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英語 不完美媽媽 原英閱讀圈 2019-08-08
"

【豁然】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之前我說過,對英語我有另一種理解起來更簡單透徹的方法。

這個【理解角度】應該能夠大量節省你學英語的時間!

直接給你語感!幫助你從本質上理解英語!

我不誇張!我保證!

9月22日,是我女兒【然心】的三歲生日

感謝她的到來給我帶來了很多語言學習上的領悟!我在這裡祝她生日快樂!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透一個英語裡最複雜的語法——【時態】

其實真的不難!希望你能從此自如運用!

開始前,我們來做【兩個】準備動作!

第一:

請你先忘掉你以往看過的所有對【時態】的表述!

哪怕你最終認為我說錯了,我也建議你暫時先忘掉幾分鐘!

其中最重要的是忘掉【時態】【時間】的概念

因為只要一想到【時間】,我們就會去計算【先後】

到底是現在?過去?還是將來?

還是什麼現在的過去?過去的過去?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

還有的網絡老師說時態只需要分【點時間】,【段時間】的。。。

純屬扯淡!

英語的時態【在被扭曲的解讀下】,真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問個問題!

外國人在每次說話前在腦子裡會先計算一遍【時間的先後順序】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是如何做到順暢的使用那麼複雜的邏輯的?

難道我們中國人的腦子比不上外國人會轉?

有人說他們已經熟練了!我說那是扯淡!

英語時態根本不需要被解釋為【表示時間】,根本不需要話時間軸!

我將證明給你看!

第二:

核心關鍵!(非常好理解)

我來【重新定義】一下兩個大家都熟悉的東西:

一個是【現在分詞】,一個是【過去分詞】(普通語法是這麼稱呼的)

1.V-ing:

表述的是【一個畫面感】:【一個動作正在持續的狀態】

"

【豁然】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之前我說過,對英語我有另一種理解起來更簡單透徹的方法。

這個【理解角度】應該能夠大量節省你學英語的時間!

直接給你語感!幫助你從本質上理解英語!

我不誇張!我保證!

9月22日,是我女兒【然心】的三歲生日

感謝她的到來給我帶來了很多語言學習上的領悟!我在這裡祝她生日快樂!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透一個英語裡最複雜的語法——【時態】

其實真的不難!希望你能從此自如運用!

開始前,我們來做【兩個】準備動作!

第一:

請你先忘掉你以往看過的所有對【時態】的表述!

哪怕你最終認為我說錯了,我也建議你暫時先忘掉幾分鐘!

其中最重要的是忘掉【時態】【時間】的概念

因為只要一想到【時間】,我們就會去計算【先後】

到底是現在?過去?還是將來?

還是什麼現在的過去?過去的過去?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

還有的網絡老師說時態只需要分【點時間】,【段時間】的。。。

純屬扯淡!

英語的時態【在被扭曲的解讀下】,真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問個問題!

外國人在每次說話前在腦子裡會先計算一遍【時間的先後順序】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是如何做到順暢的使用那麼複雜的邏輯的?

難道我們中國人的腦子比不上外國人會轉?

有人說他們已經熟練了!我說那是扯淡!

英語時態根本不需要被解釋為【表示時間】,根本不需要話時間軸!

我將證明給你看!

第二:

核心關鍵!(非常好理解)

我來【重新定義】一下兩個大家都熟悉的東西:

一個是【現在分詞】,一個是【過去分詞】(普通語法是這麼稱呼的)

1.V-ing:

表述的是【一個畫面感】:【一個動作正在持續的狀態】

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上圖(gif動圖,請點開):一個人【持續】在【run】的狀態:【running】

記住這個【畫面感】,我把它稱之為:【動作持續態】

2.V-ed:

也是表述【一個畫面感】:【經過一個動作的之後的結果狀態】

"

【豁然】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之前我說過,對英語我有另一種理解起來更簡單透徹的方法。

這個【理解角度】應該能夠大量節省你學英語的時間!

直接給你語感!幫助你從本質上理解英語!

我不誇張!我保證!

9月22日,是我女兒【然心】的三歲生日

感謝她的到來給我帶來了很多語言學習上的領悟!我在這裡祝她生日快樂!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透一個英語裡最複雜的語法——【時態】

其實真的不難!希望你能從此自如運用!

開始前,我們來做【兩個】準備動作!

第一:

請你先忘掉你以往看過的所有對【時態】的表述!

哪怕你最終認為我說錯了,我也建議你暫時先忘掉幾分鐘!

其中最重要的是忘掉【時態】【時間】的概念

因為只要一想到【時間】,我們就會去計算【先後】

到底是現在?過去?還是將來?

還是什麼現在的過去?過去的過去?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

還有的網絡老師說時態只需要分【點時間】,【段時間】的。。。

純屬扯淡!

英語的時態【在被扭曲的解讀下】,真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問個問題!

外國人在每次說話前在腦子裡會先計算一遍【時間的先後順序】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是如何做到順暢的使用那麼複雜的邏輯的?

難道我們中國人的腦子比不上外國人會轉?

有人說他們已經熟練了!我說那是扯淡!

英語時態根本不需要被解釋為【表示時間】,根本不需要話時間軸!

我將證明給你看!

第二:

核心關鍵!(非常好理解)

我來【重新定義】一下兩個大家都熟悉的東西:

一個是【現在分詞】,一個是【過去分詞】(普通語法是這麼稱呼的)

1.V-ing:

表述的是【一個畫面感】:【一個動作正在持續的狀態】

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上圖(gif動圖,請點開):一個人【持續】在【run】的狀態:【running】

記住這個【畫面感】,我把它稱之為:【動作持續態】

2.V-ed:

也是表述【一個畫面感】:【經過一個動作的之後的結果狀態】

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上圖:一個花瓶經過【break】這個動作之後【破損了的結果狀態】:【broken】

記住這個【畫面感】,我把它稱之為:【動作結果態】

停5秒鐘,再把上面兩個【畫面感】在腦海中想一遍。

1.V-ing =【持續態】

2.V-ed =【結果態】

好!準備動作結束!

我將重新塑造你對【時態】的理解

開始!

1.一般現在時

我稱之為【一般態】

這個不用多說吧

是一種最普通的用法。

泛泛的說,不帶任何的時間信息。

例:【我醫生】,【】,【你知道誰嗎?】。

由於本身不帶任何的時間信息,不能指【過去】和【將來】,

但很容易讓人覺得就是在指【當下】。

例:我吃飯(沒有任何的時間信息,當然可以理解為當下)

另外,既然不指任何時間,當然也就可以相當於說:【在任何時間下都成立】

也就可以用來說明一些【不易被時間改變的事件】

如:【規律性的】,【習慣性的】,【真理性的】,【經常性的】

例句百度隨便找:

We have six classes every day. 我們每天上六節課。

I often get up at 6:30. 我經常6:30起床。

Jack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傑克很喜歡中國飲食。

We can se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我們能看到牆上的畫。

以上都是一般態

【一般態】:最原始的基礎形態。

2.現在進行時

我稱之為【持續態】

知道為什麼【持續態】的表述形式是【be + V-ing】嗎?

回看上方暫停的5秒:

【be】可以鏈接一種狀態,I am tired,I am fat

所以【 I am walking 】表示的【本意】是【我處在走這個狀態中】然後才是翻譯成【我正在走】

明白?!

現在你不但知道了【持續態】公式【be + V-ing】,更知道了為什麼【be】!^-^

這個【態】最簡單,沒啥多說的。就一個意思【處在一個動作持續的狀態中】

例句隨便百度找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now.

現在,他們正在打籃球。

◇Listen, She is singing an English song.

聽,她正在唱英文歌。

◇Look at the picture. Th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 in the park.

看這幅圖。那些孩子正在公園放風箏。

◇We are making model planes these days.

這些天我們在做飛機模型。

◇It's 6:30 now. I am getting up.

現在是6:30,我正在起床。

3.將來時:

我稱之為【趨向態】

我們都知道【將來時】的公式【will+do】或者 【be going to do】(shall也可以)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

我們根本不用劃分出這個【將來的時間段】

來舉幾個中文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後天會去迪士尼】

【我明年要出國】

【我也不知道將來我能做什麼】

問各位一個問題!

在說上面三句中文時,我們會先考慮一下【這些事兒會發生在時間軸的將來時段】,然後再說嗎?

肯定不會!

就算上面的每句話都【確定以及肯定】是發生在【將來時間段】,但我們依然不會先【思考】一下【時間軸】然後再說這些話。

那為什麼英語裡面就得去刻意劃出一個【將來時段】呢?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請仔細讀我下面這段文字!

你記憶的不應該是 “將來時公式 =【will+do】” 這句話

而應該記住的是:【will】的本意是表示【趨向於】

例:你不聽我的話,你【會】後悔的

上句中的【會】表達的是:如果你不聽我的話,你將【朝著】後悔的【方向】發展。

以上的感覺就是最準確的【will】的含義。

例句百度隨便找

He will get married. 他就快結婚了 。

She will have a daughter.她要有個女兒了。

The cat will have a master.貓要有主人了。

The dog will have a house. 狗將會有個窩。

可以看到:上述句子的翻譯中不用帶【將】這個字,明顯不是著重表述【未來時間段】

但我們卻都能感受到那種【就要到來的趨向感】!記住這個感覺!

然後!

【趨向於】發生的事兒,那就一定還沒發生!所以才會表示發生在將來!

感覺先行!再想先後!明白?!

PS:如果【某個人】【趨向於】做某事,是不是就是表示他有【做某事】【意願】了呢?!

所以【will】有,【願意】,【意圖】,【想要】等表示【內心趨向於】的含義。

那【be going to】呢?

也很簡單咯!

設想你有個目標,分成了20個小步驟,現在正在一步一步的【進行】中。

【be going to】不就是【走著】嗎!【在去往達成目標的路上】,那目標不就肯定是將來的事兒了嗎!

【will+do】和【be going to do】的區別:前者描述的是【內心的意願上的趨向】,而後者用了【持續態】描述了一個通往未來目標的路途過程】,當然持續時間更長,也就更適合計劃性的未來目標了。

重要思維:

1.不要用理性思考去排序時間軸上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你只要這麼想了就等於在思維上繞了個彎路!

2.你要做的只是下意識的去判斷:這事兒是不是【趨向要發生】?

這種思維方式能大幅減少你說話思考的時間!

所以,英語中【將來時】其實根本沒必要被劃分出來,只是加了幾個助詞來實現表示【趨向】將來的含義而已。

若非要被劃分出來的話,那中文裡【我後天會去迪士尼】,【我明年要出國】,【我也不知道將來我能做什麼】都應該被稱之為【將來時】了。

但其實,我們誰都知道:中文根本沒有【時態】這個概念!

PS:想想為什麼有的時候【一般態】能夠表示【將來時】?

不明白上面我說的那個思維方式的老師只能告訴你【這是個特例】!

呵呵!

4.過去時:

我稱之為【過了態】。

同樣的!完全不需要動用理性去思考這件事兒是否屬於【過去的時間段】

來!

中文裡有【了】

【了】的本意就是【表示完結】

例:【吃過了】,【做過了】,【拉過了】

表述的是【一個動作已經過去了,完結了】

仔細想一下!

中文裡,我們要表述這層含義的時候,需要先想一下【過去的時間段】嗎?

完全不需要!

你唯一需要反應的是這件事【做過了沒】?

做了就做了,沒做就沒做!

根本不需要考慮【時間】這個概念,自然而然的就能反應!是不是?

那這層含義英語中事用什麼方式來表述的呢?

你一定會!就是在【動詞之後加+ed,變成過去式】(特殊變形先不討論)

The police stopped me on my way home last night.

昨晚,警察在我回家的路上攔下【了】我。

更多例句請自己搜索。

什麼?你要問:

【過了態】怎麼能表示【已經完結】?,這不是【完成時】才能表述的嗎?【過了態】不是隻能表述【過去】嗎?

別激動!別一看到【已經】,一看到【完成】就想到【完成時】!

思考一個簡單的邏輯:一件事兒【做過了】,是不是肯定【已經完成】了?

肯定的吧!

那【過了態】就肯定能表示一件事已經完成了!

我相信很多人會問:

既然你說【過去態】就已經有【完結】的含義了,那【完成時】又是什麼?你這樣說好像和老師教的不一樣!

想起一個常聽到的錯誤

A問:吃了嗎?

B答:I've had dinner

其實這樣回答是不合適的!

繼續往下看!

5.完成時

先聽兩段中文對話

1. A:你吃了嗎?

B:吃過了。

2.A:和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B:額。。。我【已經】吃過了。

憑感覺你肯定知道1是【過了態】,而2是【完成時】吧!

但你又分明能知道兩段對話中的【B吃飯】的這件事兒【都】已經【過去了和完結了】!對不對?

【過了態】【完成時】又有什麼區別?

答:

對話1中,B說完後,整個對話就可以結束了。

但在對話2中,B用了【已經】一詞,這個詞並不會改變事情發生的【時間】和【性質】,

在中文裡,【已經】是用來【突出強調】後面的【動作結果】的,整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單純說【吃了沒吃這件事兒】,而是先【強調】【吃了】的這件事兒【引出】後半句沒說出口但我們又都能馬上領會的另一層意思:【我就不再和你們一起去吃了】。

明白了吧!

【過了態】和【完成時】的區別並不在【時間】這個維度上!

對於兩者而言,事情都是已經發生了的。

重點是在於說話者用【完成時】【強調】了這件事兒的【結果狀態】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完成時】的描述不夠一針見血,很容易產生誤解和歧義

我把它稱之為:【結果強調態】!

別小看了這個名稱上的改變,它將直接打通你對【完成時】的理解!

繼續!

中文用【已經】來強調【已有的結果】

那英語裡是怎麼做的?

簡單!你一定會!對了,用【have】!

【have 】+ 【過去分詞】

那你知道為什麼用【have】嗎?

相信很多老師會說:【have】是助動詞、表完成、沒有為什麼、這是固定搭配、背出來!

我不這麼理解!

我認為所有的語言規律都是能被合理的解釋的,解釋不了只是因為還沒想明白!

我認為【結果強調態】的【have】就是【有】的意思!

例: I have broken the vase,so...

【have】+【V-ed】意為【擁有了經過一個動作之後的結果狀態】

回想前面停頓的5秒鐘!

I have broken the vase 意為【我有了打破花瓶的這個結果了】

【核心重點】

【過了態】就已經含有【擁有一個動作結果】的含義了。

而我們還需要【結果強調態】,是為了進一步用有】的方式,把結果再強調一遍。

他的作用和我們中文裡用【已經】我打破了花瓶的這個結果】【再強調】一遍是一樣一樣的!

那問題來了:強調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再強調一遍?

請再看一邊這段對話!

A:和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B:額。。。我【已經】吃過了。

前面已經說過了,用【已經】是為表達後半句沒說出口的另一層意思:【我就不再和你們一起去吃了】。

有感覺了嗎?

【強調】不是為了強調本身,而是為了引出後文要說的話,或者強調總結前文說的各種原因。不管前文或者後文的話是明說還是暗含。只要是強調,那強調本身一定不是【獨立存在】的!

所以:I have broken the vase 這句話不能單獨拿出來舉例,必須放在一個有上下文的語境中。

可能的場景是:A早上告訴B把這個花瓶處理掉。但是下午回來A卻又買了一束花,又想找這個花瓶了。於是問B,這個時候B才可能會說 I have broken the vase 。意思是:我已經把它打破了,潛臺詞是:你沒得用了。(這應該就是傳統語法所講的:“完成時對於現在的影響”,但這種表述。。。太繞了!)

明白了吧!

絕大部分的老師和國內的教科書都是這樣解釋下面這道題的:

(2014山東卷)

1. Writing out all the invitations by hand was more time-consuming than we ______

A. will expect B. are expecting C. expect D. had expected

【答案】D

【傳統解析】句意:親手填寫所有的邀請函比我們預料的更耗時。過去完成時表示過去某一時間或動作以前已經發生或完成了的動作。它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是“過去的過去”根據句意可知,expect是過去動作之前已完成的動作,所以用過去完成時。

我們學不好英語的原因也就在這裡,錯誤推斷得出正確結論!Fuck!

從時間先後的邏輯順序上講,這樣的解釋雖然沒有錯,但這根本不是這句話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這句話不該被輕描淡寫的翻譯成:【親手填寫所有的邀請函比我們預料的更耗時】

這當中根本沒有【結果強調的語氣】

這裡用了【 had expected 】【結果強調態】,就應該翻譯出強調的語氣來!

若翻譯成:結果,親手填寫所有的邀請函比我們預料的更耗時。會更準確一些!

(加上【結果】一詞表示強調的意味)

另外,這句話也不應該單獨存在!

考題中至少後面還應該跟一句類似:【所以我們遲到了】,【所以,到XX時間點前我們依然還沒有全部完成】等後續意思的句子,或者有大段前文描述了我們是怎麼忙碌的費事的。否則【強調的意思】何在?沒有上下文,普通考生怎麼可能【根據句意可知】?!

舉箇中文考試的例子

【單選題】

我在5點前______ 飯了

A:吃了 , B:吃 , C:已經吃了 , D:吃上 , E:已經吃

試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上下文,就算我們都是中國人又怎麼樣?有人能做對嗎?

(雖然上面的題目有點極端了,但我想表達的點希望大家能懂!)

希望我們的考試能出一些真正幫助理解英語的題目!而不是一味的玩【文字公式遊戲】

再來!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在教學生【過去完成時】=【過去的過去】!

這個解釋雖然沒錯,但人在說話的時候是完全【不可能】分三步走的。

1.先思考時間軸

2.再推出先後順序

3.再排序組織語句

中國人不可能!外國人也同樣不可能!

上述這種先後順序的推導雖然從邏輯上講是正確的,但從理解語言的角度卻毫無意義!

再強調一遍!

在組織語句時,人的思維完全不需要先排序時間軸!

好了!分解動作講完了!

應該不難理解吧!

下面看一下連貫動作,我只放張表。

請一行一行橫著看,很好理解的!

但凡遇到【時態】,就問自己如下四個問題!

1. 是否要表述一件【過了】的事?

2. 是否要表述一個【趨向】發生的動作?

3. 是否要【強調】動作已有的【結果】?

4. 是否要表述動作處於【持續】的狀態中?

需要表達哪層含義就【疊加】哪層即可!

都不要,就用一般態!

"

【豁然】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之前我說過,對英語我有另一種理解起來更簡單透徹的方法。

這個【理解角度】應該能夠大量節省你學英語的時間!

直接給你語感!幫助你從本質上理解英語!

我不誇張!我保證!

9月22日,是我女兒【然心】的三歲生日

感謝她的到來給我帶來了很多語言學習上的領悟!我在這裡祝她生日快樂!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透一個英語裡最複雜的語法——【時態】

其實真的不難!希望你能從此自如運用!

開始前,我們來做【兩個】準備動作!

第一:

請你先忘掉你以往看過的所有對【時態】的表述!

哪怕你最終認為我說錯了,我也建議你暫時先忘掉幾分鐘!

其中最重要的是忘掉【時態】【時間】的概念

因為只要一想到【時間】,我們就會去計算【先後】

到底是現在?過去?還是將來?

還是什麼現在的過去?過去的過去?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

還有的網絡老師說時態只需要分【點時間】,【段時間】的。。。

純屬扯淡!

英語的時態【在被扭曲的解讀下】,真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問個問題!

外國人在每次說話前在腦子裡會先計算一遍【時間的先後順序】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是如何做到順暢的使用那麼複雜的邏輯的?

難道我們中國人的腦子比不上外國人會轉?

有人說他們已經熟練了!我說那是扯淡!

英語時態根本不需要被解釋為【表示時間】,根本不需要話時間軸!

我將證明給你看!

第二:

核心關鍵!(非常好理解)

我來【重新定義】一下兩個大家都熟悉的東西:

一個是【現在分詞】,一個是【過去分詞】(普通語法是這麼稱呼的)

1.V-ing:

表述的是【一個畫面感】:【一個動作正在持續的狀態】

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上圖(gif動圖,請點開):一個人【持續】在【run】的狀態:【running】

記住這個【畫面感】,我把它稱之為:【動作持續態】

2.V-ed:

也是表述【一個畫面感】:【經過一個動作的之後的結果狀態】

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上圖:一個花瓶經過【break】這個動作之後【破損了的結果狀態】:【broken】

記住這個【畫面感】,我把它稱之為:【動作結果態】

停5秒鐘,再把上面兩個【畫面感】在腦海中想一遍。

1.V-ing =【持續態】

2.V-ed =【結果態】

好!準備動作結束!

我將重新塑造你對【時態】的理解

開始!

1.一般現在時

我稱之為【一般態】

這個不用多說吧

是一種最普通的用法。

泛泛的說,不帶任何的時間信息。

例:【我醫生】,【】,【你知道誰嗎?】。

由於本身不帶任何的時間信息,不能指【過去】和【將來】,

但很容易讓人覺得就是在指【當下】。

例:我吃飯(沒有任何的時間信息,當然可以理解為當下)

另外,既然不指任何時間,當然也就可以相當於說:【在任何時間下都成立】

也就可以用來說明一些【不易被時間改變的事件】

如:【規律性的】,【習慣性的】,【真理性的】,【經常性的】

例句百度隨便找:

We have six classes every day. 我們每天上六節課。

I often get up at 6:30. 我經常6:30起床。

Jack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傑克很喜歡中國飲食。

We can se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我們能看到牆上的畫。

以上都是一般態

【一般態】:最原始的基礎形態。

2.現在進行時

我稱之為【持續態】

知道為什麼【持續態】的表述形式是【be + V-ing】嗎?

回看上方暫停的5秒:

【be】可以鏈接一種狀態,I am tired,I am fat

所以【 I am walking 】表示的【本意】是【我處在走這個狀態中】然後才是翻譯成【我正在走】

明白?!

現在你不但知道了【持續態】公式【be + V-ing】,更知道了為什麼【be】!^-^

這個【態】最簡單,沒啥多說的。就一個意思【處在一個動作持續的狀態中】

例句隨便百度找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now.

現在,他們正在打籃球。

◇Listen, She is singing an English song.

聽,她正在唱英文歌。

◇Look at the picture. Th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 in the park.

看這幅圖。那些孩子正在公園放風箏。

◇We are making model planes these days.

這些天我們在做飛機模型。

◇It's 6:30 now. I am getting up.

現在是6:30,我正在起床。

3.將來時:

我稱之為【趨向態】

我們都知道【將來時】的公式【will+do】或者 【be going to do】(shall也可以)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

我們根本不用劃分出這個【將來的時間段】

來舉幾個中文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後天會去迪士尼】

【我明年要出國】

【我也不知道將來我能做什麼】

問各位一個問題!

在說上面三句中文時,我們會先考慮一下【這些事兒會發生在時間軸的將來時段】,然後再說嗎?

肯定不會!

就算上面的每句話都【確定以及肯定】是發生在【將來時間段】,但我們依然不會先【思考】一下【時間軸】然後再說這些話。

那為什麼英語裡面就得去刻意劃出一個【將來時段】呢?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請仔細讀我下面這段文字!

你記憶的不應該是 “將來時公式 =【will+do】” 這句話

而應該記住的是:【will】的本意是表示【趨向於】

例:你不聽我的話,你【會】後悔的

上句中的【會】表達的是:如果你不聽我的話,你將【朝著】後悔的【方向】發展。

以上的感覺就是最準確的【will】的含義。

例句百度隨便找

He will get married. 他就快結婚了 。

She will have a daughter.她要有個女兒了。

The cat will have a master.貓要有主人了。

The dog will have a house. 狗將會有個窩。

可以看到:上述句子的翻譯中不用帶【將】這個字,明顯不是著重表述【未來時間段】

但我們卻都能感受到那種【就要到來的趨向感】!記住這個感覺!

然後!

【趨向於】發生的事兒,那就一定還沒發生!所以才會表示發生在將來!

感覺先行!再想先後!明白?!

PS:如果【某個人】【趨向於】做某事,是不是就是表示他有【做某事】【意願】了呢?!

所以【will】有,【願意】,【意圖】,【想要】等表示【內心趨向於】的含義。

那【be going to】呢?

也很簡單咯!

設想你有個目標,分成了20個小步驟,現在正在一步一步的【進行】中。

【be going to】不就是【走著】嗎!【在去往達成目標的路上】,那目標不就肯定是將來的事兒了嗎!

【will+do】和【be going to do】的區別:前者描述的是【內心的意願上的趨向】,而後者用了【持續態】描述了一個通往未來目標的路途過程】,當然持續時間更長,也就更適合計劃性的未來目標了。

重要思維:

1.不要用理性思考去排序時間軸上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你只要這麼想了就等於在思維上繞了個彎路!

2.你要做的只是下意識的去判斷:這事兒是不是【趨向要發生】?

這種思維方式能大幅減少你說話思考的時間!

所以,英語中【將來時】其實根本沒必要被劃分出來,只是加了幾個助詞來實現表示【趨向】將來的含義而已。

若非要被劃分出來的話,那中文裡【我後天會去迪士尼】,【我明年要出國】,【我也不知道將來我能做什麼】都應該被稱之為【將來時】了。

但其實,我們誰都知道:中文根本沒有【時態】這個概念!

PS:想想為什麼有的時候【一般態】能夠表示【將來時】?

不明白上面我說的那個思維方式的老師只能告訴你【這是個特例】!

呵呵!

4.過去時:

我稱之為【過了態】。

同樣的!完全不需要動用理性去思考這件事兒是否屬於【過去的時間段】

來!

中文裡有【了】

【了】的本意就是【表示完結】

例:【吃過了】,【做過了】,【拉過了】

表述的是【一個動作已經過去了,完結了】

仔細想一下!

中文裡,我們要表述這層含義的時候,需要先想一下【過去的時間段】嗎?

完全不需要!

你唯一需要反應的是這件事【做過了沒】?

做了就做了,沒做就沒做!

根本不需要考慮【時間】這個概念,自然而然的就能反應!是不是?

那這層含義英語中事用什麼方式來表述的呢?

你一定會!就是在【動詞之後加+ed,變成過去式】(特殊變形先不討論)

The police stopped me on my way home last night.

昨晚,警察在我回家的路上攔下【了】我。

更多例句請自己搜索。

什麼?你要問:

【過了態】怎麼能表示【已經完結】?,這不是【完成時】才能表述的嗎?【過了態】不是隻能表述【過去】嗎?

別激動!別一看到【已經】,一看到【完成】就想到【完成時】!

思考一個簡單的邏輯:一件事兒【做過了】,是不是肯定【已經完成】了?

肯定的吧!

那【過了態】就肯定能表示一件事已經完成了!

我相信很多人會問:

既然你說【過去態】就已經有【完結】的含義了,那【完成時】又是什麼?你這樣說好像和老師教的不一樣!

想起一個常聽到的錯誤

A問:吃了嗎?

B答:I've had dinner

其實這樣回答是不合適的!

繼續往下看!

5.完成時

先聽兩段中文對話

1. A:你吃了嗎?

B:吃過了。

2.A:和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B:額。。。我【已經】吃過了。

憑感覺你肯定知道1是【過了態】,而2是【完成時】吧!

但你又分明能知道兩段對話中的【B吃飯】的這件事兒【都】已經【過去了和完結了】!對不對?

【過了態】【完成時】又有什麼區別?

答:

對話1中,B說完後,整個對話就可以結束了。

但在對話2中,B用了【已經】一詞,這個詞並不會改變事情發生的【時間】和【性質】,

在中文裡,【已經】是用來【突出強調】後面的【動作結果】的,整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單純說【吃了沒吃這件事兒】,而是先【強調】【吃了】的這件事兒【引出】後半句沒說出口但我們又都能馬上領會的另一層意思:【我就不再和你們一起去吃了】。

明白了吧!

【過了態】和【完成時】的區別並不在【時間】這個維度上!

對於兩者而言,事情都是已經發生了的。

重點是在於說話者用【完成時】【強調】了這件事兒的【結果狀態】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完成時】的描述不夠一針見血,很容易產生誤解和歧義

我把它稱之為:【結果強調態】!

別小看了這個名稱上的改變,它將直接打通你對【完成時】的理解!

繼續!

中文用【已經】來強調【已有的結果】

那英語裡是怎麼做的?

簡單!你一定會!對了,用【have】!

【have 】+ 【過去分詞】

那你知道為什麼用【have】嗎?

相信很多老師會說:【have】是助動詞、表完成、沒有為什麼、這是固定搭配、背出來!

我不這麼理解!

我認為所有的語言規律都是能被合理的解釋的,解釋不了只是因為還沒想明白!

我認為【結果強調態】的【have】就是【有】的意思!

例: I have broken the vase,so...

【have】+【V-ed】意為【擁有了經過一個動作之後的結果狀態】

回想前面停頓的5秒鐘!

I have broken the vase 意為【我有了打破花瓶的這個結果了】

【核心重點】

【過了態】就已經含有【擁有一個動作結果】的含義了。

而我們還需要【結果強調態】,是為了進一步用有】的方式,把結果再強調一遍。

他的作用和我們中文裡用【已經】我打破了花瓶的這個結果】【再強調】一遍是一樣一樣的!

那問題來了:強調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再強調一遍?

請再看一邊這段對話!

A:和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B:額。。。我【已經】吃過了。

前面已經說過了,用【已經】是為表達後半句沒說出口的另一層意思:【我就不再和你們一起去吃了】。

有感覺了嗎?

【強調】不是為了強調本身,而是為了引出後文要說的話,或者強調總結前文說的各種原因。不管前文或者後文的話是明說還是暗含。只要是強調,那強調本身一定不是【獨立存在】的!

所以:I have broken the vase 這句話不能單獨拿出來舉例,必須放在一個有上下文的語境中。

可能的場景是:A早上告訴B把這個花瓶處理掉。但是下午回來A卻又買了一束花,又想找這個花瓶了。於是問B,這個時候B才可能會說 I have broken the vase 。意思是:我已經把它打破了,潛臺詞是:你沒得用了。(這應該就是傳統語法所講的:“完成時對於現在的影響”,但這種表述。。。太繞了!)

明白了吧!

絕大部分的老師和國內的教科書都是這樣解釋下面這道題的:

(2014山東卷)

1. Writing out all the invitations by hand was more time-consuming than we ______

A. will expect B. are expecting C. expect D. had expected

【答案】D

【傳統解析】句意:親手填寫所有的邀請函比我們預料的更耗時。過去完成時表示過去某一時間或動作以前已經發生或完成了的動作。它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是“過去的過去”根據句意可知,expect是過去動作之前已完成的動作,所以用過去完成時。

我們學不好英語的原因也就在這裡,錯誤推斷得出正確結論!Fuck!

從時間先後的邏輯順序上講,這樣的解釋雖然沒有錯,但這根本不是這句話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這句話不該被輕描淡寫的翻譯成:【親手填寫所有的邀請函比我們預料的更耗時】

這當中根本沒有【結果強調的語氣】

這裡用了【 had expected 】【結果強調態】,就應該翻譯出強調的語氣來!

若翻譯成:結果,親手填寫所有的邀請函比我們預料的更耗時。會更準確一些!

(加上【結果】一詞表示強調的意味)

另外,這句話也不應該單獨存在!

考題中至少後面還應該跟一句類似:【所以我們遲到了】,【所以,到XX時間點前我們依然還沒有全部完成】等後續意思的句子,或者有大段前文描述了我們是怎麼忙碌的費事的。否則【強調的意思】何在?沒有上下文,普通考生怎麼可能【根據句意可知】?!

舉箇中文考試的例子

【單選題】

我在5點前______ 飯了

A:吃了 , B:吃 , C:已經吃了 , D:吃上 , E:已經吃

試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上下文,就算我們都是中國人又怎麼樣?有人能做對嗎?

(雖然上面的題目有點極端了,但我想表達的點希望大家能懂!)

希望我們的考試能出一些真正幫助理解英語的題目!而不是一味的玩【文字公式遊戲】

再來!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在教學生【過去完成時】=【過去的過去】!

這個解釋雖然沒錯,但人在說話的時候是完全【不可能】分三步走的。

1.先思考時間軸

2.再推出先後順序

3.再排序組織語句

中國人不可能!外國人也同樣不可能!

上述這種先後順序的推導雖然從邏輯上講是正確的,但從理解語言的角度卻毫無意義!

再強調一遍!

在組織語句時,人的思維完全不需要先排序時間軸!

好了!分解動作講完了!

應該不難理解吧!

下面看一下連貫動作,我只放張表。

請一行一行橫著看,很好理解的!

但凡遇到【時態】,就問自己如下四個問題!

1. 是否要表述一件【過了】的事?

2. 是否要表述一個【趨向】發生的動作?

3. 是否要【強調】動作已有的【結果】?

4. 是否要表述動作處於【持續】的狀態中?

需要表達哪層含義就【疊加】哪層即可!

都不要,就用一般態!

轉載:周欣榮老師:領悟英語時態的底層思維

請自行尋找例句經行對照理解

簡單吧!

如果上表的每一行你全看懂了、並且我重新定義的名稱你也都理解了。

那我可以肯定的說:你的英語時態至少在理解和運用上不會再有任何問題了。

剩下的只需要對照例句和考題多看看,多想想,熟練熟練就完事兒了。

至於具體的變形方式,課堂老師都會教,這裡就不再貼上來了。

到此

你應該已經能明白有些同所謂的【會說更重要,時態用錯沒關係】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了吧!

因為【用錯了時態】就等於【表錯了含義】,而不僅僅只是等於【說錯了時間】

總結:

從理解和運用的角度來說,【英語時態】的概念完全不應該按傳統那樣被分類總結!

傳統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理解的難度,導致很多學生直到大學畢業都還處於搞不清楚的囧境。

其實【英語時態】很好理解,和中文思維幾乎一模一樣!

而打破這困境的第一重要原則就是【丟棄時間軸】!

好了!時態講解完畢!

其實!

我已經把【非謂語動詞】(除 to do)和【被動語態】講完了!

你有get到嗎?仔細想想!

真的很簡單!

最後,祝我女兒【然心】2017.09.22 三週歲生日快樂! (好像遲到了!我寫的太久了!)

感謝她讓我得到了這篇文章的靈感!

歡迎交流,如有哪兒說的不妥,歡迎指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