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式宿命

王興式宿命

過去12年,中國互聯網創業真正稱得上「超級大風口」的領域,其實就三個:社交、電商和O2O。王興趕上了其中的兩個。

什麼是超級大風口?看看上市公司的數量或者未上市公司的估值就知道了。

即使以贏家通吃、馬太效應極為明顯的社交領域,都有超過5家公司上市:微信(騰訊)、微博、陌陌、YY、人人、世紀佳緣;未上市的快手、B站、映客、探探、脈脈……

電商領域的上市公司更多:阿里、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噹噹、麥考林、蘭亭集勢;未上市的小米、蘇寧易購、什麼值得買、我買網……

如果把O2O理解成「線上下單、線下消費」的話,以攜程、去哪兒為代表的傳統出行上市公司都是O2O先驅;而目前中國估值過百億美金的幾家未上市公司中,有兩家是O2O:美團和滴滴。

一個人不能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但王興先後趕上了兩股歷史洪流:社交和O2O。社交敗給了巨頭,O2O正在遭遇巨頭狙擊。

從2005年推出校內網,到今天美團估值過百億美金,王興橫跨兩個時代、腳踩兩個賽道,都要面對一個終極問題:繞得過去的風口,繞不過去的巨頭,是這一代創業者的宿命?

(一)PC時代最大風口的血雨腥風

繼2000年前後的門戶網站之後,中國互聯網在2005年迎來了最大的一個風口:SNS,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這一年7月,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收購當時的社交網絡巨頭Myspace;而社交網絡的鼻祖Friendster開始在這一年走下坡路了,原因竟然是「用戶激增、服務器不停宕機」;Facebook已成為美國大學裡的網紅,並在2005年春天收到來自第一家機構投資者的投資……

如果說Web2.0成就了Copy to China大潮,那麼社交網絡就是這股大潮中的風口浪尖。7月份,老站長龐升東在上海推出了51.com;12月份,王興在北京上線了校內網。轉年4月,清華子弟兵、eYou創始人張帆推出了佔座網。

其實在2005年7月,還有一件當時被很多人輕視、但日後對中國社交網絡影響深遠的融資事件發生了:手握貓撲和5G校園網的千橡集團宣佈獲得美國著名投資機構千萬美元投資,同時收購中國最早的社交網絡公司UUme。

這家「美國著名的投資機構」叫Accel Partners,就是它剛剛在當年春天成為Facebook的第一個外部機構投資者。這一次,硅谷大鱷找到了中國史前版Facebook——ChinaRen創始人陳一舟,和他的社交產業鏈組織:千橡集團。

大幕拉開了。據說2005年中國主打社交網絡概念的創業公司不下30家,用今天的眼光看,顯然這是一個可以撐起風口的領域。但當時的問題在於,想法太多,資本太少。

2005年,紅杉中國和北極光剛剛成立,創新工場、經緯中國要等到2008年才成立。紅杉中國的第一期基金是2億美金,這個規模在十年後的中國根本排不進前20。

僧多肉少,這就要看創業者的融資能力了。如果說今天的創業者只要搭上個風口就能隨便拿筆天使投資,對於2005年的創業者來說,融資能力甚至比找風口的能力還要重要。這個能力裡哪裡來?履歷背書。

王興、張帆、龐升東、陳一舟。這四個人當中,只有王興是富二代,但從創業的維度看,王只是一箇中途輟學的海歸屌絲。

張帆和陳一舟同樣都是留美海歸,但已經有過相對成功的互聯網創業經歷,而龐升東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炒房客,做51的千萬資金基本都是自己賣房所得。

更有意思的是,陳一舟和龐升東的彈藥都是從別人手裡買來的:陳一舟是UUme最早的個人投資者,所以當Accel Partners看上陳一舟的時候,融資的前提條件就是把UUme打包進千橡集團,並且主攻這個方向。這個方向當然就是Facebook所代表的熟人社交。

而龐升東的51,其實是從福建人張劍富帶有社交屬性(約)的個人站10770演化而來的。2005年,10770的用戶已達到20萬,張劍福每個月能通過VIP收費獲得近十萬的收入。龐升東花了100萬人民幣將其買下,並邀請張加入51。

2005年上海中環的房價是5000/平米,100萬足夠買套200平的大House。而龐東昇為了做51,賣掉了15套房產中的13套,All in社交網絡。

12月份校內網上線的時候,51已有500萬註冊用戶。與龐升東的財大氣粗相比,王興團隊都是從親朋好友那裡借錢創業,前前後後有大幾十萬,根本不夠用。

正好這時成立不到半年的紅杉中國找了過來,很快就有了王興去紅杉辦公室把商業計劃書忘在出租車上的段子。王興不知道的是,恰恰是在這個12月份的最後幾天,紅杉其實已經敲定了對51的600萬美元A輪投資。

後來王興回憶說,與紅杉等VC的談判,主要卡在了盈利模式上,但當時無論是剛剛上線的校內網,還是已經有數百萬用戶的51,抑或美國的社交網絡鼻祖們,都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

紅杉不投校內而投51,原因很簡單:用戶量的巨大差距。VC都是很現實的。

接觸了差不多半年,到2006年6月份,沈南鵬和張帆正式放棄了校內這個項目,他們轉投了另一家主打大學生社交的佔座網(張帆投資了張帆)。學生王興不敵土豪龐東昇和當年入選「中國互聯網影響力100人」的張帆。下注賽道,紅杉從進入中國第一年就開始了。

2006年3月,千橡宣佈獲得來自硅谷兩大VC——Accel和DCM總計4800萬美元的鉅額投資。與前一年獲得千萬美元A輪投資的同時收購UUme的思路一致:繼續收購現成的社交網絡公司。這時校內網走進了陳一舟的視野。

4月份,陳一舟聽說了校內網正在融資的事。他最先給王興開出了1000萬人民幣左右的收購價,王興團隊沒從。

和紅杉談完,他們又和一家來自硅谷的VC談,本來都簽了Termsheet,但來中國考察一圈發現,千橡剛剛融完巨資,佔座網拿了紅杉的錢,51用戶已過千萬。返美之後就把協議晾一邊了。

這讓王興他們很是措手不及。因為根據之前的Termsheet,校內是不能同時找其他投資人的,這就意味著,王興手裡已經無牌可打了。

經過激烈的內部爭吵,王興團隊不得不接受陳一舟的最新報價,最後團隊拿到手有200多萬美元的現金。而陳一舟拿到手的,則是一個日後可以跟華爾街講中國版「Facebook」的金種子。校內網最終敗給了「門口的野蠻人」。

當2006年上半年王興為了校內網的融資而絞盡腦汁的時候,一家叫Twitter的新型社交媒體在舊金山誕生,並迅速火遍美國互聯網。

一年之後,仍然對社交網絡不死心的王興推出了新的創業項目:飯否。沒錯,這就是一箇中文版的Twitter。和校內網類似的是,完全照搬美國模式的飯否並沒有立刻火爆起來,幾個月之後,王興決定做一個新網站。2008年年初,海內網上線。

但海內網與校內、飯否的命運很像:押中了風口,但沒有成為爆款。3個月後,開心網上線,通過搶車位、偷菜等遊戲功能,迅速成為繼QQ之後中國最火的社交工具。北極光、新浪和啟明創投乃至騰訊,先後成為開心網的股東。

開心網的突然崛起,帶來的積極影響就是似乎讓人看到了社交網絡在中國的廣闊前景,負面意義在於,幾乎所有的社交網絡公司都在跟著開心網做同一件事:偷菜。

到2008年夏天,龐升東的51不僅已經拿了紅杉的兩輪投資,還吸引了史玉柱5000多萬美元的投資。看到開心網的路數,51一下子上線了幾百款網頁小遊戲。

當年4月份,孫正義的軟銀以4億美金注資陳一舟的千橡集團,這是繼孫正義投資阿里以來,對中國創業公司的最大單筆投資。轉年,校內網改名人人網。

2009年年初,飯否迎來兩件事:用戶突破百萬,賬上快沒錢了。更糟糕的是,很快因為群體性事件的傳播,飯否被封了。

就在這個時候,新浪微博大張旗鼓地上線了。很快以近乎秒殺的方式,幾乎把中國所有社交網站的流量吸引了過去。

對於當紅炸子雞開心網來說,前有人人網,後又新浪微博,到2010年年底,其核心用戶變成了每天依舊醉心於偷菜、搶車位的大媽們。

事實上,在飯否起來之後、微博崛起之前,開心網曾內測過一款微博類產品,但礙於飯否事件的嚴重性,一直沒有得到主管部門的審批。飯否錯過了微博時代,開心網錯過了微博時代,只有新浪,中國最早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才有資格獲得這張牌照。巨頭不是一天煉成的。

到2010年,大勢已去的還有51,這個前後融資近億美金的社交網絡公司,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追隨開心網追到溝裡去,而一直以來最大的敵人騰訊Qzone向51正式開戰,實施全面絞殺戰略,一舉斷了51的生路。

龐升東不得不做出妥協:龐作為最大個人股東的導航網站2345,吸納了兩位新的股東,分別是史玉柱和紅杉中國。

沒錯,他們是51的投資方。據說這是因為51的發展預期沒有達標,龐不得不割讓自己在另一家公司的股份予以補償。對於資本來說,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兌換成生意。

一心想拿下社交網絡這條賽道的紅杉,錯過校內,押錯佔座,痛失51,最後竟然在一家傳統的導航網站獲得補償,歷史真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脫胎於Web2.0的社交網絡這條賽道,無論是誕生於2005年的創業者,還是投資人,打來打去,收拾殘局的竟是一家老門戶……

就算人人網後來遠赴美國、霸王硬上弓,也改變不了這一宿命:王興遇到了陳一舟和程炳皓,龐升東遇到了騰訊,陳一舟和程炳皓遇到了新浪,新浪後來又遇到了騰訊。山外青山樓外樓。

幸好,王興和紅杉們很快就在另一個更大的風口相遇了。這時,中國互聯網已完全變天。

(二)變天了

美團網是王興第二次創業延長線上的項目之一,此前飯否、海內其實都是他二次創業的試驗品,即使在美團上線之初,依然是網頁版。

但美團是個分水嶺。美團上線是2010年3月份。此時第三代iPhone已經發布了將近一年;再有一個月,雷軍就會把小米公司呈現給世人;這一年,中國網民總計4.57億,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3億,首次超過PC網民。歷史性風口已然形成。

美團依然延續了王興以往的創業路徑:Copy to China。不同的是,從校內到飯否再到海內,都是純互聯網產品,說白了找幾個會編程的搭檔就能搞定產品。但美團不是,它有兩個特點:1、按照位置提供服務;2、極為倚重線下的運營和開拓。

基於位置的互聯網服務,天生就是屬於移動互聯網的;線下運營則完全是巨頭互聯網公司的短板;智能手機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替代功能手機,平臺級互聯網應用場景形成了。

美團不是團購領域最早拿到A輪投資的,在它之前半年,窩窩團和拉手都已經融了幾千萬人民幣。直到2010年10月份,美團才算Closed A輪融資,投資方正是拒絕過校內的紅杉。

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陳一舟的千橡推出了糯米糰。如影相隨、相愛相殺,陳一舟和王興上演了橫跨兩個時代的《兩生兩世十里桃花》

有意思的是,就在紅杉投資美團不到半年,它又投資了已經推出團購業務的大眾點評,這是後者第三次拿到前者的投資。同時,之前獲得紅杉投資的分類信息網站趕集,也於2011年春天推出了團購業務。與其說紅杉是看好公司,不如說是重倉賽道。

真正對千團大戰走勢才生決定性影響的事件,來自AT,即阿里和騰訊。2011年2月的最後一天,騰訊和團購鼻祖Groupon合資的高朋宣告成立,這是3Q大戰之後極為罕見的騰訊擼起袖子自己上的案例。

另一個事件是2011年7月份,阿里領投了美團的B輪融資。團購是中國第一個由創業者掀起、巨頭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其中的風口。後來的垂直電商、網絡約車、O2O、共享單車等超級風口,都是沿著這條路線下來的。中國互聯網創業的「超級爸爸」模式誕生啦!

2011年的團購格局是,阿里扶持美團,騰訊裡通外國,紅杉謀篇佈局,拉手等野蠻成長,彼此之間的距離尚未拉開。巨頭是巨頭,新貴是新貴,有人賭未來,有人當掮客,大家相安無事。

(三)無與倫比的2014年

到了2014年,事情起了變化,而且是根本性的變化。來自最底層的變化是,微信以勢不可擋的姿態,成為移動互聯網以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殺手級應用。騰訊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

這一年5月份,阿里最具潛在威脅的京東已經成功上市。京東不是噹噹,不是聚美優品,不是唯品會,這一點馬雲心裡最清楚。後院有沒有可能起火?

同樣是在這一年,阿里的IPO已在日程之內。是以中國互聯網老大的姿態亮相全球,還是刀架在脖子上、操著後院起火的心跟資本市場講另一箇中國故事,這是擺在馬雲面前的問題。

還有一件事讓馬雲和阿里感到如鯁在喉。出身阿里系、拿了阿里系天使的滴滴創始人程維,在2014年的第一個月選擇徹底投入騰訊的懷抱。

這是滴滴第二次拿到騰訊爸爸的投資,金額1億美金,但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滴滴與微信支付徹底打通了。而如果沒有滴滴,微信支付究竟要花多多長時間才能走進真實的交易場景,實在不好說。

阿里的子弟兵給老東家塑造了一個從沒遇到過的敵人,創業公司的戰略價值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巨大!

買,全資買,是馬雲給出的答案。全資收購的好處是,買到的是如果金蛋,那就像當於中彩票;最壞結果,也不過搭上阿里現金流的一些零頭。但是,如果被別人養虎為患,就有可能面對又一個滴滴。這個買賣,無論如何都划算。

2014年2月份的最後一天,阿里宣佈全資上市公司高德地圖,交易金額11億美金;接著很快在4月份,拿出12億美金入股合併後的優酷土豆,轉年全資拿下;2014年5月份全資收購UC,後者估值近50億美金。

路線定了,戰術就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了,所以美團擺上阿里的收購清單再清楚不過了。此時的團購大戰已經基本結束,拉手、窩窩團等勁敵都已被美團遠遠甩開,騰訊的親兒子高朋幾乎銷聲匿跡。

而此時的美團,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團購業務,外賣也做了一年,達到150萬單/天。論團購,比大眾點評強;論外賣,也不必餓了麼差多少。這一年,點評還投了餓了麼8000萬美金。今天來看,上海人張濤大大滴狡猾,這是後話。

但王興不會再做一家半路上賣掉的公司,不可能再出一個校內網。王興第二次創業,去拉在百度工作的慕容均入夥。穆問還在人人上班的王興,如果現在離職創業,會不會損失掉一大筆錢?王說:錢不重要,時間對我很重要。

2014年對馬雲和王興都很重要。阿里如果拿下美團,就有了一個比實物電商還要巨大的新的消費場景,無論是跟華爾街講,還是直面騰訊,心裡都有底。

而如果王興不盡快擺脫阿里的控制,就有可能被它完全控制。時間對雙方都很重要。

這個時候,騰訊出場了。經歷了自己做電商、做團購的失敗教訓之後,騰訊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能Hold住。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騰訊的戰略選擇。同樣是在2014年,騰訊領投了對大眾點評的E輪,此時美團還屬於阿里陣營;還是在這一年,騰訊僅用2.5億美金就獲得了京東上市前12.5%的股份,雙方正式結盟。

整個2015年,美團沒有一次公開的融資消息發佈,平靜的湖面之下是風暴。

國慶節回來的第一天,美團正式宣佈與大眾點評合併。三個月之後,合併後的新美大對外宣佈了33億美金的新一輪融資,騰訊領投。隨後媒體傳出阿里拋售價值10億美金的美團股份,繼而是重整口碑、投資控股餓了麼……

從與騰訊單挑(美團VS高朋),到加入阿里陣營,再到反對阿里控股,直至轉投騰訊懷抱、徹底與阿里決裂,就像一場三角戀,劇情不斷反轉,而背後的較量,實際上來自於超級爸爸們的不安全感。

本來是模仿美國Yelp的大眾點評,在創立之初一定沒有想過日後會在團購領域遇上2010年才成立的美團;

2008年創立的餓了麼,也一定沒有想到會在外賣領域與美團相遇,美團也一定沒有想過阿里會把口碑這個老古董拿出來對付自己;

一直對創業公司實行圍剿政策的騰訊,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全民爸爸」,遍地撒錢保平安;

馬雲也沒想到,中國居然還有自己買不過來的公司……

只有紅杉在笑,得意地笑。紅杉在美團點評合併之前半年,連續投了餓了麼兩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