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投票前選民 “反水”成風

英國 經濟 成風 政治 全景網 2017-06-09

當地時間8日的英國大選,是一場被稱作“為脫歐而進行的大選”。

投票在650個選區的4萬個投票點展開,註冊選民接近4700萬,將一直從當地時間8日7點(北京時間14點)持續到22點(北京時間6月9日5點)。焦點集中在保守黨黨魁、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和工黨黨魁科爾賓身上,兩黨均意在爭奪下議院650個議席中的絕對多數。

按照投票進程,北京時間9日5時,各大媒體開始公佈出口民調數據,工黨傳統票倉桑德蘭市是第一個完成計票的地區,保守黨自1959年以來還未曾拿下這一地區。隨後,立場上較為親歐的倫敦巴特錫和帕特尼的計票結果也相繼出爐,到北京時間9時,將有大約50個選區結果出爐,此後一個小時內計票結果密集被統計出來,到北京時間15時,將有超過600個地區的投票結果塵埃落定,然後作為首相的梅將發表講話。

不確定性將徘徊到大選之後

“Neversaynever”——一切皆有可能,這是2016年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的世界政壇熱詞。

在大選之前的最後一次YouGov民調中,保守黨以42%∶38%領先工黨僅4個百分點,這是梅當初閃電宣佈提前大選時萬萬沒想到的情況。

原本穩操勝券的梅,兩度出現政策上的出爾反爾,並在競選活動中不願意參與電視辯論,這個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信心動搖,再加上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打亂了梅的計劃,種種因素逐漸累積起選民的不確定感。

的確,投票開始之前,即便是長期觀察英國政治及市場的專業人士也拿不定主意。

瑞銀經濟學家特納(DeanTurner)此前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此次英國大選的預測基本上還是定位在梅勝出,而且會比上一屆保守黨政府擁有更多議席而繼續執政。當然,也有可能保守黨無法獲得比之前更多的議席,甚至不能成為主要大黨,也可能工黨獲得超過保守黨的議席數,尋求跟其他小黨聯合執政。如果是後者,將會給英國經濟和脫歐談判帶來不同的走勢。”

可見,新首相的選出,並不是問題解決的終點,更多地意味著麻煩事開始找上門了:收攏不定的人心,彌合兩黨分歧,護航唐寧街的決策在議會突圍,維持民眾對政府的支持,這些都是未知區域。尤其是,大選結束後11天,脫歐談判將啟動,這一切不確定性對物價、金融中心地位、就業等都將帶來一系列影響。

支持者政黨界限模糊

這次英國大選也是歷史上各政黨支持者界限最不明確的一次。這個現象所導致的各種後遺症也將影響新一屆政府:選民拿不定主意,因此更期待誕生一個在各項事務上能拿得定主意的政府。

傳統上說,某個政黨一般會有自己比較穩定的支持群體,但從選前的最後一次民調來看,出現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情況,比如,從不給保守黨投票的工人階層竟然在此次大選中開始支持梅當選。要知道,在脫歐問題上,大多數保守黨的支持者,包括所謂社會精英階級的商界、企業界、教育界、學術界,均以留歐的意見居多;而強烈要求脫歐的,多為受教育程度低的民眾,或者所謂的工人階級,他們一般來說是工黨的追隨大軍,而這次梅的“硬脫歐”主張俘獲了他們的心。

威爾士一向都是工黨的地盤。從來沒有把票投給其他政黨的工黨鐵桿支持者約翰在威爾士東南港市卡迪夫的一間酒吧工作。他告訴記者,這次會把票投給梅:“雖然我不能完全接受保守黨的政綱,但我相信梅會在脫歐談判中為我們這些希望退出歐盟的英國人爭取最大利益。”

吸引了工人階級的保守黨,卻也同時在丟失一些傳統支持者。一些曾經的堅定支持者這次因為對梅不顧一切放棄歐盟單一市場、執行“硬退歐”策略強烈不滿,轉而投奔了自由民主黨。

旅居英倫20載的張先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一直以來都是保守黨的擁護者,但這一次不得不把票投給自由民主黨:“保守黨硬脫歐的立場讓很多人對英國未來幾年的經濟非常擔憂。”

像托馬斯這類選民心中非常清楚,自由民主黨不可能當選,所謂“投了也是白投”,但他們寧願用這種方式投出一張“抗議票”。

這類忽然轉變一貫立場的選票,正是讓此次大選變得撲朔迷離的關鍵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