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英菲尼迪發佈了5月銷量快報,其國產化主力車型東風英菲尼迪Q50L銷量僅為833輛,同比暴跌51%,慘遭腰斬。而其在華總銷量為3098輛,同比下降7.8%,連北京奔馳單款車型E級的一半都不到。

曾經因冠名了“爸爸去哪兒”等節目而風光無限的英菲尼迪如今節節敗退。我們不禁想問,東風英菲尼迪怎麼了?

4大原因,剖析英菲尼迪在華為何“扶不上牆”

1、生產依賴外部

熟悉英菲尼迪的消費者都知道,它的配件有些和奔馳車很相像,原因是英菲尼迪的不少配件是由奔馳提供的。配件只是英菲尼迪品牌不獨立的一個縮影,在研發上依賴母公司日產,生產上也是靠東風日產,自己卻沒有太多話語權。研發和生產都被架空了的英菲尼迪就像一個銷售公司,這怎麼拼得過同屬豪華陣營的其他品牌?

4大原因,剖析英菲尼迪在華為何“扶不上牆”

2、產品線單薄

到目前為止,東風英菲尼迪僅僅投產了兩款車型,分別是QX50和Q50L。相比之下,奧迪在一汽工廠投產了足足7款車型,遠大於英菲尼迪的數字。豪華品牌國產化的優勢顯而易見,國產化可以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也可以減少進口整車帶來的高昂稅收。低迷的銷量會阻礙英菲尼迪新車在華投產的數量,這又反過來影響到銷量。這彷彿是一個死循環,東風英菲尼迪需要大刀闊斧的改變現狀才是。西方有句俗語“雄獅鬥不過群狼”,更何況英菲尼迪這輛頭“雄獅”戰鬥力還很不樂觀。

4大原因,剖析英菲尼迪在華為何“扶不上牆”

3、新能源佈局緩慢

如果說汽車行業有一個篤定的未來,那就是新能源。幾乎所有豪華品牌都開始了自己的電氣化佈局,但英菲尼迪的中國工廠在這方面遠遠落後。寶馬的530Le掛著綠牌出現在大街小巷,奧迪投產了A6新能源,奔馳也把48v輕混系統裝進了旗下的主力車型,但東風英菲尼迪卻不為所動。不知道是東風的技術有限無法投產還是母公司日產不願意把新能源生產線搬到中國,東風英菲尼迪正因此在失去一些有未來性的東西。

4大原因,剖析英菲尼迪在華為何“扶不上牆”

4、人事動盪,核心團隊不穩

如果說銷量不佳是英菲尼迪經受的陰雨,那人事動盪可以稱作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近年來英菲尼迪管理層人員頻頻更換,在7年內更換了3屆高管,這對一個豪華品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其市場掌舵人戴雷甚至出走,自己創立了拜騰汽車。不僅如此,母公司計劃於2020年將英菲尼迪香港的總部遷回日本,這恐怕是其在中國市場失利的一個標誌。

4大原因,剖析英菲尼迪在華為何“扶不上牆”

寫在最後:

生產不獨立且產品稀少,對未來趨勢把握不力,同時人員頻頻更換,這也許是英菲尼迪在華“扶不上牆”的主要原因。不僅是英菲尼迪,他的日本兄弟謳歌國產化的銷量也慘不忍睹。日系豪華品牌國產化在第一回合已經輸給了德國對手,電氣化上進程上也落後不少。

難道只有德系豪華品牌才玩得轉國產化嗎?這恐怕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