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導讀:廣義的普惠化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讓人人蔘與建設,人人享受成功,從而實現科技普惠,金融普惠,貿易普惠的普惠生態。互聯網生態建設,要發揮最大群體形成網絡協同效應,普惠就會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態之形~


這是IAB物智鏈第33篇原創文章。保險公司保險科技生態建設的第15篇。以下是數字化轉型的分享線路圖,您現在所在的位置為序號❸的分享:生態圈建設。

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以下是正文:

互聯網生態的下半場,即所謂的數字經濟2.0時代,最大的三個特徵分別是平臺化、數據化,普惠化,前面在平臺,生態之體!平臺圖譜及平臺演化之路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一文中,分享了平臺的基本構成以及平臺在生態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在技術,生態之基!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一)一文中,集中討論了數字經濟2.0的特徵,這一篇,集中討論普惠化在生態中的作用。

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先對生態中的普惠做一個定義:廣義的普惠化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基礎設備,讓人人共享數據,人人蔘與建設,人人享受成功,從而實現科技普惠,金融普惠,貿易普惠的普惠性科技生態。本質上也是人類幾十年前構建WWW時的願景,這就要回溯到互聯網最初的形態和現在形態之間的對比,這應該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互聯網,其實至少應該分為兩層,開放的第一層,和封閉的第二層。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公開軟件協議組成了互聯網技術的第一層,例如,發送電子郵件消息的SMTP協議,我們熟悉的HTTP協議等,這些協議都是公開的,不屬於任何人,這也就意味著人人都可以使用,它們相當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也就是說,第一層是建立了普惠化的機構。

在開放層上面,商業機構搭建了我們看到的第二層,即所謂的服務層,比如身份認證、社交媒體和支付機制等等。但是和第一層不同,第二層是建立在封閉技術之上的,這些技術被像Facebook、谷歌、亞馬遜、阿里、騰訊這樣的網絡巨頭所控制。而結構性問題就是出在第一層的開放和第二層兩者之間的矛盾上。現有互聯網的邏輯是,誰通過努力和資本付出,誰就能控制互聯網;誰有數據庫,誰就能控制互聯網。而這一特徵恰恰違背了互聯網普惠化的初衷,也就無法讓生態實現普惠化。

01 數字經濟2.0,普惠化是最大特徵之一

在數字經濟 2.0 環境中,“人人蔘與、共建共享”的特點,實現了普惠科技、普惠金融和普惠貿易。

在科技領域,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按需服務業務形態使得個人及各類企業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輕鬆獲得所需要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而不再需要購買昂貴的軟硬件產品和網絡設備,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根據阿里研究院測算,雲計算的使用可以使企業使用 IT 的成本降低 70%,創新效率提升 3 倍。

在金融領域,以互聯網信用為基礎的新型信用評分模型,對於普惠金融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大數據統計概率計算,可以使得不同風險的個體得到精準的風險評估,從而能夠匹配差異化的金融信貸服務,讓更多的個體享受到適合其各自風險特質的金融信貸服務。據阿里網商銀行業務團隊的計算,假設不良總金額保持不變,如有新型信用評分模型的支撐,那麼可授信的客戶數量將大幅提升。可授信的企業類客戶數量將增長 360%,為原有數量的 4.6 倍;可授信的個人類客戶數量將增長1600%,為原有數量的 17 倍。

在全球貿易領域,數字經濟 2.0 為全球帶來了普惠貿易的全新局面。

02 科技,助力普惠升級

一部信息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不斷走向普惠化的歷史。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社交、消費和娛樂變得更加便利。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誕生,尤其是 2007 年推出的 iPhone成了劃時代的智能手機產品,使得觸摸屏成了重要的輸入方式,而這意味著手機的使用更加便捷,快速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快速發展,同時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從 2G、3G 到 4G,甚至5G,今天全球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已經接近 40 億,幾乎成了互聯網本身的代名詞。

1、雲計算促進算力普惠化

2006 年前後,Amazon率先將雲計算能力外部化。自此,雲計算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得成千上萬臺廉價的服務器能夠通過虛擬化和分佈式計算等技術隨需提供計算和存儲能力,推動著雲計算成為類似於水與電這樣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大大降低了技術創新創業的成本,提高了創新效率,使得數據流動起來。數據要素的投入和雲計算的應用,使得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提升,激發新的生產力產生。雲、網和端形成為數字經濟 2.0 時代的新基礎設施,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進程。

算力普惠化的下一步就是量子計算技術的出現。

2、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算法普惠化

2016 年,AlphaGo 的出現昭示著計算、數據與算法三者疊加出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里程碑。人工智能這個過往遙不可及的技術開始走下神壇,只要有了智能終端,你就有機會享用人工智能的普惠價值。智能音箱、工業大腦、智能客服、城市大腦、醫療大腦等各種應用場景都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影子。

從歷史來看,服務器、存儲、網絡帶寬、手機成本的迅速降低以及相應處理能力的增強,共同成為數字技術普惠化的推動力量,也使得數據成為今天數字經濟 2.0 時代的生產要素,並從 1.0 時代的封閉走向開放,從獨享走向共享和融合。

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從信息技術創新的主體來看,近年來,數字經濟體的浮現和發展,所面對的是全新的技術難題。在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的過程中,他們也創新性地發展出了自身很強的技術能力,然後又把這種技術推向了全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數字經濟體正在替代傳統的IT公司,成為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創新高地,同時也是推動數字技術普及化的先鋒。典型如谷歌、阿里巴巴等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投入,使得這一技術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得到了應用。

3、5G技術促進網的普惠化

雲網端要同時實現普惠,才能讓小企業、個人低門檻利用算力和算法,聚焦創新與服務用戶,發揮個人和中小企業的最大活力,為生態賦能。5G技術的發展,可以從根本上真正實現IoT,甚至實現萬物的互聯互通。5G網絡的前面推行,是打破網的桎梏,實現真正的全民普惠。

4、IoT促進交互端的普惠化

IoT是DT時代地球的燈塔,是雲網端的端,是渠道是承載、交互的觸點,IoT正在從原來的數據收集,變成一種切實可用的服務。隨著邊緣計算的發展,物聯網設備將具有三大能力:傳統的收集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在AI的賦能下利用自身或邊緣計算節點的能力進行計算的能力,以及在設備-設備之間、設備-人之間進行交互的能力。三者結合,IoT將會獲得更大的需求空間。

人類文明史上,可見的最大的IoT設備就是當下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城市的發展促進人人受益,萬物互聯互通是將人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個性化、創新化這些人類本該有的特色,這才是最大的普惠化。

03 無普惠,沒生態

前面講過(

平臺,生態之體!平臺圖譜及平臺演化之路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

),互聯網平臺的兩個本質是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數據,生態之核!創造用戶體驗新高度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四)),平臺聚焦“匹配”,利用數據、技術等能力,促進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高效匹配,從而真正的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

1、網絡效應

平臺一定要有網絡效應,生態也不例外。什麼是網絡效應?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來說明。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電話,它形成的連接數量為0,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當接入網絡的電話數量達到2部的時候,兩部電話之間可以形成1個連接,第一次產生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促進人類實現遠程的即時溝通,徹底消滅了物理空間中距離的約束。當接入的電話數量為3時,形成的連接是3個,當接入電話數量為4時,形成的連接數量為6個,接入電話數量為5的時候,連接數量達到了10個...依次類推,這是一個只有雙向連接的簡單排列組合的問題。

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如上圖,其中m=2。我們可以輕易的得出結論,接入電話數量越多,即n越大,形成的連接數量越多,而且成級數級增長,同時,它的網絡的價值也呈現級數級增大。

電話實現的是雙向互動(兩個節點之間的互動),它無法實現三個人甚至3000、3億人同時在線互動。但是互聯網非常不一樣,它第一次實現了多人在線同時互動,當網絡中參與的人數越多,形成的連接數量遠大於電話形成的連接數量。

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如上圖,其中m=n。也就是說,n越大,形成的連接數量越多,從而網絡的價值會成級數級增長。必須說明的是,網絡效應是以色列經濟學家奧茲·夏伊在《網絡產業經濟學》中提出的。

網絡協同效應是指依託網絡開展協同,從事創造和創新的活動。我們把網絡效應下的協同活動,統稱為網絡協同效應,簡稱網絡協同。

從社會網絡到電話網絡,再從電話網絡到互聯網網絡,再到移動互聯網網絡,最後到萬物互聯網絡,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史詩般的進程,也是網絡發展進程的必然趨勢。

2、網絡效應要有協同的基礎角色

網絡兩端,連接的基礎角色是誰?例如微信利用網絡連接了人與人,所以微信的基礎角色是單個人。淘寶連接了賣家與買家,所以它的基礎角色是買家和賣家。9月20號上市的美團,連接的是人與服務,所以它的基礎角色是人和服務,也可以說是服務的消費者和提供者。基礎角色選擇要注意五點:需求規模、基礎角色數量、拓展角色、角色類型、樞紐節點。

(1)需求規模:越基礎越好

基礎角色決定了你所構建網絡滿足的需求規模。大企業構建平臺,在基礎角色選擇上,必須滿足人類社會中,最基礎的大規模需要。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個較小的市場,網絡效應再好,也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同時在選擇連接的角色時,也要儘量避開BATJ、TMD等這類企業的核心。防止徒勞,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角色類型數量:越少越好

平臺設計之初,最基礎的角色類型的數量越少越好。一般1~2為宜,建議不應該超過3個,超過這個數,會導致服務資源過度分散。那些從零開始就定位連接一切,或者連自己連接的基礎角色都講不清楚的平臺,是很難成功的。主要是沒有基礎角色,就不可能有用戶場景,沒有場景也無法展開平臺的設計。 基礎角色邊界界定,主要是為了形成雙邊網絡效應。

(3)角色擴展:要有多元協同角色

在網絡協同這個方向上捲入更多的人,產生更豐富的互動,將帶來更大的社交體驗和價值。因此在滿足基礎角色的連接,初步形成雙邊網絡協同效應之後,平臺應該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更多的角色服務基礎角色,擴大網絡效應,從雙邊網絡效應發展到多邊網絡效應。

(4)角色類型:角色不一定是人

期初的網絡協同,都離不開人,但基於人的大範圍的基礎需求,已經被BATJTMD等這類企業覆蓋的差不多了。稍微研究阿里的人都會發現,這幾年阿里開始下沉,出現從線上到線下,從C端服務到B端的趨勢,基本的服務過程基本走以下路線:

人 (已完成)---> 企業(now)---> 服務(now) ---> 物 ---> 場景 ---> 其它...

什麼意思,連接了所有人之後,開始連接所有企業,所有服務,等物理世界所有可視化的內容連接完備以後,開始連接不可見的內容,如場景,如我們在(賦能B端的文章中,中臺生態,一個連接技術和場景的平臺,即它連接的基礎角色是技術公司的API、人的各種需求場景,即:API和場景,後續會有詳細章節進行介紹)講到的連接API等等。

(5)關鍵角色:重視樞紐節點

YY李學凌說,互聯網社區成功的一個關鍵經驗是“頭羊策略”,什麼意思呢?公司資源有限,無法服務好所有的用戶,只能有所選擇和捨棄。如果把社區比作草地,社區所有用戶就是一個個養在草地上的羊。企業在資源設計的時候,重點是滿足一個個羊群中頭羊的需求,只要頭羊在,其它羊就不會流失,這就是社區運營中的頭羊策略。

在互聯網中,這一隻只羊,都是網絡節點,節點的連接數量越多,節點的作用和價值就越大(羊群越大越值錢)。社區的頭羊,就是所謂比較大的節點,也稱之為樞紐節點。丟失樞紐節點會導致網絡連接的中斷,因此要高度重視樞紐節點。我們看到的明星、大V、版主等等都是一個個樞紐節點。

也就是說,生態之所以稱之為生態,是因為捲入了足夠多的最基礎的角色(一個個人和無數中小企業),讓他們通過生態的基礎設施(雲網端算法算力普惠化),發揮個人和中小企業最大的價值,讓人人從中受益。

全文完~

總結:

1、廣義的普惠化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基礎設備,讓人人蔘與建設,人人享受成功,從而實現科技普惠,金融普惠,貿易普惠的普惠生態。

2、一部信息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不斷走向普惠化的歷史。

3、將人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個性化、創新化這些人類本該有的特色,這才是最大的普惠化。

普惠化是互聯網生態最大的特徵,技術助力普惠升級

延伸閱讀:

1、生態願景與險企數字化進度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一)

2、保險公司觸網,App還是微信小程序?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二)

3、大企業建生態,小企業進生態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三)

4、賦能型生態演化路徑與六大競爭制高點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四)

5、互聯網生態建設的六個切入方向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五)

6、保險公司互聯網生態建設的切入方式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六)

7、互聯網生態建設落地五大挑戰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七)

8、支付,生態之門 !造就金融科技生態契機 | 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八)

9、信用體系,生態之魂!|保險科技生態建設(九)

10、平臺,生態之體!平臺圖譜及演化之路|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

11、技術,生態之基!|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一)

12、新分工,生態之本!|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二)

13、場景,生態之面!|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三)

14、數據,生態之核!|保險科技生態建設(十四)

參考資料:

1、阿里研究院《普惠2.0時代的新引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