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摔跤吧!爸爸》熱映 沒有規律的規律

原標題:沒有規律的規律

截至昨天,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已經上映了20天,而隨著今天《加勒比海盜》的上映,這股“爸爸”旋風將漸漸落幕,也是時候回頭看看這部在20天的時間裡上演了一出逆天反轉勵志大戲的影片了。

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和《摔跤吧!爸爸》在5月5日同一天首映。當時看來,這幾乎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銀河護衛隊1》在2014年就有5.96億元的票房,而《摔跤吧!爸爸》主演阿米爾·汗上一部在國內上映的影片——2015年的《我的個神啊》票房僅有1.18億元,再往前,2011年上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則只有1400多萬元。

說起來,《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都是受觀眾歡迎的搞笑之作,而《摔跤吧!爸爸》只是一部體育勵志片,似乎過於主旋律。大概正是因此,與引進該片的華誼久有宿怨的萬達院線,起初只給這部片子在非黃金時間,敷衍地排了幾場很難有人看的高價場次。

一場力量懸殊的比賽就這麼勢不均力不敵地開始了。

《摔跤吧!爸爸》首日票房只有1400萬元,而《銀河護衛隊》是它的7倍,接近一個億。當我們都在默默慨嘆和八卦:萬達再次成功截殺華誼,冤冤相報何時了時,“爸爸”開始發力了。首批走進影院的觀眾開始發聲,為“爸爸”吶喊,就連萬達院線也開始大面積排片。大概一週後這部影片便以所向披靡之勢殺出一片“紅海”,將《銀河護衛隊》遠遠拋在身後。感覺這部影片“戲外戲”簡直和影片最後女兒參加的那次世界比賽一樣好看,懸念和轉折都驚心動魄。

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還給中國電影從業者和中國觀眾上了一課。它打破了我們在認識上的許多既有觀念,打破了寶萊塢不敵好萊塢的規律,打破了2D不如3D的規律,打破了沒有小鮮肉不行的規律,打破了主旋律體育勵志片票房不行的規律。它告訴中國從業者,不要總照著一個方子抓藥,其實許多看似堅固的規律都是可以打破的,尤其是當我們的電影市場已經達到四五百億之大時,簡單地找規律、照方抓藥已經不大行得通了。

要說這部影片沒有規律可循也不準確,對有誠意的創作者而言,它還是有規律的——那就是所有付出都會有回報。

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傳出阿米爾·汗為了拍電影先增重14公斤,拍完老年戲份之後再用5個月時間減重,回頭拍年輕時的戲份。

為什麼,阿米爾·汗要那麼執拗地增肥而不是用技術手段。因為在片中,他這個胖子走路的姿態,甚至他的肚子都是有戲的,將一個愛女兒又不得不讓她們投入殘酷訓練的父親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尤其是當女兒們進入國家體育學院時父親的落寞,都是靠形體來表現的,你能想象一個頂著假肚子的爸爸怎麼去演這種戲嗎?

片中的女演員也被要求參加為期9個月的摔跤訓練,有一位女演員在影片中只有不到一分鐘的鏡頭,也堅持訓練了9個月。相比之下,我們國內有些影片從籌拍到上映都用不了9個月的時間,比如一位時下正火的國產“爸爸”,首次執導電影,從決定拍到上映,都沒有9個月。

有人說,中國體育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咱們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片子?試問,我們的導演們現在還有幾個人能做到讓演員接受9個月的訓練?即使是馮小剛拍《芳華》,想要訓練演員,只能找那些還沒有任何名氣的新人。

國內日益壯大的電影市場充滿喧譁與浮躁,似乎快錢很容易掙,但最近我們可以看到那種湊幾個好看面孔,隨便編個故事的影片已經越來越難賺錢了。和《摔跤吧!爸爸》同檔期的好多這類影片都被碾壓成渣。是的,當浮華和喧囂的泡沫退去,留下來的就是經得起摔打的誠意,這也是規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