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感謝IT之家網友 趙S哥的投稿

隨著時間的流逝,Windows95的出現帶人們走進了全新的圖形化界面,Windows 2000則是Windows的一個里程碑。而英特爾在2000年11月發佈了奔騰4,並且是繼1995年出品的Pentium Pro之後的第一款重新設計過的處理器。當然,奔騰4也是英特爾的一個新的開始——不再追求當年的10Ghz的目標,轉向了多核高能的路線。

在第一代Socket 423奔騰4(搭載RDRAM,英特爾後來改用DDR內存,在這裡稱為第一代奔騰4)的平臺上,性能低的奔騰4被AMD和DDR內存的組合打得滿地找牙,而且當時RDRAM的製造成本高,很多內存廠都沒有興趣,弄得RDRAM的售價居高不下,因此奔騰4平臺的成本相當高,消費者也不買單,最終就是導致第一代奔騰4完敗AMD,最終Intel拋棄RDRAM投奔到DDR陣營。

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英特爾第一代奔騰4長啥樣。

首先,筆者手上搭載Willamette架構奔騰4的主板是華碩的主板,這是一塊大板: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我們先來看看這塊奔騰4。因為處理器表面的參數已經很模糊了,筆者依稀看到了“1.4Ghz”和“256”這兩個詞,在Intel ARK裡,筆者找到了這塊處理器的完整參數,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查看。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看看CPU的背面,四周是CPU針腳,中間是12顆電容: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CPU插座是423PIN的: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然後我們來看看內存條。在當時第一代奔騰4搭載的內存條種類是RDRAM,成本相當高。筆者手上的RDRAM內存條是三星的,64MB: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細心的小夥伴也會發現,內存條旁邊的兩根是什麼呢?

這是兩根空的內存條,上面沒有任何芯片。根據筆者的師傅講述,這兩根空的內存條是佔著內存條,用來防塵的。不過我也不知道真假,歡迎各位小夥伴在評論區拍磚。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在這塊主板上沒有集成顯卡,所以也要插上獨立顯卡: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這塊主板的顯卡插槽是AGP Pro,棕色的: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而在那個時期的顯卡有GeForce 4系列、GeForce 3系列、GeForce 2系列等。筆者手上的AGP顯卡是GeForce 4的MX440,老黃的老核彈。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軍黃色的PCB,在現在很難見到這種顏色的硬件了。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PS:筆者兩年前將這張顯卡插上了一臺老電腦,讓人感動的是,這張顯卡居然還能工作。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64MB的DDR顯存,帶一個VGA和S端子顯示接口,在現代的電腦上已經不多了。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三星的顯存。產自韓國。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接著我們看看儲存方面。這塊主板有兩個IDE接口。嗯,很高端。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在當年,硬盤普遍是40G到60G左右的。我的手上就有兩個IDE硬盤,分別是60G和120G的,品牌便是耳熟能詳的邁拓。(後來被希捷收購)。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戰鬥成色,經過我的確認,它們已經光榮犧牲了——全盤壞道。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下面是一些主板的細節圖:

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IT之家硬件歷史博物館第二期:奔騰4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那麼長。為了各位小夥伴珍貴的流量,我們下期再見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