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優秀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你的朋友圈深深的出賣了你!

如今的微信朋友圈稱了一種自我標榜

三等人炫耀吃喝玩樂

二等人炫耀汽車洋房

一等人炫耀讀書品味

真正優秀的人,卻很少發朋友圈……

1

  朋友圈裡,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很少發朋友圈,最新狀態甚至停留在年初,而且多是轉發和工作類,記錄生活的內容甚少。好無聊啊!但奇怪的是,他們都很優秀。

  我也問過:為什麼你不發朋友圈啊?回答:沒什麼好發的啊。

  他們是真的覺得沒有什麼好發的。

2

  生活裡的快樂,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遇到著實開心的事兒了,吃了好吃的、穿了好看的,受到了表揚,漲了工資;另一種是成功證明了自己很快樂。

  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說:沒有愛,只有對愛的證明。幸福也是如此。別人覺得你快樂,比快樂本身更讓人滿足,這就是虛榮。

  以上兩種快樂,對應兩種心理傾向,走到極端就是:一種是知足常樂;另一種是越匱乏,越炫耀。

  而優秀的人,這兩方面都沒有。

3

  優秀的人,很難滿足。永不滿足,是其之所以優秀的核心。他們身體裡像安有一臺小馬達,總在鞭策自己:你不可以停下來。這樣的例子,生活裡有太多。

  讀書時,認識一位開掛的師姐,落落大方,氣場外露,碩博全保,校研究生會會長,工作能力極強,男朋友比她還優秀很多。她是那種一本書能從晚上一口氣讀到早上5點,然後面不改色地去工作的人。

  生活裡,我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過一位遠房親戚大姐,結了婚生了娃還下了崗,40多歲過了大半輩子,發現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毅然考託福出國工作,帶著孩子重新開始,現在在加拿大過得很好。

  因為做公眾號,微信裡多了很多做內容的朋友。朋友圈和微信群裡,無論白天黑夜都在冒出各種文章。我忍不住問:大家都不上班嗎?答案是:大部分人都在一邊做著跟寫字全然不同的工作,一邊在業餘時間裡瘋狂碼字。

  有人會說:這些最後成功的人,都是少數啊,你怎麼不說那些累得半死還一無所獲的人?我只能說,一開始就怕輸的人,怎麼都很難贏。

  優秀的人,之所以不滿足,從不是為了那個唯一的結果,而是為了不放過那些可能導致結果的希望。

  他們失敗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依舊會一次次嘗試。因為對他們來說,追求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根上來講,是一種對生命“物盡其用”的世界觀在支撐著他們,而不是某一次結果。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容易滿足的人,自我驅動力往往不高,所以活得輕鬆;不易滿足的人,自我鞭策能力強,也容易陷入焦慮。

為什麼優秀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你的朋友圈深深的出賣了你!

  無所謂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4

  優秀的人眼裡,沒什麼事值得炫耀。炫耀這種行為,有一個前提:炫耀的事件大大“超出”了炫耀者的日常。

  月薪2000的普通妹子,有一天被“土豪”帶著吃了一頓高大上的晚宴,飯桌上的她很難按捺得住:得趕緊發個朋友圈啊!

  她很清楚,這事在自己生活裡有多罕見,自己朋友圈裡的人多麼難以企及。

  炫耀,本質是對自我圈層的超越與否定。

  但到了努力而優秀的人那裡,為什麼就不值得炫耀了呢?

  不是說優秀的人不喜歡比較與超越,恰相反,他們很在意比較——比較過去與現在、變好與變壞、進步與退步,但他們的比較,是建立在真實性之上的。

  優秀的人都很務實,對於什麼是實實在在的擁有,什麼是偶然性的虛幻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我們會發現,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拼了命地努力。因為不滿足的背後,是焦慮與害怕。

  他們知道:得不到的美好,永遠沒有盡頭;已得到的美好,卻有可能隨時坍塌。炫耀,則暗含著一種懈怠、自滿、享樂以及好運即將用盡的意思——這深深戳中了他們的痛點。

  所以優秀的人會控制自身力量,將慾望轉化成自律——剋制虛榮心,放大自身不足,從而保持飢餓,維持苦修。

  如喬布斯所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上帝給了你一顆飢餓的心靈,就必將忍受如坐鍼氈的煎熬。

為什麼優秀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你的朋友圈深深的出賣了你!

5

 優秀的人,較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

  生活裡,總有一種聲音:“活得那麼累幹嘛?你看XXX,在家相夫教子不也很快樂嗎?”“人嘛,健康、善良、開心就好了,其他的就別折騰了!”好像那些努力的人都過得有多慘似的。

  但人活著的快樂,是無法用某一類“通常”、“應該”的生活方式就能統攝的。

  生命的快樂,在於奔頭。奔頭,對不同人來說,是不一樣的。

  • 你覺得陪伴孩子快樂,因為孩子的幸福快樂就是你的奔頭。

  • 你覺得旅遊畫畫快樂,因為這些內在修行就是你的奔頭。

  • 你覺得投資賺錢快樂,因為看著數字一點點上漲就是你的奔頭。

  優秀的人,更難感到快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快樂。只不過他們的快樂,跟世俗定義的快樂並不一樣。在世俗看來,有福不享就是白痴。

  在努力而優秀的人看來,通過自主行動,獲得相應回報,這種驗證自身能力的過程才是快樂。

  壓抑自我真實感受,為了外界眼光而試圖活得“聰明”而“划算”,那才是真正的不快樂。

你發的每條朋友圈,都在出賣你

作者 | Spenser

01

我發現,微信朋友圈的套路很深。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最直接、最有效地瞭解一個人,基本上看ta發的朋友圈就可以了。

雖然發朋友圈都是選擇性表達,或者更赤裸裸地說,是內心最深處的裝逼表現,但你所轉發的內容,表明你所關注的領域。

比如老人家轉養生帖和愛國貼,媽媽們轉育兒文和母嬰電商活動,經常轉36氪的一看就是創業狗混互聯網圈的,天天轉馬雲巴菲特比爾蓋茨雞湯的,基本就是做微商或直銷的勵志中青年。

你所寫的評論,就是你的態度和價值觀,有人天天歌頌偉大祖國,也有人天天罵政府罵樓市罵貨幣超發。

你所晒的照片內容,可以看出是經常旅遊還是經常加班;直接發原圖還是做構圖和剪裁,用什麼濾鏡和修圖軟件,可以看出是文藝小資範的還是走性冷淡風

——這都暴露了你看待這世界的角度。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最好的標籤。

總之,在這個美髮店都是首席和總監的年代,中關村遍地都是CEO、COO、CFO,總裁、副總裁頭銜印滿你收到的名片,單靠title已經失去了光環和背書。而朋友圈就是你的獨特標籤,而且還是更多元的,不僅限於職場的。

02

很多人說,朋友圈本來就是熟人社交,自己想發就發,哪有這麼多條條框框。

這裡我要提出自己兩個較為偏激的觀點:

第一,微信的功能,早已經不再是熟人社交而已;

第二,朋友圈也是社交的江湖,也講江湖規矩。

首先,微信不再是一開始的我們彼此很熟,才通過通訊錄添加微信,那確實是原始的熟人社交;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剛剛認識彼此,我們可以交換名片或不交換名片,但是我們一定會互加微信,尤其在商務場合,對不對?

所以,我們是先加微信,後慢慢了解對方。微信早已脫離了熟人社交的概念,越來越多走向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可以不拘小節,隨意隨性;而陌生人社交,就要注意很多分寸了,因為你時刻在暴露自己的性格、態度、品味,和取向。

再講一講朋友圈的江湖規矩吧。微信的本質當然是社交屬性,但是因為公眾號這個偉大的發明,微信其實已經具備了超強的媒體屬性,對不起,我侮辱微信了——其實微信已經成為目前最大的社交媒體了。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很好理解,現在中國最大的網絡媒體,一個微信,一個微博,至少佔據了60%以上的大眾關注流量,其它什麼鳳凰、頭條、豆瓣、知乎等等,都是相對垂直類的,體量無法和微信微博抗衡。

而微博和微信相比,微信更佔大頭,微博前幾年都感覺混不下去了,後來90後們玩起來了才拉回微博活躍度。你問問周圍人平時都是通過什麼方式來了解社會熱點,前陣子王寶強事件出來後,雖然是微博發了聲,但是病毒式傳播在哪裡,在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呀。

一句話,微信開始越來越多走向陌生人社交併擁有大眾媒體屬性了。

03

既然是陌生人社交,既然自帶媒體屬性,就會導致兩個結果:

  • 第一,你發的朋友圈內容,是提升了自己的個人品牌,還是傷害了個人品牌;

  • 第二,你發的內容,對關注你的他人而言,是否有營養價值?

當大家不再把朋友圈當熟人社交平臺,而當作一個媒體,來獲知資訊和知識服務的時候,那些每天在朋友圈刷廣告、或連續發n段視頻的人,就會帶來極度反感,讓人產生屏蔽或拉黑的衝動。就是因為這些垃圾內容佔據了大家希望在朋友圈看優質內容的的空間和時間。

關注有些人就是浪費,所以我們清理和優化自己的朋友圈環境。

當然,無節制發帖的人畢竟少數,更大的層面是,你轉發的,如果經常是那些煽動性內容、那些未經證實的謠言,那麼久而久之,你在那些思想比你高級些的沒那麼熟的朋友心裡,就顯得有些low,有些蠢。發佈的照片像素也不清晰,甚至品質低劣畫面模糊,就顯得你審美太差,品味太低。

朋友圈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這樣悄無生息地開始了。

那麼反過來,那些有思想、有調性、有審美的人發佈朋友圈內容,就會成為稀缺品,成為價值高地,成為大家想要關注的優質內容,而那個微信好友,就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頭部IP。

這一點我其實體會特別深。

今年對我來說是跨度特別大的一年,因為多了一些身份,進入了一些以前接觸不到的圈子,認識了一些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比較牛逼或有意思的朋友,一起吃飯或喝茶,互加了微信。

而我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內容,經常能讓我學到好多關於行業的新洞見。

比如一些做風險投資的朋友,他們就會經常發表一些關於各個行業的判斷或事件分析,甚至談一些更直觀和深刻的內幕八卦,不經意間更新我的知識結構;

比如一些影視圈的朋友,他們就會晒一些平時在媒體上才能看到的明星生活照,甚至很多時候是他們的更新先於媒體,讓我也很有先睹為快感;

還有這幾天比較火熱的電影,看他們狀態就知道目前票房廝殺得多麼慘烈。

04

另外,關注優秀的人的朋友圈是最好的自我成長方式之一。

雖然我是為知識付費的堅決擁護者,但是並不看好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付費內容的效果。一些APP上的付費課程,內容肯定是比一般的線下培訓好很多,畢竟敢在互聯網上玩收費的,一般都是自有品牌自帶流量的大IP們。

然而,最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持續的黏度。什麼意思? 有在網上付費經驗的童鞋就會明白,不管是付費閱讀也好,付費社群也罷,一般都是頭幾天比較熱情,想著老子交了錢了要好好學點乾貨回來,但是一般過了一段時間,就注意力分散或沒有動力了,甚至都想不起付費的這個事了。

有數據統計,只有10%的付費用戶,會一直堅持學習。超過一半的付費用戶,付費一週後流失率巨大,甚至好些比例是,付完錢後,壓根就沒有學習過。

這個和花錢買健身年卡的道理,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健身房一直在賣年卡,而不用擔心人滿為患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一時的積極性衝動。

人性啊人性。

而朋友圈的出現,就最好地解決了持續粘性問題。

沒事刷個朋友圈,早已成為是每個人的日常——高黏度由此而生。而且可以留言和發表評論,解決了交互需求,提高了參與感。 另外,朋友圈屬於碎片化學習時間,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優質內容+高度粘性+高頻交互,我覺得在朋友圈學習,就是目前最好的學習方式。

而且這種學習方式,不帶著功利的目的,潛移默化中發生——這就是教育的本質呀。

讓朋友圈做我們的成長方式之一。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動盪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

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

水木然寫了這三本書:

為什麼優秀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你的朋友圈深深的出賣了你!

《跨界戰爭》討論的是秩序重組;

《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

《個體崛起》討論的是商業模式

這三本書的關係層層遞進

它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

請點擊下面購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