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發展史》印度近代文學之四:泰戈爾2

《世界文學發展史》印度近代文學之四:泰戈爾2

印度近代文學之四:泰戈爾2

1901年至1920年是泰戈爾創作的中期,也是泰戈爾創作最富成果的時期。這期間的1905年至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泰戈爾積極參加了這一運動。他唱著自己寫的愛國歌曲參加遊行示威,並公開發表演說,痛斥英帝國主義的侵略,給因參加反帝示威而被開除的大學生補課。同時他還致力於中長篇小說的創作,有長篇小說《小砂子》(1903)、《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中篇小說《四個人》(1916)等出版。其中《沉船》與《戈拉》最為著名。

《沉船》是泰戈爾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它通過封建包辦婚姻所造成的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揭示了腐朽的封建意識與爭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間的矛盾,具有鮮明的反封建色彩。主人公羅梅西出身於富裕的婆羅門教家庭,是個具有民主主義思想,極富才華,但又膽小懦弱的大學生。他不顧教規束縛,大膽地愛上了梵教家庭姑娘漢娜麗妮,但在其父強令他與不相識的撒西娜結婚時,他又屈從聽命。他的這種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妥協與退讓,註定了他雖然追求理想的愛情,但最後還是以悲劇而告終。作者正是通過羅梅西這個深受封建意識迫害而又無力反抗的藝術形象,批判了印度資產階級反封建的軟弱性和不徹底性,指出青年男女如果不堅決反對封建婚姻制度,是得不到真正的戀愛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沉船》在藝術手法方面,作者善於細緻入微地刻劃具有獨特個性的人物形象,細節曲折生動、扣人心絃,語言凝鍊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魅力。

泰戈爾在這一時期還創作發表了不少詩歌,如《吉檀迦利》(1912)、《新月集》(1913)、《園丁集》(1913)、《飛鳥集》(1910)等。這些詩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印度社會現實的某些方面,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藝術上達到了完美的境地。但與其早期詩作相比較,由於作者一度遠離現實鬥爭,思想上處於理想不得實現的憂慮苦悶狀態,所以思想性方面明顯削弱了。他在這些詩作中,主要歌頌愛情,讚美純潔的童心和純樸的母愛,宣揚通過" 愛" 達到其" 和諧、協調" 的理想境界。

《吉檀迦利》是泰戈爾最著名的、用孟加拉文寫的宗教抒情詩集。它象徵著詩人的思想發展和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該詩集於1913年在英國出版英文本,引起了西方的注意,給詩人帶來世界性的聲譽,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金。" 吉檀迦利" 在印度語中是" 獻詩" 的意思,即獻給神的詩。正如泰戈爾自己所說是" 獻給那給他肉體、光明和詩才之神的"。這個神不是一神教中的唯一神,而是泛神論中的自然神。詩集正是充滿了對這種自然神的歌頌和詩人的泛神論思想。泰戈爾這種泛神論思想產生的根源,是由於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和曲折變化中,他一方面強烈要求印度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另方面又害怕" 極端派" 採取暴力鬥爭的手段所造成的。他想通過宣揚泛神論,調解當時印度各教派的不和,反對不合理的種姓制度,從而推動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所以,《吉檀迦利》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泰戈爾一貫的愛國主義思想,民主平等觀點,深厚的人道主義和他反對殖民主義的傾向。但由於泰戈爾的泛神論思想追求人和神的融合與和諧,表達了脫離現實的神祕朦朧的思想情緒,所以此詩集也暴露了詩人社會理想的抽象性、空想性、妥協性和性格上的軟弱性。

《吉檀迦利》在泰戈爾的創作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它標誌著詩人思想探索和藝術探索的重要里程。由於有了這段探索,詩人才在晚年擺脫精神上的枷鎖,重新投入火熱的鬥爭中去,寫出了更具現實意義的作品。

《吉檀迦利》等泰戈爾中期創作的詩作,繼承了印度古代文學和中世紀孟加拉民間詩人抒情歌曲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民歌和民謠的豐富營養,以其馳騁豐富的想象,優美抒情的格調,秀麗多彩的詩句,生動活潑的筆法,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詩人的人生哲學,併為泰戈爾成為世界著名詩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