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1: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

數據來源:CNNIC發佈的歷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需求側看,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力之下,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被創造了出來,居民消費場景因此不斷多元化、消費品質因此不斷提升,這些都支持了全社會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供給側看,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在“互聯網+”模式之下,互聯網通對企業進行連接、賦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結合供需兩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推進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就必須用好互聯網經濟的力量,利用政策積極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一、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回顧

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一個大變革、大整合之年。儘管從總體上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營收還在增長,但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見頂,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正在大幅攀升。為了彌補流量紅利的下降,各互聯網企業一方面開始深耕存量,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企業市場“下沉”、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跨界競爭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企業業務重心由C端轉向B端等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整個行業洗牌嚴重,一些企業從競爭中勝出,而另一些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此外,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監管也空前嚴格。在嚴監管之下,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走向規範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業務動盪。

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如下趨勢性特徵:

1、從總體上看,互聯網經濟的增長依然比較迅速,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2、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步消耗殆盡,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大幅攀升。

3、互聯網企業對存量的競爭開始日趨激烈,其集中體現是對用戶使用時間的爭奪。

4、互聯網行業開始將其業務大舉“下沉”。

5、互聯網企業開始佈局線下,線上線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

6、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演愈烈,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發生碰撞。

7、互聯網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優勝劣汰明顯。

8、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監管趨於嚴格。

二、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除了上述的八個趨勢外,2018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最大變革,是大批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產業互聯網。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宣佈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而其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馬化騰的判斷一出,立即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先後表述了同樣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案。

1、何為“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指的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行業。消費互聯網面向的是個人消費者,其目標是滿足個人消費體驗,幫助既有產品、服務更好地銷售和流通,而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生產型服務。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諮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設計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注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1: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

數據來源:CNNIC發佈的歷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需求側看,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力之下,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被創造了出來,居民消費場景因此不斷多元化、消費品質因此不斷提升,這些都支持了全社會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供給側看,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在“互聯網+”模式之下,互聯網通對企業進行連接、賦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結合供需兩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推進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就必須用好互聯網經濟的力量,利用政策積極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一、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回顧

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一個大變革、大整合之年。儘管從總體上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營收還在增長,但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見頂,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正在大幅攀升。為了彌補流量紅利的下降,各互聯網企業一方面開始深耕存量,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企業市場“下沉”、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跨界競爭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企業業務重心由C端轉向B端等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整個行業洗牌嚴重,一些企業從競爭中勝出,而另一些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此外,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監管也空前嚴格。在嚴監管之下,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走向規範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業務動盪。

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如下趨勢性特徵:

1、從總體上看,互聯網經濟的增長依然比較迅速,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2、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步消耗殆盡,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大幅攀升。

3、互聯網企業對存量的競爭開始日趨激烈,其集中體現是對用戶使用時間的爭奪。

4、互聯網行業開始將其業務大舉“下沉”。

5、互聯網企業開始佈局線下,線上線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

6、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演愈烈,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發生碰撞。

7、互聯網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優勝劣汰明顯。

8、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監管趨於嚴格。

二、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除了上述的八個趨勢外,2018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最大變革,是大批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產業互聯網。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宣佈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而其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馬化騰的判斷一出,立即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先後表述了同樣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案。

1、何為“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指的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行業。消費互聯網面向的是個人消費者,其目標是滿足個人消費體驗,幫助既有產品、服務更好地銷售和流通,而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生產型服務。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諮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設計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注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2: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Industrial Internet”,還是早期國內企業提出的“產業互聯網”,關注的都只是一定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技術在某一產業鏈環節上的應用。“Industrial Internet”關注的主要是物聯網技術對製造環節的應用,而早期企業強調的“產業互聯網”強調的則更多是互聯網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顯然,現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概念要比這兩個概念遠為寬泛:它強調的是傳統企業將互聯網將技術全面應用到產業價值鏈,從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切入,以網絡平臺模式來進行信息、資源、資金三方面的整合,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某個具體技術,或者價值鏈某一環節的關注。

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各行各業”,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教育”,關注的都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術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則不同,它除了強調互聯網技術的鏈接作用之外,還強調互聯網技術與具體產業的融合,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互聯網”其實可以被視為是“互聯網+”概念的迭代和升級。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1: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

數據來源:CNNIC發佈的歷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需求側看,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力之下,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被創造了出來,居民消費場景因此不斷多元化、消費品質因此不斷提升,這些都支持了全社會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供給側看,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在“互聯網+”模式之下,互聯網通對企業進行連接、賦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結合供需兩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推進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就必須用好互聯網經濟的力量,利用政策積極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一、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回顧

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一個大變革、大整合之年。儘管從總體上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營收還在增長,但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見頂,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正在大幅攀升。為了彌補流量紅利的下降,各互聯網企業一方面開始深耕存量,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企業市場“下沉”、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跨界競爭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企業業務重心由C端轉向B端等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整個行業洗牌嚴重,一些企業從競爭中勝出,而另一些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此外,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監管也空前嚴格。在嚴監管之下,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走向規範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業務動盪。

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如下趨勢性特徵:

1、從總體上看,互聯網經濟的增長依然比較迅速,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2、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步消耗殆盡,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大幅攀升。

3、互聯網企業對存量的競爭開始日趨激烈,其集中體現是對用戶使用時間的爭奪。

4、互聯網行業開始將其業務大舉“下沉”。

5、互聯網企業開始佈局線下,線上線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

6、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演愈烈,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發生碰撞。

7、互聯網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優勝劣汰明顯。

8、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監管趨於嚴格。

二、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除了上述的八個趨勢外,2018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最大變革,是大批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產業互聯網。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宣佈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而其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馬化騰的判斷一出,立即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先後表述了同樣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案。

1、何為“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指的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行業。消費互聯網面向的是個人消費者,其目標是滿足個人消費體驗,幫助既有產品、服務更好地銷售和流通,而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生產型服務。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諮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設計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注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2: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Industrial Internet”,還是早期國內企業提出的“產業互聯網”,關注的都只是一定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技術在某一產業鏈環節上的應用。“Industrial Internet”關注的主要是物聯網技術對製造環節的應用,而早期企業強調的“產業互聯網”強調的則更多是互聯網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顯然,現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概念要比這兩個概念遠為寬泛:它強調的是傳統企業將互聯網將技術全面應用到產業價值鏈,從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切入,以網絡平臺模式來進行信息、資源、資金三方面的整合,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某個具體技術,或者價值鏈某一環節的關注。

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各行各業”,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教育”,關注的都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術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則不同,它除了強調互聯網技術的鏈接作用之外,還強調互聯網技術與具體產業的融合,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互聯網”其實可以被視為是“互聯網+”概念的迭代和升級。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3:“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異同

2、產業互聯網對商業生態的影響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對整個商業生態產生重大的影響。總體來說,由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將會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是市場的融合。在習慣上,人們習慣於將整個經濟分解成若干個市場,例如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來看待。在這幾個市場之間,決策主體的行為是相對獨立的,信息在各市場之間的傳導比較緩慢。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在智能化供需配置器的支持之下,不同市場之間的隔閡將會被打通,供求信息在市場之間的傳導將會變得更為迅速。企業可以更快地感知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並有針對地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在這種條件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大幅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讓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比較顯著的提高。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1: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

數據來源:CNNIC發佈的歷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需求側看,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力之下,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被創造了出來,居民消費場景因此不斷多元化、消費品質因此不斷提升,這些都支持了全社會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供給側看,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在“互聯網+”模式之下,互聯網通對企業進行連接、賦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結合供需兩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推進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就必須用好互聯網經濟的力量,利用政策積極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一、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回顧

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一個大變革、大整合之年。儘管從總體上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營收還在增長,但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見頂,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正在大幅攀升。為了彌補流量紅利的下降,各互聯網企業一方面開始深耕存量,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企業市場“下沉”、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跨界競爭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企業業務重心由C端轉向B端等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整個行業洗牌嚴重,一些企業從競爭中勝出,而另一些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此外,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監管也空前嚴格。在嚴監管之下,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走向規範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業務動盪。

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如下趨勢性特徵:

1、從總體上看,互聯網經濟的增長依然比較迅速,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2、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步消耗殆盡,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大幅攀升。

3、互聯網企業對存量的競爭開始日趨激烈,其集中體現是對用戶使用時間的爭奪。

4、互聯網行業開始將其業務大舉“下沉”。

5、互聯網企業開始佈局線下,線上線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

6、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演愈烈,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發生碰撞。

7、互聯網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優勝劣汰明顯。

8、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監管趨於嚴格。

二、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除了上述的八個趨勢外,2018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最大變革,是大批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產業互聯網。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宣佈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而其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馬化騰的判斷一出,立即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先後表述了同樣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案。

1、何為“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指的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行業。消費互聯網面向的是個人消費者,其目標是滿足個人消費體驗,幫助既有產品、服務更好地銷售和流通,而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生產型服務。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諮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設計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注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2: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Industrial Internet”,還是早期國內企業提出的“產業互聯網”,關注的都只是一定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技術在某一產業鏈環節上的應用。“Industrial Internet”關注的主要是物聯網技術對製造環節的應用,而早期企業強調的“產業互聯網”強調的則更多是互聯網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顯然,現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概念要比這兩個概念遠為寬泛:它強調的是傳統企業將互聯網將技術全面應用到產業價值鏈,從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切入,以網絡平臺模式來進行信息、資源、資金三方面的整合,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某個具體技術,或者價值鏈某一環節的關注。

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各行各業”,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教育”,關注的都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術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則不同,它除了強調互聯網技術的鏈接作用之外,還強調互聯網技術與具體產業的融合,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互聯網”其實可以被視為是“互聯網+”概念的迭代和升級。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3:“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異同

2、產業互聯網對商業生態的影響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對整個商業生態產生重大的影響。總體來說,由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將會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是市場的融合。在習慣上,人們習慣於將整個經濟分解成若干個市場,例如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來看待。在這幾個市場之間,決策主體的行為是相對獨立的,信息在各市場之間的傳導比較緩慢。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在智能化供需配置器的支持之下,不同市場之間的隔閡將會被打通,供求信息在市場之間的傳導將會變得更為迅速。企業可以更快地感知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並有針對地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在這種條件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大幅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讓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比較顯著的提高。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4: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市場融合

第二是產品的升級。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硬件和服務之間都是相對隔絕的。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些隔絕將會逐漸被打破。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傳統制造業產出的物理產品中將嵌入越來越多的數字功能。這促使硬件產品逐步地向軟件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使得用戶和企業都可以持續保持連接合交互,按照使用狀況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會逐漸普及。

第三是運營商的人機協同。在數據和算法的支持下,人工和機器之間的分工合作將能達到更高層面的協同水平,人與機器之間將有望實現無縫銜接。大量的流程性工作將可以由機器來承擔,而人則可以更多地參與到對機器進行維護管理,以及那些更需要創造性的決策工作當中去。

第四是推進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按照羅納德·科斯的觀點,企業與市場是彼此對立的兩種資源配置方式,企業是由層級化形式組織起來的,通過命令來調配資源,而市場則是通過資源交換來實現資源的配置。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邊界是由企業管理成本與市場交易成本之間的權衡決定的。科斯的這種觀點很好地刻畫了傳統經濟下的現實,然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種現實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首先,由於產業互聯網能夠大幅降低不同企業之間的交互成本,企業的邊界將會因此而擴展,企業內外之間的邊界將會變得更加模糊。一些原本屬於企業內部的部門,可能逐步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企業,並以一種網絡的形式與原有的決策核心繼續合作、互動。其次,在企業內部,層級之間的交流成本也將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會促使企業逐漸從層級化轉向扁平化,形成“前-後-中”臺的組織模式——前臺小團隊靈活機動對接市場,中臺建立綜合技術和資源支持平臺降本增效,後臺則重點打造數據能力提升管理決策水平。再次,在產業互聯網的支持之下,組織也將告別固化特徵,轉而變得更為彈性化,從而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總而言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帶來企業組織形式的一次大變革,網絡化、扁平化、彈性化、自適應將成為新一代企業的重要特徵。

第五是新商業生態的形成。在傳統時代,商業的競爭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商業的競爭則會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互聯網企業將利用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來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

目前,不少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在商業生態的構建上積極佈局。以騰訊為例:首先,騰訊用其自身的資源,為合作企業提供了入口服務,從而充當了基礎連接器的作用。其次,騰訊為合作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數字工具箱,從而改善了企業的數字化生存力。再次,騰訊通過合作、服務和投資,進行生態共建,為合作企業提供了技術、市場,以及資金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這些措施都對優化商業生態、改善生態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1: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

數據來源:CNNIC發佈的歷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需求側看,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力之下,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被創造了出來,居民消費場景因此不斷多元化、消費品質因此不斷提升,這些都支持了全社會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供給側看,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在“互聯網+”模式之下,互聯網通對企業進行連接、賦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結合供需兩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推進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就必須用好互聯網經濟的力量,利用政策積極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一、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回顧

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一個大變革、大整合之年。儘管從總體上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營收還在增長,但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見頂,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正在大幅攀升。為了彌補流量紅利的下降,各互聯網企業一方面開始深耕存量,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企業市場“下沉”、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跨界競爭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企業業務重心由C端轉向B端等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整個行業洗牌嚴重,一些企業從競爭中勝出,而另一些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此外,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監管也空前嚴格。在嚴監管之下,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走向規範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業務動盪。

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如下趨勢性特徵:

1、從總體上看,互聯網經濟的增長依然比較迅速,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2、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步消耗殆盡,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大幅攀升。

3、互聯網企業對存量的競爭開始日趨激烈,其集中體現是對用戶使用時間的爭奪。

4、互聯網行業開始將其業務大舉“下沉”。

5、互聯網企業開始佈局線下,線上線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

6、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演愈烈,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發生碰撞。

7、互聯網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優勝劣汰明顯。

8、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監管趨於嚴格。

二、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除了上述的八個趨勢外,2018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最大變革,是大批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產業互聯網。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宣佈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而其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馬化騰的判斷一出,立即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先後表述了同樣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案。

1、何為“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指的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行業。消費互聯網面向的是個人消費者,其目標是滿足個人消費體驗,幫助既有產品、服務更好地銷售和流通,而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生產型服務。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諮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設計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注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2: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Industrial Internet”,還是早期國內企業提出的“產業互聯網”,關注的都只是一定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技術在某一產業鏈環節上的應用。“Industrial Internet”關注的主要是物聯網技術對製造環節的應用,而早期企業強調的“產業互聯網”強調的則更多是互聯網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顯然,現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概念要比這兩個概念遠為寬泛:它強調的是傳統企業將互聯網將技術全面應用到產業價值鏈,從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切入,以網絡平臺模式來進行信息、資源、資金三方面的整合,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某個具體技術,或者價值鏈某一環節的關注。

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各行各業”,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教育”,關注的都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術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則不同,它除了強調互聯網技術的鏈接作用之外,還強調互聯網技術與具體產業的融合,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互聯網”其實可以被視為是“互聯網+”概念的迭代和升級。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3:“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異同

2、產業互聯網對商業生態的影響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對整個商業生態產生重大的影響。總體來說,由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將會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是市場的融合。在習慣上,人們習慣於將整個經濟分解成若干個市場,例如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來看待。在這幾個市場之間,決策主體的行為是相對獨立的,信息在各市場之間的傳導比較緩慢。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在智能化供需配置器的支持之下,不同市場之間的隔閡將會被打通,供求信息在市場之間的傳導將會變得更為迅速。企業可以更快地感知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並有針對地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在這種條件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大幅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讓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比較顯著的提高。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4: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市場融合

第二是產品的升級。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硬件和服務之間都是相對隔絕的。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些隔絕將會逐漸被打破。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傳統制造業產出的物理產品中將嵌入越來越多的數字功能。這促使硬件產品逐步地向軟件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使得用戶和企業都可以持續保持連接合交互,按照使用狀況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會逐漸普及。

第三是運營商的人機協同。在數據和算法的支持下,人工和機器之間的分工合作將能達到更高層面的協同水平,人與機器之間將有望實現無縫銜接。大量的流程性工作將可以由機器來承擔,而人則可以更多地參與到對機器進行維護管理,以及那些更需要創造性的決策工作當中去。

第四是推進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按照羅納德·科斯的觀點,企業與市場是彼此對立的兩種資源配置方式,企業是由層級化形式組織起來的,通過命令來調配資源,而市場則是通過資源交換來實現資源的配置。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邊界是由企業管理成本與市場交易成本之間的權衡決定的。科斯的這種觀點很好地刻畫了傳統經濟下的現實,然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種現實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首先,由於產業互聯網能夠大幅降低不同企業之間的交互成本,企業的邊界將會因此而擴展,企業內外之間的邊界將會變得更加模糊。一些原本屬於企業內部的部門,可能逐步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企業,並以一種網絡的形式與原有的決策核心繼續合作、互動。其次,在企業內部,層級之間的交流成本也將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會促使企業逐漸從層級化轉向扁平化,形成“前-後-中”臺的組織模式——前臺小團隊靈活機動對接市場,中臺建立綜合技術和資源支持平臺降本增效,後臺則重點打造數據能力提升管理決策水平。再次,在產業互聯網的支持之下,組織也將告別固化特徵,轉而變得更為彈性化,從而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總而言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帶來企業組織形式的一次大變革,網絡化、扁平化、彈性化、自適應將成為新一代企業的重要特徵。

第五是新商業生態的形成。在傳統時代,商業的競爭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商業的競爭則會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互聯網企業將利用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來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

目前,不少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在商業生態的構建上積極佈局。以騰訊為例:首先,騰訊用其自身的資源,為合作企業提供了入口服務,從而充當了基礎連接器的作用。其次,騰訊為合作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數字工具箱,從而改善了企業的數字化生存力。再次,騰訊通過合作、服務和投資,進行生態共建,為合作企業提供了技術、市場,以及資金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這些措施都對優化商業生態、改善生態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5:騰訊的產業互聯網生態

需要強調的是,在生態構建的過程中,雲將成為實現新型數字生態的基礎要素。藉助雲,可以實現IT普惠化、信息的互聯化和應用彈性化,用戶、企業和政府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高效率地實現互聯、溝通與合作。

3、產業互聯網的機遇和發展阻礙

由於人口紅利殆盡、同行競爭激烈、監管政策趨嚴等原因,消費互聯網正在日益紅海化。而與此同時,產業互聯網則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潛力還有待開發。我們可以從兩者的連接數和app需求量來窺得一些端倪。消費互聯網的連接對象主要是人與PC、手機等終端,其連接數量大約為35億個,而產業互聯網連接的對象則包括人、設備、軟件、工廠、產品,以及各類要素,其潛在的連接數量可能達到數百億。從app的數量上看,整個消費互聯網現有的app只有幾百萬個,而據估計,僅在工業領域,產業互聯網需要的app數就約有6000萬。

巨大的市場潛力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目前,美國的企業級服務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合計擁有4,206億美元的市值,而我國傳統企業級服務公司如用友、東軟、金蝶的合計體量則只有142億美元,由此可見其中發展的空間依然十分巨大。在今後20年中,隨著互聯網對所有產業的重塑,這部分市場潛力將被逐漸釋放出來。普華永道曾經做過估計,到2025年,中國科技企業整體市值規模將達40-5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T2B2C模式的代表性企業將佔據一半以上規模。

需要強調的是,從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來看,產業互聯網的意義要比消費互聯網更為重大。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指出我國產業升級已經滯後於消費升級,低端去產能、去庫存及中高端降成本、補短板是目前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隨著數字化資源通過各種形式源源不斷滲透進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新興技術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逐漸從下游延伸至上游,從需求側貫通至供給側,價值貢獻從依賴需求側升級至需求提升與供給效率改進並重,終極目標是整個鏈條實現數據驅動、智能驅動,這是產業互聯網未來演進的方向。

4、產業互聯網發展中的難點

儘管產業互聯網的潛力十分巨大,但相對於消費互聯網,其發展卻比較滯後。除了技術因素外,這和產業互聯網本身的特徵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各產業都具有自身的特徵,使得發展產業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很難實現。雖然產業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潛力巨大,但由於產業的性狀各異,因此具體到每一個產業,其市場卻很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進行建設的規模經濟就很難實現,投資很難得到回報。事實上,在各個產業中,一些代表性企業都在從本產業的實際出發,進行著產業互聯網的實踐。其中的一些企業非常優秀,但卻受限於市場規模,難以發展壯大。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通用電氣的Predix平臺。這一平臺擁有完整的“邊緣+平臺+應用”構架,為很多工業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在Predix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圈子都言必稱Predix,而做工業平臺的企業則更是紛紛以Predix作為榜樣。不過,Predix在業務上表現突出的同時,卻沒有給通用帶來相應的利潤回報。最終,通用不得不選擇對其進行剝離。Predix所遭受的挫折當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應用過於專業化,市場規模相對狹小無意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產業互聯網對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有很大要求。如果沒有組織的系統變革,單靠信息系統和技術來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難度很大。然而,組織變革並非易事,難以在一朝一夕實現。

第三,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多個環節環環相扣,很難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實現單點突破。在消費互聯網中,企業的盈利模式相對簡單,只要開發一個軟件,開通一個app,就可以讓用戶下載,通過增值來獲得收費。這種模式很簡單,很容易複製,可以迅速擴大規模。但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卻很困難,一個模式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產業和企業的配合,因此很難迅速發展。

第四,產業互聯網對基礎設施和技術的要求較高,對於資本的需求也更大。單單依靠一個或幾個企業,都難以支撐起產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綜合以上因素,儘管產業互聯網的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其發展面臨的阻礙也不小。為了促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互聯網企業、具體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積極配合,從而形成合力。

5、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模塊化思路

在現有的實踐當中,產業互聯網的建設主要有兩種流行路徑。一種路徑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將在某一個具體企業中應用良好的技術和經驗推廣到行業範圍。例如,通用電氣就採用了這種產業互聯網的路徑。另一種路徑是互聯網企業的產業化,將互聯網領域發展出的技術、流程應用到具體的行業。例如,谷歌就是採用這一路徑的代表。

無論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還是互聯網企業的產業化,都存在優勢與不足。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優勢在於,企業更瞭解本行業特徵,因此開發的平臺和網絡更能適應本行業企業的需求。不過,由於各行業的差異性巨大,在一個行業成功的模式很難被複制到另一個行業,因此建設的規模效應很難發揮出來,投資者的營利性也就難以保證。互聯網企業產業化的優勢則在於,可以在短時間內整合多個行業,實現跨行業協調。但是,由於互聯網企業本身並不熟悉傳統產業,因此這種整合很難深入到產業內部,從根本上提升產業效率。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認為,相比於以上兩種路徑,另一條中間道路——“模塊化”的建設思路可能會更適合於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模塊化”一詞最早來自於工程設計領域。199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兩位教授鮑德溫(Carliss Baldwin)和克拉克(Kim Clark)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模塊化時代的管理》的論文,從而將“模塊化”的概念引入了管理學界。

根據鮑德溫和克拉克的定義,所謂“模塊化”,就是一個將複雜系統分解成相對簡單、具有獨立功能、能夠獨立運行的子系統的過程。這裡所指的複雜系統被稱為“模塊化系統”,它可以是一件產品,也可以是一個過程。通過“模塊化”,它可以被分解成若干個部分,這些部分就是“模塊”。這些模塊都是被獨立設計的,但它們可以通過某些規則聯繫起來,共同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

與整體化的設計和製作相比,“模塊化”具有很多優勢:它可以讓各個模塊獨立設計,從而最大程度節約所需要的信息;可以為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激勵,從而大幅度促進創新的進行;可以大幅增強系統的應變能力,從而更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因此,在產業互聯網的推進過程中,採用模塊化的思路或許會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

根據這種思路,由於具體產業中的企業具有更多的“局部知識”(local knowledge),因此更適合於扮演“模塊設計者”的角色。它們更適合於從自身的實踐經驗出發,積極探索屬於本行業規則和商業模式。而相比之下,互聯網企業在“局部知識”的擁有上則是較弱的,因此不太適合介入具體的行業,它們更適合於從事如下三種角色:

一是連接器。它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最豐富的數字接口。消費互聯網以人為中心,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產業互聯網以企業為重點,將連接拓展到機器設備、物資材料等,具有連接數量多、行業應用廣泛、流程再造的特徵。

二是工具箱。它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例如,騰訊公司就可提供“雲大智”(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安全能力、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以及公眾號、小程序等七大數字工具。這些工具與傳統企業的能力素質相結合、相配套,塑造出全新的數字競爭力,不斷提高數字化生存能力。

三是生態共建者。它與各行各業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產業互聯網不是一棵粗壯的大樹,而是一片茂盛的森林。它是一個互相依存、開放合作的世界,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而是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融通。產業互聯網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形成數字生態共同體。

此外,由於產業互聯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入,並且投入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因此僅僅依靠企業來進行建設是缺乏效率的。考慮到這點,政府應當對產業互聯網的建設進行扶持。

三、關於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2018年,整個互聯網經濟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儘管從整體來看,互聯網經濟仍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但隨著流量紅利的殆盡、監管的日趨加強,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洗牌也日益明顯。與此同時,整個行業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勢頭,互聯網企業業務“下沉”、線上線下融合等新趨勢紛紛出現。其中,眾多互聯網企業開始將業務關注點從C端轉向B段,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是最為值得關注的趨勢。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內,整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將會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局面。


"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聯網算起,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達到了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59.6%。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1: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

數據來源:CNNIC發佈的歷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需求側看,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力之下,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被創造了出來,居民消費場景因此不斷多元化、消費品質因此不斷提升,這些都支持了全社會需求規模的持續擴大。

從供給側看,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在“互聯網+”模式之下,互聯網通對企業進行連接、賦能,為企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結合供需兩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推進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就必須用好互聯網經濟的力量,利用政策積極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一、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回顧

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2018年可謂是一個大變革、大整合之年。儘管從總體上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營收還在增長,但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見頂,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正在大幅攀升。為了彌補流量紅利的下降,各互聯網企業一方面開始深耕存量,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行業競爭加劇、互聯網企業市場“下沉”、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跨界競爭不斷增加,以及互聯網企業業務重心由C端轉向B端等新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整個行業洗牌嚴重,一些企業從競爭中勝出,而另一些企業則被淘汰出局。此外,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遭遇的監管也空前嚴格。在嚴監管之下,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走向規範化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定的業務動盪。

2018年互聯網經濟發展呈現如下趨勢性特徵:

1、從總體上看,互聯網經濟的增長依然比較迅速,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2、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逐步消耗殆盡,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大幅攀升。

3、互聯網企業對存量的競爭開始日趨激烈,其集中體現是對用戶使用時間的爭奪。

4、互聯網行業開始將其業務大舉“下沉”。

5、互聯網企業開始佈局線下,線上線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

6、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愈演愈烈,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發生碰撞。

7、互聯網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優勝劣汰明顯。

8、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監管趨於嚴格。

二、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除了上述的八個趨勢外,2018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最大變革,是大批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了產業互聯網。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宣佈公開信稱: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而其主戰場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移。馬化騰的判斷一出,立即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響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先後表述了同樣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方案。

1、何為“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它指的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行業。消費互聯網面向的是個人消費者,其目標是滿足個人消費體驗,幫助既有產品、服務更好地銷售和流通,而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企業提供生產型服務。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諮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設計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注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2: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Industrial Internet”,還是早期國內企業提出的“產業互聯網”,關注的都只是一定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技術在某一產業鏈環節上的應用。“Industrial Internet”關注的主要是物聯網技術對製造環節的應用,而早期企業強調的“產業互聯網”強調的則更多是互聯網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顯然,現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概念要比這兩個概念遠為寬泛:它強調的是傳統企業將互聯網將技術全面應用到產業價值鏈,從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切入,以網絡平臺模式來進行信息、資源、資金三方面的整合,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某個具體技術,或者價值鏈某一環節的關注。

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各行各業”,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教育”,關注的都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術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則不同,它除了強調互聯網技術的鏈接作用之外,還強調互聯網技術與具體產業的融合,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互聯網”其實可以被視為是“互聯網+”概念的迭代和升級。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3:“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異同

2、產業互聯網對商業生態的影響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對整個商業生態產生重大的影響。總體來說,由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將會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是市場的融合。在習慣上,人們習慣於將整個經濟分解成若干個市場,例如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來看待。在這幾個市場之間,決策主體的行為是相對獨立的,信息在各市場之間的傳導比較緩慢。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在智能化供需配置器的支持之下,不同市場之間的隔閡將會被打通,供求信息在市場之間的傳導將會變得更為迅速。企業可以更快地感知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並有針對地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在這種條件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大幅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讓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比較顯著的提高。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4: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市場融合

第二是產品的升級。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硬件和服務之間都是相對隔絕的。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些隔絕將會逐漸被打破。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傳統制造業產出的物理產品中將嵌入越來越多的數字功能。這促使硬件產品逐步地向軟件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使得用戶和企業都可以持續保持連接合交互,按照使用狀況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會逐漸普及。

第三是運營商的人機協同。在數據和算法的支持下,人工和機器之間的分工合作將能達到更高層面的協同水平,人與機器之間將有望實現無縫銜接。大量的流程性工作將可以由機器來承擔,而人則可以更多地參與到對機器進行維護管理,以及那些更需要創造性的決策工作當中去。

第四是推進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按照羅納德·科斯的觀點,企業與市場是彼此對立的兩種資源配置方式,企業是由層級化形式組織起來的,通過命令來調配資源,而市場則是通過資源交換來實現資源的配置。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邊界是由企業管理成本與市場交易成本之間的權衡決定的。科斯的這種觀點很好地刻畫了傳統經濟下的現實,然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種現實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首先,由於產業互聯網能夠大幅降低不同企業之間的交互成本,企業的邊界將會因此而擴展,企業內外之間的邊界將會變得更加模糊。一些原本屬於企業內部的部門,可能逐步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企業,並以一種網絡的形式與原有的決策核心繼續合作、互動。其次,在企業內部,層級之間的交流成本也將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會促使企業逐漸從層級化轉向扁平化,形成“前-後-中”臺的組織模式——前臺小團隊靈活機動對接市場,中臺建立綜合技術和資源支持平臺降本增效,後臺則重點打造數據能力提升管理決策水平。再次,在產業互聯網的支持之下,組織也將告別固化特徵,轉而變得更為彈性化,從而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總而言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帶來企業組織形式的一次大變革,網絡化、扁平化、彈性化、自適應將成為新一代企業的重要特徵。

第五是新商業生態的形成。在傳統時代,商業的競爭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商業的競爭則會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互聯網企業將利用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來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

目前,不少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在商業生態的構建上積極佈局。以騰訊為例:首先,騰訊用其自身的資源,為合作企業提供了入口服務,從而充當了基礎連接器的作用。其次,騰訊為合作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數字工具箱,從而改善了企業的數字化生存力。再次,騰訊通過合作、服務和投資,進行生態共建,為合作企業提供了技術、市場,以及資金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這些措施都對優化商業生態、改善生態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圖5:騰訊的產業互聯網生態

需要強調的是,在生態構建的過程中,雲將成為實現新型數字生態的基礎要素。藉助雲,可以實現IT普惠化、信息的互聯化和應用彈性化,用戶、企業和政府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高效率地實現互聯、溝通與合作。

3、產業互聯網的機遇和發展阻礙

由於人口紅利殆盡、同行競爭激烈、監管政策趨嚴等原因,消費互聯網正在日益紅海化。而與此同時,產業互聯網則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其潛力還有待開發。我們可以從兩者的連接數和app需求量來窺得一些端倪。消費互聯網的連接對象主要是人與PC、手機等終端,其連接數量大約為35億個,而產業互聯網連接的對象則包括人、設備、軟件、工廠、產品,以及各類要素,其潛在的連接數量可能達到數百億。從app的數量上看,整個消費互聯網現有的app只有幾百萬個,而據估計,僅在工業領域,產業互聯網需要的app數就約有6000萬。

巨大的市場潛力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目前,美國的企業級服務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合計擁有4,206億美元的市值,而我國傳統企業級服務公司如用友、東軟、金蝶的合計體量則只有142億美元,由此可見其中發展的空間依然十分巨大。在今後20年中,隨著互聯網對所有產業的重塑,這部分市場潛力將被逐漸釋放出來。普華永道曾經做過估計,到2025年,中國科技企業整體市值規模將達40-5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T2B2C模式的代表性企業將佔據一半以上規模。

需要強調的是,從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來看,產業互聯網的意義要比消費互聯網更為重大。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指出我國產業升級已經滯後於消費升級,低端去產能、去庫存及中高端降成本、補短板是目前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隨著數字化資源通過各種形式源源不斷滲透進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新興技術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逐漸從下游延伸至上游,從需求側貫通至供給側,價值貢獻從依賴需求側升級至需求提升與供給效率改進並重,終極目標是整個鏈條實現數據驅動、智能驅動,這是產業互聯網未來演進的方向。

4、產業互聯網發展中的難點

儘管產業互聯網的潛力十分巨大,但相對於消費互聯網,其發展卻比較滯後。除了技術因素外,這和產業互聯網本身的特徵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各產業都具有自身的特徵,使得發展產業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很難實現。雖然產業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潛力巨大,但由於產業的性狀各異,因此具體到每一個產業,其市場卻很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進行建設的規模經濟就很難實現,投資很難得到回報。事實上,在各個產業中,一些代表性企業都在從本產業的實際出發,進行著產業互聯網的實踐。其中的一些企業非常優秀,但卻受限於市場規模,難以發展壯大。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通用電氣的Predix平臺。這一平臺擁有完整的“邊緣+平臺+應用”構架,為很多工業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在Predix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圈子都言必稱Predix,而做工業平臺的企業則更是紛紛以Predix作為榜樣。不過,Predix在業務上表現突出的同時,卻沒有給通用帶來相應的利潤回報。最終,通用不得不選擇對其進行剝離。Predix所遭受的挫折當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應用過於專業化,市場規模相對狹小無意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產業互聯網對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有很大要求。如果沒有組織的系統變革,單靠信息系統和技術來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難度很大。然而,組織變革並非易事,難以在一朝一夕實現。

第三,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多個環節環環相扣,很難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實現單點突破。在消費互聯網中,企業的盈利模式相對簡單,只要開發一個軟件,開通一個app,就可以讓用戶下載,通過增值來獲得收費。這種模式很簡單,很容易複製,可以迅速擴大規模。但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卻很困難,一個模式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產業和企業的配合,因此很難迅速發展。

第四,產業互聯網對基礎設施和技術的要求較高,對於資本的需求也更大。單單依靠一個或幾個企業,都難以支撐起產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綜合以上因素,儘管產業互聯網的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其發展面臨的阻礙也不小。為了促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互聯網企業、具體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積極配合,從而形成合力。

5、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模塊化思路

在現有的實踐當中,產業互聯網的建設主要有兩種流行路徑。一種路徑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將在某一個具體企業中應用良好的技術和經驗推廣到行業範圍。例如,通用電氣就採用了這種產業互聯網的路徑。另一種路徑是互聯網企業的產業化,將互聯網領域發展出的技術、流程應用到具體的行業。例如,谷歌就是採用這一路徑的代表。

無論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還是互聯網企業的產業化,都存在優勢與不足。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優勢在於,企業更瞭解本行業特徵,因此開發的平臺和網絡更能適應本行業企業的需求。不過,由於各行業的差異性巨大,在一個行業成功的模式很難被複制到另一個行業,因此建設的規模效應很難發揮出來,投資者的營利性也就難以保證。互聯網企業產業化的優勢則在於,可以在短時間內整合多個行業,實現跨行業協調。但是,由於互聯網企業本身並不熟悉傳統產業,因此這種整合很難深入到產業內部,從根本上提升產業效率。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認為,相比於以上兩種路徑,另一條中間道路——“模塊化”的建設思路可能會更適合於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模塊化”一詞最早來自於工程設計領域。199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兩位教授鮑德溫(Carliss Baldwin)和克拉克(Kim Clark)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模塊化時代的管理》的論文,從而將“模塊化”的概念引入了管理學界。

根據鮑德溫和克拉克的定義,所謂“模塊化”,就是一個將複雜系統分解成相對簡單、具有獨立功能、能夠獨立運行的子系統的過程。這裡所指的複雜系統被稱為“模塊化系統”,它可以是一件產品,也可以是一個過程。通過“模塊化”,它可以被分解成若干個部分,這些部分就是“模塊”。這些模塊都是被獨立設計的,但它們可以通過某些規則聯繫起來,共同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

與整體化的設計和製作相比,“模塊化”具有很多優勢:它可以讓各個模塊獨立設計,從而最大程度節約所需要的信息;可以為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激勵,從而大幅度促進創新的進行;可以大幅增強系統的應變能力,從而更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因此,在產業互聯網的推進過程中,採用模塊化的思路或許會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

根據這種思路,由於具體產業中的企業具有更多的“局部知識”(local knowledge),因此更適合於扮演“模塊設計者”的角色。它們更適合於從自身的實踐經驗出發,積極探索屬於本行業規則和商業模式。而相比之下,互聯網企業在“局部知識”的擁有上則是較弱的,因此不太適合介入具體的行業,它們更適合於從事如下三種角色:

一是連接器。它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最豐富的數字接口。消費互聯網以人為中心,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產業互聯網以企業為重點,將連接拓展到機器設備、物資材料等,具有連接數量多、行業應用廣泛、流程再造的特徵。

二是工具箱。它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例如,騰訊公司就可提供“雲大智”(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安全能力、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以及公眾號、小程序等七大數字工具。這些工具與傳統企業的能力素質相結合、相配套,塑造出全新的數字競爭力,不斷提高數字化生存能力。

三是生態共建者。它與各行各業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產業互聯網不是一棵粗壯的大樹,而是一片茂盛的森林。它是一個互相依存、開放合作的世界,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而是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融通。產業互聯網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形成數字生態共同體。

此外,由於產業互聯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入,並且投入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因此僅僅依靠企業來進行建設是缺乏效率的。考慮到這點,政府應當對產業互聯網的建設進行扶持。

三、關於引導、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2018年,整個互聯網經濟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儘管從整體來看,互聯網經濟仍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但隨著流量紅利的殆盡、監管的日趨加強,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行業洗牌也日益明顯。與此同時,整個行業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勢頭,互聯網企業業務“下沉”、線上線下融合等新趨勢紛紛出現。其中,眾多互聯網企業開始將業務關注點從C端轉向B段,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是最為值得關注的趨勢。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內,整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將會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局面。


走向產業互聯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趨勢


互聯網經濟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引導、規範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下幾點工作是需要重視的:

第一,應當對互聯網經濟的作用予以肯定,要清醒認識到其對國民經濟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對於互聯網經濟的作用一直有一種疑問。一些觀點認為,互聯網經濟是“虛擬經濟”,對於國民經濟的作用並不大。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一方面,互聯網經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體量,2018年整個互聯網經濟的營收總額已經佔到了我國GDP的5.2%,這一點不容忽視。另一方面,互聯網還會對其他產業起到很大的支持和促進作用,從而間接對國民經濟產生貢獻。如果考慮到這種效果,那麼互聯網經濟的作用將是不可小視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隨著互聯網企業紛紛將業務重心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不僅互聯網行業本身的營業總量將會顯著上升,其對其他產業的支持和帶動作用也將會變得更大。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經濟在我國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

第二,對於互聯網行業,應當積極採取審慎包容的態度,在監管上不宜過於嚴格。互聯網當然不是法外之地,必要的監管是必須的。但是,互聯網行業又是最富有活力,最有創造精神的領域,其創新是十分頻繁的。因此,對於互聯網行業中出現的一些新事物、新現象,應當秉承一種包容的態度來對待,不應該簡單套用傳統經濟條件下的一些經驗。這裡尤其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現在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中出現了很多新現象,包括“一家獨大”、“屏蔽”等,在傳統經濟條件下都是比較少見的。對於這些現象,應當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應該套用傳統的競爭政策來規制。

第三,應當對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給予必要的支持。由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是近期互聯網行業最為重要的轉變。這個轉變不僅會重塑整個互聯網行業,也會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不過,產業互聯網的建設投入是巨大的、並且還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因此,如果把產業互聯網的建設僅僅交給企業,將是沒有效率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應當積極利用產業政策對產業互聯網的建設予以大力支持,尤其是應當承擔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唯有如此,我國的產業互聯網才能發展得更快、更好。

來源:騰訊研究院 作者| 陳永偉 《比較》研究部主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