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生態鏈的中心是客群,無論他們是國內的“生產商”或“貿易商”,還是國外的“進口商”或“零售商”,亦或是“跨境電商”或“品牌出海的商家”。他們想走上通達全球的道路是需要必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我大體分類為商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等四個領域。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的客群看做為一個人,客群想遠銷海外的目的就像這個人想去遠方旅行一樣。我們來試想下,他們都會考慮些什麼?

首先,第一步一定會考慮交通工具在哪裡?因為只有具備了交通工具,才有去往遠方的有利前提,所以“商流”所代表的銷售通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想這就是當今如此之多的電商平臺具備核心價值的原因。

其次,交通工具有了,這時多數人會打開導航儀,尋找可通達目的地最順暢的道路。就好比我們的客群在電商平臺上把商品銷售出去,但沒有辦法配套得將商品送達消費者,那麼成交的訂單也是無法兌現的。所以“物流”就是這條通達遠方的“高速公路”!傳統貿易有國際貨代就行,發樣品找國際快遞就好。而我們的業務都衍生到海外零售了,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的是“海外倉體系物流 (即集跨境頭程+海外倉儲+海外配送+退貨管理的綜合性物流)”。

再次,有車有路了,我們會想什麼?我們需要這一路上的加油站,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交通工具是可以不需要補給的,就好比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週轉資金的。“金融流”就是“加油站”!所以這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不少專為跨境圈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其覆蓋面還遠遠不夠。

最後,車、路和加油站都有了,我們可以啟程了。於是這一路上我們開始關注錦上添花的東西了。交通工具能否智能自動?路況信息能否實時通報?加油付費能否一鍵支付?這就好比商家把基礎建設做好了,就開始考慮上層建築了。品牌如何海外紮根?產品如何合規合標?賣點如何深度挖掘?然而對於走向海外的我們而言,在當地的各種積累是不足夠的。所以這一行業是因信息流發展而得以崛起的,而最後一定還會迴歸原點。希望未來有更多信息流領域的優質服務產生。

物流首先要升級

中國古話曰:要致富,先修路。

在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對兄弟行業,總是長兄(前者)帶幼弟(後者)。那是因為當時的產業鏈結構簡單,並且線程也很短。所以直觀的體現著業務帶動物流的現狀。

而現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這對兄弟行業正好相反。由於產業鏈結構複雜和線程更長更完整,所以物流可以通達到什麼程度,商流才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所以我認為物流首先需要被升級,這也是我一開始從物流入手的初衷。下圖我總結了物流所需整合的環節。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生態鏈的中心是客群,無論他們是國內的“生產商”或“貿易商”,還是國外的“進口商”或“零售商”,亦或是“跨境電商”或“品牌出海的商家”。他們想走上通達全球的道路是需要必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我大體分類為商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等四個領域。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的客群看做為一個人,客群想遠銷海外的目的就像這個人想去遠方旅行一樣。我們來試想下,他們都會考慮些什麼?

首先,第一步一定會考慮交通工具在哪裡?因為只有具備了交通工具,才有去往遠方的有利前提,所以“商流”所代表的銷售通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想這就是當今如此之多的電商平臺具備核心價值的原因。

其次,交通工具有了,這時多數人會打開導航儀,尋找可通達目的地最順暢的道路。就好比我們的客群在電商平臺上把商品銷售出去,但沒有辦法配套得將商品送達消費者,那麼成交的訂單也是無法兌現的。所以“物流”就是這條通達遠方的“高速公路”!傳統貿易有國際貨代就行,發樣品找國際快遞就好。而我們的業務都衍生到海外零售了,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的是“海外倉體系物流 (即集跨境頭程+海外倉儲+海外配送+退貨管理的綜合性物流)”。

再次,有車有路了,我們會想什麼?我們需要這一路上的加油站,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交通工具是可以不需要補給的,就好比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週轉資金的。“金融流”就是“加油站”!所以這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不少專為跨境圈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其覆蓋面還遠遠不夠。

最後,車、路和加油站都有了,我們可以啟程了。於是這一路上我們開始關注錦上添花的東西了。交通工具能否智能自動?路況信息能否實時通報?加油付費能否一鍵支付?這就好比商家把基礎建設做好了,就開始考慮上層建築了。品牌如何海外紮根?產品如何合規合標?賣點如何深度挖掘?然而對於走向海外的我們而言,在當地的各種積累是不足夠的。所以這一行業是因信息流發展而得以崛起的,而最後一定還會迴歸原點。希望未來有更多信息流領域的優質服務產生。

物流首先要升級

中國古話曰:要致富,先修路。

在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對兄弟行業,總是長兄(前者)帶幼弟(後者)。那是因為當時的產業鏈結構簡單,並且線程也很短。所以直觀的體現著業務帶動物流的現狀。

而現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這對兄弟行業正好相反。由於產業鏈結構複雜和線程更長更完整,所以物流可以通達到什麼程度,商流才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所以我認為物流首先需要被升級,這也是我一開始從物流入手的初衷。下圖我總結了物流所需整合的環節。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如果說過去為“國際貿易”(即跨國批發)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國際物流”(即幹線+通關),而現在為“跨境電商”(即跨國批發+海外零售)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跨境物流”(即幹線+通關+倉儲+配送+退貨)。

那麼新升級的“跨境物流”,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必須具備線上化的基因。“國際貿易”可以線下,而“跨境電商”需要線上。因此,“國際物流”可以線下,“跨境物流”必須線上。所以對於商品自出廠到最終海外消費者手中為止,甚至是之後需要將商品返回海外倉進行退換貨,都需要有全程線上可視化。

2)必須具備整合化的概念。“國際物流”把幹線、通關和部分短駁進行組合就可以成為線路。而“跨境物流”需要在全球範圍整合空運、海運、出口報關、進口通關、短駁、倉儲、庫內操作、快遞配送、卡車配送和退貨處理等各類環節,方能組合成綜合性的整體物流產品。

3)必須具備前置化的邏輯,傳統業務可以做賬期結算,由於結算時貨物的計價參數都已完整獲得,所以可以事後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而電商業務在消費者下單時就需明確物流費用,而實際操作發貨卻是滯後的。所以在對於還未完整獲得計價參數時,如何可以事先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成為了該業務模式的剛性需求。於是合包重量預估、合包尺寸預估、合包容積預估、擇優始發倉配送分區預估和擇優始發管道選取預估等智能邏輯就走上了歷史舞臺。

4)必須具備全球化的佈局,品牌出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買全球、賣全球”終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流,如果有一套主幹模式全球通用,但分支模式又針對不同地域做了轉換的體系物流,那麼“送全球”就不是夢想。這是一個對全球不同地域元素進行長期調研、總結和提煉的過程。

商流還有挖掘空間

電商時代各類平臺百花齊放。有的主打“B2B”,有的主打“B2C”。而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看,這一領域仍然缺失覆蓋中間斷層的平臺——“M2B+B2C”。

試想過去,海外商家採購我們的商品,需要千里迢迢來到國內參加廣交會,海選幾萬家後選定合作伙伴,壓貨款和壓物流費做FOB模式,回到本國清關繳稅,自己找倉囤貨,最後安排配送和處理退貨業務。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對於一個主打銷售的企業而言,實在太重資產了。

如果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在自己國內就採購到原廠貨源,並且這些商品售價中已包含了所有物流費用和稅費。一經消費者下單,商品就可以直接配送到自己的買主手中。如果產生了退貨,可以直接返回國內的物流中心。既不需跨洋彼岸大費周折,又不要壓太多資金苦不堪言。這樣是否就實現了輕資產加價銷售就獲利的捷徑?

反之對於出海的品牌商,他們艱難開拓著當地的零售市場。如果有個平臺能為他們輕資產開發出許多當地的分銷渠道,讓品牌最大化的紮根當地,讓庫存不再積壓,讓銷售利潤來得更快。這樣是否能最大程度減輕出海的風險?

下面就是我所思考的“M2B+B2C”平臺框架,它叫做“海外倉分銷平臺”。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生態鏈的中心是客群,無論他們是國內的“生產商”或“貿易商”,還是國外的“進口商”或“零售商”,亦或是“跨境電商”或“品牌出海的商家”。他們想走上通達全球的道路是需要必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我大體分類為商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等四個領域。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的客群看做為一個人,客群想遠銷海外的目的就像這個人想去遠方旅行一樣。我們來試想下,他們都會考慮些什麼?

首先,第一步一定會考慮交通工具在哪裡?因為只有具備了交通工具,才有去往遠方的有利前提,所以“商流”所代表的銷售通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想這就是當今如此之多的電商平臺具備核心價值的原因。

其次,交通工具有了,這時多數人會打開導航儀,尋找可通達目的地最順暢的道路。就好比我們的客群在電商平臺上把商品銷售出去,但沒有辦法配套得將商品送達消費者,那麼成交的訂單也是無法兌現的。所以“物流”就是這條通達遠方的“高速公路”!傳統貿易有國際貨代就行,發樣品找國際快遞就好。而我們的業務都衍生到海外零售了,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的是“海外倉體系物流 (即集跨境頭程+海外倉儲+海外配送+退貨管理的綜合性物流)”。

再次,有車有路了,我們會想什麼?我們需要這一路上的加油站,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交通工具是可以不需要補給的,就好比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週轉資金的。“金融流”就是“加油站”!所以這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不少專為跨境圈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其覆蓋面還遠遠不夠。

最後,車、路和加油站都有了,我們可以啟程了。於是這一路上我們開始關注錦上添花的東西了。交通工具能否智能自動?路況信息能否實時通報?加油付費能否一鍵支付?這就好比商家把基礎建設做好了,就開始考慮上層建築了。品牌如何海外紮根?產品如何合規合標?賣點如何深度挖掘?然而對於走向海外的我們而言,在當地的各種積累是不足夠的。所以這一行業是因信息流發展而得以崛起的,而最後一定還會迴歸原點。希望未來有更多信息流領域的優質服務產生。

物流首先要升級

中國古話曰:要致富,先修路。

在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對兄弟行業,總是長兄(前者)帶幼弟(後者)。那是因為當時的產業鏈結構簡單,並且線程也很短。所以直觀的體現著業務帶動物流的現狀。

而現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這對兄弟行業正好相反。由於產業鏈結構複雜和線程更長更完整,所以物流可以通達到什麼程度,商流才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所以我認為物流首先需要被升級,這也是我一開始從物流入手的初衷。下圖我總結了物流所需整合的環節。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如果說過去為“國際貿易”(即跨國批發)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國際物流”(即幹線+通關),而現在為“跨境電商”(即跨國批發+海外零售)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跨境物流”(即幹線+通關+倉儲+配送+退貨)。

那麼新升級的“跨境物流”,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必須具備線上化的基因。“國際貿易”可以線下,而“跨境電商”需要線上。因此,“國際物流”可以線下,“跨境物流”必須線上。所以對於商品自出廠到最終海外消費者手中為止,甚至是之後需要將商品返回海外倉進行退換貨,都需要有全程線上可視化。

2)必須具備整合化的概念。“國際物流”把幹線、通關和部分短駁進行組合就可以成為線路。而“跨境物流”需要在全球範圍整合空運、海運、出口報關、進口通關、短駁、倉儲、庫內操作、快遞配送、卡車配送和退貨處理等各類環節,方能組合成綜合性的整體物流產品。

3)必須具備前置化的邏輯,傳統業務可以做賬期結算,由於結算時貨物的計價參數都已完整獲得,所以可以事後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而電商業務在消費者下單時就需明確物流費用,而實際操作發貨卻是滯後的。所以在對於還未完整獲得計價參數時,如何可以事先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成為了該業務模式的剛性需求。於是合包重量預估、合包尺寸預估、合包容積預估、擇優始發倉配送分區預估和擇優始發管道選取預估等智能邏輯就走上了歷史舞臺。

4)必須具備全球化的佈局,品牌出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買全球、賣全球”終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流,如果有一套主幹模式全球通用,但分支模式又針對不同地域做了轉換的體系物流,那麼“送全球”就不是夢想。這是一個對全球不同地域元素進行長期調研、總結和提煉的過程。

商流還有挖掘空間

電商時代各類平臺百花齊放。有的主打“B2B”,有的主打“B2C”。而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看,這一領域仍然缺失覆蓋中間斷層的平臺——“M2B+B2C”。

試想過去,海外商家採購我們的商品,需要千里迢迢來到國內參加廣交會,海選幾萬家後選定合作伙伴,壓貨款和壓物流費做FOB模式,回到本國清關繳稅,自己找倉囤貨,最後安排配送和處理退貨業務。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對於一個主打銷售的企業而言,實在太重資產了。

如果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在自己國內就採購到原廠貨源,並且這些商品售價中已包含了所有物流費用和稅費。一經消費者下單,商品就可以直接配送到自己的買主手中。如果產生了退貨,可以直接返回國內的物流中心。既不需跨洋彼岸大費周折,又不要壓太多資金苦不堪言。這樣是否就實現了輕資產加價銷售就獲利的捷徑?

反之對於出海的品牌商,他們艱難開拓著當地的零售市場。如果有個平臺能為他們輕資產開發出許多當地的分銷渠道,讓品牌最大化的紮根當地,讓庫存不再積壓,讓銷售利潤來得更快。這樣是否能最大程度減輕出海的風險?

下面就是我所思考的“M2B+B2C”平臺框架,它叫做“海外倉分銷平臺”。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金融發展空間巨大

說到金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支付”,其次是“回款”。而對於跨境商家而言,還有一塊叫做“信貸”。支付很好理解,消費者對商家的支付,以及商家對廠商的支付,這方面的業務已相對成熟。回款也很好理解,海外零售端的消費如何回塑成一般貿易的形式進行迴流,這方面市場上也有好幾個相對成熟的服務。

而今天,甚至今後,所需要聚焦的應該是信貸。舉例說明,一個商家一月投入資金做生產;二月貨在海上漂;三月完成清關送貨到倉;四月貨品部署海外倉準備銷售;即便五月內零售完畢,回款也是六月了。整整半年的賬期,對於資金鍊的壓力是巨大的。

然而跨境業務的興起,國際間還未出現對這類業務的明確規則。這使得商家通過貸款進行資金週轉特別麻煩。國內銀行貸款不容易,因為徵信數據主要在海外;海外銀行貸款也不容易,因為商家主體又不在海外;金融機構貸款更不容易,因為資方對風控有擔憂。所以為何說這幾年來,我們的客群每日並不是忙著銷庫存,而是忙著籌資金呢?盈利不盈利到還是次要,天天擔心資金斷鏈倒是真的。

所以我有這樣一個構思,通過下圖來表現。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生態鏈的中心是客群,無論他們是國內的“生產商”或“貿易商”,還是國外的“進口商”或“零售商”,亦或是“跨境電商”或“品牌出海的商家”。他們想走上通達全球的道路是需要必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我大體分類為商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等四個領域。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的客群看做為一個人,客群想遠銷海外的目的就像這個人想去遠方旅行一樣。我們來試想下,他們都會考慮些什麼?

首先,第一步一定會考慮交通工具在哪裡?因為只有具備了交通工具,才有去往遠方的有利前提,所以“商流”所代表的銷售通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想這就是當今如此之多的電商平臺具備核心價值的原因。

其次,交通工具有了,這時多數人會打開導航儀,尋找可通達目的地最順暢的道路。就好比我們的客群在電商平臺上把商品銷售出去,但沒有辦法配套得將商品送達消費者,那麼成交的訂單也是無法兌現的。所以“物流”就是這條通達遠方的“高速公路”!傳統貿易有國際貨代就行,發樣品找國際快遞就好。而我們的業務都衍生到海外零售了,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的是“海外倉體系物流 (即集跨境頭程+海外倉儲+海外配送+退貨管理的綜合性物流)”。

再次,有車有路了,我們會想什麼?我們需要這一路上的加油站,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交通工具是可以不需要補給的,就好比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週轉資金的。“金融流”就是“加油站”!所以這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不少專為跨境圈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其覆蓋面還遠遠不夠。

最後,車、路和加油站都有了,我們可以啟程了。於是這一路上我們開始關注錦上添花的東西了。交通工具能否智能自動?路況信息能否實時通報?加油付費能否一鍵支付?這就好比商家把基礎建設做好了,就開始考慮上層建築了。品牌如何海外紮根?產品如何合規合標?賣點如何深度挖掘?然而對於走向海外的我們而言,在當地的各種積累是不足夠的。所以這一行業是因信息流發展而得以崛起的,而最後一定還會迴歸原點。希望未來有更多信息流領域的優質服務產生。

物流首先要升級

中國古話曰:要致富,先修路。

在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對兄弟行業,總是長兄(前者)帶幼弟(後者)。那是因為當時的產業鏈結構簡單,並且線程也很短。所以直觀的體現著業務帶動物流的現狀。

而現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這對兄弟行業正好相反。由於產業鏈結構複雜和線程更長更完整,所以物流可以通達到什麼程度,商流才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所以我認為物流首先需要被升級,這也是我一開始從物流入手的初衷。下圖我總結了物流所需整合的環節。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如果說過去為“國際貿易”(即跨國批發)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國際物流”(即幹線+通關),而現在為“跨境電商”(即跨國批發+海外零售)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跨境物流”(即幹線+通關+倉儲+配送+退貨)。

那麼新升級的“跨境物流”,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必須具備線上化的基因。“國際貿易”可以線下,而“跨境電商”需要線上。因此,“國際物流”可以線下,“跨境物流”必須線上。所以對於商品自出廠到最終海外消費者手中為止,甚至是之後需要將商品返回海外倉進行退換貨,都需要有全程線上可視化。

2)必須具備整合化的概念。“國際物流”把幹線、通關和部分短駁進行組合就可以成為線路。而“跨境物流”需要在全球範圍整合空運、海運、出口報關、進口通關、短駁、倉儲、庫內操作、快遞配送、卡車配送和退貨處理等各類環節,方能組合成綜合性的整體物流產品。

3)必須具備前置化的邏輯,傳統業務可以做賬期結算,由於結算時貨物的計價參數都已完整獲得,所以可以事後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而電商業務在消費者下單時就需明確物流費用,而實際操作發貨卻是滯後的。所以在對於還未完整獲得計價參數時,如何可以事先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成為了該業務模式的剛性需求。於是合包重量預估、合包尺寸預估、合包容積預估、擇優始發倉配送分區預估和擇優始發管道選取預估等智能邏輯就走上了歷史舞臺。

4)必須具備全球化的佈局,品牌出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買全球、賣全球”終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流,如果有一套主幹模式全球通用,但分支模式又針對不同地域做了轉換的體系物流,那麼“送全球”就不是夢想。這是一個對全球不同地域元素進行長期調研、總結和提煉的過程。

商流還有挖掘空間

電商時代各類平臺百花齊放。有的主打“B2B”,有的主打“B2C”。而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看,這一領域仍然缺失覆蓋中間斷層的平臺——“M2B+B2C”。

試想過去,海外商家採購我們的商品,需要千里迢迢來到國內參加廣交會,海選幾萬家後選定合作伙伴,壓貨款和壓物流費做FOB模式,回到本國清關繳稅,自己找倉囤貨,最後安排配送和處理退貨業務。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對於一個主打銷售的企業而言,實在太重資產了。

如果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在自己國內就採購到原廠貨源,並且這些商品售價中已包含了所有物流費用和稅費。一經消費者下單,商品就可以直接配送到自己的買主手中。如果產生了退貨,可以直接返回國內的物流中心。既不需跨洋彼岸大費周折,又不要壓太多資金苦不堪言。這樣是否就實現了輕資產加價銷售就獲利的捷徑?

反之對於出海的品牌商,他們艱難開拓著當地的零售市場。如果有個平臺能為他們輕資產開發出許多當地的分銷渠道,讓品牌最大化的紮根當地,讓庫存不再積壓,讓銷售利潤來得更快。這樣是否能最大程度減輕出海的風險?

下面就是我所思考的“M2B+B2C”平臺框架,它叫做“海外倉分銷平臺”。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金融發展空間巨大

說到金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支付”,其次是“回款”。而對於跨境商家而言,還有一塊叫做“信貸”。支付很好理解,消費者對商家的支付,以及商家對廠商的支付,這方面的業務已相對成熟。回款也很好理解,海外零售端的消費如何回塑成一般貿易的形式進行迴流,這方面市場上也有好幾個相對成熟的服務。

而今天,甚至今後,所需要聚焦的應該是信貸。舉例說明,一個商家一月投入資金做生產;二月貨在海上漂;三月完成清關送貨到倉;四月貨品部署海外倉準備銷售;即便五月內零售完畢,回款也是六月了。整整半年的賬期,對於資金鍊的壓力是巨大的。

然而跨境業務的興起,國際間還未出現對這類業務的明確規則。這使得商家通過貸款進行資金週轉特別麻煩。國內銀行貸款不容易,因為徵信數據主要在海外;海外銀行貸款也不容易,因為商家主體又不在海外;金融機構貸款更不容易,因為資方對風控有擔憂。所以為何說這幾年來,我們的客群每日並不是忙著銷庫存,而是忙著籌資金呢?盈利不盈利到還是次要,天天擔心資金斷鏈倒是真的。

所以我有這樣一個構思,通過下圖來表現。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我相信“海外倉”的業務模式,是可以對此有所幫助的!因為第一階段的物流平臺,它實現了全程管控實物的效果。而第二階段的商流平臺,它管控著交易、貨款和結算。同時它涉足至少兩國間的進出口通關,出於對合規性的考慮,它也把控著法務安全。於是這一系列措施,為遲遲不敢輕易進入這一領域的資方,提供了盡調審核的有利條件。

如果海外倉第三階段可以成形金融平臺,為已經在海外倉備貨,並在分銷平臺上交易良好的商家,提供商品備貨到倉,就可獲得“庫存擔保貸款”,用以應對下一批庫存的生產,而此批商品在零售成交時還本結息,用以釋放被質押的庫存去配送。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決資金壓力。

同樣對於分銷商,還可以提供類似“賒銷”的金融服務,甚至可以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增值服務。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與海外倉相關的金融產品會非常繁榮,真正幫助走出國門的商家滾動起資金鍊。

信息流可以賦能

我們的商品走向海外,品牌就必須要紮根海外。那麼對於品牌的保護、宣傳和塑造等,就很重要了。

要想產品銷路更好,那麼對於消費者行為分析、選配備貨策略、產品本土化描述和視覺優化等,就要研究了。

經營想要安全,那麼對於海外的合法、合規和合標等,就要注重了。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生態鏈的中心是客群,無論他們是國內的“生產商”或“貿易商”,還是國外的“進口商”或“零售商”,亦或是“跨境電商”或“品牌出海的商家”。他們想走上通達全球的道路是需要必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我大體分類為商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等四個領域。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的客群看做為一個人,客群想遠銷海外的目的就像這個人想去遠方旅行一樣。我們來試想下,他們都會考慮些什麼?

首先,第一步一定會考慮交通工具在哪裡?因為只有具備了交通工具,才有去往遠方的有利前提,所以“商流”所代表的銷售通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想這就是當今如此之多的電商平臺具備核心價值的原因。

其次,交通工具有了,這時多數人會打開導航儀,尋找可通達目的地最順暢的道路。就好比我們的客群在電商平臺上把商品銷售出去,但沒有辦法配套得將商品送達消費者,那麼成交的訂單也是無法兌現的。所以“物流”就是這條通達遠方的“高速公路”!傳統貿易有國際貨代就行,發樣品找國際快遞就好。而我們的業務都衍生到海外零售了,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的是“海外倉體系物流 (即集跨境頭程+海外倉儲+海外配送+退貨管理的綜合性物流)”。

再次,有車有路了,我們會想什麼?我們需要這一路上的加油站,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交通工具是可以不需要補給的,就好比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週轉資金的。“金融流”就是“加油站”!所以這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不少專為跨境圈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其覆蓋面還遠遠不夠。

最後,車、路和加油站都有了,我們可以啟程了。於是這一路上我們開始關注錦上添花的東西了。交通工具能否智能自動?路況信息能否實時通報?加油付費能否一鍵支付?這就好比商家把基礎建設做好了,就開始考慮上層建築了。品牌如何海外紮根?產品如何合規合標?賣點如何深度挖掘?然而對於走向海外的我們而言,在當地的各種積累是不足夠的。所以這一行業是因信息流發展而得以崛起的,而最後一定還會迴歸原點。希望未來有更多信息流領域的優質服務產生。

物流首先要升級

中國古話曰:要致富,先修路。

在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對兄弟行業,總是長兄(前者)帶幼弟(後者)。那是因為當時的產業鏈結構簡單,並且線程也很短。所以直觀的體現著業務帶動物流的現狀。

而現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這對兄弟行業正好相反。由於產業鏈結構複雜和線程更長更完整,所以物流可以通達到什麼程度,商流才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所以我認為物流首先需要被升級,這也是我一開始從物流入手的初衷。下圖我總結了物流所需整合的環節。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如果說過去為“國際貿易”(即跨國批發)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國際物流”(即幹線+通關),而現在為“跨境電商”(即跨國批發+海外零售)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跨境物流”(即幹線+通關+倉儲+配送+退貨)。

那麼新升級的“跨境物流”,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必須具備線上化的基因。“國際貿易”可以線下,而“跨境電商”需要線上。因此,“國際物流”可以線下,“跨境物流”必須線上。所以對於商品自出廠到最終海外消費者手中為止,甚至是之後需要將商品返回海外倉進行退換貨,都需要有全程線上可視化。

2)必須具備整合化的概念。“國際物流”把幹線、通關和部分短駁進行組合就可以成為線路。而“跨境物流”需要在全球範圍整合空運、海運、出口報關、進口通關、短駁、倉儲、庫內操作、快遞配送、卡車配送和退貨處理等各類環節,方能組合成綜合性的整體物流產品。

3)必須具備前置化的邏輯,傳統業務可以做賬期結算,由於結算時貨物的計價參數都已完整獲得,所以可以事後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而電商業務在消費者下單時就需明確物流費用,而實際操作發貨卻是滯後的。所以在對於還未完整獲得計價參數時,如何可以事先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成為了該業務模式的剛性需求。於是合包重量預估、合包尺寸預估、合包容積預估、擇優始發倉配送分區預估和擇優始發管道選取預估等智能邏輯就走上了歷史舞臺。

4)必須具備全球化的佈局,品牌出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買全球、賣全球”終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流,如果有一套主幹模式全球通用,但分支模式又針對不同地域做了轉換的體系物流,那麼“送全球”就不是夢想。這是一個對全球不同地域元素進行長期調研、總結和提煉的過程。

商流還有挖掘空間

電商時代各類平臺百花齊放。有的主打“B2B”,有的主打“B2C”。而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看,這一領域仍然缺失覆蓋中間斷層的平臺——“M2B+B2C”。

試想過去,海外商家採購我們的商品,需要千里迢迢來到國內參加廣交會,海選幾萬家後選定合作伙伴,壓貨款和壓物流費做FOB模式,回到本國清關繳稅,自己找倉囤貨,最後安排配送和處理退貨業務。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對於一個主打銷售的企業而言,實在太重資產了。

如果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在自己國內就採購到原廠貨源,並且這些商品售價中已包含了所有物流費用和稅費。一經消費者下單,商品就可以直接配送到自己的買主手中。如果產生了退貨,可以直接返回國內的物流中心。既不需跨洋彼岸大費周折,又不要壓太多資金苦不堪言。這樣是否就實現了輕資產加價銷售就獲利的捷徑?

反之對於出海的品牌商,他們艱難開拓著當地的零售市場。如果有個平臺能為他們輕資產開發出許多當地的分銷渠道,讓品牌最大化的紮根當地,讓庫存不再積壓,讓銷售利潤來得更快。這樣是否能最大程度減輕出海的風險?

下面就是我所思考的“M2B+B2C”平臺框架,它叫做“海外倉分銷平臺”。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金融發展空間巨大

說到金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支付”,其次是“回款”。而對於跨境商家而言,還有一塊叫做“信貸”。支付很好理解,消費者對商家的支付,以及商家對廠商的支付,這方面的業務已相對成熟。回款也很好理解,海外零售端的消費如何回塑成一般貿易的形式進行迴流,這方面市場上也有好幾個相對成熟的服務。

而今天,甚至今後,所需要聚焦的應該是信貸。舉例說明,一個商家一月投入資金做生產;二月貨在海上漂;三月完成清關送貨到倉;四月貨品部署海外倉準備銷售;即便五月內零售完畢,回款也是六月了。整整半年的賬期,對於資金鍊的壓力是巨大的。

然而跨境業務的興起,國際間還未出現對這類業務的明確規則。這使得商家通過貸款進行資金週轉特別麻煩。國內銀行貸款不容易,因為徵信數據主要在海外;海外銀行貸款也不容易,因為商家主體又不在海外;金融機構貸款更不容易,因為資方對風控有擔憂。所以為何說這幾年來,我們的客群每日並不是忙著銷庫存,而是忙著籌資金呢?盈利不盈利到還是次要,天天擔心資金斷鏈倒是真的。

所以我有這樣一個構思,通過下圖來表現。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我相信“海外倉”的業務模式,是可以對此有所幫助的!因為第一階段的物流平臺,它實現了全程管控實物的效果。而第二階段的商流平臺,它管控著交易、貨款和結算。同時它涉足至少兩國間的進出口通關,出於對合規性的考慮,它也把控著法務安全。於是這一系列措施,為遲遲不敢輕易進入這一領域的資方,提供了盡調審核的有利條件。

如果海外倉第三階段可以成形金融平臺,為已經在海外倉備貨,並在分銷平臺上交易良好的商家,提供商品備貨到倉,就可獲得“庫存擔保貸款”,用以應對下一批庫存的生產,而此批商品在零售成交時還本結息,用以釋放被質押的庫存去配送。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決資金壓力。

同樣對於分銷商,還可以提供類似“賒銷”的金融服務,甚至可以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增值服務。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與海外倉相關的金融產品會非常繁榮,真正幫助走出國門的商家滾動起資金鍊。

信息流可以賦能

我們的商品走向海外,品牌就必須要紮根海外。那麼對於品牌的保護、宣傳和塑造等,就很重要了。

要想產品銷路更好,那麼對於消費者行為分析、選配備貨策略、產品本土化描述和視覺優化等,就要研究了。

經營想要安全,那麼對於海外的合法、合規和合標等,就要注重了。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上圖我羅列了海外倉將來需要專注的領域,當然包括但不限於這些方面。這作為海外倉整體產品中的第四階段平臺,將是最接近商家的一環,也是賦能最大的一環。

它涉足的領域將非常廣泛,而為什麼說海外倉涉足這些領域是有優勢的呢?因為海外倉的基礎在海外,它比起任何機構,甚至是商家本身,可能更瞭解海外當地第一線的情況。正所謂當地的事情,問當地的人嘛。

未來無限的可能

海外倉的價值,是為商家在海外建立綜合領域的支點,以此撬動當地市場。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2011年,初入此行。那時,互聯網盛行才不到十個年頭,“某博”還很陌生。移動互聯網也才剛開始,更別說“某信”了。大家似乎還用著“某SN”,國際間的信息互通遠沒有今天來得發達。

由於信息互通不發達,國際間的業務鏈條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有著足夠的附加增值空間。因此國際業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也基於此我毫不猶豫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國際趨勢驟然裂變

未曾料想入行不到兩年,這樣一個老牌的產業鏈產生了驟然裂變。下圖我總結了這些年國際產業鏈條的結構變化。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在過去,一個商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商。所以海外消費者到手的價格已經過層層盤剝。

自2010年開始萌芽,在2012年逐漸成熟。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國際間信息逐步對稱。跨境電商一業孕育而生!這一時代,實現了“跨境批發+海外零售”的一體化商業結構,大量減少了中間商,使得海外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購物價格。基於這樣的利好,“跨境電商”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

再到2016年,隨著大批廠商逐步被減少了傳統貿易和貼牌加工,開始意識到不得不帶著自主品牌殺入海外市場,同時也在國家全力的號召推動下,開啟了“品牌商出海”的時代。

而後2018年,在大量的“跨境電商”(即以銷路帶動產品的商家)和“品牌商”(即以產品疊加銷售的商家)一起充斥著海外市場時,逐漸出現了產品同質化、同業打價格戰和同行惡性競爭等情況。於是有些出海企業就想到了抱團打組合拳,所以業內產生了這樣的模式——品牌商實現海外存貨分銷,跨境電商開始進行當地採購零售。這樣一來,在過去幾十年裡,廠商一直想越開中間商找末梢零售商,而末梢零售商也想越開中間商找源頭廠商,這一共同期盼得以實現。

所以自2019年開始,由於各類供應鏈的逐步成熟。經歷過前三個時代,帶有著各類基因的商家,都成形了各自的生財之道。

真可謂是:跨境十年一場大戲,還未落幕。往後十年期待之處,比比皆是。

產業鏈變革日新月異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除了軸心的國際業務鏈,外圈的各類服務鏈也得到了全面升級。下圖我羅列了跨境圈中絕大多數的生態鏈。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生態鏈的中心是客群,無論他們是國內的“生產商”或“貿易商”,還是國外的“進口商”或“零售商”,亦或是“跨境電商”或“品牌出海的商家”。他們想走上通達全球的道路是需要必要條件的。這些條件我大體分類為商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等四個領域。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我們的客群看做為一個人,客群想遠銷海外的目的就像這個人想去遠方旅行一樣。我們來試想下,他們都會考慮些什麼?

首先,第一步一定會考慮交通工具在哪裡?因為只有具備了交通工具,才有去往遠方的有利前提,所以“商流”所代表的銷售通道就是“交通工具”!我想這就是當今如此之多的電商平臺具備核心價值的原因。

其次,交通工具有了,這時多數人會打開導航儀,尋找可通達目的地最順暢的道路。就好比我們的客群在電商平臺上把商品銷售出去,但沒有辦法配套得將商品送達消費者,那麼成交的訂單也是無法兌現的。所以“物流”就是這條通達遠方的“高速公路”!傳統貿易有國際貨代就行,發樣品找國際快遞就好。而我們的業務都衍生到海外零售了,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需要的是“海外倉體系物流 (即集跨境頭程+海外倉儲+海外配送+退貨管理的綜合性物流)”。

再次,有車有路了,我們會想什麼?我們需要這一路上的加油站,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交通工具是可以不需要補給的,就好比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週轉資金的。“金融流”就是“加油站”!所以這幾年市場上湧現出了不少專為跨境圈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其覆蓋面還遠遠不夠。

最後,車、路和加油站都有了,我們可以啟程了。於是這一路上我們開始關注錦上添花的東西了。交通工具能否智能自動?路況信息能否實時通報?加油付費能否一鍵支付?這就好比商家把基礎建設做好了,就開始考慮上層建築了。品牌如何海外紮根?產品如何合規合標?賣點如何深度挖掘?然而對於走向海外的我們而言,在當地的各種積累是不足夠的。所以這一行業是因信息流發展而得以崛起的,而最後一定還會迴歸原點。希望未來有更多信息流領域的優質服務產生。

物流首先要升級

中國古話曰:要致富,先修路。

在過去,“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對兄弟行業,總是長兄(前者)帶幼弟(後者)。那是因為當時的產業鏈結構簡單,並且線程也很短。所以直觀的體現著業務帶動物流的現狀。

而現在,“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這對兄弟行業正好相反。由於產業鏈結構複雜和線程更長更完整,所以物流可以通達到什麼程度,商流才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所以我認為物流首先需要被升級,這也是我一開始從物流入手的初衷。下圖我總結了物流所需整合的環節。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如果說過去為“國際貿易”(即跨國批發)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國際物流”(即幹線+通關),而現在為“跨境電商”(即跨國批發+海外零售)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叫做“跨境物流”(即幹線+通關+倉儲+配送+退貨)。

那麼新升級的“跨境物流”,必須具備以下特性:

1)必須具備線上化的基因。“國際貿易”可以線下,而“跨境電商”需要線上。因此,“國際物流”可以線下,“跨境物流”必須線上。所以對於商品自出廠到最終海外消費者手中為止,甚至是之後需要將商品返回海外倉進行退換貨,都需要有全程線上可視化。

2)必須具備整合化的概念。“國際物流”把幹線、通關和部分短駁進行組合就可以成為線路。而“跨境物流”需要在全球範圍整合空運、海運、出口報關、進口通關、短駁、倉儲、庫內操作、快遞配送、卡車配送和退貨處理等各類環節,方能組合成綜合性的整體物流產品。

3)必須具備前置化的邏輯,傳統業務可以做賬期結算,由於結算時貨物的計價參數都已完整獲得,所以可以事後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而電商業務在消費者下單時就需明確物流費用,而實際操作發貨卻是滯後的。所以在對於還未完整獲得計價參數時,如何可以事先精確計算物流和操作費用,成為了該業務模式的剛性需求。於是合包重量預估、合包尺寸預估、合包容積預估、擇優始發倉配送分區預估和擇優始發管道選取預估等智能邏輯就走上了歷史舞臺。

4)必須具備全球化的佈局,品牌出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買全球、賣全球”終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流,如果有一套主幹模式全球通用,但分支模式又針對不同地域做了轉換的體系物流,那麼“送全球”就不是夢想。這是一個對全球不同地域元素進行長期調研、總結和提煉的過程。

商流還有挖掘空間

電商時代各類平臺百花齊放。有的主打“B2B”,有的主打“B2C”。而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看,這一領域仍然缺失覆蓋中間斷層的平臺——“M2B+B2C”。

試想過去,海外商家採購我們的商品,需要千里迢迢來到國內參加廣交會,海選幾萬家後選定合作伙伴,壓貨款和壓物流費做FOB模式,回到本國清關繳稅,自己找倉囤貨,最後安排配送和處理退貨業務。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對於一個主打銷售的企業而言,實在太重資產了。

如果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在自己國內就採購到原廠貨源,並且這些商品售價中已包含了所有物流費用和稅費。一經消費者下單,商品就可以直接配送到自己的買主手中。如果產生了退貨,可以直接返回國內的物流中心。既不需跨洋彼岸大費周折,又不要壓太多資金苦不堪言。這樣是否就實現了輕資產加價銷售就獲利的捷徑?

反之對於出海的品牌商,他們艱難開拓著當地的零售市場。如果有個平臺能為他們輕資產開發出許多當地的分銷渠道,讓品牌最大化的紮根當地,讓庫存不再積壓,讓銷售利潤來得更快。這樣是否能最大程度減輕出海的風險?

下面就是我所思考的“M2B+B2C”平臺框架,它叫做“海外倉分銷平臺”。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金融發展空間巨大

說到金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支付”,其次是“回款”。而對於跨境商家而言,還有一塊叫做“信貸”。支付很好理解,消費者對商家的支付,以及商家對廠商的支付,這方面的業務已相對成熟。回款也很好理解,海外零售端的消費如何回塑成一般貿易的形式進行迴流,這方面市場上也有好幾個相對成熟的服務。

而今天,甚至今後,所需要聚焦的應該是信貸。舉例說明,一個商家一月投入資金做生產;二月貨在海上漂;三月完成清關送貨到倉;四月貨品部署海外倉準備銷售;即便五月內零售完畢,回款也是六月了。整整半年的賬期,對於資金鍊的壓力是巨大的。

然而跨境業務的興起,國際間還未出現對這類業務的明確規則。這使得商家通過貸款進行資金週轉特別麻煩。國內銀行貸款不容易,因為徵信數據主要在海外;海外銀行貸款也不容易,因為商家主體又不在海外;金融機構貸款更不容易,因為資方對風控有擔憂。所以為何說這幾年來,我們的客群每日並不是忙著銷庫存,而是忙著籌資金呢?盈利不盈利到還是次要,天天擔心資金斷鏈倒是真的。

所以我有這樣一個構思,通過下圖來表現。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我相信“海外倉”的業務模式,是可以對此有所幫助的!因為第一階段的物流平臺,它實現了全程管控實物的效果。而第二階段的商流平臺,它管控著交易、貨款和結算。同時它涉足至少兩國間的進出口通關,出於對合規性的考慮,它也把控著法務安全。於是這一系列措施,為遲遲不敢輕易進入這一領域的資方,提供了盡調審核的有利條件。

如果海外倉第三階段可以成形金融平臺,為已經在海外倉備貨,並在分銷平臺上交易良好的商家,提供商品備貨到倉,就可獲得“庫存擔保貸款”,用以應對下一批庫存的生產,而此批商品在零售成交時還本結息,用以釋放被質押的庫存去配送。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決資金壓力。

同樣對於分銷商,還可以提供類似“賒銷”的金融服務,甚至可以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增值服務。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與海外倉相關的金融產品會非常繁榮,真正幫助走出國門的商家滾動起資金鍊。

信息流可以賦能

我們的商品走向海外,品牌就必須要紮根海外。那麼對於品牌的保護、宣傳和塑造等,就很重要了。

要想產品銷路更好,那麼對於消費者行為分析、選配備貨策略、產品本土化描述和視覺優化等,就要研究了。

經營想要安全,那麼對於海外的合法、合規和合標等,就要注重了。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上圖我羅列了海外倉將來需要專注的領域,當然包括但不限於這些方面。這作為海外倉整體產品中的第四階段平臺,將是最接近商家的一環,也是賦能最大的一環。

它涉足的領域將非常廣泛,而為什麼說海外倉涉足這些領域是有優勢的呢?因為海外倉的基礎在海外,它比起任何機構,甚至是商家本身,可能更瞭解海外當地第一線的情況。正所謂當地的事情,問當地的人嘛。

未來無限的可能

海外倉的價值,是為商家在海外建立綜合領域的支點,以此撬動當地市場。

海外倉的三生三世

正如上圖所羅列的六大方面,未來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比如是否我們在海外不僅可以支持退換貨,還是能進一步支持維修;甚至在海外建立客服中心,來更好地服務當地消費者;或者在海外建立線下體驗店,讓消費者可以直觀體驗到產品的魅力。

我想:“海外倉可以衍生的領域是極其廣闊的”。

結語

因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信息更為暢通;因為電商和O2O的發達,使得交易更為便捷;因為國與國間的大同化趨勢,使得跨境業務猶如本土業務那般便利。

未來是跨境的時代;未來是整體供應鏈的時代;未來是全球化戰略的時代。在這條歷史長河裡,海外倉終將成為那個看似不起眼,但卻至關重要的支點。

海外倉老師 周煒

2019/8/19

以上內容僅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