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力量覺醒,美國單邊主義被逼到牆角?

亞太日報評論員 胡麒牧

華盛頓時間5月5日,美國政府宣佈派遣林肯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和一支轟炸機特遣隊前往中東海域,以應對伊朗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

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聲明稱,將停止履行部分核協議承諾作為“回敬”。伊朗《德黑蘭時報》此前消息,伊朗政府將正式回擊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但暫不會完全退出“核協議”。

美國此次在中東部署航母,是繼4月22日美國宣佈終結對伊制裁豁免期,4月30日伊朗通過法案將美國中央司令部及其下轄部隊列為“恐怖組織”之後,又一次出手試圖通過軍事手段加強對伊朗的封鎖,確保對伊制裁的實施。

根據伊朗央行5月5日消息以及之前彭博社的相關報道,歐盟與伊朗已經啟動了一個貿易結算特別機制,該機制實際是為了服務於雙方的原油貿易結算。這表明除了俄羅斯、中國之外,美國的盟友也已經開始用實際行動來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了。

如果從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看,應該是5月1日豁免期結束,在此期間歐盟與伊朗代表在布魯塞爾協商該機制框架,5月5日伊朗央行宣佈該結算機制建立,5月5日晚間美方宣佈航母戰鬥群部署消息。顯然,美方的軍事部署是在其長臂管轄失控,對伊制裁遭到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廣泛抵制,制裁面臨全面破產的情況下啟動的。

國際社會力量覺醒,美國單邊主義被逼到牆角?

本週初,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在推特表示,派遣“林肯”號航母和轟炸機,是因為伊朗軍隊構成了

應該說美國被自己的單邊行為逼到了牆角,如果放任伊朗的原油貿易伙伴通過各種機制繞過制裁,則美國的長臂管轄就變成了博弈論上的不可置信威脅,其全球霸權就岌岌可危了。如果美國為了落實制裁措施訴諸軍事行動,則美國與伊朗進入戰爭狀態,首先,特朗普對國內經濟領域的各項承諾恐怕就無法兌現了。目前來看,美國如果跟伊朗開戰,沒法打代理人戰爭,而是出人出錢直接參戰,而且伊朗的軍事實力絕非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之流可以比的,美國肯定要被動的深度參與;其次,如果中東主要產油國開戰,則國際油價肯定要飆升,利好俄羅斯經濟的恢復,打得越久恢復的越多;再次,其歐洲盟友無論會不會被裹挾參與對伊戰爭,至少要承擔高油價對經濟的衝擊,以及潛在的原油供應安全問題,為了幫助美國維護霸權而得不到任何實惠,會增加盟友離心力;最後,國際社會聚焦中東亂局時,中國的相對寬鬆國際環境就出現了,這會給中國一個難得的改革調整謀發展的機遇。這些恐怕都不是美國想看到的。

國際社會力量覺醒,美國單邊主義被逼到牆角?

網友給特朗普P上了《復聯》電影中的“滅霸手套”,片中該手套具有強大破壞力(圖源:網絡)

縱觀近年來美國對外政策,其對早年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的信奉程度越來越低,轉而變為更多采用負向激勵的對外政策,一副“大棒在手,天下我有”的形象。這一方面與美國政壇鷹派橫行有關,但更關鍵的是與美國相對國力的下降,無力承擔大規模經濟援助或者對外補貼有關。雖然多數觀點認為美國軍事實力是其全球霸權的重要支撐,但奠定美元統治地位,讓美國的全球政策一呼百應,應當始於戰後的馬歇爾計劃,或者說是這種讓美國的盟友獲得戰後重建和發展的實惠,同時擴大了美國市場的合作共贏機制。

國際社會力量覺醒,美國單邊主義被逼到牆角?

歷史潮流無法阻擋,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的經濟基礎已經不存在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客觀上要求國際秩序要隨之調整或者重構。不久前結束的“一帶一路”峰會上,對“一帶一路”的提法已經不再停留在倡議和理念上,更多是在說共建,說明“一帶一路”已經進入相關經貿協議的落實,相關項目的實質投資建設階段。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際是一種多邊溝通合作機制框架,而且這個框架是有實際的經貿往來、中長期投資項目及相關貨幣金融協議作為支撐的,參與各國都能在合作共建中獲得實惠。之前不看好“一帶一路”的歐盟成員國的態度也開始鬆動,上個月意大利已經加入到了“一帶一路”中來,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或許若干年後我們回顧歷史,美國這段單邊主義最強勢的時期可能就是新的國際秩序的孕育期。


作者簡介:胡麒牧,智庫研究員,高級經濟師。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國際社會力量覺醒,美國單邊主義被逼到牆角?

(來源:亞太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