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教育,那些年的教師|王會琴(陝西宜君)

宜君 陝西 語文 農村 數學 經濟 文海精品 2019-04-09


那些年的教育,那些年的教師|王會琴(陝西宜君)

那些年的教育,那些年的教師

文‖王會琴(陝西宜君)

那些年的教育,那些年的教師|王會琴(陝西宜君)

年過半百的我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歡樂的、憂傷的、幸福的、難過的都有。但在我的記憶中,學校的那些生活,像刻在我的腦海裡一樣,魂牽夢繞讓我難以忘懷。

我是八零年高中畢業的,正趕上鄉村教師短缺,在招教考試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分配到一所農村小學任教。八十年代的農村還是很落後的,學校座落在一個空曠的原野上。幾間爛瓦房,牆皮斑駁脫落,屋內地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只有進門的牆壁上掛著用墨汁染的大黑板看出是教室。學校離人家又遠,吃水困難。門窗都是木頭做的,有些變型。看出也是年久未修。窗戶根本沒有玻璃,用塑料紙釘著,在寒風中不停的顫抖。室內沒有電燈,老師批改作業用的是煤油罩子燈(帶玻璃罩的煤油燈)。教室內光線不足透氣性又差。學生的桌凳大多是缺胳膊少腿,桌面坑坑窪窪,這還算好一點的,更有甚者學生得從自己家搬桌子帶凳子。見到這情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教這些學生,盡我所能讓山裡的孩子走出去,擺脫貧困,創造美好的明天。

那個時候,農村教師少,學生多,大都是複式教學(一個教室坐著不同年級學生上課),我根本駕馭不了。多虧教學經驗豐富的張老師,她手把手教我怎樣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首先在備課上下功夫,必須自己先熟悉教材。就是人們常說的“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先一天我就把第二天的課預習好,在腦子裡像放電影一樣回放一遍,生怕那個知識點遺漏,哪裡出差錯。其次,是上課。也是關鍵環節,我帶的是一、三、五年級數學,二、四年級語文。數學內容少還可以,難的是上語文課。開始我先讓高年級的同學預習新課,找出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新詞、不懂的句子。我給低年級的學生範讀課文,教生字,可是高年級的學生傻愣愣的望著我,我又手忙腳亂的安排他們。常常弄得我手足失措。在檢查高年級的預習時,正解答疑難問題。低年級的學生又叫起來了,我又慌了神。就這樣來回反覆輪流。顧此失彼。不停的教,不停地解釋。真像韓愈所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不知不覺下課了。我的課還沒上完,又要拖堂。一堂課下來我口乾舌燥,嗓子都啞了。趕緊喝上幾口水又準備下節內容。那是多麼的難啊!至今難以忘懷。

過去經濟困難,(村子裡有人拿六角錢去趕集。喜滋滋的買了一斤煤油,十盒火柴回來,這些足夠一個月的照明,做飯生火用。)不要說有現在的電腦、智能手機,有的學生連幾元錢一本的字典都買不起,自主學習根本行不通。只能靠老師淵博的知識,形象的比喻,一支粉筆、一張嘴言傳身教。

就這樣,我不斷深入探索,積累經驗豐富自己。在1982年秋季賽教活動中,我的二年級語文《小壁虎借尾巴》這堂課的教學獲得縣教學大賽一等獎。這是多麼不容易的成績呀!真是人們所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以前教師的生活也是很艱苦的,平時上課,還要自己做飯。週六上課,沒有太多節假日和雙休日。課餘,帶領學生勤工儉學彌補經費不足。星期天小組學習,學政治、學業務。又要進行教材過關考試。儘管忙碌,但是,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愛我的學生,從不體罰和變相體罰他們,我總是說服教育。因此,在管理學生上我從來也沒出過問題。就這樣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完成了我的教育教學任務。

從春到夏、從秋到冬。日復一日我努力地工作著。盼望著哪一天能轉為公辦教師吃上商品糧,端上鐵飯碗。終於在1982年春季上面發文件說,民辦教師可以報考師範轉為公辦教師。我如久旱逢甘霖,如魚得水,邊工作邊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在1984年考上了銅川師範。第一批民教班師範生。進入了我人生的小小轉折。

那些年的教育,那些年的教師|王會琴(陝西宜君)

作者簡介:王會琴,陝西宜君人,退休教師,現暫居長安。熱愛文學,初學寫作,已有文字發表幾家文學平臺。願以文會友,共享書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