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來源:區塊鏈藍海 作者:孫副社長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在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先給大家提個問題:如果說要選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些標誌性事物,你會選什麼?

毫無疑問,二維碼絕對能在當中佔據一席之地,從幾年之前的默默無聞,到一夜之間貼滿大街小巷,二維碼作為智能設備之間的重要連接,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正如錢鍾書所言:“你吃雞蛋的時候不一定要認識雞。”與文藝行業不同,科技行業的尷尬往往就在於,在人們每天都享受著它所帶來的便利的時候,他們卻經常不瞭解這些產品的發明者,比如絕大多數人其實就不知道二維碼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如果上網查,你多半會被告知,二維碼“掃一掃”是在2011年由一名中國科學家申請了專利,但若是追溯源頭便會發現,二維碼這一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叱吒風雲的工具,其實早在1994年,就已經由一家外國企業——也就是日本電裝公司發明出來了。

圖:二維碼之父:電裝公司的工程師騰弘原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有些許質疑,既然電裝公司發明了二維碼,那為什麼未能預料到它在未來社會的廣泛應用,並從中獲得與自身貢獻相匹配的名利、以至於都沒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存在呢?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們發明這項技術的時間實在是太早了。當時的臺式計算機和傳統互聯網尚且處在發展的早期,能夠預料到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出現的又有幾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裝公司沒能從發明二維碼當中得到相應的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種東西要等到流行,已經是二十年之後的事了。

領先兩步是先烈:那些生不逢時的互聯網創意

電裝公司在二維碼上的遭遇其實並不是特例。正所謂“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兩步是先烈”,很多的科技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是他們的技術不夠先進,理念不夠超前,恰恰相反,他們在技術這方面走得其實非常領先,但用戶對他們的產品就是不買賬。具體的原因嘛,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們應該都有所瞭解:所謂的“科技助力實體經濟”,本質上是科技產品的發展軌跡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軌跡產生了交點。而對於科技產品公司來說,他們所要追求的不是別的,就是那個交點。只有基於這個交點之上的產品,才能通過自己的服務,在現實社會中吸引用戶。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同樣的道理,放在科技產品上同樣適用:只有當與你產品相關的幾個子技術同時成熟,也就是這幾個子技術的發展軌跡產生了交點(哪怕是大致的交點)之後,你的產品才會有比較好的可用性。就拿熟悉的手機來說,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有非常不錯的移動通信體驗,在科技這條線上,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領域的進步——高效芯片的發展、底層操作系統的完善、敏銳的觸摸液晶屏、長時間續航的鋰電池、清晰的攝像頭技術,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就不可能有現在這麼高體驗的智能手機,更不可能有在其承載之上的各種行業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在這種“多類技術協作出某一科技產品”的情況下,假如這其中的一項技術發展的特別迅猛,理念特別超前,而其他的子技術還沒有符合基本要求,那它的突進對於科技產品的的出現其實作用不大,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對研發這一技術的公司來說反而是背道而馳——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x線和y線本來應該在A點相交,然而在某一個時間點,當x線先到了預期的位置之後,y線卻還沒到。這個時候x如果繼續延伸會怎麼樣?沒錯,你猜對了,它非但不會讓y線碰觸到A點,反而自己還會離預定的A交點越來越遠。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在這方面,筆者可以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在最近兩年,互聯網視頻直播堪稱一個創業的風口,包括抖音、快手、火山在內的多家公司在這一領域瘋狂拼殺,然而,很多年輕的朋友都不太瞭解,早在十年多之前,中國就已經有一家背景比較雄厚的在線視頻平臺存在了,這個公司的名字年輕的讀者可能比較陌生,但很多80後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那就是新浪UC。

作為老牌互聯網巨頭新浪曾經的主要產品之一,新浪UC一度是市場佔有率僅次於QQ和MSN的準主流社交軟件。與前兩者相比,它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有一個在線的多人視頻聊天室功能,在當時社交網絡主要以文字為媒介的大環境下,這種通過語音和視頻互動的交流方式,顯得非常超前。

然而,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僅靠理念這一項的領先,並不足以製作出優良的產品,儘管當時視頻會友的想法很前沿,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在技術一側,當時的軟硬件都不支撐這種應用能夠流暢的運行。舉幾個比較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十多年前是沒有普及智能手機的,甚至很多普通的人家連配置好一點的臺式電腦都沒有,這一下就把很多擁有大把時間和精力、而且對新生事物又有強烈探索慾望的年輕用戶擋在了這款應用之外(所以當時UC視頻音頻聊天室中的很多用戶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中年大叔和大媽),而那些有意向參與到視頻平臺中的年輕人,往往就需要跑到網吧,去找那些有攝像頭的機器,這樣一來,就大大的限定了用戶的整體在線時間。

從後來用戶反映的情況來看,那些有幸能參與到新浪UC這款視頻平臺中的用戶,他們的體驗嚴格來說也很一般,至少需要默默地忍受著這款產品的以下幾個弊病:首先,當時的網速很難支撐起在線視頻與音頻的流暢播放,各種卡頓現象層出不窮。其次,由於臺式電腦的限制,攝像頭前的人永遠都是一副戴著耳機坐在電腦前的呆板模樣,由於需要注視著屏幕,所以視線一般都不會正對著攝像頭,體驗相對來說比較差。更重要的是:當時的AI美顏技術還不是那麼發達,並沒有什麼瘦臉兔耳朵眼睛變大之類的花樣,只能通過調高亮度來給自己“美白”,偏偏當時的很多互聯網用戶的打扮又顯得有那麼一點土氣,在時尚程度方面根本比不過現在日韓歐美風附體的帥哥美女,所以新浪UC這款產品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沒能得到其他技術的加持,始終處於一個非常疲軟的狀態,直到前幾年的時候終於停止了更新,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圖:由於技術的更迭,新老兩代視頻平臺之間有著巨大的體驗差異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然而,令UC項目團隊未能想到的是,他們在十年多年前始終沒摸索明白的在線視頻方向,在2015年之後突然成了炙手可熱的創業風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的用戶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拍攝視頻,使得背景也不必再拘泥於雜亂的室內與喧囂的網吧。而包括3G和4G在內的高速無線網絡的普及,也讓視頻與音頻的播放顯得更為流暢,至於美顏技術與民眾時尚意識的覺醒,更是讓這類應用幾乎成為了民間文藝明星的舞臺,一時間,視頻與直播成為了社會資金蜂擁而入的掘金風口。

對於曾經的新浪UC視頻平臺項目團隊來說,在看到視頻直播行業的崛起之後,其心情恐怕是五味雜陳的。他們在這方面犯過什麼大的錯誤嗎?那些後來的風口追趕者又做出了多麼英明的決定嗎?恐怕不盡然。使得他們命運分野的分界線其實可能只有一條——那就是在技術變革的背景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機不同而已。

事實上,縱觀整個科技產業,我們不難發現,像新浪UC這樣因為過於超前,而“先驅變先烈”的案例其實數不勝數。舉幾個例子:

中國最早的社交網絡Chinaren(沒錯,就是前兩天退出鏈圈的消費鏈楊寧做的那個產品),成立於1999年,然而當時電腦與互聯網尚未在中國普及,更不要說網絡社交了,2000年賤價賣給搜狐,後因經營不善,卒。4年後,臉書橫空出世,成為世界互聯網巨頭。

中國最早的共享單車公司“貝科蘭圖”,成立於2005年。希望趁著2008年“綠色奧運”的東風,把自己的自行車鋪滿整個北京,由於彼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並未成熟,始終未找到盈利方式。2011年,由於資金消耗殆盡,且未得到政策支持,卒。4年後,摩拜與ofo成立,成為“新四大發明”的典型代表,名利雙收。

圖:Mobike和ofo之前的城市自行車服務幾乎都當了後來者的炮灰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中國最早的一批私密社交軟件——點滴、美刻、登登、心晴、畫說、腳印、聯絡圈、七彩……在互聯網一二線城市用戶漸趨飽和的情況下,認為互聯網用戶社交圈子野蠻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私密社交的時代即將到來,於是在2011年左右紛紛開啟了業務,沒想到隨後幾年互聯網渠道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及農村,陌生人社交繼續大快朵頤,私密社交在連續幾年的時間裡都未被看好,亦未能持續拿到融資,最終資金鍊斷裂,卒。幾年後,微信憑藉主打“私密安全”的社交功能強勢崛起,成為世界上用戶最多的應用之一。

被動搖的信仰:區塊鏈技術現在過於超前了嗎?

看完了互聯網諸多生不逢時的案例後,我們還是回到熟悉的區塊鏈上來。在經歷了年初的瘋狂與年底的崩盤之後,很多區塊鏈從業者的神經如同坐了一輪過山車一般,已經被折騰得十分衰弱,而其信仰也如風中殘燭一般不斷搖曳,很多人開始被幣價砸得懷疑人生,從而產生了上文中那樣的疑問:區塊鏈真的是一項可靠的技術嗎?它在近期究竟有沒有落地的可能?現在參與區塊鏈行業,是不是就相當於在2005年加入新浪UC的視頻團隊?而我們現在這些從業者,是不是也會活成未來十幾年後科技教材中的反面典型?

嚴格來說,不一定。區塊鏈這項技術現在是否過於超前,取決於你打算怎麼樣使用它。我們以互聯網為例:你如果在2005年就想讓利用它來進行視頻直播、甚至是萬物互聯,那不好意思,這個確實是太早了,無論是智能設備,還是高速的低功耗網絡,在當時都是八字還沒一撇的狀態。但你如果只是用它來進行人與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打破信息壁壘,解決其不對稱問題,那實際上是恰如其時,堪稱入行的黃金時代。

那麼,現在人們對於區塊鏈的預期是什麼呢?刨除一些與落地應用無關的雜音之外,從筆者的角度來看,人們現在對於區塊鏈的終極期望,實際上是通過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智能合約,來實現經濟社會的運行自動化——首先,用一些設備把現實世中的A條件映射到數字世界,經過智能合約的轉換(A→B)後,再用另外一類設備,把數字世界中的B給映射回現實世界中。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毫無疑問,我們猜都猜得出來,這樣的經濟運行方式會高效到何等地步,節約多少社會成本,但是問題在於:這是一個可以觸手可及的目標嗎?是一個適合現在拿來當作區塊鏈行業slogan來立的flag嗎?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的信息基礎設施並不支持這種預想的出現,需要指出,這裡的不支持並不是只指底層公鏈的擴展性不夠,而是目前人們缺少打通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信息通道(譬如物聯網),這使得所謂的“公鏈之爭”,其實更像是一場數字世界內部的自high與狂歡。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區塊鏈項目團隊是以實現物理世界的“經濟運行自動化 ”為目標,那麼不好意思,你現在的處境就像2005年的新浪UC和2008年的貝科藍圖一樣,理念很正確,也足夠超前,但是有點太超前了,以至於其他的技術都還沒能跟得上來,如果你能夠熬到2015年,等到海量的資金傾注到這一的領域中,那你毫無疑問將會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但更大的可能是:你會像我前面所提到的那幾家公司一樣,在黎明即將到來的黑暗之前,就會因商業閉環始終無法打通、最終在燒盡資金之後頹然倒地。

圖: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背後,昭示著實體產業數字化的艱辛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從這點我們其實不難發現,對於區塊鏈企業來說,現在所要做的事情並不是在數字世界裡被動等待著物理世界的映射,畢竟從現實來看,絕大部分行業相關設施的投資與落地現在看來還遙遙無期。就好像十多年前的互聯網一樣,如果你在它剛剛出現的時候,就急吼吼的想要進行人機交互,甚至是萬物互聯,那別人鐵定會覺得你是科幻小說讀多了,因為包括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在內的各種數字化技術都還完全沒有成熟,甚至都沒有人知道。相反,如果你僅僅是以網絡社交(也就是俗稱的網聊)為目標,雖然看上去沒那麼高大上,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卻是更為實際的選擇,更何況社區如果垂直起來,其實也能玩出很多花樣。

那麼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目前最現實的應用和發展路線是什麼呢?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從數字世界向物理世界主動發動出擊,事實上,可能很少有人會想到,區塊鏈有一個跟我們之前見到的所有黑科技都不同的、最大的特點——無論是傳統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它們都是在產品出來之後,才普遍獲得社會的認可的,在此之前,當它們僅僅以一個概念存在的時候,並沒有太高的關注度,而區塊鏈卻不然,與其他各項技術相比,它可能是唯一一個還處於空氣狀態、或是沒有爆款高體驗產品出現的時候,就吸引瞭如此之多社會目光、或者說影響了物理世界的新生技術,那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答案很簡單:token。這就是區塊鏈能夠走出數字世界,並影響物理世界的祕訣所在。

看準了未來卻活不過現在:互聯網大敗局帶給區塊鏈的啟示

雖然很多人出於實體經濟從業者對金融行業天生的厭惡,對現在市場上的諸多token感到頗為不屑,然而不要忘記,互聯網社區聊天最初的時候也被人們認為是非常“不務正業”的事情,當時的“網紅”頭銜都稱得上是一個貶義詞。但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很多有才華的普通人,正是在互聯網這個大舞臺上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說“互聯網聊天”本身並不是原罪,關鍵在於:你聊的話題是什麼。如果你在程序員社區裡面交流技術,那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你在賭球社區裡面和賭徒們扯淡,那就是沒有意義的。token也是這樣,在筆者看來,單純用來眾籌投資的token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但如果能用其激發起社群的活力,並隨之將其打造為一個專注於去中心化C2C經濟的、可以用來代替中心化企業的社區,那就是有意義、也是比較可行的。

從這點來看,對於那些真正有意願紮根於區塊鏈行業的人來說,對區塊鏈這項技術及其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自己,都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區塊鏈行業,便不難發現一個黑色幽默:很多在2018年初盲目追捧區塊鏈的人,到了年底突然槍口調轉,開始向著這個他們曾經擁抱的行業瘋狂開火。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莫過於很多人之前對區塊鏈保持了實在太不切實際的幻想,結果在發現其他的配套技術並不能支撐起他們的預期時,瞬間信仰崩塌,由極端粉滑向極端黑,從百般維護變成各種唾棄。對於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重創,因為曾經的朋友一旦變成敵人,往往會比原有的敵人更具殺傷力。而對於個人來說,不能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事情,不僅使得自己無法分享到行業的紅利,隨之引發的情緒波動,也會傷害你在行業裡的形象與名譽。畢竟,無法承受熊市風雨的人,往往是沒資格、也沒機會享受到牛市的陽光的。

謹以此文獻給在區塊鏈行業披荊斬棘的先驅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