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英特爾為何突然退卻了?

高通和蘋果兩大巨頭之間的專利官司,雙方一直劍拔弩張、各不退讓,但沒想到它們居然在5G即將到來之際毫無徵兆地和解了。

而更意外的是,幾乎與此同時,英特爾宣佈將退出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要知道,英特爾在2018年成為了iPhone基帶芯片唯一提供者。對於芯片廠商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自豪的市場地位,然而英特爾在退出未來研發計劃的同時也主動放棄了榮譽。

面對5G,英特爾為何退卻了?

儘管目前英特爾是蘋果基帶芯片唯一提供者,但5G時代的即將到來讓這一切清零,需要與其他廠商站在同一起跑線重新開始。高通、三星甚至華為、聯發科,都有可能成為它的對手。今年1月路透社報道,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高通的反壟斷案的庭審中,蘋果供應鏈高管透露,除了現有的供應商英特爾外,蘋果公司還在與三星電子、聯發科接洽,商議為2019年的iPhone提供5G調制解調器。

而高通與蘋果的訴訟,看似鬥得你死我活,實際都是基於自身利益博弈下的見招拆招。商場上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作為理性的企業公民,蘋果雖然痛恨高通的高額專利許可費,但更在意和它鬧翻之後可預見的巨大損失。兩相權衡之下,蘋果選擇最終與高通達成了和解,雙方還達成了一份為期六年的技術許可協議,包括一個延期兩年的選項,以及一份多年的芯片供應協議。

據新聞報道稱,蘋果與高通簽署的該協議已於2019年4月1日生效。這意味著,英特爾的iPhone基帶唯一供應商地位實際已不復存在。而在失去蘋果這個大客戶後,英特爾在5G基帶芯片市場的前景頓時變得暗淡。

目前手機廠商市場集中,三星、華為都有自己的基帶芯片產品。蘋果曾經也是三星的用戶,甚至委託三星代工生產芯片,關係還算融洽。在蘋果與三星緊張的時刻,華為也表示願意將5G基帶芯片賣給蘋果。小米、OV兄弟等國產廠商,則基本是高通和聯發科的客戶,中高端用高通、中低端用聯發科,成為它們近年來的固定搭配。

英特爾的產品定位相對有些尷尬,論產品性能它比不上高通,論價格它又無法與聯發科競爭。在失去蘋果這個大客戶之後,英特爾如果繼續堅持研發5G基帶產品的話,它就會面臨著找不到客戶的困境。用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對5G和網絡‘雲化’的機遇感到非常興奮,但在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中,顯然沒有明確的盈利和正回報之路。”

如果意識到自己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是沒有企業願意往裡面扔錢的。與其如此繼續投入浪費資源,倒不如直接及時退出市場止損。

所以,不是英特爾放棄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讓蘋果倒向了高通,而是蘋果與高通和解之後與後者簽訂基帶採購協議,讓英特爾被迫放棄了面向未來的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

5G並非只有手機市場,PC、物聯網等同樣大有機會

有意思的是,在宣佈放棄了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之後,英特爾CEO還迅速向外界聲明∶5G依然是公司的戰略優先事項。

或許有人會嘲諷,都放棄5G手機基帶業務了,還強調5G戰略優化,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這倒未必。英特爾放棄了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這讓它的移動轉型策略遭受了重創,固然非常可惜。但好在5G時代並非只有手機一個市場,放棄手機基帶業務也不意味著英特爾就放棄了未來。個人電腦、物聯網設備和其他數據中心設備對於5G基帶芯片的需求同樣非常旺盛,暢想萬物互聯的物聯網,這些市場的整體潛力應該比智能手機大得多。

事實上,英特爾還不算太保守,它同樣重視移動業務轉型。

從近來的財報來看,儘管客戶計算事業部(CCG)仍然是英特爾目前收入最多的部門,但數據中心事業部(DCG)業務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並被英特爾寄予厚望。2018財年第四季度CCG營收達98.2億美元,同比增長10%,而DCG營收為60.7億美元,DCG實現了24%的雲業務增長和12%的通信服務提供商業務增長。CCG的營收佔比,也從原來2012財年的七成以上,降至了2018財年的52%。也就是說,包括數據、移動設備等非PC業務已經成長為半壁江山。

英特爾收縮智能手機基帶業務,將主要精力放在個人電腦、物聯網設備和其他數據中心設備的5G研發上來,更加有利於增強它在這些市場上的競爭力。原因是:1.原來在5G上的技術積累並未廢棄,個人電腦、物聯網設備和其他數據中心設備等獲得的資源支持更大了,技術研發優勢得到加強;2.這些業務的競爭程度比5G手機基帶要低,而且廠商用戶數量眾多,憑藉英特爾在PC等產業供應鏈上的優勢能夠較容易獲得更多的客戶。

雖然相比之下,2018財年第四季度英特爾的物聯網業務(IoTG)表現不很耀眼,收入同比僅增長4%,但卻也孕育著未來5G時代的新成長點。

權衡取捨之下,學會放棄也是一種策略選擇

最近宣佈退出某項業務或某個市場的廠商不少。先是美圖宣佈放棄手機業務,然後是英特爾退出5G手機基帶業務,以及亞馬遜退出部分中國區業務。

外界在感嘆企業退出市場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放棄原有業務也是一種策略選擇,並不代表就是失敗。相反,放棄瀕死非核心業務對於企業更加有利:1.快速止損,節約寶貴資源(諾基亞、黑莓就是通過放棄手機業務,從鉅額虧損的泥坑爬了出來)。2.為企業轉型或其他新業務爭取更多的時間,避免錯失市場節奏(騰訊放棄電商業務、百度放棄外賣O2O後,其策略更加專注明確,成長表現反而更好)。

拿美圖來說,停止手機業務雖然方向正確,但是時間上卻已過晚。美圖在2016年12月上市,它利用硬件業務做大營收和用戶來達到提高估值的做法,雖然不是最佳選擇,但尚可理解。

上市之後美圖沒有能夠及時覺察到手機市場格局T型化、中小品牌出局的大趨勢,仍然堅持硬件業務卻是一個嚴重的策略失誤。硬件業務非但沒有幫助提升用戶基數和市場份額、貢獻利潤,反而吞噬了大量的現金流。去年11月宣佈與小米合作將中止硬件業務時,美圖已經浪費了太多的寶貴資源。如果它能提前一年時間退出硬件業務,轉而專注發力內容產品的運營,不敢說一定能抵擋住抖音的侵蝕,但至少其旗下美圖、美拍等APP的狀況會比現在好很多。

英特爾在蘋果和高通合作後,就果斷放棄高投入低收益的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轉而重點發力PC、物聯網設備等其他市場,表現出其策略管理能力的高水平和執行力的強大。

其實在策略轉折點的前後,能夠及時對競爭態勢和自身狀況作出分析判斷,果斷放棄非核心業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策略能力的體現。英特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內廠商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策略管理案例。

(編輯:孫家佳 校對:顏京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