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你有沒有過“帶孩子太累、太難”的感覺?你家是媽媽+爸爸帶寶寶,還是一家老小齊出動?

在我們身邊,白天由1-4個老人(或者再加上保姆)照顧孩子,晚上父母下班後接手的情況比比皆是,但一家人仍然會覺得太累。

而在歐美國家則是另一種“老人和年輕人各自精彩”的模式,一對年輕父母帶幾個孩子也很常見

今天咱們就對比一下中、外家長分別怎麼帶寶寶,學學外國家長們帶娃的省力竅門,也試著做個會“偷懶”的媽媽吧~

哭了就抱起來哄 VS 安撫奶嘴

很多新手家長一看寶寶哭,要麼馬上給餵奶,要麼就抱起來搖搖晃晃,想讓他趕快停止哭聲。

其實寶寶哭的原因很多,餓了、拉了尿了、冷了熱了、身體不舒服、困了鬧覺,甚至只是自己呆著無聊了,想用哭來博取媽媽的關注。有些高需求的寶寶會整夜整夜的要人抱,放下就哭。

而這時候你可能需要一個哄娃神器——安撫奶嘴。

多數歐美國家的寶寶出生時,醫院的新生兒包裡就帶有安撫奶嘴,並且要一直用到一、兩歲甚至更大。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使用安撫奶嘴的好處可不少:

◆ 當寶寶需要安撫、鬧覺或者無緣無故的哭鬧,我們都可以用安撫奶嘴讓寶寶安靜下來,或者加速入睡,讓媽媽得到更好的休息。

◆ 給早產、低體重的寶寶使用安撫奶嘴,能幫助口腔功能發育,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胃食道反流,有助於體重增長和提早出院。

◆ 有的寶寶頻繁吃手指,導致皮膚髮紅、裂口,甲溝腫脹,甚至感染化膿、手指變形,用安撫奶嘴保護寶寶的手指,而且比吃手衛生。

◆ 在寶寶生病,身體不舒服,或者採血、打針或是其他可能疼痛的時候,使用安撫奶嘴能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減輕疼痛感、緩解緊張情緒。

◆ 緩解長牙期間牙齦的癢痛等不適感。

我們可以準備2~3個安撫奶嘴,方便替換清洗,每週和奶瓶的奶嘴一起消毒一次就可以了。

安撫奶嘴的使用壽命一般在1個月左右,當奶嘴表面不再光滑、有裂紋,或者變形破損就該換新的了,否則很容易積存汙垢、給細菌繁殖提供溫床。

安撫奶嘴雖好,但使用上還是要注意,為了避免乳牙移位、上頜畸形等口腔問題,在寶寶1歲前後,就要逐漸戒掉安撫奶嘴了。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貝克漢姆家的公主小七,4歲還經常含著安撫奶嘴

尿布 VS 紙尿褲

雖然國外也有不少人給寶寶用尿布,但和咱們國家比起來,紙尿褲的使用率、更換頻率都高了不少。

以15年的統計結果為例,我國沿海地區一、二線城市的使用紙尿褲的比例達到90%以上,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僅約10%,總體使用率不到50%。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嬰兒的紙尿褲使用率在逐漸提高,但依然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其中價格並非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很多中國家長(尤其是老年人)對“尿布”的喜愛已經達到偏執的程度了,因為他們當年就是這樣帶大兒女的,現在帶孫子、孫女自然也要遵循這個傳統。

但每天攢下的一大盆尿布,因為沾了寶寶的糞尿不能直接丟洗衣機,只能彎著腰用手一件件搓。特別對於不幸患上腱鞘炎、產後腰痛的媽媽,簡直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毫不誇張的說,紙尿褲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和傳統的尿布比起來,它既解放了寶寶,也拯救了家長:

尿布的透氣性好,不容易悶到寶寶的小屁股,而且很便宜,但它缺點也很致命,吸水量不如紙尿褲,寶寶拉了尿了必須馬上換,否則很不舒服,夜裡也一樣,媽媽和寶寶都很難睡個整覺。而且每天都要重複換、洗、晒、收尿布的工作,相當耗體力和時間。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用紙尿褲就輕鬆多了,如果寶寶沒有拉粑粑,一片紙尿褲可以用4~6小時,這能保證媽媽和寶寶晚上的睡眠質量。而且用完就扔,不用清洗。

隨著紙尿褲材質的更迭,目前紙尿褲的透氣性、吸水性都很好了,完全可以保持寶寶PP的乾爽、避免發生紅屁股。所以如果各位媽媽想要輕鬆一點,選擇紙尿褲沒錯的!

自制輔食 VS 半成品、成品輔食

半成品輔食包括米粉、麵條,買回來還要再加工一下,大部分家長對這類產品的接受度比較高。而成品輔食指可以直接吃的,比如罐裝的蔬菜肉泥。

不少家長對半成品、成品輔食非常抗拒,認為這些包裝食品含有大量的“添加劑”,給孩子們=虐童。而自己做的輔食才最營養、最安全,寧可耗費大量時間,也要發揮十八般武藝,什麼菜泥果泥肉泥、麵條餅乾磨牙棒,通通自己做!

的確,自制輔食有很多優點,比如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靈活搭配各種食物,而且材料新鮮、沒有添加劑的顧慮。

拿6個月寶寶吃的蔬菜泥來說,如果是南瓜、胡蘿蔔、豌豆等比較軟糯的根莖類蔬菜,需要洗淨煮(蒸)熟,然後剁碎或研磨碗研碎,用濾網過篩,經過這麼多個步驟才能得到比較細膩的菜泥。

研磨碗磨不細膩的葉子類菜葉,則需要藉助輔食機或者料理棒,打出的菜泥質地很細膩,但缺點是量少打不起來。所以每次多做一些,分裝冷凍保存下次再吃,也是個省時省力的方法。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可別小看了寶寶的一頓輔食,從準備食材到洗刷收拾停當,沒有二、三十分鐘你可搞不定!刷過濾網刷到哭我會說?這對於要兼顧工作、家務還要照顧寶寶的媽媽來講,真是讓人身心俱疲。

而成品輔食品種口味繁多,質地細膩,關鍵是開蓋即食,常溫或者隔水加熱一下就可以給寶寶吃了。尤其是帶孩子外出,而餐廳無法提供嬰兒食品的情況下,成品輔食真的很方便。不少歐美國家的家長是大量使用成品輔食的。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國外超市的輔食貨架

(PS:此處不推薦任何品牌,絕無廣告嫌疑)

很多家長存在一種誤解“成品輔食的保質期那麼長,肯定有防腐劑、添加劑!”

很多人不知道,寶寶輔食和高溫殺菌奶、罐頭食品醫藥,是經過高溫殺菌後進行真空包裝,因此無需添加防腐劑就能長期保存。也正是因為這樣,寶寶輔食開瓶後保質期很短,必須放冰箱冷藏,並且儘快吃完。

只要是市面上銷售的正規品牌輔食,都必須符合“嬰幼兒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而且食材來源可控,有的品牌使用無公害或有機食材,安全性比自制輔食只高不低。而在營養方面,成品和自制輔食的成分並沒有差異。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的確成品輔食價格比較貴,但咱們要會算一筆賬,這些消耗在繁重的育兒勞動上的時間,如果用來陪伴寶寶、改善自己的睡眠,是不是更有價值?


家長追著喂 VS 讓寶寶自己吃飯

國內很多家長選擇喂寶寶吃飯,一是怕寶寶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很難收拾,二是怕寶寶光顧著玩吃不飽,大人喂多塞一口是一口。一頓飯吃上個把小時很常見。

中國寶寶吃飯大部分是這樣的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甚至是這樣的 ▼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這樣每天餵飯可是個大工程,不光耗時間,還導致很多寶寶上了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吃飯。

外國寶寶吃飯很可能是這樣的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其實大多數寶寶在8 個月時能抓起食物往嘴巴里送,在 1.5~2 週歲時能比較熟練地用勺子,再到之後的叉子和筷子。

對於寶寶來說,學習自己吃飯還是鍛鍊手眼協調能力的最好方式,畢竟把好吃的東西準確、快速的塞進嘴巴,可比把玩具摞起來有動力~


媽媽獨自帶娃3年老10歲,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累!

想要讓寶寶不亂跑、老老實實的坐下吃飯並不難,你只需要一把“寶寶餐椅”,關掉動畫片、拿走玩具,讓寶寶專心吃飯。

如果擔心衣服、桌面一團糟,可以在吃飯前給寶寶戴上圍嘴、鋪上餐墊,收拾起來就簡單多了。

寶寶頭疼腦熱就跑醫院 VS 家庭醫生


在歐美國家,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家庭醫生,小病、定期體檢都可以去這位醫生的診所。如果遇到家庭醫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會向上級醫院轉診,轉給專家(專科醫生)就診。

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醫患之間“知根知底”,醫生對寶寶的健康情況和病史非常瞭解,患者也對醫生比較信任,溝通順暢自然能夠避免很多糾紛。

而在中國則是另外一番光景,社區醫院、級別較低的醫院醫生水平參差不齊,診療條件也不好,家長當然不放心。即使是感冒、發燒這些”小毛病“,也要直奔附近最大的醫院。掛號、檢查、交費都要排隊,想要同時兼顧生病不舒服的寶寶,1個人自然很難搞定,必須有家人幫忙。

袋鼠麻麻有話說:

帶孩子跑過醫院的家長都知道有多糟心,大醫院患者多、掛號難,還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其實有些問題在家中備幾種兒童常用藥就能搞定,寶寶不受折騰,家長也免去了來回奔波、掛號排隊的痛苦。

想要寶寶好得快、家長不折騰,其實我們還有一個選擇:在醫知袋鼠上向兒科醫生諮詢!大到寶寶生病的判斷、治療和用藥,小到日常保健護理的疑惑,都可以在這搞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