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名詞)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侷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裡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絡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互聯網思維是降低維度,讓互聯網產業低姿態主動去融合實體產業。

互聯網思維的六大特徵:大數椐、零距離、趨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眾生。

互聯網時代

1)Web1.0,門戶時代。[2] 典型特點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互動。從1997年中國互聯網正式進

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名詞)

入商業時代,到2002年這段時間,代表產品有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

2)Web2.0,搜索/社交時代。典型特點是UGC(用戶生產內容),實現了人與人之間雙向的互動。方興東創造了博客中國,開啟了用戶生成內容的時代,典型產品如新浪微博、人人網等。

3)Web3.0,大互聯時代。典型特點是多對多交互,不僅包括人與人,還包括人機交互以及多個終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開端,在真正的物聯網時代將盛行。一開始僅僅是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實現了“每個個體、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的狀態,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思維指引下的新商業文明時代。

中國互聯網元老、寬帶資本田溯寧說:未來的企業要互聯網化,每家企業都要有互聯網的思維。在未來不用互聯網方式來思考問題,就沒辦法在社會展開競爭。

這裡說明一下: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有了這些思維,而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使得這些思維得以集中爆發。

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發布了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3] ,讓這個詞彙開始走紅。

互聯網的發展過程,本質是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包括人機交互。

注重人的價值

互聯網思維是怎麼產生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互聯網技術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在商業層面的邏輯。工業社會的構成單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構成互聯網世界的基本介質則是無形的比特。

這意味著,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根據摩爾定律等理論,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服務器都將無限指向免費。在互聯網經濟中,壟斷生產、銷售以及傳播將不再可能。

而且,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雖然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權重,但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佈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

在一個網狀社會,一個“個人”跟一個“企業”的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跟厚度決定的。你的連接越廣、連接越厚,你的價值越大,這也是純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徵,你的信息含量決定你的價值。所以開放變成一種生存的必須手段,你不開放,你就沒有辦法去獲得更多的連接。

所以,互聯網商業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開放基礎之上,互聯網思維也必然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徵。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經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經濟。

農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土地跟農民,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是資本、機器(機器是固化的資本)、流水線上被異化了的人。工業時代早期考慮最多的是異化的人,因為人也被當作機器在處理。人只是流水線當中的螺絲釘。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是知識工作者,就是德魯克在上個世紀末講的KnowledgeWorker。企業的管理也會從傳統的多層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網絡、更加生態的方式。讓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夠創造價值,變成任何一個組織和整個社會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