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宜良這項工作成改革樣本,向全國推介

掌上春城訊日前,農業農村部公佈20個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名單,宜良縣榜上有名,是雲南省唯一入選縣。宜良改革經驗以文件形式印發,供全國各地學習借鑑。

既完成規定動作,又有豐富的自選動作,“宜良樣本”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闖出一條路子。

厲害了!宜良這項工作成改革樣本,向全國推介

永新社區幹部向村民講解集體經濟組織股民享有的權益。

1、一場關於發展公還是發展私的討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日益突出,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

宜良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全縣8個鄉鎮都保留了完整建制的基層農經站。其中北古城鎮更是將財政所和農經站合署辦公,建立財務中心,完善資金使用監督機制,做到村小組的每一筆資金都有專人監管。

2017年9月,中央農辦、農業部批覆同意宜良作為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之一。

33名縣級領導幹部深入33個後進村、空殼村、矛盾村,297個村小組駐村調研7天,立項整改發現的506個問題。先後3次派出人員到黑龍江、江西、貴州等第一批改革試點縣區考察學習。

“改革步驟分為清產核資、成員身份認定、折估量化、建立新型經濟組織4大步驟。這就如同做蛋糕、分蛋糕、開蛋糕店的過程。通過改革做大做強集體資產,最終實現增加群眾收入的目的。”宜良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雲和說。

幹部明白了改革的深意,還需要得到群眾的認同和支持。為此,匡遠街道辦事處的永新社區,還開展過一場是發展公還是發展私的討論。

首先展開討論的是社區三委幹部。“之前我們也討論過是先發展公還是發展私,如果發展私,富了個人後才能帶動其他村民。但發展公,每家每戶都能享受到改革紅利。我們社區能讓每畝土地的收益成倍增加,靠的就是集體的力量。”永新社區監委會主任段明金回憶。

討論中也有社區幹部指出,農村發展走過很多彎路,一些城中村社區,在城市化過程中獲利頗豐。但由於分配不當,多數拆遷補償款被“分光吃光”,導致村集體無力發展集體經濟。

同樣的討論也發生在北古城鎮的陳家渡社區,2015年,因修建宜九公路、昆明東南繞城公路,先後佔用村集體和村民土地800多畝,徵地補償款1000餘萬元。補償款是“分光吃光”還是留下一部分“放水養魚”發展集體經濟?經過反覆徵求群眾意見,95%的村民同意將1000萬元徵地款作為股金,種植100萬株茶葉發展集體經濟。

厲害了!宜良這項工作成改革樣本,向全國推介

北古城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掛牌儀式。

“不搞改革之前,我們對於要怎麼發展沒有特別好的想法,改革如同吹來一陣清爽的風,把我們吹醒了,現在我們對改革的思路非常明確。”段明金說。

2、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

宜良縣委書記李紹俊說:“宜良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除了中央要求的‘共性’動作以外,更堅持了‘個性’的3個專項整治。以問題為導向來開題、點題、破題,對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普遍存在的撕開亂挖現象進行整治。把歷屆村組對外簽署的合同進行梳理,對無效合同和不規範合同進行整治。對農村社會矛盾進行排查、化解,讓改革平穩運行。”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全縣8個鄉鎮,112個村821個村小組不同程度暴露出違法、違規侵佔集體土地,簽訂農村集體經濟合同不符合民主程序,歷史遺留問題錯綜複雜等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通病”,嚴重製約改革“清產核資”工作的徹底性。

例如,在宜良縣北古城鎮古城社區秧草田村小組,由於小組集體經濟薄弱,有人當了3年村小組長卻沒能領到工資,索性就長期佔用小組的集體土地來抵工資。多年前,該小組為降低公糧繳納數量,將人均耕地的數據減少為0.87畝,但實際人均耕地為2畝多。

狗街鎮小哨社區的白水田村小組,前任村幹部在2012年時,私自以每年5200元的低價將山林承包給他人經營50年,該片山林每年收益約5萬元 。該社區黃泥田村小組前任村幹部以50年17萬元的價格將一片山林承包給他人,群眾對此意見強烈。

“如果不把清產核資工作理清楚,說改革就是假的。集體資產都被人佔用完了,我們將面臨無產可改的局面,所以改革不能摻雜水分。”李雲和說。

截至2019年2月,宜良縣共清理私開亂挖集體土地5.26萬畝,每年直接增加村集體收入約220萬元。處理不規範合同354份,為集體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600萬元。妥善處理264件矛盾糾紛。

厲害了!宜良這項工作成改革樣本,向全國推介

狗街子村小組集體經濟組織給股東分紅。

3、改革不是請客吃飯

清產核資工作完成後,改革迎來成員身份認定、折股量化和建立新型經濟組織的工作。

永新社區根據農戶承包地由村集體統一對外流轉的實際,將4414.75畝土地按照“確權確股不確地”方式進行量化。村集體的機動地以“份額”的形式量化到人,農戶的承包地按照實測面積以“股權”的形式進行確權。

同時,永新社區的4個村小組願意以“入股”的方式將小組集體經營的836.34畝土地入股到社區成立聯合社“抱團發展”。農戶也自願將3578.41畝二輪承包地入股到聯合社,委託社區統一管理和經營。

最終大家一致認可:組建新型土地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以“股權”的方式將社區、村小組、村民三者的利益緊密聯接起來。以聯合社為載體,超前規劃,統一經營和管理土地資源,並在章程中明確規定社區、村小組、小社及村民的利益分配,共享改革紅利。

厲害了!宜良這項工作成改革樣本,向全國推介

宜良縣村民拿到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權證。

由於改革要把集體幾十年的老賬算清,必然會觸動一些既得利益,尤其會觸及一些家族勢力的利益以及基層幹部的權利,因此改革也不是和和氣氣地請客吃飯就解決問題的。

2018年,針對匡遠社區基層組織渙散等問題,匡遠街道辦事處對匡遠社區原黨委副書記、原主任等人進行撤職處理。當年8月,已離開社區幹部崗位十餘年的李永林當選匡遠社區黨委書記。

李永林介紹,匡遠社區將以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公平處理的態度,解決王勇等61人的股權問題。目前,已經召開社區三委擴大會議,擬認定這61人為特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享受8年村齡股。針對此事,社區三委成員正在向群眾做工作,下一步將按程序召開村民大會討論該問題。

今年1月22日上午,宜良縣北古城鎮古城社區狗街子小組舉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掛牌暨合作社股東分紅儀式。狗街子村小組利用地處北古城中心集鎮的優勢,建設商場,發展商貿經濟,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00萬元。今年集體經濟組織拿出12萬元,按照人均100元給股東分紅。

古城村小組黨支部書記張國忠認為,不少有著農民身份,卻長期沒有農民待遇的人員,在這一次的改革中與其他農民一同成為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民,重新獲得作為農民的歸屬感。

4、打通壁壘 未來可期

目前,宜良縣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步驟。821個村組完成清產核資工作,658個村組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163個村組建立起經濟合作聯社,全縣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約6800多萬元。

去年1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對宜良縣的改革工作給予了“創新工作方法、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建立四項工作機制,為改革順利推進提供堅強保障”的評價。2019年3月,宜良縣成功入選全國2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示範縣之一,並將宜良改革經驗以文件形式印發,供全國各地學習借鑑。

厲害了!宜良這項工作成改革樣本,向全國推介

村民股東喜領分紅。

但在李邵俊看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我們只是做了一些階段性的工作。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只是改革的開始,要把集體經濟組織用活,就要打通各種體制機制的障礙,解決各種渠道運行不暢通的問題。為此,還需要進一步對平臺信息進行打造,發揮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等幾個資產之間的互換和流動。”李邵俊說。

為了打通制度壁壘,在條件成熟時,宜良縣將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管理職能與行政職能分離,或採用公司制集體經濟管理運行模式,實現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監管的規範化和制度化。

針對現階段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礎薄弱,尚未有符合金融貸款的相關政策的情況,去年12月26日,宜良縣與中國農業銀行昆明分行合作, 實施“政府增信產業發展基金貸款工程”,破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經過總結部分試點村的發展路子,宜良縣已探索出適合本地發展的3—5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下一步,宜良縣將依託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制定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