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4年增長20倍 聯合國:中國的移動支付正改變世界

移動支付 支付寶 移動互聯網 金融 中國江蘇網 2017-05-03

央廣網北京5月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刷一下二維碼,即可完成購物,提供一個二維碼,就可以支付貨款。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小長假,移動支付繼續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習慣選擇。2010年以來,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從全球可比口徑看,我國非現金支付筆數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報告則顯示,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美元,在4年內增長了20倍。報告認為:中國的移動支付正改變世界。

移動支付推動了我國金融業發展

與世界第一金融大國美國相比,在移動支付領域,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的規模大約為美國同期的50倍。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宏皓認為,快速發展的移動支付推動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

宏皓:“隨著這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於是技術成熟了,我可以不要銀行就可以支付了。這個技術的進步和金融的創新,確實對金融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支付企業紛紛出海

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之大令人咋舌。但是中國的企業並不只滿足於國內市場,兩大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紛紛加快海外佈局。在慕尼黑機場、東京成田機場等全球十大機場購物,都能夠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也在加拿大推出微信支付服務。五一出境遊,更多的中國人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可以不用帶錢包。IT觀察家冀勇慶認為,走出國門的移動支付正在改變世界的支付習慣。

冀勇慶:“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速度可能比國外還要快一些。它以後可能會反過來影響海外市場第三方支付的現狀。因為現在支付寶、微信支付也越來越多的開始走向海外市場了。”

防範金融風險 央行整肅第三方支付機構

但是,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監管帶來了不少的問題和挑戰。中國第三方支付是經過市場化的激烈競爭以及寬鬆的監管環境快速成長起來的。隨著第三方支付使用場景由手機互聯網小額支付擴展到線下和非小額交易。潛在的金融風險也亟待解決。央行近期接連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祭出整肅重拳,對寧波銀聯商務和深圳瑞銀信分別開出了58萬元和3萬元的罰單。

事實上,自2015年下半年,央行已不再發放新的牌照。在牌照縮緊與重拳處罰的雙重壓力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因註銷、不予續展等因素,270家非銀支付機構在2016年縮減為255家。宏皓認為,加大支付領域風險整治、防範金融風險,是第三方支付發展的前提。

宏皓:“很多規模不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裡確實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民間的金融、P2P都打著旗號一起非法集資來欺騙老百姓,但是這些錢集完之後,它又沒有進入到實體經濟中去,又拿來做一些投機性的炒作,所以它對經濟的破壞性更大。”

行業漸剩寡頭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看來,未來預計相當一部分的存量機構將被逐漸擠出這個行業,行業漸剩寡頭。

吳慶:“可能一些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隨時都有可能退出市場,這應該是一種常態。在具有自然壟斷的行業裡,最後形成寡頭,甚至形成比寡頭還要更集中的情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高速發展得益於巨大的人口和市場規模、快速的互聯網化潮流,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和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以及寬鬆的監管。隨著這些紅利慢慢消減,第三方支付未來將把競爭重點從消費端轉入行業端,並利用支付數據提供多元金融服務。

央廣短評:由金融大國到金融強國,我國的金融發展還需內外兼修。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出現,改變了大家所習慣的支付方式。包括移動支付等在內的新興金融產業,正在全面重構我國金融要素與金融功能。可以說,第三方支付所帶來的金融創新為中國的金融市場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道路。

然而,成長總要經歷陣痛。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第三方支付作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其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金融風險急需整肅。尤其是針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挪用佔用備付金問題、甚至“跑路”等風險,需要加強“嚴監管”。截至目前,央行已在該領域連續開出48張罰單。這是對症下藥。唯有把好監管的閘門,才能走好大國金融的健康步伐。

從全球來看,移動支付作為一項在我國發展迅猛的金融創新,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先發優勢。但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若想複製在中國的輝煌,未必容易。這既有國外金融機制的不同,也有當地監管的阻力,更有外國競爭對手的阻截。武術界有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海外博弈,更是如此。中國的移動支付企業要做的是,在國內“嚴監管”之下,補齊企業的短板,在穩住國內市場“量”的同時,實現“質”的提升。唯有內外兼修,方得風清“器”正。這也是我國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