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雷軍又鬧笑話了

11月28日,2018MIDC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布斯為了秀一把IoT智能技術,拿出10月新推出的小愛音箱聊天,結果這位小愛同學不知道“三個木”是什麼,不會算“25+357+567=多少”,還莫名其妙唱起“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一陣沉默後,雷軍打圓場:“小愛同學已經停止工作了”。雖然網絡輿論都帶著嘲諷式的歡脫,但無論如何,粗淺的交互都陷於尷尬,小米智能音箱的問題絕不是PR稿裡“蠢萌”能蓋過去的。

一年多的市場廝殺後,智能音箱的下一階段競爭格局或已暗中註定,國外是電商(亞馬遜)對搜索(Google),國內也同樣會是如此,阿里將與百度開啟新的戰爭進程。

有心無力,小愛同學露出疲態

11月,消費科技市場研究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發佈了《2018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Q3季度百度超過小米成為全球第四、中國第二的智能音箱廠商。

不考慮相對排名,從絕對數據上來看,“小愛同學”也露出“疲憊的笑容”,190萬的出貨量,相對Q2季度環比下降6%。

如果是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這樣的成熟行業,到達頂峰後波動式的下滑倒說明不了什麼,但對於還在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智能音箱來說,爆發期就開始在相對排名、絕對出貨量方面都有所下降,這不是什麼好的信號。要知道,Q3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同比增長達197%,達2270 萬臺,創下了歷史的新高。

小米智能音箱的發展趨勢,開始與智能音箱整個行業的發展有些背道而馳。從這個意義上看,MIDC上雷軍出糗倒並不意外。銷量數據、市場佔有率的下滑,與暴露的AI技術缺陷應當是互為表裡的關係。

事實上,小愛同學被用戶詬病“智障”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儘管各大智能音箱在一大堆交互場景裡總會有那麼幾項應付不了,技術肯定沒有十全十美,但是,雷軍現場演示的幾個問題實在是太普通,讓人不得不單獨加深對小愛同學智能化交互能力的懷疑。

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上出“車禍”,這是小愛同學AI過去長期積攢的問題的集中反映。當初,雷布斯在微博上得意洋洋地分析用戶日常都與小愛同學聊些什麼,對隱私洩露的炫耀讓用戶十分驚恐。一來一回,倒讓人感覺小愛同學AI能力沒用在正道上,這或也影響了市場的評價,最終傳導到銷量上。

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此外,在行業裡獨樹一幟堅持“不補貼”的策略,到如今其後果可能開始顯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對一個快速崛起的行業來說,先搶佔市場再談發展,已經成為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阿里一馬當先、百度快速追趕超越都是遵循了這個規則。

始終堅持“成本價”的策略,除了天貓、京東,還依賴小米電商和線下渠道來拉銷量,這不能說不正確,但並不符合智能音箱這種相對便宜產品的市場擴張策略。

到底是小米沒錢,還是小米要端著端著保持調性,這裡不得而知,但拋開小體量的京東叮咚不談,百度加入補貼大戰後,精品路線至少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都被證明無法贏得足夠大的市場規模。

除了補貼,生態上小米智能音箱的軟肋也顯露出來。過去,與阿里和百度不同,小米對第三方硬件廠商的接入十分謹慎,雖然更能把控住硬件品質和用戶體驗,但語音生態只能隨著小米自家產品的發展而緩慢增加覆蓋。這個過程中,阿里、百度早已憑藉開放姿態把觸角伸到更多硬件裡。

小米開這次MIDC,或許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著手解決。只不過,想要“再出發”的小米智能音箱,不僅僅是開個會就可以的。

各路諸侯,各有算盤、各自散去

除了小米,智能音箱領域還有更多曾經紅極一時,最後卻默默淡去的玩家。總得來看,各路諸侯來的時候各有算盤,走的時候也各安天命。

1

騰訊:有力無心

能正面槓阿里、百度的非騰訊莫屬,而騰訊也曾經那麼熱烈地參與到智能音箱當中,699元的騰訊聽聽,獨樹一幟的“9420”(就是愛你)喚醒語,一度吸引了一波市場關注。

不過,推出半年後,騰訊聽聽除了最近在雙11跑到天貓開店賣之外,再無其他動作,聲量越來越小。

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究其原因,除了相對流行爆款們定價太高,更主要的是智能音箱只是騰訊的一個應激式防禦產品,看見市場起來了趕緊做,到後邊冷靜下來發現,智能音箱與騰訊的社交生態,尤其是ToB的戰略轉向關聯不是太明顯,整體上戰略不匹配。

可以說,騰訊做智能音箱,有力,但並無心。

2京東:禍起蕭牆,補貼也難持續

京東的叮咚一度是智能音箱市場上的黑馬產品,叮咚mini2更是79塊就能入手,把補貼大戰掀到高潮。

事實上,京東做智能音箱有年頭了,2015年就推出了第一款叮咚,只不過那時候智能音箱在中國還未火起來,熬了兩三年推出新的產品就一鳴驚人。

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本來,大公司、大補貼,叮咚的市場可以期待,然而,最近坊間盛傳叮咚音箱所屬的靈隆科技面臨CEO離職,團隊可能隨時解散的窘境,作為京東與科大訊飛的合資公司,有人推測靈隆科技可能是陷入“兩個不同想法的公司搭夥,都想把控產品”的爭鬥之中。

靈隆科技已經失寵,京東的補貼、渠道都將漸漸弱化,無力支撐下一階段的大戰。

3其他:小打小鬧,也志不在此

智能音效銜著“入口”的金鑰匙出生,但對大量入局其中的許多玩家來說,他們各有自己的玩法。

最典型的是用昂貴的方式做精品,把智能音箱當做家居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擺設對待,在硬件上做足功夫,例如1199塊的喜馬拉雅小雅旗艦版,或者1699的Rokid,亦或是懟天懟地懟智能音箱的羅永浩899元的“大衛和希瑞”。

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這些產品難於形成爆發式的市場,但如8848鈦金手機一樣,高端市場總能有一些客戶,偏安一隅地活著。

另外,就是原本的互聯網玩家做出的智能音箱,主要用於生態補充,例如蘇寧的小biu智能音箱,也在本體廕庇下過得不錯。

阿里、百度,為何能笑到最後?

看了一圈,競爭最終還是回到了阿里、百度兩家身上。與互聯網很多創業領域最後變為“巨頭遊戲”一樣,智能音箱也未能倖免。而阿里、百度稱雄,也是基於巨頭特質擁有的三大優勢。

1技術優勢:AI能力積澱

小愛同學當場讓雷軍難堪,AI能力不行是其根本原因。

通過聲音的信息溝通本就十分複雜,人類語言的多變性讓人自己有時候都無法理解別人在說什麼、意圖是什麼。這意味著,儘管應用廣泛,但AI語音交互離“收放自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技術的積澱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這方面,阿里、百度大平臺的優勢就顯露出來,過去AI在其他場景的大量應用和積澱導入到智能音箱,具備了充分的先發優勢。

例如,以AI為戰略核心之一的百度,其語音交互在智能音箱之外的諸多領域都有應用,AI技術是系統化的,智能音箱成為其中的一個應用模塊,阿里也是類似的過程,這與小米只盯著手機與智能音箱(這是全部的AI語音應用了)完全不同。

智能音箱領域大戰一觸即發,阿里、百度、小米誰能笑到最後?

2補貼優勢:膀子夠粗

除非你有十分驚豔、穿透天際的創意,否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到了最終階段都是在比誰投入大、誰資源多,智能音箱的現實表現也不例外,阿里靠補貼一騎絕塵,百度靠補貼爆速發展。

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和百度都以成本的一半甚至更低在賣智能音箱,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這樣的力度不是“小玩家”玩得起的,它們也這樣玩的話,規模做得越大自身就會越難以承受,形成市場悖論。

唯一有能力的騰訊不想玩了,抖音帶來的麻煩顯然更大,產業互聯網還需要更多落地的措施,智能音箱成為不了重點。

3生態優勢:智能音箱三種生態齊備

與智能音箱相關的生態有三個層面,有心做智能音箱的玩家中,只有阿里、百度包圓了。

A、上游供應商生態。蘋果背後有富士康,智能音箱背後也少不了代工廠和供應鏈。一個被人忽略的現實是,智能音箱一條生產線的成本在百萬以上,而代工的利潤點只有3%到5%(來源:《IT時報》報道),代工是在走鋼絲。智能音箱品牌一方面要提供大額訂單量,另一方面還需要有信譽背書和良好的合作關係。而這兩樣,阿里、百度恰恰更為具備。

B、橫向合作生態。阿里通過帝國的大樹作體系內技術分享,百度則常年以開放姿態面向合作伙伴,DuerOS背後的智能硬件應用遠比智能音箱更多,某種程度上,小度可以看做百度DuerOS的“自留地”和“標杆產品”。這種合作玩法反過來也在不斷通過實踐錘鍊AI能力。

C、用戶生態。智能音箱不管是做入口還是做單品都是與用戶接觸最為緊密的智能電子產品之一,關心用戶感受、洞察用戶需求是智能音箱開發出更豐富玩法的前提,也決定著智能音箱到底能走多遠。這方面,在C端擁有龐大用戶群和運營經驗的阿里與百度又佔據了優勢。

總而言之,儘管全球出貨2270萬臺,但相對於智能音箱做入口、做操作系統的宏大理想而言,這個市場可能才剛剛開始,阿里、百度在接下來的賽道上必將有一場更大的廝殺。

本文來自創業邦,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本文觀點不代表 FN資訊(FN.com)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AI人工智能生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