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意在討論券商這個行業,在牛市裡基本面彈性的來源,主要是經紀、自營、信用三大業務條線的週期性表現。可以看出,目前的券商板塊是非常值得投資者關注的,目標三年翻一倍。

以下為正文: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今年1-3月,以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等為代表豬肉養殖股,開啟了一波攻勢凌厲的上漲行情,漲幅少的翻一倍,多的三四倍,原因何在?

基本面來看,在行業競爭格局上,非洲豬瘟疫情爆發,行業門檻大幅提升,市場預期未來行業的產能必然加速集中到少數既有資本優勢,又有技術優勢的上市養殖企業上。在價格的層面,由於市場豬缺口擴大,生豬存欄量持續下滑,生豬價格有望大幅上漲,市場預測本輪豬價上漲時間可能持續兩年左右,價格大概率創歷史新高,極大的增厚上市養豬企業利潤。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但業績是否能支撐股價在短短3個月內翻三倍呢?我覺得是值得商榷的,這個地方想象的空間很大,但仍需要未來半年至一年企業財務數據的驗證。不過市場顯然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好巧不好,正好趕上股市小陽春,指數短期反彈幅度達34%,而豬週期概念股,顯然成為了本輪牛市的絕對龍頭,多方情緒共振下,上面幾隻股票漲勢勢如破竹,輕鬆突破前高。

這讓我想起了2014-2015年大牛市時期,市場龍頭概念“互聯網”。上一篇文章《牛市心理學》中我們也提到,在當時,只要沾上了一點互聯網概念,股價就先來10個漲停。主要原因是當時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移動互聯網發展正盛,吃瓜群眾明顯感覺到了新技術對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互聯網一時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朝氣蓬勃的產業。這個勢頭傳遞到股市裡,自然引起了市場對互聯網概念股的瘋狂追捧,誕生了樂視網、同花順、全通教育、生意寶等一大批互聯網題材的大牛股。在此背景下,真龍頭“暴風科技”粉墨登場,連拉32個漲停,較發行價7.14元漲了27倍,一舉拿下新股上市的連續漲停記錄,創造了名副其實的“暴富神話”。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豬週期和互聯網有什麼共同點呢?同樣代表了未來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具有充足的想象空間,業績增長的邏輯在短期內不會被證偽,最重要的是,行業的爆炸式發展勢頭都和階段性的大牛市疊加在一起,形成了明顯的共振,一躍將版塊推到“牛市旗手”的寶座上,隨著牛市逐漸演繹到高潮,後面的巨大漲幅也就順其自然了。

順著這個邏輯,如果在大牛市裡恰好買到了行業景氣度向上的版塊,就能享受完美的戴維斯雙擊的過程,獲得遠超其他版塊的收益。但老股民們都知道這個策略的難度有多大,首先是大牛市難以預測,很多牛市是走到下半場才開始被確認的。其次是抓到豬週期、互聯網+這樣的版塊,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能有些投資者本身就在這些行業裡耕耘了數年,對行業有了極深理解後才把握到大機會。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裡,會發現我們標題中提到的券商版塊,正好完美的符合了這樣的特點。券商作為強週期股,它的盈利週期和市場的牛熊週期完美重合,經過幾輪牛熊的教育,投資人內部自然形成了“牛市炒券商”的一致預期。在我之前的專欄文章《買入券商的邏輯》中,我們覆盤了過去數年券商的牛市表現,可以說也是彈性十足。

我們看看衡量行業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標~股權資本回報率(ROE)方面: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大牛市的頂點,正好也是券商行業ROE的最高峰,2018年大熊市,行業的盈利能力跌至谷底,只有勉強4.36%的水平,部分競爭力偏弱的中小券商甚至開始虧損。究其原因,還是需要從券商實際業務的角度出發,尋找它與市場行情之間的關係。

我們先看構成行業營收的幾個業務條線的佔比: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可以看出,在大的趨勢上,近年來經紀業務方面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呈逐年縮小之勢,2018年只剩25%。而在自營這一塊,可以理解為用自己的錢直接投資股票,佔比逐年提升,2018年股票跌得夠狠,自營投資收益很差,這是個例外,如果在比較正常的年份,可以提升到30%左右的水平。信用、資管、投行三個業務的佔比較小,也相對穩定。其中,資管和投行兩大業務,可以認為和牛市的關係不大,所以這裡我們主要分析經紀、自營、信用三個業務的週期性表現。

總的來說,券商整體盈利能力在牛市裡大爆發,得益於三大業務齊發力:牛市鉅額成交量帶動經紀業務收入提升,全市場指數上漲帶動自營投資收益增長,兩融及股票質押業務放量帶動信用收入擴張。

下面進行逐項拆解: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1、經紀業務的彈性

2019Q1報表,整個行業的營收和利潤構成如下: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可以看出,雖然一季度市場成交量有所提升,日均達到6216億的水平,同比提高21.08%,但經紀業務收入(上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只增加了13.77%,這個成績單,其實是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很多分析師據此認為券商的彈性已經遠不如以前,主因就是經紀業務收入這一塊兒“低費率”時代的到來。

我們知道整個行業的佣金比率一直處在下行趨勢,2013年時,全行業尚有萬分之8的平均佣金率,到2018年只剩下萬分之3,如下圖: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各家券商為了獲客,在佣金方面大打價格戰,很多互聯網券商給出的佣金極低,基本是萬2.5起步。不過,從我自己的渠道打聽到的消息是,監管不希望券商在佣金方面過度競爭,目標是控制在萬2.5以上的水平,雖然很多券商宣傳時已經給出了萬2、萬1.8甚至是萬1.5的佣金率,但是並不敢大肆聲張。從上圖中我們也能看到,到2018年後半年,全行業的佣金率在萬3的水平上已經開始有了企穩的徵兆,由於新客開戶仍然很容易做到萬2.5,那麼佣金率在未來還是會慢慢下降的,只是下降速度會大幅放緩,據此推斷,遠期佣金率的底部,大概就是萬2.5。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成交量的角度,雖然一季度指數的漲幅達到20%以上,看起來有一種牛市的氛圍,但成交放量並不理想,日均只有6216億。主要原因是,這一階段交易的主體較為複雜,有外資、基金、遊資、個人,其中外資通過滬(深)港通的流入,基金的大幅增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兩部分,前一個完全不經過內地券商通道,後一個批發的佣金率較低,遠遠不及遊資和個人。與之相反,遊資和個人在這一輪行情裡面,基本是踏空的狀態,交易相對謹慎,參與度比較小,直接壓制了整體成交額的放量。這個情況,到大牛市演繹的後期,肯定會有結構性的根本變化。屆時散戶深度參與交易,行業的平均佣金率甚至可以出現小幅反彈。

2015年大牛市,滬深兩市的日均淨成交額是10454億,隨著股票池擴容,市值規模的增大,貨幣總量也在逐漸擴張,到下一輪大牛市,假設高潮出現在2022年,兩市的日均成交額能達到多少呢?從貨幣的角度來看,貨幣增量每年約為9%(實際GDP6%+3%通脹),而從總市值的角度,近十年滬深A股年均增速達到了14.5%的水平(2008-2019),即使我們取較小的那個,即9%來計算,到2022年時,日均成交量仍可以達到10454*1.82=19026億,是目前2019Q1的三倍有餘,這個推論我覺得還是比較靠譜的,而且還偏保守了。

綜合以上兩點考量,我認為券商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經紀業務佣金收入)這一塊,在大牛市裡增長100-150%是比較輕鬆的。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2、自營投資的高β

自營投資這一塊兒,相當於券商拿自己的錢去投資,不僅投資股票,也投資債券。由於成分比較複雜,所以對於淨利潤的貢獻測算相對來說要更難一些。其中,股權投資對利潤的影響舉足輕重。比如在2019Q1的報表上,全行業證券投資收益514億,比2018Q1的163億暴增215.17%,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到誇張的49%。所以在現階段,券商收入端的表現大部分由自營決定,而自營又和大市表現密切相關。

目前我看到的數據是,整個行業持有的權益類資產(股票)大概佔到淨資產的26%的水平,其中大券商更高,達到30%以上,中小券商相對小一些,也有20%。

2019Q1,滬深300指數漲幅28.62%,中債全價指數漲幅0.15%。2018Q1,滬深300指數漲幅-3.28%,中債全價指數漲幅1.21%。在此背景下,2019年Q1歸屬於權益類(股票)投資收益約414.11億,歸屬於債券類投資收益為99.94億。債券投資的收益表現相對穩定,而權益類則彈性十足。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測算在大牛市出現時,指數的漲幅達到每季度15-20%的水平仍然是比較輕鬆的,其帶來的證券投資收益這一項收入至少可以複製2019Q1的表現。值得注意的,不同券商配置權益資產的比重不同,對這部分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劃分也會有所差異,不排除部分中小券商的收入彈性更大。

目前全行業權益類的持倉是多少呢,2018年末的數據是2131億,即2019Q1的投資收益率約19.42%,遠遠低於滬深300指數28.62%的漲幅,也遠遠低於滬深A股綜合指數32%的漲幅。可以看出,主要是因為券商的權益類資產並沒有全部歸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算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裡的項目較少導致的。

IFRS9 新版會計準則施行後,券商未來將傾向於將股票自營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浮盈全部進入利潤表,直接影響淨利潤。也就是說以後指數的漲跌幅對券商自營業務收入的影響將更為劇烈。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3、信用收入的空間

信用收入主要分為兩融業務和股權質押業務,我們首先看兩融業務方面的情況。

2015年大牛市時,兩融餘額突飛猛進,和牛市的演繹進程密切相關,下圖對比兩融餘額和滬深300指數: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制度設計的問題,相對於融資,融券交易的量微乎其微,所以我們說的兩融餘額,基本就等同於融資買入餘額。)

可以看出,2013年時,兩融的規模還比較小,不足3500億,從2014年開始兩融餘額開始飛速上升,年底突破萬億大關,到了大牛市頂峰的2015年呈加速趕頂之勢,4 月 1 日融資融券餘額突破 15000 億,4 月 8 日超 16000 億,4 月 27 日超 18000億,5 月 7 日超 19000 億,這個增速令人瞠目結舌,是很多人在2014年時想象不到的。2015年的短短5個月時間,融資融券餘額淨增加 8642.35 億,增幅 84.26%,融資融券交易額佔據市場成交的比率超過了 20%,也就是說每5筆交易,就有一筆是融資買入主導的,這也是為什麼上一輪牛市也被人稱為“槓桿牛”的原因。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從那時起,監管層開始重點防控兩融風險,比較著名的事件是2015年1月,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暫停新開信用賬戶3個月,算是殺雞儆猴了。不過之後市場轉冷,兩融餘額驟降至10000萬億,之後的數年都基本穩定在8000-10000萬億之間。那麼未來監管方面會對兩融業務持續施壓嗎?

我覺得無需過多擔心,現在A股總市值是45萬億,融資融券餘額佔比2.2%,我們對比國際同行,美國融資融券餘額/市值一般在 3%-4%間波動;臺灣融資融券/市值在 2%-5%之間波動,從融資融券交易佔比來看,臺灣融資融券交易佔比為 20-25%;日本融資融券交易佔比為15-20%左右;可以說我們的兩融交易尚在合理範圍的下沿。預計在大牛市中,股票總市值暴漲一倍,融資融券餘額也將水漲船高,即使是佔總市值的比例提升到3%的比例(保守估計),兩融餘額也將超過3萬億,理想情況下達到4萬億以上的水平。

信用業務中,還有一類也不容忽視,即股權質押業務。這個業務在2018年中曾給券商行業帶來較嚴重的信用風險,整個2018年計提的信用減值準備損失達到89.67 億元。2019年市場回暖後,前期計提的減值損失大幅轉回。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上圖為當前股票質押市值餘額,可以看出,這個業務的規模從2018年1月開始發展停滯並逐漸壓縮。目前全行業股票質押未解押市值餘額3.42萬億,由履約保障比例的數據200%測算,當前券商實際出借的資金總額為1.7萬億左右,在大牛市中,股票的總市值暴增,信用風險減小,但我們出於風控的考慮,對這部分融出資金在現有基礎上計50%的增長,即融出2.5萬億。

把兩項業務合併計算,得到牛市的總融出資金可以達到5.5-6.5萬億的規模,遠超目前2.7萬億,提升幅度達到100-140%。當然這部分屬於息差業務,也就是說和券商在負債端的成本息息相關,負債成本率主要決定於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同業市場拆借利率等市場基準利率的水平,以目前經濟表現疲軟的現狀來看,未來幾年基準利率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大,全行業總利息淨收入在現有基礎上翻倍的可能性很高。


4、小結


綜合以上三項業務來看,我們大致可以測算出券商行業在牛市裡的表現,取中性假設,經紀業務收入增長125%,自營投資收益至少可以和2019Q1的貢獻持平,信用業務收入在現有基礎上翻一倍。

受限於篇幅的原因,我們這裡就不對投行、資管這兩個業務未來出現的利好做過多解讀了。目前資本市場的戰略地位獲得頂層的支持和認可,券商的經營環境是逐步改善的,各種利好政策紛紛出臺,券商正處在下一輪金融體系改革的風口上,是推動我國由間接融資為主轉向直接融資的中堅力量,在這個過程中,行業可能迎來比較大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科創板即將開市,券商作為重要的參與方,將在投行和直投兩個領域直接受益,這可能成為券商版塊估值提升的催化劑。

豬週期、互聯網、券商與大牛市


從以上邏輯我們判斷,未來券商的業績彈性並不差,有望在可能出現的大牛市裡重回20%以上ROE的峰值水平。券商行業的歷史估值區間是1.05-5.52之間,介於當前行業平均1.5倍PB的估值來看,屬於下有底,上有想象空間的位置。行業的盈利週期和牛市完美重疊,這個特點決定了券商仍然會是下一輪牛市的“旗手”,如果你看好未來幾年必有牛市,那麼此時可能就是配置券商的最佳時機。個股方面,我們推薦龍頭券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

讀到這裡的朋友,感謝您的耐心與支持,您可以關注我我的同名雪球專欄,或者我的WX公眾號:夏至1987,我將持續為您帶來有價值的原創內容,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