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老銀川(20):解放街---老銀川的第一條瀝青路

敘事老銀川(20):解放街---老銀川的第一條瀝青路

80年代末 銀川解放西街

文/唐志軍

鳥瞰銀川城,高樓林立,馬路寬闊,街道路面漂亮整潔,銀川城市面貌建設經過100多年的變遷,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銀川城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今,居住在這個城市的大多數人已很難想象60年前老銀川城的真實原貌。

那時的銀川城破爛不堪,市政建設一片空白,全城沒有一條瀝青路,“雨天爛泥塘,夏天飛土揚”是對老銀川城的真實寫照。

第一條瀝青路

撫今追昔,銀川城的第一條路還要追溯到1959年。

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告成立。

由於歷史的原因,自治區成立以前,銀川隸屬甘肅省管轄的一個專區,市政建設投資小,致使銀川城市建設滯後緩慢落後,以致在自治區成立的喜慶日子裡,落後的銀川城還沒有一條瀝青路。這和自治區首府的位置不相適應。

於是,新成立後的自治區人民政府,為了儘快改善銀川城道路落後狀況,投資數萬元,決定由自治區建設局負責牽頭,銀川市政公司施工,鋪築一條解放西街,即由西門(鳳凰碑)到鼓樓,全長2000多米,街寬7米。這是銀川有史以來的第一條瀝青路。

敘事老銀川(20):解放街---老銀川的第一條瀝青路

80年代末 銀川解放街

當年參加鋪築第一瀝青路的陳覺民老人回憶起那段難忘的經歷,感慨萬千!

銀川的主要道路是解放東西大街,路面是用石灰、黃土和碎粒砂石攪拌後鋪在路面上的。

1959年6月,這條瀝青路在銀川市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始正式動工。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這條瀝青路的鋪設,銀川市政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在設備落後、沒有鋪築瀝青路經驗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頭頂烈日,手揮鐵鍬,冒著30多度的高溫,用瀝青灌入式工藝,奮戰在鋪築銀川第一條瀝青路面工地上。

過去沒有攪拌機,鋪築瀝青路需要把細沙子炒熱,工人們土法上馬,找來一塊鐵板,用磚把四個拐角支起來,點燃木柴在鐵板上高溫炒細沙;沒有煉瀝青的大鍋,就用一個大鐵桶燒煉瀝青。

將瀝青和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燒煉到170℃。溫度高了瀝青變稀沒有黏度,稠了黏不住細沙,因此,瀝青溫度要求不能高也不能低。

為此,有關部門從上海請來有經驗的瀝青鋪路技術人員幫助指導鋪路。

上海技術人員通過眼睛觀察空氣中上升煙霧的顏色和瀝青沸騰程度來判斷瀝青的溫度,然後再用勺子上下翻攪。

上海技術人員很有實際操作經驗,撒沙子、瀝青用手和勺子均勻鋪撒,如果撒的不均勻,路面就很容易起包。

這樣連續撒沙澆瀝青操作4至5次,壓路機再不停碾壓,碾壓越細,細沙就在瀝青的作用下均勻地沾在路面上,壓路機壓後的路面頓時平整潔淨好看。就這樣一段一段由西向東往鼓樓方向逐漸推進。

陳覺民回憶說,這段瀝青鋪築經過市政工人3個多月的艱苦施工,終於在1959年的8月底鋪築結束並全面通車。一時成為當時銀川城的一道風景。

如今,解放東西大街經過多次改造拓寬,已成為銀川城市道路的主要幹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敘事老銀川(20):解放街---老銀川的第一條瀝青路

90年代的銀川解放東街

瀝青路的前身---石子路

1951年3月,銀川市人民政府為了初步改善銀川市政主要街巷道路的落後狀況,決定把解放東西大街和中山南北街的土路修成石子路。

時任銀川市副市長的納長麒老人回憶說,當時,銀川解放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擺在黨和人民政府面前的問題成堆,各項工作困難重重,百廢待興,經濟工作和城市建設只能採取分別輕重緩急的方針有條不紊地推進。

在一無資金、二無修路施工圖,並且技術、設備都困難的條件下,中共銀川市委、市人民政府為修建這兩條石子路,連續開了幾次政府會議,形成決議文件,最後報請寧夏省委、省政府批准。

沒有修路施工人員,寧夏省委、省政府決定把被關押在寧夏平羅潮湖監獄,解放初期被鎮壓的歷史反革命分子、破壞土改的反革命分子、中統特務、有血債的土匪、惡霸地主等100多名人犯調集出來修路。修路資金由省、市兩級人民政府財政共同籌措。

為保質保量把解放東西大街和中山南北街的石子路修好,決定修路工作由納長麒全權負責指揮。

納長麒欣然受命,立即組織有關部門人員負責落實。修路要有壓路機,納長麒聯糸到上海有一家生產壓路機的廠家,為了節省開支,納長麒借銀川市衛生局吳德馥要去上海採購藥品的機會,讓吳德馥到廠家順便把購買壓路機的手續辦好,負責運回銀川,幾日後,一噸多重的小型壓路機從上海拉回銀川。

當時修路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細沙石子、石灰都是從賀蘭山用汽車、驢車、馬車拉到銀川城的。

修路的工藝還是原始的,只將原來路面的黃膠土剷起一層來,按適當比例拌上石灰、石子、黃膠土、水等,用鍬攤平到路面上,用壓路機壓平壓實。石子路比解放前的黃膠土路上了一個檔次,下雨後,石子路不會成為爛泥潭,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敘事老銀川(20):解放街---老銀川的第一條瀝青路

80年代的銀川鳳凰碑

那時沒有水平儀,路面找平全憑壓路機壓平、壓實,人、馬、車走過,路面不起塵土就算合格了。

納長麒說,在修這兩條石子路的時間裡,他天天守護在工地上組織施工,檢查工程質量,同時還要防止人犯破壞搗亂,協調解放軍看管人犯,不能讓一個人犯逃脫。


文章作者系寧夏資深媒體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