛樂者喜歡傳播的佳話。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假如張代晨沒要求江豐重載記憶呢?)

那麼,傑奎琳·杜普蕾在愛德華·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裡添加了什麼個性色彩?就《記憶大師》在神祕女子慢慢死於浴缸的那場戲裡所用的第一樂章開始的幾個樂句而言,她用一記枯澀的空弦,將整個交響樂團引領到這樣一種情緒裡:深切的傷感、有一種如墜深淵的沉鬱。後來,正當風華正茂時杜普蕾被不治之症困在了輪椅上,莫不是她對自己的未來早在演繹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奏鳴曲》時就有預感?這正與江豐的外形、沈警官的記憶合體而成的男人嚴絲合縫:彼時他還是個孩子,因為不能忍受爸爸總是家暴媽媽的生活場景,給了泡在浴缸裡的媽媽足以致死的安眠藥。媽媽死了,媽媽為掩飾爸爸家暴留在手背上的傷痕而畫上去的色彩斑斕的金魚,總是出現在沈警官的夢境裡、幻象中。成年以後成了出色刑警的沈警官,為什麼不能聽任身處家暴中的女人逆來順受?又為什麼要殺掉徘徊於家暴中的女人?因為童年的親身經歷如夢魘纏繞著他,讓他在疑似媽媽被家暴的場景重現時總是不能自已。就我們看得見的畫面而言,電影《記憶大師》的反面角色是沈警官;然而,從一下子難以看清的內心世界來說,沈警官何嘗不是一個比死去的李航、李慧蘭夫婦有著更深的心靈創傷的受害者?不然,他怎麼會想到去記憶大師那裡刪除掉總是讓他失控的童年記憶?我們相信記憶刪除是可以實現的技術,假如江豐和張代晨的愛情已經死得不可能緩過氣來,假如張代晨沒有懷孕,假如張代晨沒有提出讓江豐恢復刪除的記憶再來談離婚的要求,再假如江豐與沈警官不約而同地同時在記憶大師那裡刪除記憶的時候沒有遇到意外,沈警官那不堪的童年記憶就會離開肉體被收容在“記憶棒”裡,他從此就變成了一個好人,就像李曉芸眼裡的沈警官:總是能救媽媽於爸爸的暴打中,總是能在她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她的身邊,總是能給充滿暴力的家庭氣氛逼迫得喘不過氣來的她以極大的慰藉……可惜,江豐應妻子的要求去醫院重載刪去的記憶了;又可惜,陰差陽錯沈警官的記憶被裝載進了江豐的腦子裡。眼看自己殺害李慧蘭和李航的行跡就要敗露,沈警官不得不東撲西堵地掩飾自己的罪惡——一個因為幼年的記憶而不能自控的警官,面對自己犯下的殺人罪,心情會怎樣?傑奎琳·杜普雷枯澀的空弦以後讓樂隊奏響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開始幾個樂句,傷感又有一種如入深淵的恐懼,是這種心情的最好註解。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記憶大師》:陳正道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我們來看看段奕宏賦予沈警官的表情,包括手的表情)

我們在看陳正道的《記憶大師》時都在討論:到底誰才是殺害李航、李慧蘭夫婦的凶手?那麼,陳正道又希望我們在《記憶大師》裡看到什麼?我們被他設置的迷障糾纏得雲裡霧裡,當然能令導演自得,可是我感覺,陳正道更願意讓我們在杜普雷的琴聲中感同身受沈警官的悲傷,一種深陷不能與人言說的童年記憶裡不可自撥的悲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