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宜良狗街冬林苑:現實版的“愚公造綠”'

""昆明宜良狗街冬林苑:現實版的“愚公造綠”

十二載的生態治理變身綠洲

昔日荒山陡坡,十二載的生態治理變身綠洲。

走進位於昆明市宜良縣狗街鎮玉龍村東南玉龍山的冬林苑,百花吐豔,綠樹成蔭,崎嶇山路兩旁是精心修剪、造型別致的彩色花廊。

日前,“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中央、省、市媒體生態旅遊宜良行集中採風活動”走進昆明市宜良縣狗街鎮,集中採訪“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

冬林苑距宜良縣城10公里,從山腳蜿蜒而過的南盤江孕育了這片土地,山中原有“雲泉飛瀑”,為宜良古八景之一,山上建有云泉寺,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12年前,這裡是雜草叢生、荒坡裸露、亂石遍佈、險峻陡峭的荒山荒坡。而如今,眼前是滿眼綠色處處春。 放眼望去,山間是色彩分明、層次突出的植物群落,一幅山水相依、綠脈相承、四季花開、遠近皆景的生態畫卷呈現眼前。

十二載的生態治理是一個不斷創新探索的過程,冬林苑的建設者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三棵樹”理論,即:種下3棵樹,3年後出售第一棵樹,所得能夠支付前期投入的成本;6年後出售第二棵樹,所得除支付成本外能夠產生部分經濟效益;10年後,第三棵樹根深葉茂,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不僅僅是這些,這幫“愚公”付出的還更多。

施工中,工人們披荊斬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風鑽打樹坑,用人工扛樹苗,在連羊都站不穩的近乎垂直的陡坡上,一隻手拿鐵杴,一隻手抓住野草,一點一點往前挪,硬是在險峻的陡坡上,鑿出了工人們稱之為“天路”的人工棧道,挖出了層層魚鱗坑,種上了各種綠化苗木。特別是2010年的特大幹旱中,在當時供水取水都很困難的情況下,工人們白天修枝打叉,晚上輪流守夜抽水澆苗,這一干就是幾個月。因施工難度大,有時連挖掘機也翻下了山,作業過程中受傷的工人更是不計其數,但大家都在默默堅持。

沈建兵,宜良綠興苗木公司的一名老員工,也是整個玉龍山荒山陡坡地治理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顱內有囊腫,歷經兩次手術仍然默默地在堅守,腿部靜脈曲張術後第三天就回到施工現場,讓他多休息,他總說他不在不放心。姚益民,綠興苗木公司綠化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施工中被陡坡上飛落的碎石砸中左臂導致骨折,在醫院進行簡單包紮後,便又回到工地繼續工作。最嚴重的一次是在跌倒後肋骨斷了兩根,住了7天院還沒痊癒就纏著繃帶回到施工現場。

據介紹,2007年至今,冬林苑累計投入8000餘萬元,開發荒山、荒坡和荒溝2500畝,種植植物40餘種、 30餘萬株,配套修建了防滲渠、灌溉渠,修繕山路8000米,鋪設道路15000米,讓昔日荒坡裸露、亂石遍佈的峭壁,變身絢麗花海,還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200餘人就業,帶動農戶200餘戶年均增收3萬餘元,用實踐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理,是踐行“兩山”理論的樣板間和示範區。

“再過幾年,通過我們的努力,這裡的綠水青山就更美了!”冬林苑的“愚公造綠”者信心滿滿地說。

雲南網記者 熊明 攝影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