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印度 英國 看不見的客人 婚外情 西班牙 緋色的光影時空 2019-05-05

印度人一直都挺喜歡翻拍國外的高口碑電影,尤其是去年翻拍自法國同名短片的《調音師》實現票房、口碑雙盈利,並在FilmFare大獎上拿下最佳影片後,更是讓印度人嚐到甜頭,越發的熱衷翻拍外國電影了。

這不,今年印度又翻拍了西班牙2016年出品的經典犯罪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片名《復仇》。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故事的主角Naina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已經擁有幸福家庭的她和一個有夫之婦保持著婚外情。某次幽會結束後,兩人驅車回家,途經一處人煙稀少的林蔭道,由於車速過快外加兩人當時在爭執,導致車子撞上了迎面駛來的另一輛車,車主頭部受到重創而身亡。

原本是一樁普通的交通事故,卻因不想讓婚外情曝光而變得複雜起來,隨後發生了一系列事件,直至Naina因涉嫌殺死自己的情夫被警方逮捕。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名律師Jimmy被聘為Naina的辯護律師,為了弄清楚案情,Jimmy希望Naina能坦誠事實,但是她一直有所隱瞞,於是案情就在Naina的謊言和Jimmy的質疑中,一次次重建後再推倒,最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但凡跨國翻拍,首要的就是做好本土化,要讓一個異國的故事看起來像是本國發生的事件,這並不容易,因為會涉及到幾乎所有細節的調整。

《調音師》這一點做的比較好,整個故事都被鑲嵌進了印度元素,看來滿滿的咖喱味。

但是,《復仇》就做的非常差,除了律師和被告的性別進行了互換,幾乎沒有做什麼改動,連案件發生地也沒能挪到印度,而僅僅是從西班牙改成了英國,由於並不涉及當地傳統特色文化,如此改動就好似沒改,反正看上去就是一個發生在西方國家的故事。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主要人物則被設置成了定居英國的印度裔,雖然說英國確實有不少印度移民,這麼說也不是不行,但如此改編真的太偷懶了,導致《復仇》看上去非常古怪,發生地在英國,但涉事人幾乎全是印度的,這得多大的巧合才能造就如此境況?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除了幾張印度面孔,全片唯一的一點印度味兒,就是被Jimmy不斷引用到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與其說是翻拍,不如說是複製了一遍。

但尷尬的是,即便是複製,也沒能得其精髓。

看過原版的朋友一定會知道,這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於案情很簡單,但反轉卻非常多,這其中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奇巧淫技,而僅僅是利用了人性的莫測。具體反映在故事裡,就是狡黠的被告與機智的律師間的較量,前者總想隱瞞事實,後者卻非要挖出真相,隨著後者不斷地逼近真相,前者不得不相應地改變供詞,於是差不多的案情稍作改動,就會發生奇妙的質變而大改觀,而每一次案情翻轉,也伴隨著被告情緒的微妙變化。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但在《復仇》裡,被告與律師只是按部就班地交替敘述案情,導致每一次翻轉就像是機械式地給你看了一張白紙後,再換一張黑紙,無論是案情的奇妙質變亦或是被告情緒的微妙變化都不見了。

其實,《調音師》的後半段也是如此,因為劇情過於專注去反轉,而忽略了故事的本質,最後變成為了反轉而反轉,失去了味道。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還在於人設。

Naina人設不夠強勁,面對律師的追擊尋問,反抗度很差,完全不像一個狡黠的罪犯。

而飾演律師的阿米特·巴強則英雄主義光環太大,從故事開始到結束,他對Naina都呈現壓倒式的優勢,以至於雙方的對峙根本就沒形成,精彩度直線下降。

印度翻拍《看不見的客人》又犯了《調音師》和《印度暴徒》的錯誤

記得,去年底上映的《印度暴徒》就有這個問題。老巴強飾演的反抗領袖,照理就該在中途死去,由阿米爾·汗飾演的弗蘭基接班他的事業,順利地完成一個非常古典式的英雄交接,結果因為老巴強影壇地位太強悍,不捨得讓他演一半就“死”,強行在結尾高潮部分讓他復活,看得人莫名其妙。

儘管,老巴強的演技是沒話說,但一個好電影應該是以故事為中心。

這樣處理的結果就是《復仇》失去了《看不見的客人》對人性莫測的展示,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英雄主義復仇片,整體逼格下降了許多。

個人認為,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翻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