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印度 ?? 印度河 英國 文化 恆河 法律 大學 百科暢聊 2019-05-03

關於印度,最近的應該就是“印度航母進港著火,少校救火身亡’的新聞了”。而我也是看到這則新聞突然就想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與大家交流。

談到印度,那麼印度種姓制度應該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了,就從印度種姓制度說起吧。

首先,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印度和當今印度是兩種概念。古印度源於印度河文明,之後擴展到恆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文化。之後被來自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逐步佔領底盤,把古印度原住民貶為奴隸,從而形成了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雅利安人膚色白,原住民膚色較深),古印度文明出現斷層,之後也無法修復。

而現代印度,脫胎於英國東印度公司,1947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獨立,繼承了英屬殖民地的大部分資產,成為了獨立的國家。

在印度最古老的詩歌集《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四種種姓,由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同時在四大種姓之外,還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比奴隸還慘的賤民,稱作達利特,或不可接觸者,從事清理屍體或汙穢等最卑賤的工作。

印度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寬泛的看,婆羅門是宗教祭祀也是老師,對經典壟斷了解釋權和傳授權;剎帝利是國家當權者,包括君主,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等等;吠舍是在政治上沒有特權的普通雅利安人,要供養前兩個階層;首陀羅是非雅利安人,多為高級傭人,為雅利安人服務。

印度獨立後,許多進步人士對於這種把人按血統分為三六九等的社會制度大加批判,認為其落後又殘酷,並積極推動社會改革運動,制定反歧視的法律法規,試圖徹底消滅種姓制度。不光如此,印度還實行了“保留制度”:也就是通過法律規定,必須要在議會、政府機構、國企和大學等機構裡,強行給低種姓的人保留一定的名額。

所以從法律上講,種姓制度已經在今天的一度消亡了。那麼在現如今的生活中,種姓制度還存在麼?

印度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其實呢,相信大家也清楚,當種姓制度在流傳了上千年之後,其影響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光靠法律,已經很難消滅了。

我們看新聞會看到印度會有童婚盛行,嫁妝氾濫,禁止寡婦再婚,婦女地位下降等等現象;是因為種姓制度中規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種姓。這就導致了嫁妝成為女方家族通過嫁女提高自身地位,賄賂男方家庭的的手段。在貧寒之家為省錢會盡早將女兒出嫁,於是童婚也應運而生,而童男幼女早早成婚,影響正常發育,不少人也因此多病夭折,也是印度人平均壽命較短的原因之一。

印度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在當下的印度社會,種姓制度的烙印往往如影隨形。當賤民生病時,醫務工作者很少有願意為其治療的,而往往賤民基本也無力承擔治療費用,對於教育也缺少資源;而更重要的是賤民階層有些並不會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思維僵化具有奴性,並不考慮改變現狀。

印度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在印度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落後的產物熟視無睹。高等種姓中受到教育,接觸社會資源等機會更大,也更富有。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思考印度的社會問題。

像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印度男星阿米爾汗,作為高種姓人,對於種姓制度並不認同,一直致力於種姓平等。

印度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而作為印度政府,也認識到了種姓制度對於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發展沒有好處,付出了很多努力。具體到實踐中體現為在政府部門,教育和其他社會公共部門中為落後種姓或部落民保留席位,也就是所謂的預留制制度。

但是這一以種姓為基礎對人進行區分對待的做法實質是並未消除種姓隔閡,而是更加明顯的區分出來高低種姓,讓身處其中的人們時時刻刻都意識到自己的種姓與其中某些人不同。

即使低種姓人群通過種種努力過上了較以前更好的生活,但是作為低種姓人的身份並未得到改變,在某些頑固分子眼中,也還是下等人。

印度高種姓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有些人對於低種姓人群可能並不會太歧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高低種姓之間的圈子互溶性太低,基本不會有太大交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印度的階級固化比較嚴重。

印度政府近年來為解決社會問題做出了不少努力,對教育,醫療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比較大,但似乎效果不好,同時社會問題還是時有發生。。

印度政府在對於選擇國家發展道路的方向上,還是任重道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