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舞中顯豪情

音樂 花木蘭 舞蹈 木蘭詩 人民網 2017-05-30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很多人對花木蘭的印象都來源於這首《木蘭辭》。花木蘭的傳奇故事,世人耳熟能詳,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和舞臺;花木蘭忠孝節義、不畏犧牲的品格,也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此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舞劇《花木蘭》又帶給我們全新的體驗。

旌旗獵獵戰鼓擂,時光回溯到南北朝那個動盪的年代。翩躚的衣裙,精緻的銅鏡,古樸的木桌,隨著悠揚的旋律,木蘭和女伴們一起舞動身姿,爛漫而純真。剎那間,音樂突變,燈光驟暗,戰爭的陰霾籠罩整個舞臺。一對對年輕的戀人在萬般糾纏中依依惜別,年邁體弱的父親顫顫巍巍,木蘭毅然拉住父親,替父從軍……

用舞蹈和音樂講述中國傳統故事,需要智慧,也需要真功夫。

全劇沒有一句臺詞,但是一唱三嘆的音樂,把內心情感的激盪最大化地呈現了出來。木蘭與父親分別時的不捨、與衛將軍之間的深情、對遺孤柔兒的疼愛、戰爭的悲壯以及戰亂帶給人們的恐懼,都讓觀眾感同身受,如臨其境。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擔綱的現場伴奏,融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於一體,樂池中不時傳來婉轉縹緲的笛聲、鏗鏘有力的鼓點。民間小調為舞臺增添了不少民族韻味。

舞蹈不僅僅是舞蹈,還巧妙地融入了武術。劇中,花木蘭既是愛意綿綿、柔情起舞的少女,又是豪情沖天、倚馬仗劍的戰士。拳腿刀劍之間,舞者把武術與舞蹈結合,剛柔並濟,威武勇猛,既體現出濃濃的中國風,又使舞蹈動作顯得十分別致。

舞劇善於營造情境、感染力強,但並不擅長講故事,因此往往讓人感到“舞”重“劇”輕。好在花木蘭的故事是每一位觀眾都無比熟悉的,也算巧妙地揚長避短了。

《木蘭辭》給人們留下印象最多的,是花木蘭的孝順與戰爭的殘酷,以及她不遜鬚眉的非凡勇猛。但她作為女性的特徵幾乎完全被忽略。舞劇則著重刻畫了花木蘭柔情的一面,她內心細膩而敏感,勇於追求自由和幸福。劇中增加了她與衛將軍的感情線,一面小巧的銅鏡暴露了花木蘭的女兒身,沙場縱橫,二人心手相連、相互扶持。她還為一個被敵軍拋棄的孤兒隻身犯險、正言直諫,在殘酷的戰爭中仍然保留著女性最溫柔的愛心。這些細節的增添,使得花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

鼓點漸稀,笛聲飄蕩。依舊是輕盈的衣裙,精緻的銅鏡,木蘭功成名就,回來見到老父親,但是彷彿換了人間。其間多少唏噓酸楚,都伴著音樂,化在這一曲舞中。

大幕落下,場燈亮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是對這曲舞最直接的評價。

“昨夜梳紅妝,今日披盔甲……家國在心中,倚劍走天下”,伴隨著片尾曲的旋律,舞動的木蘭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相信,她也舞動在每一個觀眾的心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