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0日,一位男僕給當時10歲的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帶來一個消息——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一位離過兩次婚的名叫沃利斯·沃菲爾德·辛普森(Wallis Warfield Simpson)的美國女人而選擇退位,使得她的父親在距離41歲生日只有4天的時候意外地成了國王。愛德華八世是在父親喬治五世去世後繼承了王位,卻僅僅當了9個月的國王,也使得他成了如一則尖酸的笑話中所說的“歷史上首個放棄了國家鉅艦而去美國巴爾的摩港的小貨船上當三副[1]的君王”。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這是不是說你就得當下一個女王了?”伊麗莎白的妹妹瑪格麗特·羅斯(Margaret Rose,此為其幼時稱謂)問道。“嗯,有一天吧。”伊麗莎白答道。“你真倒黴。”瑪格麗特·羅斯說道。

兩位公主一直是媒體和公眾所關注的焦點,卻過著一種無憂無慮且與世隔絕的生活,周圍有女家庭教師、保姆、女僕、寵物狗和小馬的陪伴。一年中的很多個月份裡,她們都是在英格蘭、蘇格蘭的鄉下過著田園詩般的日子,還愛玩像“抓日子”那樣的遊戲——當秋天的樹葉落下時,在空中抓住它們。負責照看她們的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蘇格蘭保姆,名叫馬裡恩·“克勞菲”·克勞福德(Marion“Crawfie” Crawford)。她偶爾會帶兩位公主乘地鐵或公交車在倫敦逛一逛,體驗一下平民的生活,但大多數時候她們都是深居簡出。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幼年的伊麗莎白女王(右一)

伊麗莎白出生在1926年4月21日那個雨夜,在瑪格麗特出生之前的4年時間裡一直是家裡的獨生女,稍顯早熟。溫斯頓·丘吉爾在她兩歲時見過她一次,當時就驚訝於“在這個幼兒身上散發著一種威嚴和沉穩的氣勢”。克勞菲則說伊麗莎白“乾淨利落、有條不紊……像她的父親一樣”。她熱情親切、做事用心,忙碌的時候最感到快樂。她很早就具有了區分能力——這將在她以後應對自己的職責需求時頗有幫助。比伊麗莎白大8歲的表姐瑪麗·克萊頓夫人回憶道:“她喜歡把自己想象成一匹馬。她這樣做的時候,當有人叫她的名字她不會立刻就答應,過後會說:‘我是小馬,不會說話。’”

愛德華八世的退位危機使整個王室陷入混亂,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則醜聞,還因為它給王位的繼承帶來了巨大麻煩。大家之前稱伊麗莎白的父親為“伯蒂”,他選擇用“喬治六世”作為自己的稱謂,目的是讓外界知曉王室的穩定,以及對自己父親喬治五世的繼承(喬治六世的妻子也因其登基而獲封,是為“伊麗莎白王后”)。然而,伯蒂之前並未被當作王儲培養。當他跟他母親談起剛剛落在肩上的重任時哭了起來。他告訴表弟路易斯·“迪基”·蒙巴頓勳爵(Lord Louis“Dickie” Mountbatten):“我從來都不願意發生這種事。我從沒批閱過政務文件,我只是一個海軍軍官,我只知道這點兒事。”新國王生來拘謹,身體稍顯虛弱,還常常被焦慮所困擾。他患有嚴重的口吃,因此常常陷入沮喪和挫折之中,心裡承受不住時就會爆發出“咬牙切齒”似的暴躁脾氣。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王后的加冕禮

然而,喬治六世的責任感極強,儘管不情願,他還是堅強地挑起了國王的重擔。同時,還要保證他的小“莉莉貝特”(Lilibet)——伊麗莎白在家裡的暱稱——不會再像自己那般毫無準備地繼承王位。於是,在喬治六世登基時,伊麗莎白就成了“準繼承人”而不是“女王儲”,以備萬一喬治六世夫婦再生下一個兒子。但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羅斯姐妹倆都是剖宮產生出來的,以當時的醫學水平來說,如果再做第三次剖宮手術對王后而言就太危險了。按照傳統,莉莉貝特在公共場合應該稱呼她的父母為“國王和王后陛下”,但在私下仍叫他們爸爸媽媽。

海倫·米倫在備演2006年的《女王》一片時,曾反覆觀看一段20秒鐘的影片,因為她覺得這段影片頗有意味。“那是在女王十一二歲時拍攝的,”米倫回憶道,“她從一輛很大的黑色轎車中走下來,外面迎接她的是一些高大的男士,她伸出手,表情莊重而從容。她心裡明白該怎麼做,她的表現也非常得體。”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我覺得有太多的問題可以通過培訓來解決,”女王在她登基40週年前夕如此說道,“只要經過恰當的培訓,就能做很多事情。我真希望自己曾有過這樣的教育經歷。”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女王所受的正式教育可謂參差不齊。在她所處的時代和階層中,女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裡“上學”,並且,其所學的知識也更多地強調實用性而不是理論性。“女孩子很少會去上大學,除非她們非常聰明。”女王的表姐帕特里夏·蒙巴頓(Patricia Mountbatten)如此說道。“王室保姆克勞菲能教授歷史、地理、文法、文學、詩歌和作文,但她數學很差。”同樣是克勞菲“學生”的瑪麗·克萊頓說道。於是,王室從外面請來別的女家庭教師,給她們講授音樂、舞蹈和法語。

伊麗莎白的父母並未打算讓她在學習上有多麼優秀,也沒想過讓她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她沒有同學以供比較學習上的進步與否,也無須參加各種考試。克勞菲在1932年加入王室這個大家庭時,伊麗莎白和她的妹妹分別是6歲和2歲,喬治六世對克勞菲的要求只是讓其教會兩位公主“寫一手好字”。伊麗莎白的字曲線平滑而乾淨,跟她母親和妹妹的字跡十分相似,只是筆畫稍粗獷一些。克勞菲對自己的職責則要求更高,她覺得應該“又快又多地”給兩位公主灌輸各種知識。她讓伊麗莎白閱讀《兒童報》(Children’s Newspaper),這是一份時事薈萃,為她以後對《泰晤士報》(The Times)和BBC廣播中時政新聞的青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此一位王宮顧問曾有過觀察,他驚訝於伊麗莎白在17歲時就“對國家時事有著一流的見解”。

在她的整個少女時期,伊麗莎白有時間為自己每一天的“安靜閱讀”制訂計劃,她讀斯蒂文森(Stevenson)、奧斯丁(Austen)、吉卜林(Kipling)、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s)、丁尼生(Tennyson)、斯科特(Scott)、狄更斯(Dickens)、特羅洛普(Trollope),以及其他經典作家文集。從小到大,她的最愛始終是歷史小說,特別是關於“英聯邦的各個角落裡的人和事”,英聯邦基金會(The Commonwealth Foundation)的董事馬克·柯林斯(Mark Collins)如此說道。幾十年後,“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J.K.Rowling)受邀與女王共進午宴,她告訴J.k.羅琳自己幼年時的廣泛閱讀“令我受益匪淺,因此現在的我閱讀速度非常快。我必須讀得很快,因為我要讀的東西太多了”。

成為王位的第一繼承人之後,伊麗莎白的課程強度和廣度都大大增加了。她的家庭教師裡最為重量級的是亨利·馬汀爵士(Sir Henry Marten)、伊頓公學的副教務長。馬汀是學校標準教材《英國簡史》(The Groundwork of British History)的合著者,但他不是一個老學究。亨利·馬汀當時66歲了,仍然單身,他長著一張大圓臉和一顆鋥亮的腦袋;他常常喜歡把手帕的一角放在嘴裡咬著;他在書房裡養著一隻大烏鴉當寵物,其書房裡一摞一摞地堆滿了書,克勞菲把它們比作“石筍”。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Sir Alec Douglas-Home)是日後伊麗莎白女王的第4任首相,他回憶說:“馬汀是一位很有個性、精力充沛、滿腔熱情的老師,他能把歷史人物講得栩栩如生。”

從1939年伊麗莎白13歲開始,她會跟克勞菲一起乘馬車到馬汀的書房,每週兩次,去學習歷史和複雜的英國憲法。伊麗莎白開始時還很害羞,頻頻用哀求的眼神看看克勞菲以尋求安慰。馬汀則從不直視伊麗莎白的眼睛,而且總是稱呼她為“先生”,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仍是在給伊頓公學的男生們上課。據克勞菲回憶,不久之後,伊麗莎白就覺得“跟馬汀在一起很輕鬆自在”了,他們很快就建立起一種愜意的友情。

馬汀圍繞威廉·安森爵士(Sir William Anson)所著三卷本《憲法的制定法與習慣法》(The Law and Custom of the Constitution)制定了一套精嚴的課程。他給伊麗莎白開出的閱讀書目還包括G.M.特里維廉(G.M.Trevelan)所著的《英國社會史》(English Social History)、艾爾頓勳爵(Lord Elton)所著的《帝國聯邦》(Imperial Commonwealth)、沃爾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所著的《英國憲法》(The English Constitution)——這是英國憲法解釋的“黃金標準”,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學習過。馬汀所講授的課程中甚至還包括美國曆史。艾倫·“托米”·拉塞爾斯爵士(Sir Alan“Tommy” Lascelles)是喬治六世的私人祕書,當馬汀問他給伊麗莎白講授王室在憲法中的角色時該如何把握尺度時,他答道:“毫無保留地全部講給她就行。”

與完全是白紙黑字的美國成文憲法不同,英國憲法是積累的法例和不成文的慣例、判例的合成體。它固有的可塑性取決於事件發生後人們的判斷和對條文的修改。安森將其稱作“一個與時俱進的結構……就像一棟房子,隨著主人的改變而進行裝修和佈置”。英國憲法所規定的王室的職責和特權也是模糊的,它更傾向於規定“國王不應做什麼”而不是“國王應做什麼”。國王需要在議會通過的法律上面簽字,雖然他擁有否決權,但他基本上不去行使這項權力。

伊麗莎白花了6年時間學完安森的《憲法的制定法與習慣法》,費心竭力地在那些晦澀難懂的文本中用鉛筆畫線,做註解。傳記作家羅伯特·萊西(Robert Lacey)曾見過珍藏於伊頓公學圖書館的那三本褪色的書,書中有段內容是作者安森主張用一個更為複雜的憲法更好地維護自由,而伊麗莎白對其做了筆記。書中還有一段敘述,說英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種協商性、試探性的專制”,伊麗莎白在“協商性”和“試探性”兩個詞下面畫了線。馬汀給她講授英國的立法程序,以及議會權力的全面性。伊麗莎白潛心學習“立法程序的細枝末節”,在萊西看來,“好像她要去下議院做議長,而不是去當女王一樣”。而在她成為女王之後,其首相們也都驚訝於她對憲法條文的精通,每每提出讓他們料想不到的犀利問題。

伊麗莎白16歲時,她的父母請來瑪麗-安託瓦內特·德·貝爾萊格子爵夫人(Marie-Antoinette de Bellaigue)為兩位公主講授法國文學和歷史。她是一位見多識廣的比利時人,曾在巴黎上學,兩位公主稱她為“託尼”。她對兩位公主的要求很高,甚至要求她們在跟她一起用餐時也要說法語。由此,伊麗莎白的法語說得很好,她在1948年22歲時去巴黎訪問,巴黎人民對此深感欽佩,誇她的法語“清晰而精準”。

德·貝爾萊格與馬汀當時共同承擔著兩位公主的教育工作,而後者常常佈置題目讓伊麗莎白用法語寫作文。德·貝爾萊格後來曾說,馬汀教會未來的女王“用自己的判斷力去權衡問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在貝爾萊格看來,伊麗莎白“從一開始就養成了一種極有把握的判斷力。她似乎有種直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她擁有一個‘單純的自我’,或用法語說是‘très naturelle’[2]。她的性格中混合了生活樂趣和極強的責任感”。 伊麗莎白在性格和個性的發展方面受母親的影響很大。她的母親原名是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 Lyon),是斯摩爾伯爵和伯爵夫人(the Earl and Countess of Strathmore)的女兒,他們共有9個孩子,女王的母親就是在這個蘇格蘭和英格蘭聯姻的貴族家庭里長大的。1929年,《時代》雜誌曾評論“她是一個精力充沛、體態豐盈、快樂的小女公爵”。她如飢似渴地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尤其喜歡P.G.伍德豪斯(P.G.Wodehouse)的作品。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竟然還喜歡讀戴門·朗尼恩(Damon Runyon)所寫的關於紐約的男女黑社會人物的小說,有一次她甚至用戴門的寫作風格給一個朋友寫信:“The way that Dame Pearl gets a ripple on, there was a baby for you—Oh boy.”

“我覺得有太多的問題可以通過培訓來解決,”女王在她登基40週年前夕如此說道,“只要經過恰當的培訓,就能做很多事情。我真希望自己曾有過這樣的教育經歷。”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女王所受的正式教育可謂參差不齊。在她所處的時代和階層中,女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裡“上學”,並且,其所學的知識也更多地強調實用性而不是理論性。“女孩子很少會去上大學,除非她們非常聰明。”女王的表姐帕特里夏·蒙巴頓(Patricia Mountbatten)如此說道。“王室保姆克勞菲能教授歷史、地理、文法、文學、詩歌和作文,但她數學很差。”同樣是克勞菲“學生”的瑪麗·克萊頓說道。於是,王室從外面請來別的女家庭教師,給她們講授音樂、舞蹈和法語。

伊麗莎白的父母並未打算讓她在學習上有多麼優秀,也沒想過讓她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她沒有同學以供比較學習上的進步與否,也無須參加各種考試。克勞菲在1932年加入王室這個大家庭時,伊麗莎白和她的妹妹分別是6歲和2歲,喬治六世對克勞菲的要求只是讓其教會兩位公主“寫一手好字”。伊麗莎白的字曲線平滑而乾淨,跟她母親和妹妹的字跡十分相似,只是筆畫稍粗獷一些。克勞菲對自己的職責則要求更高,她覺得應該“又快又多地”給兩位公主灌輸各種知識。她讓伊麗莎白閱讀《兒童報》(Children’s Newspaper),這是一份時事薈萃,為她以後對《泰晤士報》(The Times)和BBC廣播中時政新聞的青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此一位王宮顧問曾有過觀察,他驚訝於伊麗莎白在17歲時就“對國家時事有著一流的見解”。

在她的整個少女時期,伊麗莎白有時間為自己每一天的“安靜閱讀”制訂計劃,她讀斯蒂文森(Stevenson)、奧斯丁(Austen)、吉卜林(Kipling)、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s)、丁尼生(Tennyson)、斯科特(Scott)、狄更斯(Dickens)、特羅洛普(Trollope),以及其他經典作家文集。從小到大,她的最愛始終是歷史小說,特別是關於“英聯邦的各個角落裡的人和事”,英聯邦基金會(The Commonwealth Foundation)的董事馬克·柯林斯(Mark Collins)如此說道。幾十年後,“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J.K.Rowling)受邀與女王共進午宴,她告訴J.k.羅琳自己幼年時的廣泛閱讀“令我受益匪淺,因此現在的我閱讀速度非常快。我必須讀得很快,因為我要讀的東西太多了”。

成為王位的第一繼承人之後,伊麗莎白的課程強度和廣度都大大增加了。她的家庭教師裡最為重量級的是亨利·馬汀爵士(Sir Henry Marten)、伊頓公學的副教務長。馬汀是學校標準教材《英國簡史》(The Groundwork of British History)的合著者,但他不是一個老學究。亨利·馬汀當時66歲了,仍然單身,他長著一張大圓臉和一顆鋥亮的腦袋;他常常喜歡把手帕的一角放在嘴裡咬著;他在書房裡養著一隻大烏鴉當寵物,其書房裡一摞一摞地堆滿了書,克勞菲把它們比作“石筍”。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Sir Alec Douglas-Home)是日後伊麗莎白女王的第4任首相,他回憶說:“馬汀是一位很有個性、精力充沛、滿腔熱情的老師,他能把歷史人物講得栩栩如生。”

從1939年伊麗莎白13歲開始,她會跟克勞菲一起乘馬車到馬汀的書房,每週兩次,去學習歷史和複雜的英國憲法。伊麗莎白開始時還很害羞,頻頻用哀求的眼神看看克勞菲以尋求安慰。馬汀則從不直視伊麗莎白的眼睛,而且總是稱呼她為“先生”,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仍是在給伊頓公學的男生們上課。據克勞菲回憶,不久之後,伊麗莎白就覺得“跟馬汀在一起很輕鬆自在”了,他們很快就建立起一種愜意的友情。

馬汀圍繞威廉·安森爵士(Sir William Anson)所著三卷本《憲法的制定法與習慣法》(The Law and Custom of the Constitution)制定了一套精嚴的課程。他給伊麗莎白開出的閱讀書目還包括G.M.特里維廉(G.M.Trevelan)所著的《英國社會史》(English Social History)、艾爾頓勳爵(Lord Elton)所著的《帝國聯邦》(Imperial Commonwealth)、沃爾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所著的《英國憲法》(The English Constitution)——這是英國憲法解釋的“黃金標準”,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學習過。馬汀所講授的課程中甚至還包括美國曆史。艾倫·“托米”·拉塞爾斯爵士(Sir Alan“Tommy” Lascelles)是喬治六世的私人祕書,當馬汀問他給伊麗莎白講授王室在憲法中的角色時該如何把握尺度時,他答道:“毫無保留地全部講給她就行。”

與完全是白紙黑字的美國成文憲法不同,英國憲法是積累的法例和不成文的慣例、判例的合成體。它固有的可塑性取決於事件發生後人們的判斷和對條文的修改。安森將其稱作“一個與時俱進的結構……就像一棟房子,隨著主人的改變而進行裝修和佈置”。英國憲法所規定的王室的職責和特權也是模糊的,它更傾向於規定“國王不應做什麼”而不是“國王應做什麼”。國王需要在議會通過的法律上面簽字,雖然他擁有否決權,但他基本上不去行使這項權力。

伊麗莎白花了6年時間學完安森的《憲法的制定法與習慣法》,費心竭力地在那些晦澀難懂的文本中用鉛筆畫線,做註解。傳記作家羅伯特·萊西(Robert Lacey)曾見過珍藏於伊頓公學圖書館的那三本褪色的書,書中有段內容是作者安森主張用一個更為複雜的憲法更好地維護自由,而伊麗莎白對其做了筆記。書中還有一段敘述,說英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種協商性、試探性的專制”,伊麗莎白在“協商性”和“試探性”兩個詞下面畫了線。馬汀給她講授英國的立法程序,以及議會權力的全面性。伊麗莎白潛心學習“立法程序的細枝末節”,在萊西看來,“好像她要去下議院做議長,而不是去當女王一樣”。而在她成為女王之後,其首相們也都驚訝於她對憲法條文的精通,每每提出讓他們料想不到的犀利問題。

伊麗莎白16歲時,她的父母請來瑪麗-安託瓦內特·德·貝爾萊格子爵夫人(Marie-Antoinette de Bellaigue)為兩位公主講授法國文學和歷史。她是一位見多識廣的比利時人,曾在巴黎上學,兩位公主稱她為“託尼”。她對兩位公主的要求很高,甚至要求她們在跟她一起用餐時也要說法語。由此,伊麗莎白的法語說得很好,她在1948年22歲時去巴黎訪問,巴黎人民對此深感欽佩,誇她的法語“清晰而精準”。

德·貝爾萊格與馬汀當時共同承擔著兩位公主的教育工作,而後者常常佈置題目讓伊麗莎白用法語寫作文。德·貝爾萊格後來曾說,馬汀教會未來的女王“用自己的判斷力去權衡問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在貝爾萊格看來,伊麗莎白“從一開始就養成了一種極有把握的判斷力。她似乎有種直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她擁有一個‘單純的自我’,或用法語說是‘très naturelle’[2]。她的性格中混合了生活樂趣和極強的責任感”。 伊麗莎白在性格和個性的發展方面受母親的影響很大。她的母親原名是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 Lyon),是斯摩爾伯爵和伯爵夫人(the Earl and Countess of Strathmore)的女兒,他們共有9個孩子,女王的母親就是在這個蘇格蘭和英格蘭聯姻的貴族家庭里長大的。1929年,《時代》雜誌曾評論“她是一個精力充沛、體態豐盈、快樂的小女公爵”。她如飢似渴地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尤其喜歡P.G.伍德豪斯(P.G.Wodehouse)的作品。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竟然還喜歡讀戴門·朗尼恩(Damon Runyon)所寫的關於紐約的男女黑社會人物的小說,有一次她甚至用戴門的寫作風格給一個朋友寫信:“The way that Dame Pearl gets a ripple on, there was a baby for you—Oh boy.”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喬治六世與伊麗莎白王后

伊麗莎白5歲時,伊麗莎白王后就開始教她讀書,並讓她用相當多的時間去大聲朗讀各種兒童經典圖書。伊麗莎白剛剛學會寫字,她的母親就鼓勵她每天晚上都把當天的經歷和感想寫成日記,而寫日記也成了伊麗莎白一生的習慣。1937年,在父親喬治六世的加冕儀式期間,11歲的伊麗莎白就有生動的“親筆”描述,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爸爸加冕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拱頂和屋樑似乎都籠罩在一種奇異的迷濛氣氛之中。”當她的母親戴上王冠的時候,手戴白色手套的女貴族們也都在同一時刻戴上了她們的冠冕,“那一刻真是太奇妙了。那麼多的胳膊同時舉起冠冕,接著那些胳膊又魔術般在眼前消失。”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英鎊上的女王肖像

在很小的時候,伊麗莎白的父母就開始安排畫師為她畫坐姿肖像畫。而在她的一生中,這種作畫共有140多次,也使得她成為英國曆史上肖像畫最多的君主。對王室成員來說,肖像畫是長久以來王室形象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塑造王室在公眾眼中的形象。當被問及是否保留有自己的肖像畫時,伊麗莎白答道:“沒有,一幅都沒有,都送人了。”

匈牙利人亞歷克西斯·德·拉茲羅(Alexius de László)是一個廣受讚譽的社會名流肖像畫家,伊麗莎白的首幅油畫肖像就是他畫的。當時伊麗莎白只有7歲。拉茲羅發現,伊麗莎白“聰明而個性十足”,同時也承認“她總是犯困並且坐立不安”。貴族婦女都喜歡跟這個64歲妙語連珠的老頭在一起,而伊麗莎白卻覺得他“很討厭”——幾年之後回憶起來,她扮了個鬼臉如此說道:“他總讓你長時間一動不動地坐著,還得眼睛望著他。”這幅肖像畫是她母親極為喜歡的——畫中的小公主身著褶裙,一頭金色的捲髮,大大的藍色眼睛,手捧一籃鮮花。然而,畫中伊麗莎白嚴肅的表情卻透露出一絲惱怒。

第二位為伊麗莎白畫像的畫師也是匈牙利人,是一位名叫齊格蒙德·施特羅布爾(Zsigmond Strobl)的雕刻家,從1936年到1938年,他共為伊麗莎白畫過18幅肖像畫。其時伊麗莎白已經年長許多,也已經身為準王儲,她很喜歡在畫像期間跟在場的匈牙利記者談話,在聊天中消磨時間。在現場為作畫和雕塑擺造型也鍛鍊了伊麗莎白的耐性。成為女王之後,她還發現,這種擺造型的“苦差事”也可算得上是一件樂事,因為她可以有一整段時間用於放鬆,還能在一種清靜而平和的氣氛中跟一位陌生人進行交流,坦率而談,有時候可以說點兒私事,甚至可以開個玩笑。“這樣很好,”在即將迎來18歲生日時,一次擺造型的過程中伊麗莎白如此說道,說話時臉上閃過一絲頑皮的微笑,“我就是坐在這裡,別人就納悶不已,因為我正忙著,看上去卻是什麼事都沒做。”

在施特羅布爾為伊麗莎白塑像的過程中,他們最喜歡談的話題就是馬。伊麗莎白對馬有著高昂的熱情,這也是她另一個學習的機會。她的父親繼承了王室的傳統,飼養並用純血馬參加比賽,他將伊麗莎白帶入馬的世界,而伊麗莎白第一次學騎馬時只有3歲。到了1938年伊麗莎白12歲時,她開始學著側坐馬鞍騎馬——這是每年為紀念國王誕辰所舉行的“皇家軍隊閱兵典禮”(Trooping the Colour)時所必需的騎馬技巧。在閱兵典禮上,伊麗莎白需要身穿紅色的軍裝、海軍藍色的騎馬長裙、頭戴黑色三角帽騎行在1400多人的遊行隊列前端。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伊麗莎白每週有兩次馬術課,騎馬不僅培養了她對體育運動的熱愛,還強健了她的體魄,此外還教會了她在面臨危險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她騎著馬越過障礙,在田野和樹林裡穿行,感受著那種無拘無束的快樂和從公務的束縛中暫時逃離的自由。伊麗莎白在10多歲時曾接觸過獵狐活動,第一次是在伯克郡(Berkshire)的加斯獵狐大會(Garth Foxhounds),第二次是在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的博福特獵狐大會(Beaufort Hunt),但她早就被養馬和賽馬迷住了。

在少女時期,伊麗莎白曾跟父親到他在漢普頓宮(Hampton)和桑德林漢姆宮的馬廄裡去過,對養馬的基本知識有了瞭解。她開始掌握不同血統馬匹的氣質性格和體型結構,這一點對繁殖優秀馬匹至關重要。她見過優秀的種馬、母馬以及它們的馬駒,還觀察過威爾特郡(Wiltshire)的跑馬場上幼年賽馬訓練的情況,那裡的馬場建在起伏的山丘上面,有大片的鬆軟草皮,其跑道也是模仿正規賽馬場的直線和曲線跑道。她結識了一些馬伕、馬童、馴馬師和騎師,他們是一群十分質樸的人,總是把馬放在第一位,所以對生活有著與常人不同的視角。幾年之後伊麗莎白曾對藝術家弗洛裡克·韋茅斯這樣說道:“馬是世界上最好的平等主義者。”

伊麗莎白二世 | 女王養成記

此外,伊麗莎白還對狗有種天生的親和感。1933年,她的父親迷上了威爾士柯基犬——一種尖鼻子、大耳朵、短腿的品種,還送給伊麗莎白一隻名叫“道基”的柯基犬。它是伊麗莎白所養的柯基犬大家族中的第一隻狗,而柯基犬也成了她的“標誌”。伊麗莎白有時會同時養10多隻柯基犬,它們則經常如威爾士王妃戴安娜所說的——“像一張移動的地毯”一樣浩浩蕩蕩地走在伊麗莎白的身前。對伊麗莎白來說,這些柯基犬是她的“開心果”,卻常常因其暴躁的脾氣嚇到王宮的工作人員或來訪的客人。“它們是牧羊犬,”有一次伊麗莎白如此解釋道,“也是牧牛犬,所以它們會咬人,”說著,她露出一個狡猾的笑容,“它們還愛追人。”

[1] 三副,船員的職務名稱。次於大副、二副,一般掌管航用儀器﹑圖書等,航行時輪流值班駕駛。此處諷刺愛德華八世是辛普森的第三任丈夫。

[2] 法語,意為非常自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