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App,正引領下一波社交變革?

Soul App,正引領下一波社交變革?

社交產品領域,張小龍已然封神。全球人口第一的中國,微信已經佔據了整整八年的社交統治地位,無人能夠撼動,然而就在幾年前,曾有人向騰訊提出一個尖銳問題,

“微信是一款極為優秀的產品,但微信為什麼走不出國門?”。

騰訊當時是這麼迴應的:國外即時通訊和熟人社交領域,早已有Whatsapp、Facebook提前佔位,市場需求已被充分滿足。

這個回答我一直印象極深。因為騰訊間接承認了一個事實:熟人社交是關鍵必要基礎設施,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一旦有人建成,後來者幾乎無法推倒重來。

熟人社交一大特性是線下線上關係互導,替換成本大。微信的壯大很重要的原因是騰訊QQ8億用戶的積累,沒有“好友一鍵導入”,就不會快速迎來用戶的爆發級增長;並且,微信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發力很早,早早做出了適宜的產品形態。

社交領域的另一個特性是“先發制人”,底層設施就像城市規劃一樣,一旦在某塊土壤上落地生根後就很難發生改變。這意味著,後來者只能在底層的基礎設施上建上層建築,像陌陌、抖音、飛聊裡的用戶想進一步發展關係,從線上走到線下,需要一個足夠可靠的聯結工具。

21世紀初,互聯網還是個剛剛發育的新興產業,透明、開放、去中心化的特點,讓各種類型的信息更高層次地在線上流動起來。後來QQ、微信熟人社交工具的誕生,為互聯網線下連接線上提供了最為普及的解決方案,而熟人社交天生的網絡效應讓其漸漸結成了一張無處不在的巨大的網,逃離成本巨大。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張網絡最後收斂成一個以熟人關係為焦點的中心化結構,積攢能量,讓微信演化成了超級操作系統般的存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時不是社交真正該有的範疇和內涵了。

騰訊最初搭建完畢的基礎設施,提供的只是一個交流的工具,社交真正的需求,人類社會生活需要情感交流的天性,並沒有被滿足。特別是單身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婚主義、孤獨感和社交恐懼並行的年代,不善社交的一大群人,還在社交荒漠裡徘徊。

隨著時間一步步的推移,90後、00後一代漸成核心主流用戶並且開始引領產品體驗潮流,原有的僅僅停留在工具層面的熟人社交,已無法滿足他們在完全不同的社會和心理語境下的訴求。微信太老了,而陌陌們又大多在赤裸裸談性說愛。

Soul App,正引領下一波社交變革?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在最低層級,社交需求屬於心理精神層面,要高兩個需求層級。陌陌以“約炮”為發力點,引領了一時的潮流,但用戶的需求始終會升級,越往後越向金字塔頂尖靠近。像陌陌和探探,以滿足生理需求為前提的社交是“低檔”需求,正面臨後勁乏力:陌陌後期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用戶流失的問題,他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強化興趣小組,培養紅人,以及開設陌陌吧....陌陌不斷探索新路。2017年陌陌在北京各大地鐵站的地鐵投放,宣傳焦點變成了直播和視頻,在當年3月發佈財報的顯示,陌陌直播視頻DAU同比大躍進,並且利潤增長了524%。陌陌在視頻直播風口成功轉型,或者說,在社交領域的進展呈停滯和失敗狀態。

下一波社交變革的方向在哪,會有顛覆性的產品出現嗎?

當我們去分析一個社交類平臺是否有持續價值,主要也看這類社交平臺的用戶和用戶之間,透過這種具體的產品形式,是否能夠形成持續的頻繁互動,而形成這種互動的本質驅動力,就是用戶的內在動機,譬如某種滿足感、存在感、成就感、虛榮心、安全感,或者多種滿足的一個有機混合。 用戶數量和活躍度代表了某種社交需求剛需的程度,而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可能才真正代表了未來的方向。

比較鮮明的一個例子是Soul,在2018年一些大火、獲得鉅額融資的新興社交App中,投資人透露了Soul裡面用戶的連麥時長數據非常誇張,而這家公司打的旗號是“靈魂社交”,直擊內心真正的精神需求,職業、愛情、學業、興趣...人生的酸甜苦辣,起承轉合,需要安全的傾訴、聆聽、交流、宣洩,才能排遣的這些情感,擁有巨大的觸動用戶的潛力。

Soul App,正引領下一波社交變革?

一款內核為精神社交,再外延不同人群,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社交產品。Soul展示的產品核心功能,足夠獨創和有趣,因為新興社交產品的突圍,難點在用戶關係的突破、建立和鞏固,Soul不同以往的地方,不以約炮,也不以顏值勾搭,而是性格測試,以人工智能的底層算法Match來啟動交流,鼓勵人們走出第一步。

Soul的 “靈魂自測問答”會在用戶第一次註冊app的時候出現,以二選一、三選一的選擇題展現。 測試分為三個階段。做完第一階段的六道題即可進入app使用。做完後兩階段的26道題有助於完善性格報告,匹配更為精準的用戶。

社交軟件都有基於一個維度的用戶匹配: 基於LBS(即地理位置),或者基於某種目的的工具性,比如職場交友的Linkedln,基於興趣愛好和知識挖掘維度的百度貼吧和知乎,而Soul好像是第一個將性格作為匹配維度。

Soul的用戶匹配基於性格測試的結果,並且由人工智能算法來主導這一過程,眾所周知AI最大的特點就是隨著數據的增多,神經網絡層的加深,會會導出越來越好的結果。我曾詢問身邊朋友,讓你真正與陌生人順暢無障礙無壓力的交流,並且成為好友,究竟哪些因素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顏值、三觀、學識、興趣愛好、性格? 答案沒有特別統一。有人將顏值擺在首位,長得不夠漂亮就沒有興致;有人覺得一直的興趣愛好才是跟陌生人開啟話題的鑰匙;有的人認為是三觀,以及性格互補,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但基本上,如果性格和氣場不一致,就很難真正發展下去.... 性格測試可能科學可能也不夠全面,但不管怎樣,一個社交軟件若能滿足用戶“探索自我”的娛樂性,並且以此為開啟陌生人社交的契機,是一種前人沒有的創新。

還有一些亮點,比如動態3d球形式展示用戶 ,手指劃撥很順滑就能換一個星球(即換一批用戶),點擊圓點進入和用戶match的主頁,點擊頭像可查看對方性格測試報告和朋友圈 ,也可以選擇機器人自動匹配,右上的“篩選”按鍵,可以按照年齡、星座、性別等屬性進行篩選匹配用戶。Soul雖然有“男、女、性別不限”三個選項,但默認的還是異性。畢竟線上社交的存在,大部分還是為異性社交的羞赧、扭捏、畏怯提供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平臺、打開了一個壓抑釋放的出口。

Soul的DAU在幾個月前已經突破了400萬,從知乎、微博等平臺的輿論看,Soul 以智能算法進行性格匹配,陌生用戶之前的破冰效率頗高,而且基於機率嘗試可以找到聊得來的人,會刺激用戶的多巴胺分泌,又好玩又期待。

除了關係的開啟,避免尬聊,真正聊得起來。關係的維持,鼓勵用戶進一步加強互動,也是陌生人交友最難推進的地方。Soul 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相信真正玩過一段時間Soul的人都能感覺到一種“飢渴”,不能自己上傳頭像,而只能從官方庫裡既定的幾個頭像選擇和加工,個人信息和聊天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開放,而是隨著關係的加深,聊天時長和頻率到達一定的閾值,才能觸發和解鎖,而判定規則可能也是AI在起作用。比如Soul裡面,一點一點注滿和亮心動瓶這種動畫觸發。Soul採用剋制、設置信息提示、循序漸進的方式,用戶體驗非常的不一樣,浪漫又有安全感。

還有Soul真正去中心化的UGC內容,運營質量很高。陌生人社交的前期運營需要運營工具的介入,Soul的feed流排序方式為:第一條feed為UGC內容,運營通過篩選後推送至首頁首條,之後的按照用戶發送時間排序。如果你是Soul資深用戶,廣場信息一定會佔據你一部分注意力,清新、友善、年輕的話題和分享不斷,一種類似微博的內容消費,不像微博現在更偏媒體屬性,更加去中心化。

整個亞洲由於其農耕文化的淵源,集體主義盛行,互聯網產品心智和習慣,比歐美更為集中和中心化。比如新浪微博相比Twitter信息分發的中心化強度更高,新浪微博通過明星入駐、早期凸顯公知、紅人段子手做出了一套比Twitter更為強大中心化內容機制。可能當年騰訊微博不了了之,新浪微博最後一家獨大,比騰訊更中心化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Soul 在信息分發上卻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弱化了等級更為偏向了普通人,鼓勵更多人生產更多真實高頻的內容。而去中心化的內容驅動了更多用戶產生連接,去交流,真正的社交而非變相的媒體。

星球裡的測試等趣味遊戲,官方引導的UGC內容,以及聊天的管控,共同形成了Soul文藝風格和正面氛圍的形成。

Soul的亮點,性格測試 AI判定進行交流啟動,塑造限制、塑造飢餓感來有限卻更原地發展牢固的關係,通過神奇的"化學反應匹配算法"推薦彼此合拍的用戶相識,讓他們可以通過溝通和交流來降低孤獨感,提升幸福感。Soul相對更為真實幹淨、平等溫暖的分享氛圍,安全地抒發情感,打動了很多人,眾多用戶把他們在別處說不出口的話寫在Soul上,無處發洩的小情緒,讓許多人主動為Soul進行口碑傳播。

Soul App,正引領下一波社交變革?

人類先生產工具,然後利用工具去生產,社交工具和社交目標不應該本末倒置。無效社交可能是造成當代人孤獨的原因。大家每個人手機上都有好幾個社交軟件,微信、QQ自不必說,微博、豆瓣也是常用的,還可能有一些小眾一點的,比如陌陌、探探等,但翻遍所有社交軟件,有不涉利益、三觀一致、平等對話的好朋友嗎?沒有。Soul 正嘗試打破這樣的一個現狀。

Soul所啟發的,關注精神層面需求,對AI的深度利用,來解決破冰和鞏固關係,去中心化強運營的內容管控,來留存和擴大需求,最終塑造一個能暢快分享,真正解決社交痛點的產品,可能會成為下一世代社交產品的標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