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 ...我們飄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 ...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展,制定這個被認為是對這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合適、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五月花號公約》節選

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雖說,美國並不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但是,若想剖析這個國家的真實起源,也是件頗費工夫的事。由於,幾百年來資料的遺失,許多歷史的真相更是變得模糊不堪,很多記載關鍵歷史事件的文字記錄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讓現代人無法考證。

1620年末,四十一名來自英國的開拓者們乘風破浪,懷揣著對自由的渴望,踏上征程。等待著他們的前途是未知的,但是,這些勇士在強烈的精神信仰下從未退縮。這群被後人稱為“天路客”的開拓者們搭乘五月花號,共同立下誓約:“為開創一個民主自治的自由團體而奮鬥,並且,致力於制訂一套最適合、最自由的憲法守則。”

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之後,這份由開拓者們共同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的內容,涵蓋了美國建國的所有基本準則,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獻。時至今日,歷任美國總統在上任前依然效仿前人,一手按住聖經,向全體美國公民保證遵守憲法原則。熱愛辯證思考的哲學家們普遍認為,《五月花號公約》的意義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也是美國政府合法性的唯一來源。

進一步來講,起初,美國社會的每個個體都認可開拓者團體,並且,最終演變成一個合法的國家。並且,在1991年的《世界年鑑》評價該公約是“自動同意管理自己的一個協議,是美國的第一套成文法”,這份著名的文件也被人們稱為“美國的出生證明。”

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其實,開拓者們最初來到美國大陸的目的十分單純,並非想要征服這塊陌生的土地,或是在此建立殖民地獲取利益,而是為了自由的信仰。他們希望來到一片精神的淨土,創造一個純淨的小世界。現代人曾做出統計,今天有十分之一美國公民的身體中流淌著開拓者們的血液,約為三千五百萬人。可以說,對於一個由移民組建的國家來說,這個數字是巨大的。

懷揣著自有夢想登陸的開拓者們並非一帆風順,他們在陌生的大陸上受到氣候、瘟疫、飢餓的威脅,也曾被印第安土著視作侵略者。他們一次又一次徘徊在死亡線上,挺過無法想像的艱難險阻。登上自由淨土,並不代表在他們面前的就是輝煌的坦途,開拓者們歷經了千辛萬苦。四十一個勇士在移民之初與印第安人產生了什麼樣的摩擦?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從前我們對此所知甚少,在很多現代人的認知中,1620年後的美國曆史中,彷彿出現了斷層,轉眼間,便從天路客登陸跳躍到列克星頓宣佈獨立。這個歷史斷層足有一百五十年,那麼,在這一個半世紀中這塊土地上究竟發生了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在美國作家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書中,一段鮮活的美國曆史又被重新得到了深刻的描述。在這漫長的一個半世紀中,發生過那些不可迴避的驚心動魄的故事。

英國移民最初建立的普利茅斯種植園,就像一座守備森嚴的城堡,每個移民都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即便是在祈禱時仍槍不離身。雖說如此,在移民者與原住民之間仍有過長達五十年的和平時期,而且,至少簽訂過兩次書面形式的合約。

移民者們在登陸後很難適應當地的環境,在短短几個月內死傷大半,印第安人對移民者們施以援手,傳授英國移民們種植玉米、防範猛獸、獲取飲水的技巧。起初,移民者們為了感激印第安人對他們的慷慨饋贈,所以,在種植園收穫後,邀請土著們共同慶祝豐收。

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英國移民同樣給北美原住民帶來了發展機遇,在雙方和平共處的半個世紀中,印第安人逐漸引進了先進的英國技術,生活中也出現了英國製品,甚至,還有印第安青年被送進哈佛大學深造。雙方相互支撐,相互汲取力量,形成和平共榮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當歷史的車輪轉動到十七世紀中葉,開拓者們的後代不再對土著們感恩戴德,非但不將印第安人們視作恩人,反而,將原住民們視作通往繁榮昌盛路上的絆腳石。由態度而產生的矛盾日漸激化,最終,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戰爭。

英國人決定以印第安土著人的生命為代價,榨取這片土地上的利益。開拓者們的後代和新移民們將父輩們營造的和諧環境破壞殆盡,移民與土著之間的和平蕩然無存。走投無路的印第安人只能拿起武器反抗,然而,他們並不是這群文明野獸的對手,最終慘敗。

41個人建了一個國家,兩百多年後,這個國家竟成了世界第一

在這場戰爭中,印第安的領袖菲利普王(梅塔科邁特是印第安萬帕諾亞格人的首領,英國人稱其為“菲利普王”。)慘死,印第安人的生活領地被壓縮,被迫遷移到貧瘠的地區苟延殘喘。美國人正視了自己歷史中不正義、不光彩的一面,揭開了美國曆史中的傷疤。

1836年,一位美國牧師公開發表演講,提出“菲利普王戰爭”的意義不亞於後來發生的獨立戰爭,並且,表示“菲利普王是為土著民族爭取自由而犧牲的領導人”。

參考資料:

【《菲利普王戰爭》、《五月花號公約》節選、《世界年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