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看點 雙語教育以其顯而易見的好處成為育兒圈炙手可熱的話題,相關的教育方式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究竟如何給孩子進行雙語教育呢? 外灘教育特約作者,擁有八年國際學校一線教師經驗的龔琴,從自己三位好友的經歷出發,與大家一起,談談她對於雙語教育的認知。

文丨龔琴 編輯丨張凌鋒

雙語話題,這兩年寫的太多了。“雙語教育”的熱談背後,我看到的更多是無數家長的焦慮膨脹,還有很多學校的躍躍欲試,打擦邊球也好,摸索也好,創新也罷,看你怎麼理解了。

這個東東並非新事物,古已有之,但我想再怎麼繁盛也抵不過當前的這般火熱。無論是政治層面的,還是經濟推動的結果,雙語教育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擴張方式在中國迅速鋪開。簡而言之,可以買單,而且願意買單的家長越來越多了。

因為畢竟,關於雙語教育的種種顯而易見的好處正為人們津津樂道,這好像也確實是可以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的另一大法寶。

先和大家聊聊

我身邊幾個好友的真實例子

朋友A:

上海人,現為澳洲移民,先生挪威籍,孩子自小在澳洲長大。

在家裡,媽媽說普通話,偶爾夾雜著上海話,外公外婆說上海話,爸爸說挪威語及英語,孩子在學校用英文授課。

是不是聽上去就有點暈?小孩現在中文,英文流利,挪威語也可,但讀寫方面,英文明顯快速領超其他語言。

孩子說中文時一口流利的臺灣腔,媽媽解釋說想來是跟網上中文學習平臺老師多為臺灣人有關,這是故事一。

朋友B:

香港人,全職主婦,先生法國人,育有一兒一女,男娃三歲多,女娃暫時還不到一歲。

在家裡,媽媽和孩子們說粵語,爸爸說法語,男孩在學校學英語。一次聚會閒聊得知,男娃真正開口說話比其他同齡人慢了許多,現在上英語課仍很吃力,寄希望他能慢慢克服,此故事二。

朋友C:

湖南人,全職主婦,先生上海人,育有一兒一女。

兩個孩子自小在非洲某小島長大並學習,爸媽在家只跟孩子說中文,兩個孩子在學校學英文和法語,現在孩子中、英、法語三語流利。

我問能看《紅樓夢》《水滸》之類的嗎?自以為會是習慣性的No!結果人家媽媽說,沒問題啊!此乃故事三。

怎麼樣?聽上去是不是還蠻有代表性的?有的是家庭自帶雙語環境,有的是學校目的語使用與家庭使用語不一致,可在很大程度上仍能代表大多數國內目前面臨雙語學習情況的家庭。

而我這些國外朋友的掙扎,一點也不比國內家長的困擾少。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朋友A的孩子中文聽說流利,但讀寫落下的不是一點點,這對中文造詣頗高的媽媽來講,很是鬱悶。

朋友B,寶寶現在說語言正處於混亂期,一會兒廣東話,一會兒法語,又時不時來個英語,普通話又聽不太懂,媽媽困惑得不行。

朋友C應該是最欣慰的那個了,《紅樓夢》都可以讀啊,但其中媽媽背後為此付出的努力非同小可,幾十年如一日的全職主婦,你以為容易?而且小孩上大學,媽媽希望他們回中國去,再把文化的這個根補一補,唉!

你看,到了國外,擔心中文,回到國內,又操心英文,彷彿永遠糾結,永遠焦慮。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那麼,我們談了這麼久的雙語教育,到底怎樣才算一個滿意的狀態?

按照一般寫法,我應該先來個雙語教育定義,再來談談其各種教育模式,再加上個人點評的,可我放棄了。

首先,圍繞雙語教育的定義,這場仗就沒少打。我Google了,也百度了,還去看了維基百科,都沒能給出一個公認的定義,那就乾脆說人話吧。

在我自己看來,雙語教育,大都指兩種語言的教與學,一為母語,二為無限靠近母語狀態的二語(這是理想狀態),包括語言本身層面,亦涵蓋文化及思維方面,後者(指文化及思維)大都被認為是語言學習狀態下自然的產物,那到底是不是全然如此?這個我們待會說。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鑑於英語公認的強勢地位,雙語教育模式,放在國內,無非大都也就這麼幾種:

1. 英語主打,母語中文輔之


2. 英語、中文同時各一半,儘量做到二者教授語言平衡


3. 母語強勢,英語隨後

最開始,是第一種模式大行其道,然後大家覺得有些不對,怎麼雙語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張嘴閉嘴都滿口英文的孩子了?然後自家的中文,一臉的鄙夷。這樣不行啊!於是開始改口號,改模式。

可必須承認的是,即使這樣,那些已經被輸出到國外的好些類似這樣的孩子,這種教育模式的後續影響還會在。他們的未來,在身份認同的這條路上,勢必有一段來回曲折之路。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再來看第二種模式,英語,中文我都教,各佔一半,總可以了吧?Well,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在很多幼教機構也都動不動就打著雙語教育的噱頭,那個雙語,在我看來,有點哭笑不得。

外教說一句話,中教在旁邊翻譯一句,這就是所謂的雙語教育了?恕我不敢苟同。大多數情況下,這幾乎等同於直接拿個機器在旁邊同傳的效果。

兩三歲的娃啊,中文還不太能聽懂,突然來個語速極快的老外用英語來跟小朋友們互動,再加上中教的逐句翻譯,就妄想小孩子能潤物細無聲的掌握英語啦?也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逐步實現,但這個時間成本並不划算。

再回到國際學校裡來,雙語教育也絕非浸潤語言時間的絕對平衡就能達到。中文與英文二者不屬同一語系,複雜度,構詞法都有諸多不同,你要是來個英法,英西班牙語雙語,我想會容易很多。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So,現在很多學校,開始轉而主推母語強勢,英文緊隨其後的模式。秉著這條身份認同的尋根之路為起點和終點,這是值得讚賞的。但如果真想讓孩子達到雙語的狀態,一直推母語強勢,也是不行的。

有些學校已經意識到了這點,開始嘗試早期階段主推母語,英文佔比較少,到後期,學齡越高,母語熟練情況下,英文比重慢慢增加,為的是給出國上大學做好無縫銜接。

挺好的,最起碼比之前的做法謹慎及靈活了很多,但這裡還會有另一個點,隨著中國經濟的自身實力越來越強大,大規模的出國留學在將來會否仍然是主流?真不好說。

所以,這個雙語在後期仍然有意讓位給英語的模式是否在後面仍會被推翻,我不確定,但我們需要發問的是,雙語模式是不是在同一個學校就只能宥於一種模式?既然學生的需求不一樣,學校一刀切的雙語教育模式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讓不同學生百花爭鳴?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除此,還有一點,亦值得思考。即我們談了這麼久的雙語教育,大都強調語言層面,而文化的那部分,我們多數時候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什麼意思?我們學習一種語言,學得越好,跨文化交流、溝通及思維方式的升級迭代應該也都會自然更新,對不對?

但你怎麼知道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中國孩子,思想卻可以僵化到不行?你又如何評價英語說得結結巴巴的人,思維方式卻可以很開放,客觀,或者簡而言之,類似IB提倡的具有 “國際情懷?反之亦然。

我身邊就有好幾位外籍長輩,生活在中國多年,幾乎不會說中文,但卻非常認同及欣賞中國文化,類似漢學家那種,我們又是否能簡單將其歸類為雙語or非雙語人才?

上面這些問題,我其實都沒有答案,無論學校還是個人,落到實際操作,會遠比我這幾個發問來得複雜,但先發問,思考,總是好的。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聊完雙語教育的簡單定義及模式,再來提一下很多家長都會困惑的另一點,雙語教育到底會不會讓孩子更加困惑或語言發展遲緩?

我雖然非專業人士,但太多研究已經表明,關於這點,大多數家長是過慮了。網上還有好些說雙語教育會降低寶寶智商的文章,那些文,你看看就好,別當真,我更多當成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人士寫的。

說到底,我們擔心的,無非就是怕孩子什麼都學,到頭來什麼都學不好,對不對?

大量研究表明,多語環境下從短期來看確實存在某個讓孩子困惑的階段,但這個困惑只是暫時的,待其自動理清兩種或多種語言的不同體系後,困惑轉而化身助推器。

雙語或多語的孩子對語言的融會貫通,思維方式,專注力等等會明顯比單語學習者更具優勢。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很好pass。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好,再來談談最實際的一部分:“雙語教育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學最好?怎麼學?

中文方面的教育或啟蒙,我想在國內大環境下,不是問題,因此我們來重點談談英文方面的內容。

因為前面已經涉及到學校雙語教育的大體模式,此處會更多著重家庭方面,即我們為人父母,又可以做些什麼。只完全寄希望於學校,我覺得這是父母的偷懶行為。

先給你們看個視頻:

演講者帕特里夏·庫爾是華盛頓大學大腦和學習科學研究所聯合所長。她在早期語言和大腦發展方面的研究,獲得國際上廣泛的認可。

我個人從視頻裡獲取到的最重要兩點:

1. 孩子一歲前是分辨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敏感期,一般來說,六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能運用複雜推理來統計語言數據。

2. 輸入重要,但光給孩子看電視(視頻),以及聽音頻都屬於無效輸入,人與人的互動才最關鍵。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你以為我會藉此來證明某些我即將要說的觀點嗎?不是,我只想說,我聽過太多類似專家們的話,非但沒有讓我更堅定什麼時候開始雙語教育,更多時候,反而給我帶來無數的焦慮及困惑。

關於到底何時應該開始雙語(啟蒙)教育這件事,這個幾乎跟針對孩子識字的問題有著如出一轍的迴應。有的文章說越早越好,有的說不應太早,最起碼也要等到三歲以後,還有的則比較佛系,順其自然比較好。

剛才視頻裡Patricia Kuhl主任說一歲之前是語音敏感期,Rochester大學的一組針對韓國和中國移民的行為研究的結論則補充七歲之前是語法敏感期。知乎裡還有很多人爭論學習另一種語言的關鍵期,有的認為是六歲以後,有的說七歲以後,還有的說十二歲以後。

反正就是,過了這個語言關鍵期,不管你怎麼學,都無法接近母語水平了!讀到這些,我內心是崩潰的 !這到底有沒有個準啊?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我到底是從一開始就應儘量營造雙語環境好呢,還是先來個母語強攻,再伺機來個二語偷襲?或者乾脆指望娃在學校裡四兩撥千斤,自然而然把那個英語給學會了?

還有,那個關於語言關鍵期的說法,想想我們那麼多80後,90後從初中才開始接觸英文的怎麼辦?這是否說明其實當時無論我們後來怎麼努力學英語,都沒法達到美妙的雙語境界?

如果在一開始學英語之前,就讀到了這樣的一段結論,我不知道我後來的學英語之路是否還能如此雞血,或鬥志昂揚呢?

我沒有要自誇自個兒英語,可事實是,我初中才學英語,大學專攻英語,再到後來,我每次開口說英語,外國友人們要麼問我是不是從英國來的,要麼就問我是不是從澳洲來的?

好吧,我全當是讚美,我的英語口音是混了多少種外國口音啊?可我確實從沒聽他們說我有湖南中式英語口音啊?So,這個語音的敏感,又是怎麼回事?不是說一歲之後也就這樣了嗎?

我雖然用英語寫論文確實頭疼,但好像那個語音敏感期,語法敏感期,也沒那麼就此絆住我,也沒見這些理論絆住過我周圍很多說英語賊棒的朋友。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所以,你看,普通如我,也能將英語學得還不錯,那些學術方面的各種理論研究,大家聽聽可以,但無需全信,批判性思維得有的,後天環境再加上努力,才是硬道理。

那回到現實中,家裡有自然雙語優勢的爸媽,比如跨國婚姻的,或者爸媽自己本身就是雙語精通者,當然可以直接雙管齊下,來個自然浸潤。

如果爸媽自己屬於單語者,可儘量藉助身邊朋友或虛擬app的在線老師來互動交流,挑選適合自身的就好。這些服務主打核心都包括真人外教在線上課,很多還是一對一,雖然價格水漲船高,但對比線下實體課,已便宜太多。

說到這裡,其實又與剛才那個Patricia Kuhl主任的理論有點矛盾,沒有要老和她老人家抬槓的意思,但人家說了視頻,音頻都無效,得與人互動才算“有效“輸入?

我看了一下,那個視頻是2010年的,都快十年了,那時候應該並沒有大規模的線上真人互動這玩意兒吧?所以現在的視頻,比Kuhl主任裡說的視頻已先進太多,視頻本身自帶互動性質,這個輸入應該就算有效輸入。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另外,還有一點,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說過:“語言的掌握,是要在可理解的語境下自然而然實現的,只有習得者接觸到大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時,習得才有可能實現”。即俗稱的“i + 1”理論。這裡的“可理解輸入“其實很類似於我們說的有效輸入。

無論視頻還是音頻,如果家長只是期望給娃放個動畫,然後樂得就去一旁刷手機了,這個所謂的輸入當然是無用的,大部分時間估計跟噪音差不多。

何謂 “有效”?就是你得和孩子學會借視頻/音頻來互動,舞蹈,手指操,指物練習,角色扮演,複述等各種可以與孩子互動的東西,都得儘可能用上,這個所謂的雙語教育或啟蒙才算真正達到目的。

是不是感覺任重而道遠?必須的,語言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何況,我們現在談的是兩種語言。所以,加油!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來點總結的話,雙語教育,大到學校,小到一個家庭,可以做的,需要做的及值得思考的,仍然有太多。

學校層面,雙語教育的模式勢必還有好一番探索之路,語言的平衡,文化及思維方式的碰撞,也許需要像制定外交政策那般權衡再權衡,綜合再綜合,畢竟這是一項百年樹人的工作,在急於喊口號,亮旗幟的各種新學校裡,這點尤其需要審慎。

而小到你我的個體家庭,除了兩眼緊盯著學校外,還應該更多騰出些時間來,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又為此做過些什麼?雙語教育,到底是不是個“傳說“,取決於你我的共同努力!共勉之!

最後,再不濟,雙語教育如果暫時沒有能達到你理想中的境界,也無需捶胸頓足,畢竟,這並非一條不成功,便成仁之路。想想我們這些很多為人父母的,學英語之路那麼晚,結果卻也並非那麼不堪,沒學好,收拾好心情,繼續上路,繼續修煉唄!

終有一天,即使不能從語言上修煉出關,也可從思維方式上來個昇華,融會貫通,成為非傳統意義上的雙語人才,也沒有那麼差不是?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雙語教育:母語先行 vs 二語並行,誰又贏了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