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的蘑菇頭可以起到增強閉氣的作用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的蘑菇頭可以起到增強閉氣的作用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操作演示,較大的炮閂需要用到蝸桿傳動機構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的蘑菇頭可以起到增強閉氣的作用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操作演示,較大的炮閂需要用到蝸桿傳動機構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閉鎖步驟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的蘑菇頭可以起到增強閉氣的作用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操作演示,較大的炮閂需要用到蝸桿傳動機構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閉鎖步驟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近自衛隊服役的19式自走炮,採用的仍是螺式炮閂

經歷了這次“禮失求諸野”的教訓後,英國人在火炮的發展上開始迅速發力,尤其是速射炮的發展上,英國是緊接著法國之後第二個生產速射炮的國家,其1889年生產的第一種速射炮QF 4.7inch MKI海軍炮就採用了從法國引進的螺式炮閂結構,而且還創造性增加了彈簧式的駐退復進機,使該炮發射後無需重新射擊角可直接裝填,因而大大提升了射速。QF 4.7inch MKI射速達到了1分鐘5-6發,爆發射速可達10發,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傲視群雄。這種炮被當時的日本大量採購,甲午海戰中讓北洋水師吃了大虧。憑藉著速射炮,阿姆斯特朗在火炮射速上和操作性上重新超越了克虜伯。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的蘑菇頭可以起到增強閉氣的作用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操作演示,較大的炮閂需要用到蝸桿傳動機構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閉鎖步驟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近自衛隊服役的19式自走炮,採用的仍是螺式炮閂

經歷了這次“禮失求諸野”的教訓後,英國人在火炮的發展上開始迅速發力,尤其是速射炮的發展上,英國是緊接著法國之後第二個生產速射炮的國家,其1889年生產的第一種速射炮QF 4.7inch MKI海軍炮就採用了從法國引進的螺式炮閂結構,而且還創造性增加了彈簧式的駐退復進機,使該炮發射後無需重新射擊角可直接裝填,因而大大提升了射速。QF 4.7inch MKI射速達到了1分鐘5-6發,爆發射速可達10發,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傲視群雄。這種炮被當時的日本大量採購,甲午海戰中讓北洋水師吃了大虧。憑藉著速射炮,阿姆斯特朗在火炮射速上和操作性上重新超越了克虜伯。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第一種速射炮QF 4.7i nch MKI海軍炮版本

"

如果要說19世紀清朝對外戰爭哪一場敵我技術代差最大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仍然在17、18世紀鑄炮水平徘徊的清朝,第一次遭遇了英國的一種後裝填式的大炮的轟擊,這就是阿姆斯特朗大炮。這種火炮採用後裝填,帶膛線,發射圓柱+尖頭形狀的開花彈。在第三次大沽口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登陸部隊動用了數十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致使清軍守軍傷亡慘重,大沽口炮臺很快失陷。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早投入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種陸軍野戰炮

這其實是當時後裝填式火炮第一次投入大規模的實戰,而這種火炮則是由英國的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發明。阿姆斯特朗觀察到克里米亞戰爭前線的士兵在操作前裝填式的火炮時過於不便,於是在1854年向當時的戰爭大臣提出了一種後裝填式火炮短設計,並在1855年首次造出出了一種3磅的後裝填式火炮用於驗證。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發明人,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

其實最早的後裝填式火炮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在我國也叫子母炮或弗朗機。這種炮採用一根木頭或者閂鐵橫插入子炮與母炮之間用於填補空隙,但是由於那個時代工藝太差,火炮氣密性一直未被解決,嚴重影響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最終被前裝填式的火炮取代。而阿姆斯特朗發明的火炮,同樣用一個楔子楔入炮尾的縫隙用於密閉,但與幾百年前的後裝填式火炮最大不同,在於炮尾採用了一個帶螺紋的炮閂結構(Interrupted Screw),通過讓炮閂旋入炮尾的螺紋,可以讓炮閂緊緊頂住楔塊,從而實現閉鎖。採用這種方式,基本上解決了氣密性問題,也讓阿姆斯特朗大炮成為了現代後裝填火炮的開山之作,這種閉鎖方式當時被稱為RBL(Rifled Breech Loading)。不過這種炮閂其實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尚不是真正的螺式炮閂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弗朗機,通過尾部橫插入的閂鎖實現閉鎖,但氣密性並不好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炮閂,炮閂上有兩個像握把一樣的東西,其實是用錘子砸的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大炮的閉鎖和解鎖過程,旋緊後保持力非常大,需要上錘子砸

阿姆斯特朗的公司—— Armstrong Whitworth因為該炮一夜成名,成為世界軍工企業的先驅。初次嚐到了後裝填火炮的甜頭後,英國開始鼓勵阿姆斯特朗發展更大磅數大炮。於是在5磅野炮的基礎上又發展了20磅野戰炮/海軍炮,40磅要塞炮和110磅海軍炮,從1861年開始裝備。一時間,英國的火炮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無可匹敵。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皇家海軍勇士號戰列艦裝備的11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

相比之下,當時和英國組團來欺負清朝的法國,在火炮上反而默默無聞,一直到普法戰爭期間,仍然還在使用落後的前裝填式火炮。但阿姆斯特朗大炮的出現,極大刺激了當時歐陸新崛起的強國——普魯士,也深深地影響了美國甚至日本。在美國南北戰爭和日本西南戰爭中,阿姆斯特朗大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時普魯士的克虜伯公司,率先發展出了橫楔式炮閂(Sliding Breech lock)的後裝填式線膛火炮。這種火炮的專利最早是一名瑞士工程師取得的。比起阿姆斯特朗這種螺式炮閂,其閉鎖解鎖過程更為便捷。總之,當時的普魯士對這種後裝填式火炮簡直如獲至寶,在普法戰爭中大量投入使用。當時法軍的前膛炮只能做到2分鐘1發,而普軍的後膛炮可以做到1分鐘3發;此外由於這種炮閉鎖效果好,耐膛壓能力高,因此可以獲得更高的射程,當時的6磅炮就可以達到3800米的射程,法軍簡直是連普魯士炮兵的面都見不到就被轟成渣了。憑藉著幾次戰爭紅利,克虜伯很快就崛起為一個足以與阿姆斯特朗匹敵的火炮巨頭。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的專利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橫楔式炮閂有一個鏤空的圓形,搖動手柄讓炮閂橫向移動與炮管重合,就可以再次裝填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克虜伯生產的野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採用橫楔式炮閂的克虜伯要塞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國內看到的不少克虜伯炮都沒有炮閂,尾部是鏤空的

按理說最早發明了後裝填炮的英國,應該意識到這個危機,進一步改良後膛炮,然而從1865年開始,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 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 )居然做出一項決定,將後續採購的火炮全部改為前裝填式的線膛炮(RML,Rifled Muzzle Loading),原因竟然是覺得後裝填式大炮對炮兵訓練時間較長,製造費用較高,不利於大規模列裝。於是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時間裡,阿姆斯特朗公司只得生產裝填式的火炮,配套的炮彈也不得設計成與膛線吻合的形狀以方便裝填。結果就是這種火炮的裝填方式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尤其是高磅數的海軍炮,每打完一發火炮都要重新調回最低的俯角;由於膛線的原因,推彈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卡住。所以這種RML炮的射速簡直感人。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前裝填的阿姆斯特朗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阿姆斯特朗前膛炮的裝填方式

這種落後的裝填方式使用的十幾年裡,軍方對火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此也催生出了發慢燃發射藥技術。與之配套的是,火炮身管進一步加長,以增加火藥燃氣做功距離,使彈丸獲得更高的初速。增長的身管也進一步讓前膛炮的地位更加尷尬。這種炮的落後連大清國都覺察出來了,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買了數千門質優價廉的克虜伯大炮,阿姆斯特朗炮雖然也有裝備,但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實在不成比例。

1879年2月,一次惡性的火炮操作事故終於給這種前膛炮敲響了喪鐘。一門雷霆號戰列艦上的12.5英寸RML阿姆斯特朗炮,由於炮組人員的失誤,在火炮已經裝有1枚炮彈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次裝填,結果發射瞬間兩枚彈丸在炮膛中爆炸,造成9名水兵當場死亡,受傷者高達35人。這種裝填費勁,而且難以檢查是否重複裝填的火炮終於讓英軍忍無可忍,情緒爆發。同年6月,英國軍械選型委員會開始重新評估RML和RBL火炮的優劣,這一次RBL炮毫無懸念勝出。可是由於RBL技術路線的長期荒廢,阿姆斯特朗炮最初的螺式炮閂早已落後,因此不得不從德國、法國甚至其他國家學習新式炮閂。最終,英國選擇了法國改良版本的螺式炮閂。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知恥後勇,迅速拋棄了前膛炮。1875年,法國工程師拉伊托勒(Lahitolle)在阿姆斯特朗螺式炮閂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將其用在了Mle 1875 95mm野戰加農炮上。這種炮閂可靠性和氣密性非常好,優良的設計使它成為了現代火炮螺式炮閂的鼻祖。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Mle 1875 95mm加農炮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法國人改良的螺式炮閂

拉伊托勒改良的螺式炮閂,完全取消了楔塊,直接使用炮尾帶螺紋的部分作為閂體。這種結構操作起來十分簡便,炮閂插入炮尾後只要擰動扳手,即可完成螺紋的旋緊,由於槓桿原理,這種炮閂只要一個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閉鎖和解鎖,不必藉助其他工具。此外,在炮頭部增加了一個叫“蘑菇頭”的結構,在火炮發射時藉助火藥燃氣的壓力可以讓蘑菇頭和炮尾縫隙變得更小,從而增加密閉性。後來戰列艦上普遍使用的維林式螺式炮閂,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時至今日,螺式炮閂仍然在大口徑火炮中廣泛服役,而且基本結構和拉伊托勒發明的版本沒有本質區別。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的蘑菇頭可以起到增強閉氣的作用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操作演示,較大的炮閂需要用到蝸桿傳動機構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螺式炮閂閉鎖步驟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最近自衛隊服役的19式自走炮,採用的仍是螺式炮閂

經歷了這次“禮失求諸野”的教訓後,英國人在火炮的發展上開始迅速發力,尤其是速射炮的發展上,英國是緊接著法國之後第二個生產速射炮的國家,其1889年生產的第一種速射炮QF 4.7inch MKI海軍炮就採用了從法國引進的螺式炮閂結構,而且還創造性增加了彈簧式的駐退復進機,使該炮發射後無需重新射擊角可直接裝填,因而大大提升了射速。QF 4.7inch MKI射速達到了1分鐘5-6發,爆發射速可達10發,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傲視群雄。這種炮被當時的日本大量採購,甲午海戰中讓北洋水師吃了大虧。憑藉著速射炮,阿姆斯特朗在火炮射速上和操作性上重新超越了克虜伯。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英國第一種速射炮QF 4.7i nch MKI海軍炮版本

19世紀火炮巨頭,發明現代後裝填火炮,卻因本國錯誤政策耽誤14年

QF4.7inch MKI 陸軍炮版本

不過失去的14年,還是給英國造成了不小的後遺症。因為當時的大英帝國有世界第一多的領土和人口,船小好調頭早已成為歷史。前膛炮存量巨大,這使得後膛炮換裝壓力很大。因此後膛炮重新服役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都是優先滿足本土軍隊的去求,海外領地都沒有辦法列裝。比如新西蘭,一直到1900年以前,連後膛炮的什麼樣都沒見過,也算是一大奇聞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