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公敵”Jack馬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周琦︱北京報道

責編:陳惟杉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1期)

“行業公敵”Jack馬

“阿里‘雙十一’不掙錢,就是想給你們帶來快樂”“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成為亞馬遜” “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2017年,馬雲的這些“金句”已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在侃侃而談之餘,馬雲還在電影《功守道》中出任男主角,跟吳京、甄子丹、李連杰等一眾武打明星切磋不落下風,並和天后王菲合唱主題曲《風清揚》,刷爆朋友圈。

當年馬雲通身洋溢著激情四射草根範兒,為草根、大眾利益代言,俘獲點贊無數,乃至成為中國互聯網異軍突起的象徵,如今卻似乎成了“行業公敵”。BTJ(百度騰訊京東)的掌門人李彥宏、馬化騰與劉強東時不時地就要和馬雲明裡暗裡較勁,甚至打幾句嘴仗。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諸多飯局中被“排斥”在外,網友戲稱,馬雲是一個人在對抗大半個中國互聯網圈。

這不是馬雲第一次缺席飯局,前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飯局,馬雲也沒有參加。馬雲迴應道:“我沒有想過參加還是不參加,反正也沒人邀請我,當然邀請我也不一定有時間。你信不信我今天真搞個飯局,可以把全世界的人都請來,請來一幫土豪,在全世界都是頂級的。一頓飯局能打垮我?開玩笑!”

一頓飯局肯定打不垮馬雲,不過在2017年,一個“反阿里聯盟”也確實隱現於中國的互聯網江湖。

“不懂技術”的馬雲成立達摩院

雖然2017年馬雲演講、唱歌、演戲哪件事都沒落下,但可以確定的是,謀劃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他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7雲棲大會上,馬雲宣佈阿里巴巴要成立探索人類科技未來的實驗室達摩院,他介紹說,這個研究院不同於大學研究院,也要和微軟、IBM、英特爾研究院不同,達摩院未來要實現自營自理,阿里巴巴未來的利潤是由技術產生。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將在技術研發上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人才、投入技術、開拓未來,包括全球研究院、高校聯合實驗室、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三大部分。

馬雲表示,自己是不懂技術的,正因為不懂,所以比任何人都支持技術。雖然自嘲在互聯網圈中“不懂技術”,但馬雲的阿里巴巴在技術方面的投入領先於中國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其2017財年技術投入為170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百度同期的101.5億元、騰訊的118億元和京東的54億元人民幣。

招商證券首席計算機互聯網分析師劉澤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說,阿里目前同亞馬遜、微軟等國際巨頭的研發投入差距明顯,此次成立達摩院,意在加大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投入,加強與國際科技巨頭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從規模型企業向技術型企業轉變。

在每一次技術變革的抉擇中,馬雲似乎都找對了方向,也憑此積累了足夠的底氣。在貴州數博會上面對以技術見長的李彥宏時,兩人還有一場小範圍內的“交鋒”。

馬雲認為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基本上都是空殼;李彥宏則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最寶貴的不是數據,而是數據帶來的技術和創新。對於雙方的爭論,馬化騰專門“調停”,他認為李彥宏與馬雲講的是未來發展的不同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兩人嗆聲,表面上看是數據和技術之爭,實際上在針鋒相對之餘,雙方也有同氣相求之聲。馬雲和嘉賓主要討論的是人工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區別,而李彥宏則希望用人工智能幫助和改善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在數據與技術創新帶來的未來可能性面前,馬雲和李彥宏都強調要改變心態,適應可能性。

“反阿里聯盟”隱現江湖?

在李彥宏和馬雲爭論的過程中,馬化騰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不過,他和馬雲之間的“二馬之爭”,實則更為激烈。

馬化騰在“3Q大戰”之後越來越低調,然而在面對馬雲時,馬化騰卻很難低調得起來。“和馬雲競爭太多,有時候也很困惑。”即便是在公開場合,馬化騰也難掩與馬雲之間的爭鬥。

2017年12月中旬,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發了一條朋友圈稱,“傳說江湖有個祕密組織,叫反阿里聯盟”。馬化騰在這條朋友圈下評論說,“物極必反”,被外界認為間接證實了“反阿里聯盟”的存在。

有業內人士評論稱,阿里之所以不討人喜歡,是人們因為恐懼而對龐然大物抱有天然的警惕。確實,在馬雲與一些互聯網大佬的“嘴仗”背後,也可以看到他們背後的公司的明爭暗鬥,以及阿里在特定領域裡的強勢。

就在馬化騰發表“物極必反”的評論前,馬雲與馬化騰曾就多個問題展開爭論,例如就“賦能”公司應該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脣槍舌劍;在共享單車上,雙方關於ofo與摩拜合併的分歧眾所周知,馬化騰還暗諷阿里,稱共享單車被當做支付的推廣工具。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阿里和騰訊來說,共享單車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共享單車客單價低,但支付頻率高,是一個天然能夠獲取用戶的高頻支付場景。阿里巴巴選擇在共享單車上砸錢,其實是為了培養國內線下支付使用支付寶的習慣,騰訊也是同樣的道理。外賣、打車、單車之爭,並非線下使用場景之爭,而是線下支付場景之爭——以打車為例,支付寶的意圖是為了讓用戶養成“用支付寶打車”的習慣,而不是養成“用手機打車,支付寶充錢”的習慣。2017年,雙方曾進行移動支付大戰,當年三季度,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3.73%與39.35%。

馬化騰間接證實的“反阿里聯盟”雖然依舊雲裡霧裡,但很多人都戲稱“聯盟”的“排頭兵”是劉強東。劉強東在2017年12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就曾暗諷馬雲“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說法。

業內人士認為,兩位大佬在各個領域分別發力宣傳,背後其實是網絡話語權之爭。馬雲與劉強東都是公司的名片,馬雲的天然優勢是口才和演講力,而劉強東則被很多人認為踏實不忘本。當這些既定印象成為一種固定的看法時,兩位大佬必須突破自身的侷限,展示其他方面的優勢或者個性。

其實近幾年,劉強東與馬雲的嘴炮年年從年初打到年末,不少人或許已習以為常。但在2017年年末,雙方的競爭顯然不只停留在“嘴上”。

2017年12月18日,唯品會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騰訊、京東簽署聯合投資協議,騰訊和京東將以現金形式向唯品會投資總計約8.63億美元。同時,三方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騰訊將在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6年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天貓在市場中的份額佔比為57.7%,京東以25.4%份額緊隨其後,唯品會的市場份額為3.7%,保持第三。

因此這一動作被很多人解讀為京東拉上“老三”對抗“老大”天貓。

“行業公敵”Jack馬

《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15期(4月17日)《阿里巴巴開啟外貿新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