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在英國曆史上,1066年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年份。這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入主英格蘭,建立諾曼王朝,結束了盎格魯-撒克遜時代。但在此之前,英格蘭便已爆發了另一場意義重大的戰役——斯坦福橋之戰。末代盎格魯-撒克遜國王哈羅德在此戰中擊敗挪威入侵者,為整個維京時代劃上了休止符。

四面楚歌的新國王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哈羅德在一片不看好中繼位

1066年1月5日,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在威斯敏斯特病逝。這位篤信宗教的國王沒有留下子嗣,於是他在臨終之際要求將王位交給位高權重的西撒克遜伯爵哈羅德。然而,哈羅德加冕後不久便天生異象。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

1066年復活節後,在全英國的天空中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跡象,有人說它是彗星。這種天象被人稱之為帶毛髮的星,整整照耀了一個星期。

當時的英格蘭雖然仍能保持統一,但它在政治上已極為虛弱,君主制也日趨衰敗。隨著王權衰弱,各地郡長和伯爵群起割據。哈羅德的父親戈德溫伯爵生前就多次出兵反對愛德華的統治,迫使愛德華承認他在國內至高無上的權威。哈羅德之所以能成為國王的託孤人選,與他父親的政治影響不無關係。

而當時的另一位權臣--麥西亞伯爵利奧弗裡克也成為國王的巨大威脅。1055年,愛德華為了壓制利奧弗裡克的勢力,將後者的兒子埃爾夫加放逐。但利奧弗裡克父子很快就召集了一支由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組成的大軍殺回國內。他們在赫裡福德擊敗王軍。於是愛德華只得恢復了埃爾夫加的爵位和領地。英格蘭王權的衰弱狀況可見一斑。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表現軟弱的懺悔者愛德華

哈羅德在國內的地位也並不穩固。兩起重大變故極大地影響了他的權威:

其一是1064年哈羅德出訪諾曼底公國時被諾曼底公爵威廉挾持。為重獲自由的哈羅德宣佈向威廉效忠,並承諾支持威廉在愛德華逝世後繼承英格蘭王位。這一公開誓言不僅賦予威廉干預英格蘭內政的合法性,同時也令哈羅德失去了國內貴族和民眾的支持。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諾曼底公爵威廉 後來的威廉一世

哈羅德回國後不久便遭遇了第二起重大變故。他的弟弟託斯蒂格在與政敵鬥爭中失敗,並在哈羅德調節未遂後率領部眾逃到佛蘭德斯避難。

此事也令哈羅德多面受敵。和託斯蒂格關係密切的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得知此事後,便宣佈與哈羅德為敵,表態支持託斯蒂格。作為託斯蒂格的庇護者,佛蘭德斯伯爵鮑德溫五世和他的女婿,諾曼底公爵威廉也無疑將成為哈羅德的敵人。

另外,託斯蒂格還與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結盟,這使英格蘭人再度面臨著北歐人入侵的威脅。

總之,在哈羅德尚未登基之前,除了國內難以駕馭的大貴族之外,他還需要面對來自蘇格蘭、諾曼底、佛蘭德斯以及挪威的潛在威脅。

內憂外患之下,哈羅德於1066年1月6日加冕。他繼承王位的消息傳遍了西歐各地,那些對英格蘭王位覬覦已久的野心家們也開始迅速採取行動。率先對哈羅德發起挑戰的人,便是當時最偉大的維京統帥——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11世紀的英格蘭王國

來自北歐的維京怒吼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

為了向哈羅德復仇,託斯蒂格開始四處尋找幫手。他首先與馬爾科姆三世取得聯繫,希望能夠獲得後者支持。馬爾科姆雖然盛情款待了託斯蒂格,但他並未給予任何承諾。

失望的託斯蒂格又試圖請求佛蘭德斯伯爵支持。佛蘭德斯伯爵雖然對他的計劃毫無興趣,但他希望利用哈羅德兄弟的不和坐收漁利。於是便默許託斯蒂格以佛蘭德斯為基地尋求支援。

1066年初,託斯蒂格分別向丹麥國王斯文二世和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派出使臣,許諾支持他們獲得英格蘭王位,希望其中一人能夠答應他的請求出兵相助。與蘇格蘭國王和佛蘭德斯伯爵一樣,斯文二世對託斯蒂格的呼籲也毫無興趣。然而哈拉爾三世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託斯蒂格的請求、決定出兵爭奪英格蘭王位。

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維京統帥,身形魁梧的哈拉爾三世身高達6英尺6英寸(1米98),比同屬維京人後代的諾曼底公爵威廉還要高了8英寸。早在哈拉爾15歲時,他便與自己的兄長奧拉夫二世一同出陣,同北海帝國統治者克努特大王交戰。然而在1030年的斯蒂克萊斯塔戰役中,挪威軍隊大敗,奧拉夫二世也戰死沙場。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克努特大帝的北海帝國

無奈之下,年輕的哈拉爾只得逃往基輔羅斯,在羅斯大公雅羅斯拉夫一世麾下擔任軍官,從此開始他的戎馬生涯。不久後,年方20的哈拉爾便帶著500部眾南下來到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皇帝米海爾四世手下效力,併成為了瓦蘭吉衛隊的統帥。

在拜占庭停留的十年間,哈拉爾征戰不斷,並因在1041年保加利亞戰爭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保加利亞人焚燬者(Bulgar-burner)的稱號。

1045年,哈拉爾返回挪威,與他的表弟斯文結成同盟,以武力奪取了挪威的統治權。1047年他成功繼承了挪威王位,稱哈拉爾三世。斯文則繼承丹麥王位,稱斯文二世。隨後,哈拉爾三世為了恢復北海帝國的疆域多次進攻丹麥。雖然他屢次贏得勝利,但他試圖以軍事勝利擴展領土的行動卻收效甚微。正當哈拉爾三世苦惱之際,託斯蒂格的到來讓他看到了另一個良機。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哈拉爾三世麾下的維京武士

維京雄師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從海上入侵的維京人曾經是困擾英格蘭幾百年的噩夢

雖然後世史家大多認為,哈拉爾三世選擇干預英格蘭王位繼承的舉動過於冒失,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哈拉爾三世的這場軍事冒險倒也有據可循。

早在1038年,前任挪威國王馬格努斯曾與繼承英格蘭王位的哈撒克努特簽訂了一份同盟條約。條約規定:若一方死後無嗣,另一方則可以繼承死者的王位。

因此,當沒有後代的哈撒克努特於1042年逝世時,馬格努斯有權根據這一條約排除懺悔者愛德華的繼承權。雖然馬格努斯並未採取行動,但他從未取消這份同盟條約。所以,哈拉爾認為,作為馬格努斯的繼承人的他,理應享有先王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

除了血統依據之外,哈拉爾三世手下善戰的維京軍隊也是他自信的來源:

2個世紀前,維京人就曾佔據英格蘭的半壁江山。

50年前,他們更是在傑出領袖克努特的領導下,成功征服英格蘭,建立了丹麥王朝。

維京軍隊由以重步兵為主的職業軍人構成,他們使用木製圓盾、長矛和長劍作戰。部分孔武有力的精銳戰士,還使用一種強力的破甲兵器——雙手戰斧。這種柄長1.5-1.8米的戰斧只要一擊便可砍透對手的盾牌和頭盔,也是剋制騎兵的利器。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重步兵盾牌方陣是維京人的標準戰術

此外,維京軍隊在遠程武器和護甲裝備方面也有優勢。他們無論在海戰還是陸戰中都擅長使用弓箭,部隊中有一定數量的弓箭手,全軍在護甲的裝備率上也高於英格蘭人。

維京人於870年征服東盎格利亞後開始配備馬匹,這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陸上機動作戰能力。他們通常在行軍時騎乘馬匹以提高進軍速度,但在戰鬥時仍然下馬作戰,以此保持重步兵在防禦能力上的優越性。

另外,維京人的長船也極大地增強了他們作戰的機動性。若英格蘭人的數量較少,維京弓箭手便利用長船為掩體射擊缺少護甲的英格蘭民兵,掩護己方重步兵登陸作戰。若發現英格蘭人數量較多,維京人則可以迅速登船撤離。轉而駛往防備較為薄弱的地區繼續侵擾。

可以說,當時的維京軍隊已經具備了輕騎兵偵察、突襲和掩護作戰的職能。配合原有的重步兵和輕步兵兩類武器系統,使其獲得了進行襲擾作戰的一切優勢條件。英格蘭人則處處受制,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攻。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維京人一直依靠海船來去自如

撒克遜人的軍隊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南北兩面的危機迫使哈羅德徵召各地部隊

在哈拉爾三世調集兵員期間,託斯蒂格先行回國充當內應。他在1066年夏天,召集了60艘船滿載士兵殺入亨伯河口。但他卻被當地守軍擊潰、最後只得帶著12艘船倉皇逃走。

當託斯蒂格發起第一波攻勢時,哈拉爾三世也已整裝待發。1066年9月,哈拉爾率領300艘船與託斯蒂格的殘部在蘇格蘭會合後,沿烏斯河南下,兵鋒直指約克。哈羅德聞訊,也開始動員各地領主出兵勤王。

11世紀時的英格蘭軍隊主要由臨時徵召的自由民組成,他們在作戰時依然保留了撒克遜先祖從丹麥帶來的戰術風格。大部分士兵使用長矛作為主要武器,少數精銳武士以長劍和短柄戰斧為次要武器。他們的常見裝備還包括一面椴木圓盾和一把短刀。除了少部分貴族可以裝備鎖子甲和鐵製頭盔之外,大多數人僅身著皮製或亞麻質地的衣物。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正在進行集訓的英格蘭民兵

撒克遜軍隊的核心力量則是國王和大貴族所率領的親衛隊(Housecarl)。這些全副武裝的職業軍人在各自領主的率領下,組成一個小型戰鬥單位。為了進一步提升機動性,這些精銳步兵還有可替換的多匹戰馬作為運輸工具。

另外,哈羅德的麾下還有一些精銳的維京傭兵,他們也使用維京特有的長柄戰斧。祖籍丹麥的撒克遜人也有一些使用北歐長弓的弓箭手,作為掩護力量。甚至還有一些北方邊境的地方騎兵,繼續沿用羅馬帝國時代的東方騎兵戰術,為步兵同行提供幫助。總體來看,雙方的實力差距並不很大。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精銳的撒克遜親衛隊

9月20日,哈拉爾三世率領大軍登陸,在福爾福德擊敗了兩位英格蘭伯爵率領的軍隊,併成功佔領約克。挪威人雖然初戰告捷,但也損失慘重,於是哈拉爾決定讓全軍回到船上暫作休整。哈羅德得知英軍戰敗的消息後,便急忙率領主力部隊北上,僅用4天時間便趕到了約克郡。哈拉爾得知英軍主力抵達的消息後,也做好了決戰的準備。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登陸英格蘭的維京人

決戰斯坦福橋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1066年 斯坦福橋戰役的戰略與戰術佈陣

9月25日,雙方在斯坦福橋準備決戰。挪威一邊大約9000人,英軍的人數則與之相當。

戰前,熟悉英軍戰法的託斯蒂格建議哈拉爾率軍回到船隻附近,利用船隻掩護以防禦英軍乘馬突襲。但哈拉爾拒絕了這一建議。他舉起戰旗“大地摧毀者”(Land-Waster),下令全軍在高地上擺出狹長的盾牆陣型,並在弓箭手外圍佈置一圈士兵進行護衛。此外,哈拉爾三世還要求前排士兵將手中的長矛朝向斜上方、以防敵軍乘馬突襲。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現代人復原的大帝摧毀者

同時,英軍也在哈羅德指揮下以盾牆陣型向前推進。雙方佈陣完畢後,有20名身著鎖子甲的英軍騎兵來到挪威聯軍陣前,其中一人向託斯蒂格喊道:你的兄弟哈羅德國王在此向你問好。你若答應他的條件與他保持和平的話,將能獲得王國的三分之一。

託斯蒂格表示拒絕:那麼我的盟友挪威國王將能得到什麼?

騎馬者略帶嘲諷地回答道:既然他的個頭比一般人都要高,那就給他一片七英尺見方的土地,不夠的話再多一點也沒問題。

說完這番話後,騎馬者回到了英軍陣中。事實上,出陣者就是英王哈羅德本人。當哈拉爾得知此事後,也嘲諷地對託斯蒂格說道:這矮子看著就像個小男孩,不過他在馬鐙上站得還挺安穩。

隨後,戰鬥正式打響。哈羅德先派出一隊人乘馬向挪威軍隊發起衝擊。但第一波攻擊被盾牆所阻,挪威人的弓箭手也給英軍先鋒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哈羅德見狀,決定採取佯攻之法誘使挪威軍隊出擊,以破壞其防線。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自羅馬時代起 英格蘭的西部與北部就保留了部分源自亞洲的騎兵傳統

哈拉爾三世不知是計,在未攜帶盾牌,也未著鎖子甲的情況下就揮舞長劍衝出,率軍發起衝鋒。雙方在短促的弓箭與標槍射擊後,使用嚴密的盾牌陣撞向對手。一場殘酷而血腥的重步兵對戰,在兩支風格異常接近的軍隊之間展開。

關鍵時刻,哈拉爾三世被一支流矢射中咽喉,當場斃命。託斯蒂格見狀立刻命令全軍後撤,重新組織起盾牆防禦。此時,哈羅德再次要求託斯蒂格罷兵休戰,許諾饒恕後者的所有軍隊。但挪倔強的挪威人死戰不退,與哈羅德的精銳近衛軍再次血戰。託斯蒂格很快也戰死沙場,挪威人敗象已顯。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兩支風格幾乎一樣的軍隊

這時,留在船上的挪威後備軍急忙趕來增援。但這支後備軍抵達戰場時已精疲力盡,為了減少負擔,他們便扔掉盔甲繼續戰鬥。但整場戰鬥已失去懸念,人數處於劣勢的挪威人不斷後撤。

發起追擊的英格蘭軍隊卻被一位據守橋樑的挪威武士擋住去路。這位一夫當關的勇士,使用重型戰斧,先後砍殺了40餘名英軍。最後寡不敵眾,才勇敢犧牲。但他的努力也已無力迴天,英軍的屠戮一直持續到深夜。

哈羅德獲勝後將哈拉爾三世埋在約克一所不知名的修道院內,並饒恕了他的兒子奧拉夫。奧拉夫發誓再也不率軍踏足英格蘭,才帶著殘部乘20艘船返回本國。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哈拉爾三世中箭

落日餘暉

血戰斯坦福橋:維京人的輝煌時代被終結

斯坦福橋之戰的紀念碑

斯坦福橋之戰堪稱哈羅德軍事生涯的巔峰,他成功擊敗了當時最著名的維京統帥,捍衛了國家獨立。這無疑是一場撒克遜人的大勝利。

此戰也標誌著維京時代的終結,此後也再沒有任何一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軍隊能對英格蘭的王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威脅。

戰鬥中還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

哈羅德戰時使用佯攻之計誘使挪威人脫離陣型的細節,體現了他傑出的軍事素養。

哈拉爾在盾牆前列布置用於攔截騎兵的長矛陣,也值得注意。這實際上是歐洲大陸常用的反騎兵戰法,體現了當時歐洲大陸軍事文化對北歐地區的影響。

不過,哈羅德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三天後,諾曼底軍隊登陸英格蘭南部的消息傳來,但與哈拉爾的決戰已經讓他損失慘重。尤其是精銳近衛軍的大量損失更使他在與另一強敵諾曼底公爵威廉的實力對比上落於下風。僅僅數週之後,未經休整的撒克遜人,在經歷了疲憊不堪的急行軍後,又迎來了一場生死存亡的決戰。

不過,這是另外的故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